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故宮博物院臺北文物迎新春財富牡丹的新年祝福

2020-12-25 等風的帆20

華夏經緯網日訊: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春節將至,人們習慣於趁著新年前臺北故宮精品策劃「花開富貴」家裝系列商品,讓新春布置鮮花。

清康熙瓷漆玉堂富貴瓶

牡丹花雍容華貴自古以來就是吉祥的象徵,清代花卉畫大師惲壽平所畫的牡丹尤為生動,用色彩染色,用鉤子勾勒出筋的輪廓,讓遊客從惲壽平感受花香進入墊套和瓷盤,為家居空間增添了清朝美麗的花卉景觀。

牡丹國寶紙箱封面

清代康熙皇帝的《畫琺瑯玉堂富貴瓶》珍藏在瓶頸處畫有蕉葉紋,瓶底繪有牡丹、玉蘭花等花朵,寓意玉堂富貴。故宮博物院把這件文物改造成

Q版《牡丹小豬陶瓷撲滿》和《玉堂富貴彩金開瓶器》,具有吉祥的意思,再加上日用品,用得越多出貨越多。

牡丹小豬陶瓷

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花鳥作品豐富,「畫仙萼長春冊」16花鳥畫尤為經典,故宮博物院從這件作品中開發出多種產品,包括藝術瓷瓶、面紙封面,將花卉書畫帶入日常生活,更是迎新年之意。

仿清雍正牡丹圖案蟠龍瓶

惲壽平牡丹軟墊套

法華牡丹金的色板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典藏文物迎新春 富貴牡丹來拜年
    華夏經緯網1月22日訊: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農曆春節即將到來,民眾習慣趁著年前除舊布新,臺北故宮精品企劃「花開富貴」居家布置系列商品,讓新春布置花意盎然。清康熙畫琺瑯玉堂富貴瓶牡丹花雍容華貴,自古即是吉祥富貴的象徵,清代花卉畫宗師惲壽平所繪的牡丹尤為生動,用彩迭色漬染,再加鉤畫筋絡輪廓,讓觀者光看畫就能感覺到花香拂面而來,故宮精品將惲壽平所繪的牡丹衍生成靠墊套及瓷盤,為居家空間增添清代絕美花景。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本文轉自【海外網】;原標題:【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探秘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灣之行(七):探秘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杆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 這回,「臺獨」選擇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手
    明末清初,在收藏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被建立,為保護其收藏的文物不被破壞,在二戰前夕,故宮博物院不得選擇將文物南遷,運送到上海、南京等地。直至1947年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才運回南京。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數千箱文物運往臺灣,而後成立臺北故宮博物院。
  • 賀歲的故宮·冬日的祥和 | 故宮博物院新春送直播
    喜慶祥和的新春佳節之際,故宮博物院推出線上直播活動,向大家介紹宮廷歷史文化,並恭賀牛年新春到來。在國家「就地過年」的政策號召下,為滿足廣大觀眾節日期間的精神文化需求,2月12日農曆大年初一,故宮博物院開展「賀歲的故宮·冬日的祥和」網絡直播活動,帶領觀眾走進故宮,欣賞辭舊迎新、宏雅祥和的紫禁城。
  • 到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有多少故宮文物被運往臺灣
    有人說,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臺北故宮時刻提醒著我們的同胞,我們的根源在哪裡,根在哪裡?
  • 【風雲】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兩岸故宮剪不斷的緣分
    今年底,臺北故宮南院將在嘉義縣揭幕,而在北京,故宮北院設計方案也將浮出水面。每當談到兩岸故宮的話題,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總習慣回答說這就是文脈傳承。中國最後一位皇帝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進行了近一年的文物清點,於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宮博物院,1420年竣工的這塊皇家禁地一舉成為中國公共文化的聖地。1933年為避日寇戰亂,故宮文物開始南遷,1948年12月國民黨政府又分三批將部分文物遷臺,於是從此兩個故宮隔海相望。
  • 臺北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啟示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創意之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文創之路大約走過三個階段,前後經歷 50 餘年。上世紀 60 年代,主要是以仿製複製為主,就是比照展出的文物單純複製,強調仿真,一年營業額大約在 1 至 2 個億。
  • 臺北故宮博物院珍寶展——雪梨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經通過各種渠道獲知臺北故宮博物院於2月2日——5月5日在新南威爾斯藝術博物館舉辦南半球首次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精品展覽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康熙御製琺瑯彩欣賞
    清康熙 玻璃胎畫琺瑯牡丹藍地膽瓶,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 琺瑯彩粉紅地開光四季花卉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 宜興胎畫琺瑯花卉茶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 銅胎畫琺瑯方盤,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 錦地開光西洋仕女肖像畫碗 「大明弘治年制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關 注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中華文物博物館,足以與世界級的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分庭抗禮,鼎足而立。這個舉世聞名的文化品牌是如何建立的?建立過程的艱辛又何其不易?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惡果來了……
    臺媒稱,臺當局敲定由「臺灣史」專家吳密察掌臺北故宮博物院,讓典藏和展出中華文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地位越來越尷尬。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在嘉義動工
    新華網臺北2月6日電(記者任珂)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 臺北故宮博物院換名意欲何為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1966年臺灣國民黨當局,在臺北市外雙溪仿造中國傳統宮廷建築風格興建的,其主要目的是保存北京故宮的文物精品。目前,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著六十多萬件藏品。這些文物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的奇蹟,每年到此參觀的人數多達100多萬,兩岸十幾億中國人無不為之感到驕傲和自豪。那麼為什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會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呢?  原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老一代文物工作者為了保護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於1933年2月將北京故宮內的文物南遷。當時故宮內重要的文物被裝成13427箱又64包。
  • 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值得一去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這裡之前最好做點功課,畢竟這裡收藏著故宮一半的珍寶,而且大部分都必留在大陸的更加貴重,值得細細品味。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 南京 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 北京 故宮、 瀋陽 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從臺北到北京,我在故宮「拍」文物
    本次SELF講壇上,李翰瑩分享了她與故宮的故事。「文物、詩詞、戲曲以至於禮教,是祖先留下來、中華文化基因中最美好的精華,也是我們生而就擁有的文化基因。」從1992年斥資出版第一張故宮電子光碟,到獲得臺北故宮授權建立文物資料庫,作為「把故宮帶回家"的實踐者,李翰瑩讓文化基因融入現代家庭生活,共同傳承中華文化最美的基因。
  • 臺灣最大博物館,內藏文物近70萬件,人稱「臺北故宮」
    說到故宮,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北京故宮,坐落在我國首都的故宮古建築群,其宏大的規模,雄渾的氣勢,承載了絕大多數人對皇家建築的想像。但故宮不止一座,在我國臺北,也有一座可與北京故宮相媲美的皇家建築群,其珍藏的文物比故宮都多,這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民進黨當局給改名了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的著名博物館之一,其中存放了大量歷史悠久的珍貴文物,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在臺灣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最近,由於民進黨當局不斷在島內推進「臺獨」政策,臺北故宮博物院可能會面臨「改名以及降級」的風險,這令許多人士感到非常不滿。
  • 資金斷炊,國民黨黨代表提議:要回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和門票收入
    隨後,有黨代表表示,當年國民黨從中國大陸帶故宮文物到臺灣,呼籲全黨一起向蔡「政府」要回這些文物,以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門票收入也歸國民黨使用。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國民黨黨代表陳麗旭說,當年國民黨從中國大陸把黃金帶到臺灣,黃金部分也就算了,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完全沒有爭議,呼籲黨中央帶大家好好的「演」一番,大家一起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