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丨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複次,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得見如來示現無邊色相身解脫門。】
把前邊的義理還有沒說完的,現在再說一次。這位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那羅延譯為堅固,他的色相是堅固,不容易破壞,所以作為執金剛神,手中持著金剛寶杵,或者金剛王寶劍,來做護法善神。他明白佛的境界,見佛示現(先無後有)無邊的色相身。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得佛身一一毛如日輪,現種種光明雲解脫門。】
這位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他明白佛的境界。佛身上的每一根毫毛上,都有一道光輪,好像日輪一樣的光明。在這光輪中,能放出五色光明雲,在虛空飄渺,也就是所謂的「五色祥雲」。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須彌華光執金剛神,得化現無量身大神變解脫門。】
這位須彌華光執金剛神,他明白佛的境界,佛能化現無量身,顯現一種廣大神通的變化。本來,魔有魔相,佛有佛相,但有時為了要降魔,佛就現魔相。所現之魔相,比魔還要高大,譬如這個魔身高一百丈,佛就現化高一千丈的化魔身。這樣才能把魔降伏,魔才會五體投地,依教奉行。這是降魔方便法門。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佛法會應用,是奧妙無窮。不會應用,就好像窮子不知在衣服裡有夜明寶珠。因為不知道,所以是窮人,能知道便是富人。這顆明珠能生出一切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誰能得到明珠,誰便是富有的人。這夜明珠就是佛法,也即是無盡的法寶。
【清淨雲音執金剛神,得無邊隨類音解脫門。】
這位清淨雲音執金剛神,他明白佛的境界是能隨順眾生的種類而現身說法。譬如佛要度魚,就現魚身而說魚言的法。要度龍,就現龍身而說龍言的法。要度虎,就現虎身而說虎言的法。要度鳥,就現鳥身而說鳥言的法。所以現無邊身說無邊音。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妙臂天主執金剛神,得現為一切世間主,開悟眾生解脫門。】
這位妙臂天主執金剛神,他明白佛的境界,知曉佛示現一切世間主,來教化眾生,令眾生都能開悟。為什麼要示現世間主?因為世間主有領導的能力,眾生相信他們國王所說的話,容易被引導致正路,因此現此身。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可愛樂光明執金剛神,得普開示一切佛法差別門,鹹盡無遺解脫門。】
這位可愛樂光明執金剛神,他明白佛的境界是能普遍令一切眾生明了一切佛法的義理。所有差別法門,他都完全明白,沒有遺剩不明之處。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大樹雷音執金剛神,得以可愛樂莊嚴具,攝一切樹神解脫門。】
這位大樹雷音執金剛神,他明白佛的境界能用可愛樂的莊嚴具,來管理一切樹神,因為樹神多數是歡喜莊嚴具。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得如來廣大福莊嚴聚皆具足明了解脫門。】
這位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他明白佛的境界是不舍小福而成就廣大福。因為福多了,就具足莊嚴;國土也莊嚴、宮殿也莊嚴、法相也莊嚴。總之,一切都是莊嚴。不但莊嚴,而且福慧雙足,能明了一切眾生的根性。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密燄吉祥目執金剛神,得普觀察險惡眾生心,為現威嚴身解脫門。】
這位密燄吉祥目執金剛神,他明白佛的境界,能普遍觀察一切最險惡的眾生心。所以現出又威儀又莊嚴的身,令這類的眾生,見到這種大威德、大勢力、大功德、大權威的身,就生出恐懼心,最後被降伏,而生出服從心。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蓮華摩尼髻執金剛神,得普雨一切菩薩莊嚴具摩尼髻解脫門。】
