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晚年家道中落,寫下一首詩,讀來句句感慨字字心酸

2021-01-08 吳阿靜1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宋太祖趙匡胤在黃袍加身之前,在軍中當兵。窮困潦倒,身上經常不名一文。 有一次趙匡胤自己在外面,天氣炎熱,他恰好路過一個西瓜園。他心想,雖然自己身上沒錢,但是可以先吃瓜,吃完後問多少錢,然後說西瓜太貴了,不給瓜主錢,趁機白吃。

令趙匡胤沒想到的是,在他吃完後,瓜主說「一文錢」,在古代沒有比一文錢更少的錢了,他事前準備好的理由也就沒用了,就這樣難倒了趙匡胤。這就是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的故事。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相信很多人對此話深有體會,人生大起大落,難免經歷各種困境,落魄到吃不飽飯也不是沒有可能,古往今來皆如此。比如詩聖杜甫,名氣與李白不分伯仲,但他沒有李白那般幸運,至少李白一生基本衣食無憂,而杜甫相對寒酸。

窮困潦倒,借錢慰饑寒

杜甫早年家境還算可以,畢竟父親在兗州做官,雖然官職不高,養活一家人肯定沒問題,所以杜甫無需為生計發愁,過著瀟灑自在的日子。二十三歲那年,杜甫參加朝廷組織的科舉考試,卻榜上無名,憤然離開長安,開啟了長達十餘年的遊歷生涯。

公元744年,剛失業的李白來到洛陽,恰好杜甫此時也在此地。經過多方打聽,杜甫弄清偶像李白的住處,連夜登門拜訪,當晚兩人同榻而臥,幾乎一夜未眠,隨後結伴而行,在開封附近遊山玩水,好不快活。

安史之亂不僅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拐點,也是詩人杜甫人生當中的轉折點,從以前尚可餬口,淪落到居無定所、一無所有。四十八歲時,杜甫漂泊到成都,他並沒有拿到朝廷的offer,日子過的緊巴巴,每天喝點米粥,吃點親手挖的野菜。

這一年秋天,連野菜都吃不上了,年幼的兒子餓得哇哇叫,從詩句「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東門」中,足以看出究竟窮到何種地步。古代文人都有傲骨,自尊心特別強,杜甫也不例外,但凡有一丁點辦法,絕不開口求人。

聽著孩子哭聲,身為父親的杜甫心如刀割,思考整整一個晚上,決定向姓高的朋友借些許銀兩度日,為此寫下一首詩,到處辛酸苦辣,字子讓人落淚。《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百年已過半,秋至轉饑寒。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

詩名非常拗口,筆者略微解釋一下,杜甫原本打算跟姓崔的好友借錢,但崔公子距離太遠,當時不能轉帳,就讓杜甫向在彭州為官的彭先生求助。由此可推斷,杜甫與彭先生交往不深,只是普通朋友,甚至素不相識。

杜甫是個老實人,沒有左右而言其他,直接寫了這首20字的詩,開頭就說明自己的處境,希望彭先生施以援手,幫他度過難關,字字讓人落淚。不世出的大文豪,居然如此窮困潦倒,實在是上天之不公。

這盛世,如您所願

從杜甫留下的詩篇可看出,他內心極為矛盾。一方面不熱衷於功名利祿,另一方面卻常懷憂國憂民之志,想得到朝廷的賞識與重用,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天下蒼生,吶喊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現在的中國,不僅「住有所居」,百姓更是安居樂業。這盛世,已經如杜甫先生所願。

雖然現在的人們已經實現了衣食住行等基礎物質上的滿足,但是許多人的精神領域還是非常匱乏。

如何才能擁有豐富而自由的精神世界?

經常會聽到有人問:如何才能擁有豐富而自由的精神世界?

最好成本最低的辦法就是:多讀書,最好可以陪著孩子一起讀。冰心曾說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閱讀的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前幾天一直有粉絲私信我,什麼樣的書最能培養孩子讀書的積極性,最適合家長與孩子一起讀。

不妨看看這個極具趣味性的《飛花令裡讀詩詞》。

這個詩詞來頭可大著呢!

我們都知道,市面上有很多的詩詞讀本,也有不少是名家編寫的,但主要都是詩詞加譯文的形式,很多人讀完依舊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的評委,中南大學楊雨教授,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湯素蘭共同給想要深入感受詩詞的朋友推薦了一套書《飛花令裡讀詩詞》。

這套以傳統詩詞文化遊戲「飛花令」為模式的古典詩詞讀物,是通過遊戲引出很多詩詞,讓我們能對古詩詞進行理解性的記憶,還能學習一些古代的歷史風俗、人文地理,並且了解到這個詩詞背後的趣聞,因此我總是會一邊看,一邊哈哈大笑,因此,我總是對此意猶未盡。

近1000首經典詩詞,內容含量極其的豐富

從《詩經》《楚辭》到唐宋詩詞、明清佳句,覆蓋面非常的廣,包括一些歷史趣聞的詩詞,也都涵蓋其中,不僅成年人可以看,小孩子也可以提前用它進行詩詞啟蒙。

它採用了古典詩詞中常用字春、夏、秋、冬、鳳、花、雪、月等為索引,選擇經典作品和名言警句,詳細進行注釋解讀。

不再孤立地講授單篇詩詞,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視角來解讀詩詞!

