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道士戀上一和尚,寫了首短短24字的情詩,最後6個字成愛情名句

2020-12-23 國學大觀園

大唐詩壇猶如一座金碧輝煌的殿堂,這裡臥虎藏龍,高手雲集,除了久負盛名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咖之外,女詩人也不在少數。比如唐代有著名的四大女詩人,分別是李冶、薛濤、劉採春、魚玄機。

李冶,字季蘭,從小就對詩詞情有獨鍾,而且天賦極高。她六歲那年,就曾寫下一首詠薔薇詩,其中有一句是「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就因為這首詩,父親卻認為此詩不祥,十分的不愉快。

原來古代有很多通假字,比如「架卻」通「嫁卻」,李冶的父親認為,這麼小的女孩子就知道待嫁女子的心緒煩亂,長大之後恐為失行婦人。後來李冶長到11歲,她的母親將其送到玉真觀出家修行,成為了一名女道士。

翻看歷史文獻,在《唐才子傳》中記載,李冶雖然為道士,但卻生性灑脫,專心翰墨,而且還擅長彈唱,對格律押韻方面也是很有造詣。唐代茶學家,被後人稱為「茶聖」的陸羽,和李冶志趣相投,還有一名僧人叫皎然也和李冶經常有書信上的往來。皎然何許人也?他俗名姓謝,字清晝,是東晉名將謝安十二世孫。

三人經常在一起舞文弄墨,在此期間,李冶逐漸情竇初開,喜歡上一個僧人,但由於是暗戀而羞於表達,便寫出了一首詩名叫《八至》。據傳說,李冶當時愛上的這名和尚就是高僧皎然,還有人猜測是其他和尚,至於真相如何我們無法得知,但是這首《八至》卻流傳了下來。

整首詩短短24個字,而「至」這個詞在詩中一共出現了八次,所以 《八至》才由此得名。這首詩全文淺顯易懂,但是深入分析卻發覺十分富有深意,並且在藝術造詣上也是登峰造極,下面我們一起欣賞李冶的這首奇詩: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詩的首句「至近至遠東西」可謂開篇就直奔「至」的主題。這世間最遠的距離其實就是東西,兩個方向背道而馳,越走越遠。而南北和東西其實是相對的,兩個物體不管是南北的差距,還是東西的差距,在距離上來說都是相等的。

我們引申到人生的距離,就會感悟出悲歡離合、聚散無常。正如兩個人一東一西,時而靠近,時而遠離,因此才有至近和至遠的說法。

詩中的第二句說「至深至淺清溪」,也很容易理解。小溪水應該是清澈見底的,而且很淺,我們甚至能觸摸到溪底的鵝卵石。但是這種淺,有時候也可以變得很深,比如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溪水可以倒映出天上的日月星辰,天是深邃的,在溪水裡的投影也是深邃廣闊的。

第二句也說出了人際之間的關係,有時候兩個人心有靈犀,有時候卻形同陌路,就像溪水一樣,對方願意讓我們了解,就會清澈見底,如果對我們有所防備,就會帶上面具,讓我們無法窺測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詩中的第三句「至高至明日月」,天上的太陽和月亮是最高的,我們只能遠遠地觀看,卻不能近距離接觸。古代也沒有登月的飛船,即便在當下,我們也不可能隨意去月球轉一圈。所以日月在我們的眼中,就代表著高遠和明亮、

如此類比到人事,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人想要明察秋毫,就需要站在高位,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如果在底層,就如同井底之蛙,觀察事物就不在那麼立體,必然看不到事物的本質了。

最後一句「至親至疏夫妻」是詩中的千古名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愛情修成正果,就是彼此成為夫妻。夫妻之間可以相濡以沫、白頭偕老,當然也可以不共戴天,分道揚鑣。有的人結成夫妻,彼此恩愛一生,可有的人結成了夫妻,反而仇恨越來越深,這樣的例子在古今中外隨處可見。

李冶最後的這句,短短6個字,卻把詩的意境再一次提升了一個檔次。詩人對愛情有著獨到的見解和領悟,一般人是很難體驗到這種境界的。這短短的6個字,把整首詩提高了一個新高度,堪稱是愛情中的箴言,流傳千古。

縱觀整首詩,我們可以想像李冶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她的這首詩和尚收沒收到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李冶不管是暗戀還是明戀,最終都被對方委婉地拒絕了。在那個年代,李冶作為一介女流,卻能大膽地追求自己的愛情,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發出了「戀愛自由」的吶喊,是值得我們共鳴和尊敬的。

千百年之後,當我們再次品讀此詩,從短短24個字中,依然能看到一位白衣飄飄的女子載歌載舞,她的至情之語,於平凡處見人生真諦,讓我們在愛情上得到了極大的啟發。

今日話題:你對李冶這首詩有什麼獨到的感悟?歡迎在下方留言,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文 | 國學大觀園