這位蓮華摩尼髻執金剛神,他明白佛的境界,能普遍雨一切瓔珞寶珠之類的莊嚴具。他現出摩尼寶的髻,非常莊嚴。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爾時,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執金剛神眾,而說頌言。】
在那個時候,這位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他仰承佛的大威神力,能普遍觀察一切執金剛神眾,而說出這首偈頌。
汝應觀法王 法王法如是
色相無有邊 普現於世間
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說:「你應該觀看法王,觀看法王的法。法王的法身,示現無邊無際的色相,普現於十方法界的世間,來教化一切眾生。」
佛身一一毛 光網不思議
譬如淨日輪 普照十方國
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可是佛身每一根毫毛都放大光明,而成光網,光光相照,孔孔相通,互相織成不可思議的光網,好像清淨的太陽光輪,在虛空中並不是只有一個日輪,而是有很多的日輪,(在銀河中有很多太陽系)。這光網普遍照耀十方世界諸佛國土,十方國土的眾生,都是佛光普照。
如來神通力 法界悉周遍
一切眾生前 示現無盡身
佛的大威神力是盡虛空遍法界,完全周遍。所有法界的眾生,都見到佛現在其面前說法。因為眾生是無盡無量的,所以佛示身也是無盡無量,以無盡身來度無量眾生。
如來說法音 十方莫不聞
隨諸眾生類 悉令心滿足
因為佛身是周遍法界,所以佛音也是周遍於法界,佛說法的妙音,在十方世界的眾生,都能聞到。隨順各類的眾生,都得到法喜充滿,令他們心滿意足,皆大歡喜,依法奉行。
眾見牟尼尊 處世宮殿中
普為諸群生 闡揚於大法
所有的眾生,都見到釋迦牟尼佛居住在世間的宮殿中講經說法,普遍為一切眾生闡明佛法,宣揚光大。
法海漩澓處 一切差別義
種種方便門 演說無窮盡
佛法有八萬四千種法門,能用種種方便法來宣說,好像水流旋轉,周而復始,說了一遍又一遍,把不同的道理說明白;用種種方便法門,來演說重重無盡的義理。
無邊大方便 普應十方國
遇佛淨光明 悉見如來身
用無量無邊的大方便法門,普遍應化十方國土的眾生,令他們聞到佛說法的音聲,或遇到佛的清淨光明,都能見到佛的相好莊嚴身。
供養於諸佛 億剎微塵數
功德如虛空 一切所瞻仰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發願要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和諸佛國土,其數目有如剎塵那樣的無量無邊,佛都供養,因此功德有如虛空一般廣大。所以一切眾生都瞻仰於佛,羨慕於佛,恭敬於佛,禮拜於佛。
神通力平等 一切剎皆現
安坐妙道場 普現眾生前
佛的大威神力,是平等救護一切眾生。為了普度一切眾生,佛在所有的國土內,皆現身說法。佛安穩地坐在十方法界所有國土中的妙道場,於菩提樹下成道。而又普遍現於一切眾生的面前。
燄雲普照世 種種光圓滿
法界無不及 示佛所行處
佛有一種光燄雲,能普照十方世界。這種光燄雲是由種種光圓滿成就的。這種光燄雲能遍照於所有法界,來指示眾生,佛是如何修行而成佛。
以上是異生眾中的諸神十九眾,現在已經解釋完畢。在後邊開始解說同生眾中的二十一位大菩薩他們所得的法門。
學佛法,必須要認識了解佛法的重要性。如果認識不清楚,或者不徹底地了解;那麼,就不會老老實實地去修行。不會去修行,就不能有所得,也就不會有智慧。
有智慧的人,不會居住在黑暗的地方;愚痴的人,不會居住在光明的地方。為什麼?因為愚痴的人,居住在黑暗的地方,不覺得是黑暗,所謂習慣成自然。但是,有智慧的人,知道黑暗是不對的,所以要找有光明的地方去住。光明就是沒有瞋恨心,黑暗是有瞋恨心。所謂正大光明,就是心地光明,而不存黑暗障礙。
修道人,要時刻迴光反照,也就是反省一天所行所作,是否合乎戒律?合則勉之,不合者改之。時時管著自己,不要令自己念念生愚痴,而是要念念生智慧。生智慧就不會發脾氣。愚痴人才愛發脾氣。有修養的人,絕對不發脾氣。人有涵養的功夫,能令人肅然起敬,覺得他平易近人。學佛法,要一天比一天聰明,不要一天比一天愚痴。對於這一點,要切記!切記!時刻注意。
能被人罵,而不罵人,這才是真正的忍辱功夫,也就是有定力。不但對待師兄弟要和氣,就是對待晚輩的徒弟或徒侄,也要和睦,千萬不能發脾氣。古德說:「無明火,老虎神,這是前生罪孽根。」既然知道有罪孽根,應該連根拔去,否則,將演變成修道的大障礙,不能增長善根。
