這部《飲食男女》是九十年代李安導演的電影作品,多年前我是第一次看他的電影,同時也因為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才開始關注他的系列作品。
影片裡的主要演員是:老戲骨郎雄飾演的老朱,還在青春年華的吳倩蓮飾演的二女兒家倩,楊貴媚飾演的大女兒家珍,錦榮由張艾嘉飾演,梁母由歸亞蕾飾演。還有一些其他演員的角色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因為我覺得影片的重要戲份還是在於這幾位人物角色的戲劇衝突。
影片開始的時候那幾分鐘美食製作的過程,和幾年前大火的美食紀錄片,曉卿導演的舌尖一樣,讓吃貨們看得垂涎欲滴津津樂道。我也是一個愛吃的人,看了這個片頭就足以吸引我萌生極大的興趣看完整部電影,很抱歉這次文章配圖會傾斜於美食角度比較多,建議吃飽了再看後面的文字,以免撩起了饞蟲。
主線是老朱和三個女兒的親情故事,而三個女兒的感情生活分別都有一條獨立的故事線。老朱早年喪妻一直未娶,努力工作拉扯著三個女兒長大,女兒們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每周末和三個女兒聚餐才能見面聊聊家常。大女兒家珍是位教師,生性傳統而古板比較孝順和理解父親,二女兒家倩是家航空公司的高管,對待家庭和愛情的思想態度比較新潮,也最喜歡和老朱頂嘴;三女兒家寧是快餐店員工,青春懵懂卻早早就成家生子了。
每個人物刻畫得形象豐滿,每條故事線生動流暢。導演對於影片的結構和講故事的掌控能力,在早期作品就已經顯露出超越於常人的才華。
老朱雖然有著三個女兒的陪伴,但是內心是孤獨和苦悶的。和女兒們的感情聯絡最重要方式就是周末的聚餐,作為酒店大廚的老朱是一個倔強的老頭,不善於言辭不善於情感交流溝通,他有時候關愛的嘮叨會被女兒們嫌棄和不耐煩,特別是二女兒家倩,所以每次都會精心準備周末晚餐,把對女兒的愛傾注在製作的每一道菜裡面。
想趁著聚餐的機會想和女兒們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是每次的局面都是女兒們在控制,女兒們只在乎談論她們自己的一些生活瑣事和感情生活,完全忽視他這個也需要傾訴的老人。老朱只有回到飯店救場時的才會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大步流星和容光煥發,一改在家的老態龍鍾。也只有和理解他的老同事一起喝個小酒才能暢聊家常,吐一下苦水。
老朱為了兒女們付出了很多,考慮到兒女的感受,一直憋屈著自己而沒有公開自己的忘年之戀。摯友老同事的去世讓他覺得自己應該開始追求自己的幸福,希望有生之年擁有自己的快樂,於是召集身邊親人聚餐,喝酒壯膽鼓起勇氣宣布了自己要和錦榮結婚的決定。
二女兒朱家倩的成長是在那瞬間頓悟的,她無意中在醫院看見父親孤單一個人去看心臟病專科,瞬間領悟了自己冷落和忽視自己的父親太久了,突然開始理解父親和懂得她曾經沒有好好經營的親情,她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深深自責的眼淚。從醫院那一幕之後,家倩開始認真溫和對待老父親,儘量多抽出時間來陪伴他。
老朱味覺一直在退化而嘗不到食物的味道,最後家倩煮的湯,讓他恢復了味覺嘗到了味道,並不是家倩廚藝有多高明,而且因為家倩的成長,理解和懂得如何用心去愛自己父親,所以老朱說嘗到了食物的味道,其實不如說是老朱嘗到了女兒的愛和理解的味道。
影片裡有許多搞笑的場面, 帶著一口湖南塑普的梁伯母,還有家珍那位憨厚的老公都給影片帶來了不少的歡樂,導演的感情是很細膩的,在他看來平凡的生活本是如此有苦有樂,有眼淚有歡笑。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這句話的含義,也是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思想,飲食和男女關係本來就是人的基本欲望,也是人之本性的體現和追求。這部電影的旁觀者視角,仿佛就是在生活中看著隔壁鄰居家生活日常,家長裡短。因為場景,打光,服飾,生活物件【這個花了很大心思】,對白等等都非常貼近生活化。
最年輕的暫時不太可能成家的小女兒反而最早的結婚生子了;最有可能成家最不缺男友的家倩卻一直單身到最後;古板的大齡女大姐家珍卻迅速地找到了結婚成家的對象;常人眼中比較般配的老朱和梁母反而沒有走在一起;老朱選擇的卻是梁母的女兒錦榮,雖然是有很大年齡差距但幸福的一起生活著。最有可能先搬出家門的家倩沒有成功,反而是最沒有預兆的兩個女兒搬出去了,生活又本是充滿戲劇化,出乎意外的結尾更是讓人目瞪口呆。
現實生活裡為了兒女的幸福而放棄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樣的父母太多太多了。父母們操心一輩子,含辛茹苦關愛著自己兒女,兒女們開始擁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的時候,憋屈自己一輩子的父母也老了,可能已經失去了追求自己感情幸福的能力和心力,對於美食也有可能吃不香咬不動了。最大的願望變成是希望兒女平安,聽到兒女的聲音,見到兒女們一起吃吃飯聊聊家常。
老人都是寂寞的,所以老人要嘮叨。以前不明白感覺很煩,像家倩一樣喜歡跟父母頂嘴,年紀大了才會明白,不懂事的兒女們是多麼的自私,兒女們在享受著自私的同時,還用自己的眼光去評判或左右老年人的感情生活,寡居的父母親如果老了想找個伴還得徵得兒女的意見,如果兒女們不同意的話,老父母可能還得壓抑自己的繼續憋屈著過下去。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天下的兒女們真應該好好理解一下這句話的含義,好好理解一下父母的感受。「今天不說還等到哪天說」,多聽老人嘮叨吧,這嘮叨總有一天忽然你就聽不到了。
————————————
本文由香草做被窩的松鼠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