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將減少加班列入關鍵KPI「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的哈佛人生

2021-01-17 一波說

6月5日,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參與臺積電職場生涯的最後一次股東會,正式交棒退休,臺積電進入了「後張忠謀時代」。

張忠謀,這個時代的產業巨人,一生戰績彪炳。臺積電因為張忠謀31年的掌理,成為市值近7萬億新臺幣的世界級巨無霸。2017年底,臺積電迎來 30 周年慶之前,張忠謀宣布來年 6月會正式退休。縱有再多的不舍,這位讓對手發抖的科技界巨子,還是選擇裸退,回歸自我與家庭,他讓大家今後改喊他為:臺積電創辦人!

張忠謀的「快樂人生」是啥樣子?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夫人張淑芬

很多企業,崇尚加班文化,以高強度的加班來獲取競爭優勢,真的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嗎?可張忠謀卻反對加班,甚至把減少加班列入臺積電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份,應限制在可控制的範圍,千萬不要排擠了生活,這是張忠謀的看法。

「我不相信只有工作的人生,會是快樂的人生!」張忠謀說;在他看來,工作,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有效率地做對的事情。人生除了工作外,還有生活、家庭、配偶、小孩、朋友及興趣,如果沒有生活,人生就沒有太大樂趣;這就是張忠謀的企業文化。在臺積電,每周工作不超過50小時,其餘的時間全屬於生活。作為企業掌舵者,張忠謀也是這樣做的,表裡如一;每當分針跳過「12」,時針停留在「6」, 張忠謀緩緩起身,牽著夫人張淑芬的手,「我現在要回家了!」休息,比任何事都重要!平常,張忠謀會在六點至六點半間準時離開公司,周末不上班,也不應酬。

6月5日,張忠謀榮退,是臺灣企業及投資界的一件大事,可對夫人張淑芬來說,卻是非常開心的事。張忠謀摯愛的妻子張淑芬,兩人從1985年張忠謀自美國返臺執掌臺灣工研院院長相識至今,在大大小小的公眾場合,總能看見夫妻倆彼此牽著手、相親相諧的聲影。

談及自己的夫君、「半導體教父」, 張淑芬說:「他是一個很講究誠信,不太會為自己著想的一個人。」10多年前,夫人張淑芬把幾本臺積電的記事本(公司贈品)擱在家裡,準備送人,被張忠謀發現後就問,「你也沒有付錢(給臺積電)?」張忠謀說,臺積電每一個親屬都像你這樣,公司怎麼辦?。。。。。。做事講究公事公辦,即便是自己兩位接班人——臺積電「雙首長」劉德音和魏哲家,張忠謀也不曾在家中設私宴款待。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2017年初,張忠謀在夏威夷不慎摔倒,後來,在夫人細心照料下,不可思議地很快重返工作崗位。作為妻子,張淑芬是如何形容她與張忠謀的關係呢?張淑芬說:「我在臺下看臺上,他是我的偶像,包括他的智慧、眼光和氣質,最主要是我了解這個人的誠正,他對員工、股東和供應商始終守住這一個準則,這就是他成功的地方;但在家裡他是我最愛、最疼、最寵的小孩。」

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和諧,家族企業乃至家族內部的治理,也要講究彼此關係融洽和諧,所謂「家和萬事興」嘛!有一個可能並不十分精確的數據:說95%以上家族企業傳承失敗的原因,是家庭不和諧!百年李錦記有個「爽文化」,家族成員聚會時,會問「爽不爽?」在正式會議上,董事長面對員工大聲問:「大家爽不爽?」 無論是張忠謀夫妻倆家庭的和融關係,還是李錦記「爽指數」企業文化概念,都是追求滿不滿意、工作生活是否愉快,而其背後事實上是一種責任,對家、社會、員工、乃至企業。家和問題,是家族企業成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張忠謀的母親徐君偉

「吃得好,營養少;喝酒多,吃飯少;陪笑多,歡樂少;酒店多,回家少。」是當今中國家族企業掌舵者的真實寫照,忘我工作、輝煌成就是背後卻是令人堪憂的健康狀況。《中國企業家》雜誌曾做過問卷調查,結果發現90.6%的老闆們處於「過勞」狀態,「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現象更為普遍,錢賺了一大把,人卻沒了!