修道人,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逆境,都要逆來順受,不要動肝火,不要發脾氣。在永嘉大師的《證道歌》上說:「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吾善知識。不因訕謗起冤親,何表無生慈忍力。」大意是這樣:如有人罵你,便當作是功德。罵你的人,就是你的善知識。他能幫助你增長功德,他能幫助你修道,不要因為他的誹謗而起瞋恨心,應該生慈悲心,所謂「出家人,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怎能證明有慈悲心呢?有人來罵你,有人來打你,甚至有人來殺你,這是來試驗你的定力夠不夠?有定力者不動於心,無定力者便動於心,即是發脾氣。
現在我想起在沙打街(舊金山街名)的時候 。那時,只有我一人住在那裡,沒有助手。於是從臺灣請某法師來美,本希望他能助我弘揚佛法。我請律師為他辦妥入美的一切手續,寄去臺灣。他收到入境證之後,乃到處化緣,籌措旅費。因為有了錢,他便放棄來美的計劃。等一年後,把所化的旅費用光了,又想來美,我又請律師重新申請,前後兩次所用的手續費約八百多元。最初他表示要誠心合作,為佛教貢獻一份力量。但料不到,不滿一個月的時間,就改變初衷,天天出去,到另外一個佛教會,秘密和人家籤約,要離開我的佛教講堂。
那時,我已經知道內幕情形,有一天做完早課之後,當時有五六位居士在場,大家給他送駕。他便大發雷霆,乃用刀(從臺灣帶來的水果刀,約有一尺長),指著我的脖子說:「我要殺了你!」當時的我,閉目如入定,心想如果我前生殺你,你今生一定會殺我──這是因果。所以我的態度非常鎮靜。無所謂,隨你便!這位發狂的某法師大吼道:「不要閉著眼睛!你為什麼不講話!」一邊大罵,一邊用刀威脅。像這樣的情形,經過三天,不是大罵,就是要殺人,而我卻無動於衷。三天後,他看我一點都沒有反應,乃搬到籤約的那個佛教會去住。不到一個月,受不了苦,便要求再回來住,我說:「歡迎回來住,我把這棟房子無條件奉送給法師,我要到別的地方去住了。」他不敢接受,所以回臺灣去。現在聽說他耳聾又多病。(記錄者按:據說這位法師已經病故 )。
修道人被人罵,這是考驗你的定力如何。有定力的人,被人讚嘆也不歡喜,被人誹謗也不瞋恚。這就是八風吹不動的境界。把罵聲當作歌聲來欣賞,或者當作外國語聽不懂,有這種功夫,自然化幹戈為玉帛,有事變無事了!
修道人,就是修忍不了也要忍,受不了也要受的功夫。能忍能受這是有定力。不能忍不能受,這是沒有定力。定力怎樣修呢?首先要持戒。持戒就是止惡防非,也就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持戒律,要常律己,檢討自己,要做善事,不要做惡事。對世界有功,不妨繼續去做;對世界有過,即刻悔改。這樣,就能生出定力。生出定力之後,還要經得起考驗。如果有人來罵你,或者來打你,能如如不動,到無人無我之境界,才算是有定力。所謂「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覿面若不識,須再從頭煉。」
修道人,不可障礙其他人發菩提心。尤其不可令其他人生退道心,如果有這種的思想,自己修道也不會有所成就,無論什麼人要發菩提心,應該幫助他,成就他。不可破壞他,令他生退轉心。要是這樣,一定會墮地獄的。
持戒要清淨,要慈悲、要恭敬、要和氣。所以要有「六和敬」的精神。修道人以六和敬為標準,才算守戒律的人。什麼是六和敬呢?在下邊淺略說一說。
(1)身和同住:大家同住在一起,共同修行,互相研究。不能說這個地方,只可有我,不能有你,更不能有他。不能和師兄弟或同參道友,一天到晚,用身來鬥爭,用口來鬥爭,用意來鬥爭,這種思想是不可存在的。如果有這種情形的,趕緊糾正過來。不能只知有自己,而不知有他人,反而用地位,勢力來壓迫他人,令他人服從,這更是不可以。如果壓迫他人自由,就談不到身和同住。
(2)口和無諍:不能用口來辯論,用口來戰爭,總覺自己是對,而他人是不對。這是口不和的表現。修道人要修無諍三昧。口和就沒有諍論,所謂「話到快時留半句,理從直處讓三分」。如果有這種涵養功夫,大家一定相敬如賓。
(3)意和同悅:你的意念要和他人的意念相和合,不要有歧見,能這樣大家便同悅。要知道!道場不是一個人的道場,而是大家的道場,不能用強迫手段來壓迫人,令人不喜悅,而種下三惡道的種子。