相關焦點

  • 倉央嘉措的絕美情詩,短短28字,卻寫盡了一生的深情
    倉央嘉措是個失敗者,他不能保護自己心愛的女人,眼睜睜地看著那女子死在自己面前。他又是成功的,留給了我們許多的經典的情詩。但作為一個詩人,倉央嘉措是成功。他平生存詩數量不多,卻經典頻出。在詩壇,他的詩歌吸引了眾多學者的興趣,將他的藏文詩翻譯成十幾種文字。
  • 古代最不含蓄的一首情詩,只有28個字,翻譯一下就成了:約不約?
    這句情詩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作家沈從文當年喜歡上張兆和後就展開了馬拉松式的寫情書追求,他寫的情書能裝滿滿一車,而他憑藉這樣的方式,成功娶到了心中的女神。民國文人寫情書、寫情詩的不少,沈從文寫的這種,算是非常不含蓄、相當直接了。他的好友卞之琳曾經追求過他的小姨子張充和,沒成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卞之琳的情書寫得扭扭捏捏,讓張充和覺得這個人「很不爽快」。
  • 倉央嘉措這句話堪稱絕美,短短28個字寫盡痴情,至今流傳300多年
    今天小詩要和大家說的不是這一首見過不見,而是倉央嘉措更加經典,可以稱之為絕美的一首情詩,全詩短短28個字,卻寫盡了他一生痴情,也流傳了300多年。這首詩你一定見過: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這兩句被作為愛情世界中的千古名句,更是因為這句話寫出了不同程度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時至今日,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對很多事物不都存在於兩難之中嗎?它永遠與喜愛它的讀者存在一個共鳴點,也正是這個共鳴點觸動了多數人的心弦。
  • 「情僧」倉央嘉措,年僅24歲的活佛,一首情詩卻被傳唱300多年
    他作為雪域高原上的六世達賴喇嘛,被稱為「活佛」,他的一生說短也短,說長也長。雖然他年僅24歲就離世,但由他所寫的情詩,卻被傳唱了300多年。七言四句,總共28個字,卻把倉央嘉措的愛情表現得淋漓極致。如果拋開倉央嘉措的故事,這首詩就算是放在文化鼎盛的中原也堪稱一絕。這首詩並沒有特別華麗的辭藻,卻把愛而不得的矛盾刻畫地入木三分。
  • 韋莊的這首詞,只有短短34個字,卻寫出了愛情最美的樣子
    晚唐花間詞派的韋莊也曾寫過一首詞,以白描的手法刻畫了一個一見鍾情、大膽求愛的少女形象。這首詞名為《思帝鄉》,只有短短34個字,卻寫出了愛情最美的樣子。韋莊是晚唐著名的花間詞人,和溫庭筠並稱「溫韋」。每次讀這首詞,我都會想起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的郭襄,「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她在最美好的年華遇到了那個令她刻骨銘心的「大哥哥」,從此所有人在她眼中便成了將就,而她不願將就。可即便她最後孤獨終身,我想她也是不後悔青春裡的那場相遇。
  • 含有「林」字的飛花令,第23個是寫楓葉的千古名句
    而下面就以林黛玉中的「林」字為約定詞,引出本文的主題,即含有「林」字的飛花令。其中,第23個是寫楓葉的千古名句。「林」字位於第一個字的古詩句1.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二》2.林花著雨胭脂溼,水荇牽風翠帶長。——杜甫《曲江對雨》3.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孟浩然《晚春》4.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 中國古代情詩名句欣賞(100個)
    中國古代情詩名句欣賞100個,中國古代情詩名句大全,中國古代情詩名句摘抄,中國古代情詩名句集錦
  • 餘秀華半年內,給歌手李健寫4首情詩,網友:沒見過這樣的女詩人
    不過好在她還可以上學,讀一些書,認一些字。她在詩中自喻:「一棵稗子」提心弔膽長於秧苗間。她把自己比喻成一顆無名星星,不自卑,不羨慕比自己亮的星。後來,憑藉著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shui你》而一夜走紅,卻也因為此詩內容太過直白而飽受爭議!
  • 李商隱這首詩無一「情」字,卻道盡愛情之悲,開頭兩句成千古名句
    「知人論世」只是解詩的其中一法,但不少古人只執著它,尤其對李商隱的情詩有許多誤解。強求實解,而年表並不可信;落於俗套把將詩歌美感扼殺。最顯著的例子,莫過於我們將要閱讀的這首無題詩了。此詩的關鍵字是「難」,塵世間的愛情,之所以令人覺得偉大,往往在於一個「難」字。「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兩情相悅而有無法違逆之阻隔,那到底是什麼問題呢?是距離,是戰亂,是倫理,是生死?難於相見,相見後不知何時再會;難上加難,令人不忍別離。
  • 2000年前文壇的一封最美情書,只有短短6個字,卻字字令人斷腸
    在這些關於愛情的詩詞中,既有回憶自己的愛情的,也有戀人之間的情書。易安居士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便是寫給丈夫趙明誠的一封動人心魄的情詩。自那以後,不知多少人感嘆於李清照和趙明誠之間的愛情。實際上,寫情書的傳統自古有之,比如今天要說的一封來自於2000年前的一封情書。這封情書,被隱藏在一首非常著名的詩歌裡面,這首詩歌,便是《飲馬長城窟行》。