張忠謀,生於1931年,今年87歲,接觸他的人,除了感覺他節奏徐緩的說話速度和一頭銀白絲髮,稍顯「年長」外,其炯炯的目光、犀利的思考、以及氣定神閒的狀態,會讓人感受他仍壯盛勃發,其養生有什麼絕招、秘笈呢?

張忠謀的父親張蔚觀,曾是民國時期的寧波縣政府財政局長,在張忠謀10歲那年,發生了「珍珠港事件」, 因為戰亂,一家人一路從香港、上海、西安,再一路西進到重慶,真是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當有人向張忠謀討教康健秘笈,張忠謀笑道,我的「基因」很好,我的母親(徐君偉)活到了102歲,我的父親(張蔚觀)也活到了86歲。不過,張忠謀強調,我的健康,靠的可不是基因,依賴的是長久以來建立的良好生活習慣。

從20歲到80多歲,張忠謀養成了一個終生的、健康的生活習慣,來嚴格控管自己的身體。後來,他公布了天天健康經營管理的5大絕招:1、早睡早起、作息規律。每天早上5點半到6點起床;8點半進公司,傍晚6點半到家;晚上10點準備上床,11點入睡。2、不加班、不應酬。在張忠謀看來,家庭場域能使人情緒放鬆,「和待在辦公室裡的緊繃,完全不同的」。3、持續運動、飲食清淡。4、閱讀益智、音樂紓壓。閱讀和音樂,像他的心智「排毒法」, 排放一整天的壓力和緊張。5、有系統、有計劃的終生學習。

對臺積電「叛將」 張忠謀:當初未能如願留住人

張忠謀的父親張蔚觀

張忠謀被譽為「半導體教父」,可他做半導體,卻純屬是誤打誤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張忠謀會走上半導體領域,與父母的家庭教育影響甚深。小時候,無論怎樣因戰亂而顛沛流離,只要家一安頓下來,父母都把張忠謀的教育看做是一件大事。由於逃難,張忠謀荒廢了學業,到「陪都」重慶後,母親徐君偉當即決定,讓兒子上當時最好的中學——南開中學念暑期班。

讀國中三年級時(相當於初三),由於加入校刊活動,張忠謀萌生當作家的念頭,可父親張蔚觀卻極力反對:「寫作不易謀生,當作家可能會餓肚子。」張蔚觀告訴兒子,興趣和謀生技能是兩碼事,勸他務實打消當作家念頭。上大學選科時,張忠謀的父親也極力要他讀理工,如此才能謀生。張忠謀的三叔,是美國大學教授,當初他也給懵懵懂懂的小侄兒一番好建議,就是折中之術,建議張忠謀選擇理工和人文科系都很傑出的美國哈佛大學。

後來,張忠謀說自己的父親,對未來趨勢有遠見,而叔叔則「料事如神」。與專精理工的麻省理工學院相比,選擇念哈佛,讓張忠謀有緩衝時間來提升對理工的興趣。求學是人生關鍵階段,因為逐漸走進理工領域,張忠謀才有機會接觸半導體領域。

張忠謀的臺積電新竹辦公室

果不其然,在哈佛就讀一年之後,張忠謀在大二時轉入麻省理工學院。後來,追憶這段求學經歷,張忠謀說,對麻省理工是「十分敬、五分愛」,因為它給予他賺錢的「本錢」;而對於哈佛,張忠謀則表示,那是讓他心靈與智慧豐富的園地。