(4)見和同解:不能別開生面,獨出心裁,另創謬論。認為他人的見解都不對,唯獨我的特別見解是勝過他們,這種思想實在要不得。要明白有共同的見解,才可以實行。也就是服從多數人的意見為意見,不可獨裁,不可專制。現在是民主時代,一切都要講究民主。
(5)戒和同修:戒律是大家所遵守的,好像國家的法律,人人必須遵守,不能說這戒律是你守的,而不是我守的。這種人的想法,簡直是佛教中的敗類。大家應該群起而攻之,摒除「獅子蟲」,使令佛門清淨。
(6)利和同均:所有利益,大家應共同平均分配,不可一人獨得。一人所得,那是遍重,不是公平。古德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平則鳴,如果相等,便無怨言,所謂「人平不語,水平不流」,就是這個道理。
修道人,要明白六和合的道理,才能不障礙其他同修,不壓迫其他同道,這是最要緊的一件大事,希望大家注意,不可明知故犯。要把「性定魔伏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這兩句話,作為座右銘。
什麼是「性定魔伏朝朝樂」?持戒能令性定。性定,什麼魔也沒有了。性不定,也會有魔來擾亂。性定能降魔,所謂「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你如果有高深的道業,說出一句話來,諸佛菩薩、天龍八部都會來擁護你所說的話。這時,龍也盤起來,虎也臥起來。你如果有高尚的德行,說出的話,都很有靈驗。因此鬼神也欽佩你,見到你便叩頭頂禮,非常恭敬。所以說性定魔伏朝朝是快樂的。
什麼是「妄念不起處處安」?你的妄想心要是生起,無論到什麼地方去,也不會平安,也不會吉祥。有妄想的人,就是貪心不足,在這山望那山高,到那山上把腳蹺,蹺起腳尖望那山更加高。這是貪心人的表現,好像種田人的貪心,春天播種一點種子,希望秋天豐收糧食。讀書人的貪心,是希望讀完四書五經,將來做大官。工人有工人的貪心,商人有商人的貪心,總之,希望多賺錢,好享受。可是欲望無止境,永遠不會滿足的。有這樣一首勸人要知足向善的歌:
「終日忙忙只為飢,得了飽飯又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房中缺少美貌妻。娶下嬌妻並美妾,出入無轎少馬騎;騾馬成群轎已備,又無官職被人欺。五品四品嫌官小,三品二品也嫌低;一品當朝作宰相,又想南面去登基。一朝登基坐了殿,又想神仙下盤棋。」這是貪心人的妄想,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好像一條小蛇想吞下大象,怎能做得到?等於痴人說夢一樣的渺茫。
修道人,要注重德行,也就是注重道德。道德是利益他人,不是利益自己。對自己有害處的事情,一定要接受。對他人有害處的事情,一定幫助解決困難。總之,道德是利人,不是害人。這是基本的原則。
修道最重要就是修道德。道是在外邊,德是在裡邊。栽培外邊的道,就是修一切道。在外邊有了道,內邊覺得很快樂,有德於心,這叫德行。「有德人人敬,有道人人尊」。你要有德行,人人便對你敬佩,對你崇拜,就是你在罵人,或是打人,被罵者或被打者,都會覺得很榮幸,而生歡喜。若是沒有德行,就是向人家頂禮,人家還要踢你兩腳,討厭你無道無德嘛!所以德行是修道人必修的行門。
修道人,要把道德二字,掛在眉梢上,一睜眼睛就能看得見。「道德」,在西方國家,根本就不注重,只講科學不講道德。所以把根本忘得一乾二淨。沒有道德的修行人,是不能成就道業,不能成佛作祖。佛是萬德莊嚴、萬德圓滿、萬德成就。有種種的德行,所以才能成佛。
道德就是正氣,道德譬如日月,道德就等於天地。所以道德二字,人人不可忽略。道德就是道場,道德就是修行。要修行才能有道德。所謂「道是要行的,不行則要道何用?德是要修的,不修則德從何來?」所以修道人,如果不注重道德,就沒有法子來修行。
道德就是捨己為人,沒有自私自利心。所以修道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注重道德。自己有力量的時候,儘量幫助他人。護持道場,供養三寶,就是幫助他人的行為。令道場沒有一點麻煩,這都是修道德最佳的方法。所以各位應該盡心竭力臻至圓滿,這樣才能有所成就。千言萬語一句話:「一切為眾生,而不為自己」,這就是行菩薩道。行菩薩道的人,一定要無我。自覺雖然重要,但是覺他更重要。這一點,希望大家要注意,就是要時時刻刻利益眾生。
前邊已經把異生眾淺釋完,現在淺釋同生眾。在同生眾中分為三部分:①說明普賢菩薩所得一切法門。②說明十位普字菩薩各所得的法門。③說明十位異名菩薩各得一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