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分!開年就飆快車,福特對決法拉利挑戰你的腎上腺素

2021-01-08 電影解藥

它來了!它來了!它帶著好口碑和高票房來了!它就是被稱為「極速風流」之後最好的賽車電影,豆瓣8.5高分的《極速車王》。

還記得那是1996年,那時的美國人更加注重汽車的性能和速度。隨著汽車市場的變化和對手產品的改良進步,福特公司的汽車銷售量並不怎麼好看。

那時,福特的老大亨利·福特二世想盡辦法,後來發現問題跟「跑車」有關,畢竟當時福特不生產跑車。

想要逆風翻盤的福特老大就想了個辦法,要不直接收購一個汽車公司好了,於是他把目光瞄向了一家賽車公司,名叫法拉利。福特老大和對方談了好幾個月,最後提出用1000萬美金把法拉利給收購了。

可就在兩方就要達成合作之時,法拉利覺得合同裡的有個條款會損害他對賽車的控制,就對福特這次的收購計劃表示拒接,一邊拒絕,還一邊挑釁。

此番舉動惹怒了福特公司老大,外界得知此事後傳出留言「一線消息!法拉利老大竟然當眾羞辱福特老大,場面極其激烈」。

這還沒完,前腳拒絕了福特,後腳法拉利就把公司的大量股份賣給了一家義大利汽車製造商菲亞特。

吃瓜群眾看來,法拉利這番操作或許根本就沒打算和福特合作,他這麼做就是為了抬高菲亞特的出價而已。

福特老大為了找回丟出去的面子,於是要求美國前著名車手卡羅爾·謝爾比打造出一輛具有革命性的新款跑車。他想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打敗長期霸主法拉利。

接到任務後,謝爾比找到了他的好朋友,來自英國的傳奇車手肯·邁爾斯,兩人強強聯手在比賽上,教會法拉利什麼是真正的速度與激情。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由謝爾比團隊開發的全新福特GT40擊敗法拉利,蟬聯了1967年、1968年冠軍。

邁爾斯也成為了贏得世界三大耐力賽(戴通納24h耐力賽、賽百靈12h耐力賽、勒芒24h耐力賽)的車手。

電影《極速車王》就是根據此檔真人真事改編而來。影片兩大主角肯·邁爾斯和卡羅爾·謝爾比,由馬特達蒙和克裡斯蒂安貝爾兩大男神影帝聯袂出演。

不得不說,看著男神一邊飆車一邊飆戲,簡直十足過癮。

《極速車王》雖然沒有《速度與激情》那樣把飆車飆出花裡胡哨的感覺,但是它的那種實在飆車的感覺,更接地氣也更加真實化。影片耗資接近1億美元,就是為了復刻賽場上那種飆車的快感。

尤其到了電影最後的高潮,就是那場一決定勝負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看得人是分分秒秒為其捏一把汗啊。

一個開門的小動作都能讓人膽戰心驚。因為在溫度極高的賽道中,車手長時間處於封閉車廂內,機器處於極限的運作隨時都會爆炸,車子的車門便是賽車手唯一的逃命通道。

也是沒想到還沒開始的邁爾斯就碰上車門關不緊的意外,這樣一個小小的鋪墊,真的讓這場生死大戰在一開始就給觀眾心裡蒙上一層濃厚的陰影。

除了意外,導演的各式運鏡更是提供了一場視覺盛宴。

賽事的精彩,兩大男主之間的兄弟情和對夢想的熱愛也讓人看了感動。那不是兩個人的熱愛,而是一個時代,一群人的熱愛。

這本質上是一個心無旁騖、追逐夢想的熱血故事,雖然結局有些令人遺憾,但影片的整體基調卻並不悲傷。

夢想很純粹,要把夢想成為現實的過程也極其複雜艱辛,有失有得才是真實的人生,也正因為如此,讓一切都顯得彌足珍貴。

最後,總得來說,《極速車王》真沒給你玩虛的,咔咔就是幹!車手對速度和激情的追逐,剛好和福特高層的溫吞保守形成鮮明對比,才讓這些追求極限追逐巔峰的車手,超越了普通人,升級得更加偉大。全程看完之後已經達到渾然忘我的境界。