送兒子海外留學時,母親徐君偉提醒張忠謀,家裡僅能提供他第一年的學雜費和生活費。轉學「麻省」後,張忠謀開始感受到經濟壓力,經常靠幫別人打字貼補自己的零花費用,讀大三時,就幫教授做計算,大四當研究助理。由於急於畢業、「麻省」課業繁重,連考二年博士都以挫敗告終,於是,張忠謀決定出來就業,在「德州儀器」當一名工程師,直至當上副總裁。張忠謀的人生,不只精彩,也充滿戲劇性,進入半導體就是一個「意外」。假如當年沒有二次落榜,考上了博士,恐怕就沒有後來「半導體演進史」,也就可能沒有臺積電。

二年前,「福布斯」有個調查,稱中國「企二代」中,有80%以上是海歸,如今這一數據只會更多不會減少。為了財富與未來能更好地讓後代接手,眾多家族企業主紛紛送孩子到海外留學,假如能夠上常春藤盟校或者斯坦福、麻省理工學院等,總感覺自己孩子特出息!另外,不少人讓企二代在海外留學,也當作一種接班培訓,除了學習掌握外語和擴展人脈外,也了解不同文化與價值觀的存在,開闊國際視野。

與熱衷於送孩子出國上名牌大學相比,不少人卻忽視「企二代」該上那些大學,要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或者說該選擇什麼專業、科系?也許,你當時做出不同的選擇,結果可能是兩樣的人生,張忠謀的求學經歷,就是可參考的例子。

張忠謀與臺積電「雙首長」劉德音(右1)和魏哲家(左1)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6月5日股東會後正式退休。張忠謀說:「臺積電三十一年來創造的奇蹟還沒停止,未來10年全世界將更需要臺積電」。

過去,我們多篇專文提及臺積電「雙首長」機制,比如,拿華為「輪值董事長」來做對比;比如,我們認為「『共治』接班模式可成為馬雲、任正非們最優選項」;又比如,我們談到了臺積電「雙首長」的形成歷史,其中,還看到張忠謀在選拔接班人之時,用「蕭何」還是選「韓信」 ,很燒腦!事實上,在臺企科技界幾大巨頭裡,不光是臺積電,華碩、聯發科均也採用雙軌治理模式。

張忠謀這次是「裸退」,不在續任臺積電董事,股東會不僅會完成董事改選,也通過新修訂的章程。其中,將過去沿用的「執行長」中文職稱改為「總裁」。張忠謀退休後,臺積電董事會推舉劉德音為董事長,作為企業的最高決策代表;魏哲家為總裁兼副董事長,必須向董事長及董事會報告。

退休時,張忠謀談及臺積電未來三大挑戰:即競爭對手、投資環境以及國際爭端。在企業決策及戰略方向上,張忠謀在業內是公認的有遠見的。「中芯國際」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是僅次於臺積電、格芯(格羅方德)和聯電的全球第四大專業晶圓代工廠。即便有政策扶植,自2000年成立以來,「中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賠錢、連年虧損,追臺積電更是漸行漸遠。

「中芯」一路走的如此艱困,早在18年前,張忠謀就已預見:中芯不僅不會威脅到臺積電,且會經營得很辛苦。(敏感時期,本文不就此展開評述!)

張忠謀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

自6月5日起,臺積電改為尊稱張忠謀為「臺積電創辦人」。在科技界,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與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二人,彼此有「瑜亮情結」,既是競爭對手,也惺惺相惜,甚至長久「王不見王」。

用31年時間,將臺積電推上頂峰,稱霸晶圓代工產業多年,已退休10餘年的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也說,張忠謀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比張忠謀小16歲的曹興誠,早於2006年淡出聯電,現鍾情於古董收藏,兩人均在海峽兩岸半導體發展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張忠謀之前擔任臺灣工研院院長兼任聯電董事長一職時,與曹興誠是上司與部屬關係,一度有心結,後來也是「相敬如冰(不是「賓」!)」,有時搞活動,主辦單位會刻意讓兩人錯開時間,以避免尷尬。

