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大小腿骨折 術後不遵醫囑「靜養」成蹺拐兒

2021-01-18 浙江在線

  前段時間杭州下雪,各大醫院因為雪天路滑摔傷骨折的病人多了不少,如省人民醫院兩天就接診了40餘人,多為四肢骨折,不少病人得住院、動手術。就此,骨科專家特別指出,骨損傷不僅使骨組織本身的完整性受到損壞,往往同時也損傷肌肉、韌帶、血管、神經等組織,患者在術後必須要進行康復治療,不然可能會造成功能障礙。

  不聽醫生言,小趙「二進宮」

  「小趙,怎麼又是你,一瘸一拐的,又摔傷了?」昨天上午,在浙江省人民醫院骨科門診,骨科副主任畢擎遇見了「熟人」。

  今年33歲的趙先生是兩月前的住院病人,「畢主任,我好後悔沒有聽醫生的話,結果弄成這個樣子。」

  去年年11月中旬,趙先生工作中不慎被重物砸傷,當時痛得虛汗直冒,臉色刷白。到醫院檢查後發現,他的右側股骨、右脛骨,就是俗稱的大腿、小腿處骨折。幾天後,畢擎等專家為他做了手術,手術進行得很順利,術後抗感染、消腫,傷口癒合良好。

  趙先生特別怕痛,打個針都齜牙咧嘴「哼哼」好一陣子。醫生好幾次勸他開始康復鍛鍊,他總是「再說、再說」推託。傷口拆線後,右下肢腫脹不明顯,膝關節活動度良好,醫生讓他出院後繼續做康復鍛鍊。

  但是,趙先生出院後卻是把醫囑當耳旁風,堅持「靜養」。

  這次骨科門診複查,發現右下肢肌肉略有萎縮、膝關節僵硬,活動度明顯受限,不能正常走路,成了「蹺拐兒」。所以,這次只能讓他再入院,進行膝關節康復鍛鍊治療。

  畢擎介紹,其實趙先生這樣的並不是個例。骨折發生後,首先必須經過手術或手法的復位治療,之後是一至數月的固定期,期間患者的肢體或固定或牽引,尤其當下肢或脊柱骨折時,患者還往往被迫臥床,對全身健康都有影響。臨床中不少骨折患者由於缺乏活動,患肢肌張力減退。如果時間更久,可能還會出現骨折病,如關節的攣縮、僵硬、肌肉萎縮、骨折遲延癒合或不癒合等。

  骨折後康復鍛鍊要循序漸進

  「各種類型骨折後,不管是開放性還是閉合性,影響關節還是不影響關節的,經過專科及妥善處理後,都應進行康復治療。」畢擎說。

  按骨折癒合臨床過程、穩定程度,一般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傷後1—2周,這時局部疼痛,肢體腫脹。康復鍛鍊的目的是促使腫脹消退,防止肌肉萎縮,預防關節粘連。

  主要方法是:上肢患者可握拳、吊臂、提肩,握拳是上肢活動的基本動作,儘量使手指能完全伸直和屈曲,再做吊臂及提肩動作。下肢患者可做踝關節背伸,股四頭肌收縮,使整個下肢肌肉用力,而後放鬆。

  第二階段:傷後3—4周,這時局部疼痛消失,腫脹消退,骨折部已有纖維性連接,骨折開始穩定,骨痂出現。如果患者肌力恢復,骨折部無疼痛,患者上肢可做一些自動性的關節伸屈活動,先由一個關節開始,而後幾個關節協同鍛鍊。

  下肢患者在踝關節背屈下可鍛鍊膝關節的伸屈活動。牽引的患者可以通過患者的整體活動,由上肢及健肢支撐身體床上移動,帶動患側的髖關節活動,這可視作被動性的關節活動。

  第三階段:傷後5—7周。局部軟組織已恢復正常,肌肉堅強有力,骨折部已有足夠的骨痂,骨折斷端已穩定,上肢骨折部接近臨床癒合,除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某一方向的關節活動仍需限制外,其他方向的關節活動,在患者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無論是次數及活動幅度都可加大。下肢骨折一般牽引已解除,在局部外固定的保護下可扶拐下地適當負重步行。

  第四階段傷後8—10周,一般上肢骨折外固定已解除,除在固定期間所控制的某一方向(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方向)有待繼續鍛鍊恢復外,關節的其他功能已基本恢復,可讓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輕微工作。

  不過,具體的康複方案應根據傷勢輕重、部位等的不同,由主診醫師視情況而定。(通訊員 宋黎勝 記者 餘敏)