相關焦點

  • 福特VS 法拉利:宿敵,也有摯友 | 影評
    看完電影後,作為車迷的我從內心覺得,它早已超越了福特VS法拉利這簡簡單單的對決,更讓我們看到了藝術VS商業、美式牛仔老大粗VS現代歐洲精準、友誼VS宿敵的衝突。大熒幕上投影出的畫面著實讓人驚訝:在2019年,所有東西都習慣性的以流水線模式出現在我們眼前、奪走我們的注意力時,依然有這樣的一部電影,有匠心、留匠氣,靠著克裡斯蒂安貝爾和馬特達蒙兩位老戲骨,撐起了酣暢淋漓的兩個半小時。
  • 《賽道狂人》全新預告上線 重返全球車壇最狂紀錄 - 福特大戰法拉利
    福斯影片將於12月5日推出全新勵志新片《賽道狂人》,找來好萊塢兩大男神麥特戴蒙及克裡斯汀貝爾同臺飆戲,並由金獎提名的才華大導詹姆士曼格(《羅根》、《為你鍾情》)執導演筒,將賽車史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福特大戰法拉利」24小時利曼大賽真實勵志故事搬上大銀幕,今日公布全新預告,精彩渲染當年稱霸全球的賽車霸主法拉利,碰上初生之犢的美國車廠福特汽車無懼挑戰。
  • 豆瓣8.5,別被片名騙了,兩大影帝飆戲不止是燃
    而另一邊的法拉利,業績卻慘不忍睹,瀕臨破產。 財大氣粗的福特公司想要在提高聲譽的同時擴張歐洲市場,決定砸錢,收購法拉利公司。 不曾想,因為一項「法拉利車隊不能再參加勒芒車賽」的條款。
  • 《賽道狂人》:還原一個最真實的福特vs法拉利
    由於中國大陸並未在發行地區內,所以無論是港版的《極速傳奇:福特決戰法拉利》還是臺版的《賽道狂人》的翻譯,總覺得不合大陸觀眾的胃口。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部偉大的賽車電影——在藝術性和尊重史實上,《賽道狂人》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如果想要深入了解這段歷史,你完全可以把它當做一部傳記來看。
  • 周末電影推薦《福特vs法拉利》
    亨利·福特二世(Henry Ford II)和李·艾科卡(Lee Iacocca)指派他們負責製造福特GT40,並期望這款新賽車在1966年法國勒芒24小時汽車耐力賽中擊敗常年佔據主導地位的法拉利車隊。在影片製作的早期階段,湯姆·克魯斯和布拉德·皮特被選為主演,但未能成功。隨後,曼戈爾德於2018年2月被聘用,達蒙、貝爾和其他演員也在那年夏天加盟。
  • 2020奧斯卡熱門影片《極速車王》背後,福特VS法拉利的真實故事
    歷史洪流中充滿了對決,百年汽車行業同樣如此。他們大部分是為了掌握權力,或是因自尊受辱而戰,更有甚至是兩者兼備。雙方地位越高,權力越大,就越能碰撞出經典對決。像是1963 年時,綽號「漢克大魔王」的亨利·福特二世試圖買下法拉利,結果跟義大利造車大佬,堅韌又固執的恩佐·法拉利展開了一段多年的恩怨糾葛。
  • 大片 |《極速車王》上線,看福特大戰法拉利
    該片改編自A·J·貝米的紀實小說《地獄駕駛:福特、法拉利和勒芒耐力賽》,講述了幾個夥伴一起經營福特公司,最終成為第一支勒芒耐力賽冠軍車隊的故事。彼時,亨利·福特二世要求謝爾比打造一輛全新的賽車,想在1966年的勒芒世界錦標賽上打敗長期霸主法拉利。
  • 兩大男神變身「老司機」飆戲,這新出大爽片,熱血又浪漫
    8.5,IMDb評分8.3,爛番茄新鮮度92%。2013年電影《極速風流》這部影片不是專為速度崇尚者準備的視覺奇觀,不只是腎上腺素為第一主角的競技電影。它還是人物為先的傳記片,細節豐富的年代電影,充滿幽默和轉折的劇情片。
  • 《福特大戰法拉利》電影與背後故事
    當然,其他地區也有譯作《急速車王》和《賽道狂人》的,總之,如果你不了解這部影片的話,光聽名字還以為是90年代哪部港臺小成本飆車片。因此,我更喜歡用《Ford v Ferrari》的直譯《福特大戰法拉利》來稱呼這部賽車史詩級影片。本片故事主線主要講述的是卡羅爾·謝爾比和肯·邁爾斯協助福特徵戰勒芒24小時耐力賽,福特最終如願擊敗法拉利的故事。