聯發科共同執行長蔡力行

在科技界,你來我往的人才挖角是不可避免,其結果往往是「開枝散業(不是「葉」,呵呵!)」。被譽為「教父級人物」,不是張忠謀在工研院以及聯電的職場歷程,光是他服務臺積電這31年時間內,培養的大將、愛將非常多,其中不少還是帥才。比如,現任聯發科共同執行長的蔡力行,以及宏碁董事長陳俊聖等,都是從臺積電走出去的「叛將」。

另外,連三星都苦留無用,與趙海軍將共同擔任中芯國際執行長的「半導體狂人」 梁孟松,也是張忠謀手下「叛將」。去年,當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的傳聞傳出後,媒體紛紛祭出「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入梁孟松時代」等大標題。

從2011年11月開始,到2014年5月,臺積電以法律訴訟方式「追殺」了梁孟松三年。自1992年加入臺積電起,彼時四十歲的梁孟松在張忠謀手下幹了17年,戰功彪炳,經歷太過傳奇!

臺媒報導梁孟松2009年加入三星電子

後來,張忠謀說,當 2008年知道梁孟松要走的消息,曾很努力要留住他,但終究未能如願。對於作為接班人培養的蔡力行,張忠謀也罕見地說出「相當不舍」。

事實上,與梁孟松同服務於中芯的獨立董事蔣尚義,中研院院士林本堅,之前也都是臺積電的研發大將;而敦泰董事長胡正大、茂迪董事長張秉衡、宏觀董事長林坤禧等,都曾是張忠謀培養的臺積電經營團隊中一份子。現任宏碁董事長陳俊聖,仍珍藏著2009年前老闆張忠謀送他的一張小紙條,裡面寫著「Optimism i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樂觀是競爭優勢!

人才流失與管理因素關係密不可分,「留人先留心」也許是一個好辦法,可要留住骨幹人才、防範人才高頻率流失,恐怕還得從企業機制、待遇及薪酬、人本思想、以及清晰的人才戰略等多層面去努力。

臺積電進入「後張忠謀時代」

退休時,張忠謀就企業如何留住人才拋下三大重點議題:一是優厚的報酬;二是讓員工喜歡他的工作;三是讓員工覺得在公司有前途。

諸位,對於功成身退的張忠謀「留才三大點」,您怎麼看呢?