書中大量使用地圖、時間坐標、圖表、圖畫清單等,用的文字少,但信息量大,而且更直觀、清楚,在不知不覺中引發我們更多的思考、探索,提升思考力、發現力,極具趣味性!

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可以讀讀這幾本書。孩子不用再愁語文的詩詞考試,家長也可以跟著提升提升內在修養。閒來無事,跟自己的孩子玩玩古詩詞飛花令遊戲,一舉兩得。

飛花令一套4本,價格是79元,就是媽媽的一杯奶茶錢,爸爸的一包煙錢,就可以提高自己,感受詩詞風範,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杜甫四處碰壁,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道盡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李白是唐朝最浪漫最瀟灑的詩人,無論何時,他的詩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灑脫,「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而和他齊名的杜甫則是和他截然相反,杜甫的詩沉鬱頓挫,讀後令人悲從中來。
  • 杜甫晚年寫下一首千古絕唱,讓人讀後忍不住落淚!
    ● 經歷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和磨難,在困境中思考人生,悲涼與孤寂裡煎熬,才有可能產生創作源泉。詩聖杜甫,之所以名垂千古,至今受到世人的敬仰,只因他屢遭坎坷,在逆境中生存,把家國情懷融入作品裡面。大曆三年,杜甫五十六歲,窮困潦倒的他客居他鄉多年,無時無刻不思念故鄉。
  • 年近花甲的杜甫登上夔州白帝城,寫下的這首詩,被稱為七律之冠
    《全唐詩》裡的四萬多首詩中,到底哪一首七律可以排第一呢?那我個人認為杜甫的《登高》絕對有資格,這首詩無論是表現手法,還是所傳遞出來的那份情感,那都是無人能及。夔州距離成都很近,也就是今天的重慶市奉節縣,在那裡他傷心不已,不僅身患重病,再加上各地爆發了戰亂,這讓他的回鄉之路顯得越發艱辛,在夔州生活那一段時間,杜甫心灰意冷,寫下了很多的悽美之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杜甫寫下了平生最得意的一首詩《登高》,這首詩被稱為唐詩七律第一。《登高》唐代: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杜甫一首詩揭露人性醜惡,這才是社會的真相,很殘酷但很真實!
    杜甫的詩很接地氣,而且內容多是家國安危和百姓生活,是現實主義題材,和李白的浪漫主義截然不同,因此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可以很好反應當時社會現狀的。比如我們熟悉的《石壕吏》、《垂老別》等,當然這些詩都是杜甫作為一個旁觀者寫下的,他因此成了歷史的記載者。
  • 杜甫看著兒子挨餓卻無能為力,心酸又無助,寫下一詩堪稱千古悲情
    導讀:杜甫看著兒子挨餓卻無能為力,心酸又無助,寫下一詩堪稱千古悲情。 杜甫的少年時光過得很幸福,爺爺是著名的詩人杜審言,而父親杜閒有在朝為官,曾任朝議大夫、兗州司馬。
  • 筆墨詩抄 | 杜甫《登高》
    將你撰抄的作品拍照,發送給詩詞文學有機會入選下期『筆墨詩抄』『 筆墨詩抄 | 第177期 』撰抄人:舊時船撰抄作品:杜甫《登高》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回:迴旋。⑷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蕭蕭:風吹落葉的聲音。⑸萬裡:指遠離故鄉。常作客:長期漂泊他鄉。⑹百年:猶言一生,這裡借指晚年。⑺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苦恨:極恨,極其遺憾。苦,極。繁霜鬢:增多了白髮,如鬢邊著霜雪。繁,這裡作動詞,增多。⑻潦倒:衰頹,失意。這裡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 杜甫晚年一首表達孤獨的詩,短短的幾句,卻把孤獨描寫得深入骨髓
    杜甫的一生極其的落魄,也無比的孤獨,尤其是他在晚年時期更是獨自漂泊,那一份孤獨之感,更是深入骨髓,從而也使得他寫下每一首詩都充滿了孤獨之感,字裡行間也是流露出了無限的悲痛之情;作為當時最偉大的詩人,杜甫儘管才華橫溢,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卻又是處處碰壁,這也使得他極為悲情。
  • 來到杜甫草堂,才明白《慶餘年》中範閒何以選擇《登高》開場鬥詩
    去年最火的網劇《慶餘年》中有一場男主範閒鬥詩的戲,而範閒開場用的詩《登高》正是草堂主人杜甫晚年所作。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史上最難超越的一首詩,被封為「七律之冠」,今天才讀懂它的含義
    唐朝的李白、王維等詩人的七律詩,很多地方都存在重字之誤。而到了中唐時期,杜甫重新開闢了律詩的新天地,很多經典的七言律詩一時間風靡了整個唐朝。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代表杜甫水平最高的一首七律詩,這首詩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深受後人的讚揚,並且被譽為我國歷史上的「七律之冠」。這首詩完美地詮釋了「七律」的要求,可謂是教科書級別的詩作。不但詩句句押韻,而且直到今天才讀懂了它的含義。