  • 豆瓣8.5,口碑炸裂,爽爆感官
    這部電影於19年11月在美國上映,但因為口碑太好瞬間就燃爆了全球。豆瓣上一萬多人評分高達8.5。那時候,法拉利車隊稱霸賽道。人們一旦提起「法拉利」便是勝利的象徵。於是,福特二世命人和法拉利創始人恩佐·法拉利談併購事宜。但因福特過度幹預賽車事項,恩佐·法拉利拒絕了福特。
  • 熱映|【極速車王】,福特vs法拉利,誰才是車中之王?
    《極速車王》由奧斯卡提名導演詹姆斯·曼高德掌舵,此次挑戰全新的競速加傳記題材,最大程度還原緊張刺激的賽車場面。隨著銀幕上賽車呼嘯而過,觀眾仿佛可以感受到車身的顛簸起伏,聞到車胎的橡膠摩擦,聽到引擎的震耳轟鳴。也正憑藉著出色的視聽效果,《極速車王》不負眾望,成功地突破重圍,力壓眾多大片,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剪輯和最佳音效剪輯兩項大獎。
  • 電影《極速車王》背後的故事 福特如何打敗法拉利?
    在福特vs法拉利的大背景之下,謝爾比和邁爾斯還要vs福特各色各樣的管理層,各種大局為重、各種「這是福特想要的」,最後不得不無奈地對邁爾斯說「他們搶了你的冠軍」。福特洽談收購法拉利最後的談判是在1963年5月,福特數位高管與法拉利創始人恩佐法拉利坐在談判桌上。
  • 《極速車王》上映,福特的逆襲不是重點,賽車精神才值得銘記
    不過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極速車王》依舊有著能夠激發你腎上腺素的賽車追逐場景,更有著讓人過目不忘的情感對白與精神寄託。關於劇情《極速車王》的劇情主線,想必各位都有所了解。上世紀60年代牛逼轟轟的福特可謂是有錢的主,不過產品設計上的平庸很難迎合年輕人的胃口,唯有推出時尚運動的跑車才能收割年輕人的心。
  • 這十部8分以上飆車電影,全看完腎上腺素壓不住
    電影裡面最能讓人腎上腺素狂飆的除了拳拳到肉的打鬥場面,還有飆車場景。下面為大家帶來十部評分8分以上的飆車電影,大家的小心臟要壓住啊!首先第一部是2017年豆瓣評分8.1分的極盜車神 Baby Driver該片由英倫鬼才導演埃德加·賴特執導編劇,劇情是講述一個犯罪團夥裡面天賦極高的司機的故事。
  • 電影極速傳奇:福特決戰法拉利,兩大男神對決,到電影院看得6 大原因!
    新上映的《極速傳奇:福特決戰法拉利》(Ford v Ferrari)由好萊塢兩大型男麥迪文(Matt Damon)及基斯頓比爾(Christian Bale)主演,單是這個卡士經相當吸引,然而除此之外,電影亦有不少細節做得相當出色,令作品劇力萬鈞,處處散發出吸引力,單是以下幾個原因,已足夠叫大家入場。
  • 福特v法拉利真實故事:電影發生了什麼變化
    福特二世(Ford II)從1945年至1960年擔任該品牌總裁15年,並於1945年至1979年擔任執行長。在他的領導下,福特(Ford)成為一家上市公司。從1960年到1965年,福特II的長期夢想之一就是購買法拉利,他與恩佐·法拉利就此可能性進行了多次談判。福特二世渴望擴大自己在賽車運動中的業務,並立足於享有聲望的勒芒世界,這部電影表明他需要被哄騙。然而,談判迅速破裂,福特二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決地終止法拉利的統治地位。這導致了福特GT40的形成。
  • 豆瓣開分8.5分,《在一起》這部劇憑什麼?
    《在一起》開播不到一周,掀起了眾多討論熱潮,豆瓣開分8.5分,憑什麼? (如今,《在一起》的豆瓣評分不降反升,現在已經是8.8分了。) 情懷無疑是一大賣點,開分不會低這樣的好劇,你確定不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