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名七本槍山內式部利勝
從應仁之亂開始,日本步兵常用的薙刀被又被稱作鑓的槍取代,但「鑓」一般指騎兵所用的短槍,步兵所用的長槍稱作「長鑓」。長鑓,其從頭到尾的總長度一般為兩間半到三間,如戰國時上杉氏用兩間半的長槍,武田氏用三間長槍。一間為1.6米,因此戰國時代最常見的三間槍長達4.8米。但織田氏所用的長槍最長,達到三間半(5.6米)。有意思的是,在日本的長槍戰鬥過程中,常常出現拍擊這個動作。有說法認為日本長槍大多是竹製,不適合捅刺,只好拍擊,是不是這樣呢?▲長槍對戰的日本足輕
實際上,如果是合格的日本長槍,對於槍柄的要求還是很嚴格的。最好的長槍槍柄是複合結構,以橡木一類的硬木為芯,外面包裹竹片,槍柄塗漆防水。次一等的,純硬木桿也實戰性不錯。但實際上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基本都採取的搜盡男丁的徵發方式,大部分足輕是缺乏訓練的農兵,領主的財力也不可能給所有足輕配備合格的長槍,確實必然有很一部分不得不使用粗糙的竹槍或藤槍。▲漢代存留下來的的鈹首
鋌裝的日本長槍一般擁有較長的刃,日本三大名槍之一的御手杵,刃長甚至達到135cm。▲齋藤道三,綽號美濃蝮蛇
日本戰國後期足輕這種不斷拍打劈砍刺擊結合,然後調整隊形,如同被子一樣包裹敵人的戰法,被稱作槍衾戰術。在這一戰術的發展過程中,織田信長的嶽父齋藤道三起到了很大創建作用。至於你問筆者槍衾戰術到底實戰上如何——感覺無論是壬辰戰爭中與明軍對決,或者山田長政帶著日本浪人在暹羅揍緬甸人,偶爾的幾次勝利都是靠武士們。▲我們看《只狼》的遊戲截圖,葦名七本槍使用的長槍,看起來非常像寶藏院流的十文字槍
▲寶藏院胤舜的十文字槍
日本最成型的槍術,就是寶藏院流的十文字槍術,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槍術注重劈砍,格擋的特點,而不像中國槍術以輕捷靈巧取勝。中國槍術講究「槍頭不過兩」,槍尖飛舞如同梨花飛雪,號稱「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而日本槍術則是典型的豪勇武士打法,大開大合,兩者可謂各有優劣。從《只狼》在內的日本各種ACG文化作品和日本影視劇當中我們也能有所感受。不過日本大槍最大的問題,還是我們之前就講過的破甲問題。實際上,小槍頭的梨花槍並不適合破甲。《唐伯虎點秋香》裡頭唐伯虎用小槍頭扎奪命書生,槍頭被斬斷了,結果唐伯虎用沒有槍頭的槍扎死了奪命書生。胸口有兩塊護心鏡就是明光鎧?
大瘟疫、貨幣危機、全國暴動,英國金雀花王朝就死在這上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