  • 一首什麼樣的詩,竟讓詩聖杜甫讀之流淚?
    因而讀者讀詩時,往往喜怒哀樂隨詩句而升華。讀「漫捲詩書喜欲狂」則喜不自禁,讀「從此無心愛良夜」則惆悵失落,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則既悲且怒…… 唐詩中很多反映現實、表達悲情的詩讀來不僅僅情緒為之感染,甚至還催人淚下。
  • 既悲涼,又豪放,醉酒後的杜甫寫下一首詩,讓人心疼,更讓人欽佩
    因為仕途坎坷,杜甫還曾經在醉酒後寫過一首《醉時歌》,這首詩更是將自己的不幸遭遇表達的淋漓盡致,這首詩歌既有杜甫心酸的一面,也有他作為詩人最豪放的一面,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千古佳作。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甲第紛紛厭梁肉,廣文先生飯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過屈宋。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萬古知何用。
  • 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被稱為「七律之冠」,短短4句寫盡無窮愁緒
    文/顧無【引觴漫談】杜甫與李白,到底誰更偉大?這是一個千年來爭論不休的話題,自宋朝開始,研究杜甫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提起詩人,永遠是李杜並提。杜甫的偉大,在於他的「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他是懷著真正的家國情懷寫下這些詩的,並不是為了沽名釣譽,發自心底的聲音,自然給人以無窮的力量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則是老杜窮其一生,將律詩的寫作在自己身上發展到一個不可以被超越的高峰。
  • 杜甫最潦倒的一首詩,爆紅國際,BBC曾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杜甫最潦倒的一首詩,爆紅國際,BBC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提起杜甫,大家似乎首先想到的是他唐代詩歌史上的「李杜」的稱謂——總逃不開李白。杜甫的一生正處於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歷史時代,使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嘗盡種種的痛苦。
  •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慶餘年》為什麼選杜甫這首詩?
    *《慶餘年》劇照一直想聊杜甫的《登高》,怕太深奧,沒敢動筆。這兩天看《慶餘年》,男主範閒用它一戰成名,改變了我對穿越劇的偏見。是時候聊聊這首神作了。01按美感來說,詩分兩種,一種是不需要解釋的,讀一遍,詩意撲面而來,李白、王維,尤其白居易,都屬於這種。
  • 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 杜甫最難懂的一首詩,年少不知詩中意,如今才知句句都是淚
    不過今天我們要講的主人公是杜甫,一個有才卻又不被重用的偉大詩人、政治家。小時候,我們拿起課本,總是將李白的詩句讀得朗朗上口,總覺得他的詩句充滿了喜悅和哲學,談起杜甫的詩集,總是有幾分憂鬱在裡面。那時候,我們喜歡歡快、充滿激情的詩集,反觀那些充滿憂國憂民的詩句,我們只是略讀一二。長大後,我們品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盡了人間的世間百態,反觀杜甫的詩,竟然有了幾分感同身受。
  • 杜甫登高有感,遂賦詩一首,此詩被評為「七律之冠」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詩思想藝術集大成者,被後世人稱為「詩聖」,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的代表作品有《登高》、《春望》、《望嶽》、《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別」等等,大約有1500首詩留存後世,收集於《杜工部集》。
  • 春天讀詩:杜甫春來也撒嬌
    杜甫一生仕途不順,飽經政府腐敗、安史之亂帶來的苦痛,晚年被迫漂泊異鄉,鬱鬱而終。生前名聲平平,晚唐時期被逐漸重視,至宋朝,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遊等對其推崇備至,名聲達到頂峰。作者 | 江弱水《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杜甫(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二)稠花亂蕊裹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 《慶餘年》:範閒一作成名的「萬裡悲秋常作客」,其詩可大有來頭
    最近,藉由《慶餘年》這部影視作品,讓杜甫的詩那是又火了一把。劇中,在詩會上,範閒(從現代穿越的主人公)被他人言語所激,隨即當場寫下(默寫)了一首詩,此詩讓他一作成名,在當時的文壇上闖下一番名聲,讓眾人無不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