  • 李白的「對影成三人」是名句,餘秀華寫首詩調侃,網友評:有才華
    面對質疑,不管是「鍵盤俠」們給的,還是德高望重的同行給的,她都要據理力爭,辯個輸贏。於是「從沒見過這樣的女詩人」、「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一成名就忘了自己姓啥」等說法就越來越多。這些爭議到底有幾分道理,筆者不想評說。因為在我看來,任何時候一位詩人該被大家記住的都應該是作品。
  •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千古名句,上一句僅7個字,卻更精彩
    蘇軾為朋友寫過不少詩,也創造了很多名句,比如《臨江仙·送錢穆父》中的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八聲甘州·寄參寥子》中的那句「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一樹梨花壓海棠」這句千古名句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詩也是出自蘇軾之手,上一句只有七個字,更加精彩。詩名叫《戲贈張先》。
  • 2000多年前不知名高手寫了首肉麻情詩,誕生個家喻戶曉的成語
    這些詩文的作者雖然不知名,但往往都是箇中高手。而要說佚名作品最多的詩文集,當屬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它也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開端。《詩經》中的作品,因為很多都是採集當時各地的民歌編撰而成,所以作者大多已不可考。而本期筆者要介紹的這首詩歌正是出自《詩經》,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走進這首2000多年前不知名高手寫的情詩。
  • 詩經《靜女》:短短四十九個字,無一愛字,可字裡行間卻處處是愛
    《詩經·邶風》中的《靜女》是一首與眾不同的詩,我們常見的愛情詩都是以一方的角度去寫對另一方的感情,也許是深情,也許是委屈。但《靜女》這首詩從男子的角度寫出了女子對他的深情,同時又從這個角度更加直接地表達了他對愛人的濃濃愛意。作者只寫了三個愛情片段,卻給我們演繹了一段充滿快樂與活力的愛情。
  • 和尚在風雪中見一枝梅,大徹大悟寫下禪詩,結尾14字鼓勵世人千年
    有詩詞的時代是風情萬種的時代,那個時候每個階層都可以率性揮灑,用筆做閒雲野鶴,就連和尚也不例外,他們寫的詩叫禪詩,境界更高。所以在古時候的詩詞深處,藏著很多和尚的蹤影,在唐代,就有和尚在風雪中見一枝梅,大徹大悟寫下禪詩,結尾14字鼓勵世人千年,他就是黃檗禪師。
  • 辛棄疾一首詞,短短44個字,便寫盡了人間愁苦,成為千古絕唱
    ——辛棄疾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獨特的人物,都說只有學好了詩才能做好詞,而辛棄疾卻是個例外,他詩寫得一塌糊塗上不得臺面,但其詞作才華卻是震古爍今的。在宋代那個詞人百花齊放的年代,辛棄疾不善於詩卻能成為詞壇領袖,成為豪放派的掌門人。
  • 千古名句「一樹梨花壓海棠」,其實上一句短短7個字,更加精彩
    上至二十歲青年下至八十歲老者都可以成為他的至交好友。而接下來要提到的兩句名句便是蘇軾寫給他八十歲的好友張先的。有人可能會十分的疑惑,給八十歲的老人能寫什麼呢?寫他歲月流逝還是煎茶煮酒?其實都不是。
  • 倉央嘉措深情的一首情詩,28字道盡世間無奈,情根深種卻只能相望
    按道理,為什麼一個和尚寫了一首絕美深情的詩,要從一個傳說說起。倉央嘉措從出生起就被認為是第五世活佛的轉世,所以就被當時的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的操縱下成為了第六代活佛,並把他囚禁在布達拉宮。沒有人問倉央嘉措的願望,也沒有人知道他根本不想成為一個活佛。甚至在愛情上也是被人一手操縱的政治聯姻。倉央嘉措是一個對愛情和自由充滿渴望的少年。據說倉央嘉措曾經愛上一個女人。
  • 倉央嘉措絕美之作,短短8首詩句寫盡一生痴情,看你知道幾句?
    他的佛教的身份,給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說到「情」這個字總是讓人難忘,也讓人絕望,試問,我們誰不是倉央嘉措呢?在面對自己喜愛的人,自己卻不能開口說那三個字,面對自己的枕邊人,說不一定能夠開口說那三個字。當你深夜讀到倉央嘉措的詩時,你可能會想到某一個人,想到一件件一樁樁的事情,最後可能會哭紅了眼睛,甚至哭到呼吸急促。
  • 陶淵明的一首飲酒詩,全文無一酒字,最後10字乃千古名句
    李白將酒與詩絕妙配合,鬥酒詩百篇,秀口吐出半個盛唐;杜牧傾聽溪澗鳥鳴,品味醇酒芳香,醉後譜名章,驚豔了整個晚唐。宦途彷徨,幸有杜康。一壺老酒,把盞言歡;一曲相思,風情萬種。千杯不醉,壯士豪情;一生何求,歲月悠悠!王維最懂酒中深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杜甫最知酒中苦味,「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下面介紹陶淵明的一首飲酒詩,全文無一酒字,最後10字乃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