/ 一波說 傳承在中國(58)/

相關焦點

  • 張忠謀的「半導體人生」
    12月15日,臺灣新竹科學園區迎來建園40周年慶典,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獲頒40年「傑出成就貢獻獎」。在頒獎典禮上,曾被指有「瑜亮情結」的張忠謀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上演了一場「世紀大破冰」,吸引了臺灣媒體輿論的焦點。臺積電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作為創辦人,張忠謀早已蜚聲半導體產業界,號稱臺灣「半導體教父」。那麼這一路他是怎樣走過來的?
  •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他創建臺積電稱霸全球,掌握華為晶片命運...
    張忠謀193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是地地道道的寧波人。父親曾任寧波市鄞縣財政局長,母親是清代著名藏書家徐時棟的後人。抗戰期間,張忠謀一家顛沛流離,輾轉遷徙於南京、廣州、重慶、上海、香港之間。1941年香港遭日本佔領,一家人來到重慶,張忠謀進入重慶南開中學就讀。1949年,18歲的張忠謀考上了美國哈佛大學。隨後,張忠謀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專攻機械工程,獲得機械系碩士學位。
  • 臺積電張忠謀的雙面人生:華為的金牌盟友 大陸半導體的冷面殺手
    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比任正非大13歲,畢業於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與半導體開山鼻祖以及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同年踏入半導體行業。1985年張忠謀從德州儀器退休回到臺灣任工研院院長,1987年創辦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巧合的是,這一年找不到工作的任正非在特區深圳創辦華為,華人企業家的「絕代雙雄」登上舞臺。
  •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有多少浙商基因?
    與很多企業家崇尚「996」不同,張忠謀認為:「我不相信只有工作的人生,會是快樂的人生!」 張忠謀覺得:人生除了工作外,還有生活、家庭、配偶、小孩、朋友及興趣,如果沒有生活,人生就沒有太大樂趣。退休前在臺積電,他每周工作不超過50小時,其餘的時間全屬於生活。
  • 全球頭號半導體企業!「晶片教父」張忠謀一手創辦的臺積電有多牛
    近期,「美國對華為制裁升級」一事持續發酵,臺積電作為華為的晶片代工廠也頻頻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臺積電可不同於我們平日裡所說的「代工廠」,它作為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更是稱霸全球的半導體企業。華為麒麟晶片、蘋果A系列晶片,高通晶片等,都是由臺積電來生產,所佔的全球市場份額高達52.7%,它在全球晶片代工領域可謂獨樹一幟。並且在2017年,臺積電市值趕超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半導體企業。而他的創辦人——張忠謀也被臺灣人尊稱為「半導體教父」,甚至被國際媒體稱為「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
  • 如何在半導體界成就傳奇:圖說張忠謀的臺積電人生
    張忠謀是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創始人,現任臺積電董事長,有「晶片大王」、臺灣「半導體教父」之稱。  27歲那年,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碩士生,他與半導體開山鼻祖、英特爾公司創辦人摩爾同時踏入半導體業,與集成電路發明人傑克-科比同時進入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 謝和博淺談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先生
    臺灣人尊他為「半導體教父」,他被美國媒體評為半導體業50年歷史上最有貢獻人士之一,他入選全球最佳經理人,國際媒體稱他是「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 1、 少年時代:居無定所,顛沛流離。張忠謀 1931 年生於浙江寧波。
  • 為何臺積電如此強悍?張忠謀是如何做大臺積電的?
    ……第二,「晶片大王」張忠謀1931年出生的張忠謀,19歲時從哈佛轉學至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專攻機械工程;1954年,張忠謀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碩士學位!張忠謀可是見證了集成電路的「前世今生」的半導體大牛!1985年,在美國半導體產業打拼了30年左右的張忠謀,辭去美企高職高薪,選擇回到中國臺灣省發展半導體事業!1987年,張忠謀創辦了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積電!
  • 56歲創立臺積電、40年改變全球半導體產業 張忠謀做對了什麼?
    如同強調臺積電的成功首先是因為創新了商業模式。張忠謀認為,一家企業要持續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正確的策略引領。他將企業的策略分為大策略和小策略:大策略是要看趨勢,到大「紅海」之外尋找大「藍海」;小策略則要看客戶和對手,要從競爭中找準客戶需求和對手軟肋對症下藥。 技術領先、製造優越及客戶信任,正是他給臺積電的三個關鍵策略。
