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是尋常事,繁華靜處遇知音』
▎收聽
點擊語音,即可收聽。
▎朗讀者
羊毛,慢書房主人。
▎導言
今天是父親節,是我的爸爸和許未來的爸爸共同的節日。我自告奮勇要求朗讀一本繪本,在這一期的「慢聲慢讀」裡播放。
這本書並不是一個故事,而是從一張照片開始,講述一個女人的成長史。那張照片裡,「我」和爸爸坐在沙發上一起讀書。從那時開始,書和父親一同,陪伴了女兒的成長。
黃執中在某一期的「奇葩說」裡講:我們一生有兩件東西很重要,一個是好奇心,一個是安全感。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這正是書裡的那個爸爸送給女兒最好的禮物。
你看那張照片裡,小女孩回頭看著哈哈大笑的爸爸,書裡的事情多有趣啊,在那顆幼小的心裡,閱讀成了快樂的源泉。她愛上書,想要了解更多,想要飛得更遠。在未知的人生裡,書成了嚮導,使其對這個世界始終保有好奇心和探索的姿態,始終相信還有不曾發現的美好。好奇心,就像翅膀,帶著小女孩飛向遠方。
那個和她一起讀書的爸爸呢,以書為紐帶,一直陪伴在她身邊,並讓她懂得陪伴的意義。睡不著的時候,和爸爸一起讀書;求學異地,和爸爸在電話裡談論書;成為母親,給自己的孩子讀書時,爸爸靜靜地、微笑地旁觀著。爸爸就在那裡,給予她無窮無盡的安全感。安全感,就像懷抱,無論飛得多遠,你知道可以回來。
後來爸爸老了,她開始給爸爸讀書,這一幕,多麼溫暖啊。
當父母漸漸上了年歲,他們所希望得到的,就是曾經給予我們的吧。分享各種各樣的新鮮事,支持他們去旅行,講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讓他們對這個越來越新的時代保有好奇心,好奇心使人不老。還有就是陪伴,無法做到像小時候父母陪伴我們那樣,但是一定要讓他們知道:「爸媽,我在。」安全感,使人無懼孤獨。
我很幸運,直到今天,有什麼解決不了事,我還是會向我爸求助,覺得他總有辦法;我女兒很幸運,雖然她的爸爸工作非常忙碌,卻從不吝嗇向她表達愛。
我一直覺得這本書是給大人看的,直到那天我女兒要求我讀。聽完後,她表示認同。我說如果有一天,媽媽老了,眼花看不見字了,不能給你讀書了,怎麼辦?她想了想,然後趴在我的耳旁:「那妞妞給媽媽讀書。」我想到那時,我就變成了她的孩子。
這本書的最後,女兒給父親讀了《聖經·詩篇》第23篇。其中有一句格外動人:
「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閱讀原文
小時候,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和爸爸都會讀一本書。有時候,我們和書裡那隻戴高帽的貓一起窩在軟軟的沙發裡,有時候和玩具們一起坐在壁爐旁,有時候就只有我和爸爸兩人,我們會來到幽靜的星空下讀書。隨著年紀漸長,閱讀的主題在變化,我和爸爸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可是,那個軟軟的沙發一直陪伴著我們,我和爸爸的閱讀也從未停止。後來,我成為了母親,也和孩子們擠在那個軟軟的老沙發裡,重溫那些陪我走過童年的書。
理察•喬根森(Richard Jorgensen),牧師,生於美國南達科他州。本書作者,與繪者瓦倫•漢森從大學起就是好友,《和爸爸一起讀書》是他倆合作的第一本書。理察有兩個女兒,《和爸爸一起讀書》出版時,大女兒23歲,小女兒17歲。她們都是在爸爸的讀書聲中長大的,他和她們一起讀J.R.R.託爾金、C.S.路易斯,還有瑪德琳•恩格爾,發現了幻想小說的神奇世界。
瓦倫•漢森(Warren Hanson),美國作家、畫家、演說家。他專門為成年人和小學生演講,參加全國各地關於閱讀和讀寫能力的會議,並發表演講,給在校的孩子們帶來了啟發和鼓勵。同時也為不少圖書繪製插圖,圖畫書代表作有《和爸爸一起讀書》《下一個地方》。目前,與妻子住在美國德克薩斯州。
慢書房裡的每一本書都是有靈魂的,晝白夜黑,它們在書架上靜靜等待著被你喚醒,與你共鳴。所以,如果你喜歡這些書,就把它們帶回家吧。
以上推薦書籍,慢書房微店或已上架,如需購買,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則可進入微店進行選購,如暫無書籍信息,可聯繫慢書房QQ852824266.
—FIN—
導言&朗讀 | 羊毛
文丨理察·喬根森
繪丨瓦倫·漢森
排版 | 馬斯達
編輯 | Hienwey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