相關焦點

  • 南派三叔遵醫囑開始靜養 羅霈穎告別式在臺北舉行
    8月14日,南派三叔在官方微信號《南派三叔盜墓筆記》上發布申明,透露自己已經遵醫囑開始靜養,近日關於《重啟之極海聽雷》的協同工作將採用「比較保守的方式」完成,而之後「應該會只進行寫作,停止一切工作」。另外,南派三叔也表示近期會直播,屆時將分享更多關於《重啟》的一些想法。
  •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該如何正確康復
    手術固然重要,但術後功能康復亦不能忽視。小編最近就遇到一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該患者在4個月前發生了車禍導致脛骨平臺骨折,並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但由於在術後一直畏痛少動,未進行積極地康復治療,致使患側膝關節難以像健側一樣伸直,下肢功能急劇下降。為了避免出現以上情況,今天小編就與您分享,脛骨平臺骨折術後該如何正確康復。
  • 髕骨骨折術後康復指導
    髕骨骨折術後的康復鍛鍊是治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甚至於某種程度上比手術本身更為重要,科學合理的鍛鍊可避免發生骨折廢用症候群,如患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肢體畸形,這對髕骨骨折固定復位後患者極為重要。在這裡,我結合自己的經驗為患有總結了一套髕骨骨折術後的康復鍛鍊方法,希望能夠指導大家進行合理的功能鍛鍊。
  • 「戰狼」吳京妻子謝楠骨折,可能又是一個康復的「醫學奇蹟」,科學康復很重要!
    平時大家聽到的更多的是小腿骨折、腳踝骨折、髖部骨折等,對於「橈骨骨折」可能不是太清楚。什麼是橈骨粉碎性骨折?該如何治療?例如,車禍或者從自行車上墜落就可以產生足夠大的暴力損傷橈骨遠端。當骨頭塊超過兩塊以上時,可以稱之為粉碎性骨折。橈骨遠端骨折多為間接暴力引起。跌倒時,手部著地,暴力向上傳導,發生橈骨遠端骨折。根據受傷的機制不同,可分為伸直型骨折( Colles骨折)屈曲型骨折( Smith骨折)。關節面骨折( Barton骨折),但以伸直型骨折最常見(見圖24)。
  • 骨折術後要靜養?請別忽略康復治療!
    骨折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多見於兒童或是老年人,在中青年人群中也時有發生。骨折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影響很大,而骨折的治癒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讓自己快點好起來」是每一位患者的心聲,那你知道骨折術後錯過康復的黃金期,會最終留下了不可逆的後遺症嗎?今天顧連專家就為大家分享骨折術後康復的常識,記得收藏。
  • 股骨頸骨折術後康復訓練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發病率逐年上升。 手術是較有效的治療手段,但由於老年人常伴有其他疾病,且機體臟器功能低下,手術的危險性很高,術後併發症多。併發症輕者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加強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特別是對其術後康復應進行指導。
  • 【科普工作委員會】骨折術後康復
    【科普工作委員會】骨折術後康復 2021-01-08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骨折術後康復,了解一下
    骨折術後康復,了解一下 2021-01-05 1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骨折手術後,鍛鍊好還是靜養好?告訴你康復怎麼做
    上了年紀的人骨骼密度下降,鈣質流失速度快,可能會面臨骨質疏鬆,骨質疏鬆之後出現骨折的風險較高。如果有骨折這種情況出現,身體的護理工作要做好,相關的養護方法需要掌握。很多人在骨折之後通過手術來治療,不知道應該鍛鍊還是靜養,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應該諮詢專業人員的意見或者諮詢醫生,否則身體的護理工作沒有做好,會讓身體的恢復速度變得緩慢。在骨折之後應該鍛鍊還是休息,應該根據病情的恢復情況來判斷。手術完應該臥床靜養,通過這種方式讓身體逐漸康復。
  • 骨折後多久能癒合?醫生:一般來說,恢復時間在這個範圍內
    在日常生活當中,大家也可以發現幾乎所有骨折的患者在頭一個星期的時候基本是不可以碰或者動到受傷的肢體,而在一個星期之後,受傷程度比較輕,而且年輕的患者就已經能夠稍微活動傷處;而一些受傷程度比較重,且年老的患者可能三個月的時間都不能夠讓他們充分的恢復傷患處,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是導致骨折處開始麻痺肌肉萎縮等。