  • 任正非是個工作狂,「晶片大王」張忠謀卻不相信只有工作的人生
    張忠謀說:未來十年,請不用擔心臺積電!87歲的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將於2018年退休,消息一出,各界驚訝,但當時隔天台積電股價平歷史新高。數天之前,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為臺積電晶圓18廠動工培土,雖滿頭白髮,卻神採奕奕。
  • 臺積電能成功只靠技術?張忠謀的美國式管理,讓員工不敢偷懶
    當時他在美國德州儀器已經當到副總裁,卻因為家庭、工作感受到彷徨,促使他到臺灣省開創新事業,成為了他人生的重大抉擇,而他引入的美式管理,更是除了技術以外,臺積電能夠取得今日之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張忠謀,現年89歲,1931年7月10日出生於浙江寧波,當時的中國正處於一個深陷戰亂的時代,17歲前的他一直都在戰亂中顛沛流離,18歲那年被父親安排到美國學習理工。
  • 後張忠謀時代的臺積電
    他是浙江寧波人,父親張蔚觀在銀行系統工作,令張忠謀從小生活優渥。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裡,張忠謀18歲前跟隨家人為躲避戰亂,輾轉在南京、廣州、重慶、上海、香港多個城市。直到18歲,他赴美留學,成為哈佛當年唯一一個中國留學生。而後又聽從家人建議,為學習理工科轉入隔壁麻省理工。這之後他與家人在美國生活。
  • 斷供華為,臺積電放棄內地市場,張忠謀到底在「謀」什麼?
    即使奔波不斷,父親對於張忠謀的教育從來沒斷過,天賦異稟的張忠謀也沒辜負父親的期待,於1949年考上了哈佛大學,成為那屆新生中唯一的中國人。 在美國求學的張忠謀可謂是學霸中的學霸,哈佛讀本科,麻省理工讀碩士,斯坦福讀博士。在學業上,張忠謀主修的是機械和電機。
  • 裸退的臺積電張忠謀
    臺積電將於6月5日舉行股東會並改選董監事,這也是張忠謀最後一次主持股東會,由於張忠謀堅持裸退「不續任董事、不接顧問、 不擔任榮董」,依規劃將由現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劉德音接任董事長,做為公司的最高決策代表;另外一位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魏哲家則接任總裁,必須向董事長及董事會報告;劉德音、魏哲家兩人共同領導模式,被外界稱為「雙首長制」。
  • 臺積電張忠謀宣布2018年6月退休!
    ,現年86歲的董事長張忠謀將於2018年6月股東大會後退休,公司由雙首長平行領導接續,劉德音將接任董事長,魏哲家擔任總裁。 張忠謀董事長宣布:「本人將在此屆董事任滿,2018年6月上旬股東大會後退休。本人將不續任下屆董事,亦不參與任何經營管理部門工作。2018年6月上旬股東大會後,臺積電將採取雙首長平行領導制度,劉德音博士將擔任董事長,魏哲家博士將擔任總裁。
  • 臺積電在美國建廠,欲斷供華為,張忠謀走到了背叛民族的懸崖邊上
    張忠謀,1931年7月10日出生,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創始人,現任臺積電董事長,有"晶片大王"、臺灣"半導體教父"之稱。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半導體製造廠,客戶包括蘋果、高通、華為等等。其總部位於臺灣新竹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 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四):聯電和臺積電、張忠謀和曹興誠,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雙雄」對決
    1997年6月,臺積電宣布赴越南投資4000億新臺幣,聯電隨即做出了赴越南投資5000億新臺幣的決策。這一場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雙雄」對決,最終以臺積電領先而決出勝負。臺積電的勝出,有兩方面因素:深度的國際合作、堅韌的專業精神。
  • 江湖恩仇錄:晶片「教父」張汝京與張忠謀20年風雨沉浮
    在行業內,兩位都是重量級人物,被海峽兩岸各自稱為「半導體教父」,但一個「三起三落」不斷被資本博弈遭「拋棄」,一個穩坐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掌控晶片發展方向至今腳步不停歇。 「人生的轉折點,有時竟是這麼的不可預期!一時衝動的青年感情,就讓我和半導體結了一生的緣!」張忠謀曾感慨。 為了在陌生的半導體行業立足,張忠謀像永動機一樣不停地學習,不到一年就從門外漢成長為專家。
  • 完美謝幕,臺積電告別張忠謀時代!
    大陸半導體進步快 仍落後臺積電5至7年張忠謀預期,未來5至10年大陸半導體產業將會有相當大的進步,但還是會落後臺積電5至7年。他也相信,10年後世界還是一樣需要臺積電。張忠謀表示,很難預料5至10年後的情況,因為很多事情都可能發生,很多事情在1至2星期就可能發生,如中美貿易爭執可以有很多變化,也很可能會影響大陸半導體未來5~10年的發展。若依當前的走向預測,張忠謀預期,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未來5~10年將會有相當大的進步,不過,臺積電也會有很大的進步,大陸半導體與臺積電的差距還是會一樣,會落後臺積電5至7年。
  • 他才是真正的「教父」!臺灣最後一位大佬,半導體傳奇終謝幕...
    作為佔據全球晶片業半壁江山的「臺積電」,一直都是臺灣人的驕傲。與郭臺銘的代工路線不同,自「半導體教父」張忠謀56歲創辦以來,它一直都是高科技的代名詞。6月5日,張忠謀正式退休,這也代表著臺積電將正式開啟「後張忠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