  • 卒中後不遵醫囑,長沙37歲男子三次腦出血,醫生提醒:警惕卒中復發
    卒中後不遵醫囑 37歲男子三次腦出血兩個月前,家住雨花區37歲的李哲(化名)在上班開會時突然出現講話含糊不清,起身後左腳邁不開腿,行走不穩,需人攙扶的情況。同事看到情況不妙,急忙將他送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急診科。
  • 小腿骨折,切口卻在大腿?
    小腿骨折,切口卻在大腿?這件事就發生在我院,但是卻不是手術切錯了部位,而是醫生「有意為之」。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我院創傷骨1科李學良教授團隊最近接收了一名小腿骨折的患者,X線顯示,該患者右脛骨多節段性骨折。
  • 小腿抽脂如何避免術後凹凸不平
    這種我們稱之為天生遺傳性小腿粗壯。  2、過大強度的鍛鍊致使肌肉粗大  需要爆發力的項目訓練和對小腿肌肉負荷較大的訓練,如跳遠、舉重、跳繩、深蹲、足球等,小腿肌肉必須變得粗壯來對抗大重量的負荷。因此從事這些項目的運動員和長期大強度鍛鍊的人小腿一般十分的粗壯,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認為的肌肉腿。
  •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的康復治療
    骨折無移位者症狀較輕,在臨床檢查時,骨折部位常有明顯壓痛,結合X線片即可做出診斷。有移位的骨折,骨折部常有明顯血腫,滲入至關節腔及周圍肌肉、筋膜和皮下組織中,造成膝關節和小腿上段嚴重腫脹,並伴有廣泛瘀斑,皮膚可產生張力性水皰。
  • 脛腓骨骨折術後康復科普指南
    脛腓骨骨折尤其是下三分之一段的骨折,是人體最典型的一個骨折部位。這個位置的骨折是人體最難癒合的一個部位。一般其它部位骨折術後有個兩三個月就可以正常走路活動了。但脛腓骨骨折這個時間,有可能骨痂都沒有長一點。面對漫長的康復期,聽聽康復師能給你些什麼建議吧。
  • 95後作妖小夥不遵醫囑,牙齒矯正以後又「歪」了
    近日,在北京維樂口腔十裡堡店做正畸複查的小編,巧遇95後「作妖」小夥諮詢二次牙齒矯正,給小編自己敲了一個大大的警鐘,也提醒大家:一定要謹遵醫囑!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小沈跟小編一樣屬於齙牙,在15年暑假做的牙齒矯正,當時拔了4顆牙。
  • 「傷筋動骨100天」就是在床上靜養100天?恢復性鍛鍊有必要
    流言:傷筋動骨100天,就應該老老實實的休息100天,別下地走動,以免骨折癒合不好或再次骨折。真相解讀:日常生活工作中跌打損傷十分常見。如果不幸骨折了,需要手術治療,術後需要休養。許多人認為「傷筋動骨100天」就應該老老實實休息100天,別下地走動,以免骨折癒合不好或再次骨折。這種理解正確嗎?術後如何療養才能夠有效的康復?骨折後是如何癒合的?動物和人骨折後的癒合過程都需要經歷3個時間段:炎症反應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塑形期。
  • 「鋼鐵俠」的煩惱:骨折術後多久才能取出鋼板?
    所以,完整的骨折癒合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當然骨折癒合和年齡呈負相關,也就是說越年輕骨折癒合所需時間越短,比如兒童半年多便可以達到成人1年以上的癒合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過了半年甚至一年,骨頭還沒有徹底癒合,骨折如果長時間不癒合,就會容易引發病變,這種情況下務必要去醫院複診,尤其是類似股骨幹或肱骨幹等部位的骨折。
  • 經常蹺二郎腿會脂肪增多?小腿粗壯是有原因的,教你快速瘦小腿
    導語:現代人有很多蹺二郎腿的習慣,特別是女性。這個習慣似乎不可怕,但長期盤腿坐著會堵塞腿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環,成為障礙,下半身腫脹。有一種說法我見過:當你的腿部肌肉、臀部肌肉緊張,韌性較差時,身體會不自覺地想要蹺二郎腿來緩解壓力。多嘗試拉伸腿部肌肉,可以減輕蹺二郎腿的情況。
  • 骨折後怎樣進行康復鍛鍊?
    骨折是一種常見的症狀,骨折後患者都希望自己快點好起來,所以骨折之後怎麼進行康復訓練呢?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骨折術後的康復如此重要?康復為什麼如此重要呢?對於中國的醫生來講,心靈手巧是他們的特點,所以手術對他們來講並沒有任何難度,甚至很多情況下,中國醫生的手術技巧和手術水平要比老外水平高得多,但是在術後管理和術後康復這一塊,我們國家和國外就有很大的差距,因為這個不是不是手術醫生自己的一個水平問題,而是整個醫療體系,整個康復體系以及門診隨訪體系的問題。康復得好不好?直接決定了手術的效果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