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成就了史依弘?

2021-03-01 白燕升頻道



史依弘

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少時受教於著名京劇演員、教育家張美娟,學習京劇武旦,後向戲曲聲樂專家盧文勤學習發聲方法。她武功紮實穩健,出手快捷從容,有「彩色旋風」之美譽。她的聲音和身段似乎有一縷含而不露的雅致,她將「梅派」的精髓貫穿到聲腔的每一絲起落。不溫不火、清新淡雅的風範,讓舞臺上下為之震撼,是當今京劇舞臺不可多得的「梅派」青衣。

10歲前她不僅學體操,還曾學過武術

很巧合的機會考進了戲校

因為家裡沒有人從事這行

所以父母從不過多幹涉

相反給她創造了很好的學習環境

進戲校後她幸遇名師張美娟

跟著張老師學了七年

不僅學武旦,還跟她學做人

受恩師影響頗深

張老師從不計較舞臺以外的事情

只對舞臺上的一招一式嚴厲和專注

她是一個很棒的武旦演員

可惜沒有嗓子

所以她把這種遺憾寄托在史依弘身上

希望得到彌補

1985年張美娟把史依弘推薦給了

戲曲聲樂家盧文勤

盧老師聽了史依弘兩段唱後竟然說

張老師,你把這個孩子交給我吧

我能把她培養成一個很好的「梅派」青衣

用史依弘的話說

跟盧老師學聲樂是一生修來的福


白燕升

        史依弘沒有在一個「梅派」的圈子裡去刻意找老師,而是找到一位聲樂教育家——盧文勤。別人理解你嗎?

史依弘

        很多人不理解。都覺得戲曲要什麼聲樂啊,嗓子怎麼會練出來,爹媽給的就是了嘛。盧老師畢生鑽研「梅派」藝術,鑽研梅蘭芳先生的唱腔。他告訴我,我把我一生積累的梅先生的最好的東西給了你,我把我總結的精髓給你。盧老師教學很奇特,他絕不口傳心授,他從來不示範,也沒有唱過。我學《玉堂春》「含悲淚忙往前進」一句慢板,大概學了半個學期,就一句。他也不教你別的,很枯燥,就像我們當時學武旦練圓場一樣枯燥。但這句學完了,裡面張口音、閉口音、高音、低音全有了。老師就給你講,我就天天唱。我也煩,我說您教我點新的吧。他不教,他說,你只有每天聽梅先生的錄音


白燕升

        他叫你天天聽梅蘭芳大師的錄音?你這麼做了嗎?

史依弘

        我天天這麼做,而且我那時住得很遠,到京劇院每天一個小時。後來我畢業了,就每天塞著耳機騎自行車,一個小時,戲就是在這個路上學會的。因為梅先生的唱腔選集是盧老師整理的、寫的,所以他就說這本唱腔選集拿回去。比如說教你《玉堂春》,「起解」,慢板,他就給了我一個梅先生的錄音,然後拿著這個譜子說你回去,明天學會了再來。我說您為什麼不給我說?老是讓梅先生給我說?他說我有什麼資格給你說?你一定要「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就是說,你一定要學最高層次的,如果梅先生是100分,那你學他就能得到70分、80分,如果說你的眼光只在80分,那你只能學到60分、50分。

白燕升

        說得好!「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就是在盧文勤老師這麼慢慢的調教下,觀眾對你的「梅派」認可了。你畢業的時候,去了一次香港,一出20分鐘的《西施》基本上是一開口就是一個好。你的「梅派」得到了香港觀眾強烈的反響,帶隊的張美娟老師是什麼反應?

史依弘

        她擁抱了我。因為我老師是一個很內斂的人。她從來沒有表揚過我,她當時擁抱著我說,乖乖,你真是太棒了!你今天唱得太好了!

 

白燕升

        你完成了她的夙願。也得歸功於盧文勤老師的教學方法,我們不能說獨一無二,至少說在戲曲界是獨樹一幟了!你跟盧文勤老師學了這麼長時間,期間也懷疑過、質疑過,我聽說你又到北京找別的老師學過一陣?

史依弘

        那個時候,我被批判的焦點是「沒有字兒的」。後來我就跟老師說,為什麼人家都批評我,說我的咬字松。您教我就是這個樣子嗎?

白燕升

        你這樣說話膽子也夠大的。

史依弘

        因為我和盧老師就像是爺孫一樣。老師教我的時候已經快60了,我才十幾歲。我說別人老是批評我,說我字兒咬得那麼松,您老是說我唱得那麼好,說我的學生真棒,出去肯定是一流的。我說什麼一流啊,我出去被人家批判。

白燕升

        盧老師怎麼說?

史依弘

        他說吐字這個事兒,就是貓拿耗子,拿死了,咬死了,逮鬆了,耗子就跑了。他說這個事情不要去過多地計較。他說藝術是要看宏觀的,要從宏觀的審美去看它,不要去看它局部。梅先生的藝術,多數人說的是瞎子摸象,摸到象的鼻子說,梅先生唱是這樣子的;摸到它眼睛,我知道了,它是這樣子的。其實都不對,學「梅派」不能從那麼一點點、太小處去注意它,梅先生的藝術之所以好,是因為它是一個宏觀的藝術,它是一個宏觀的審美。你要去從更高的審美角度去評判它、去看它。你們真是沒有我們當時用功,不能比的。我痴迷梅先生的唱腔,不知聽壞了多少錄音機、聽壞了多少磁帶。我半夜覺得這句唱的感覺好像不對,我就起來拿兩個磁帶對比。梅先生年輕時的、中年的、晚年的我都有,你們會這麼鑽研嗎?當時我無言以對,啞口無言。

白燕升

        聽史依弘這麼一講,我突然想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是評選「四大名旦」的時候,「梅尚程荀」,梅先生當時唱不是最好的,武也不是最好的,可為什麼梅先生成了「四大名旦」之首?成了中國京劇甚至戲曲的一個符號、一個標誌?可能就像盧老師分析的那樣,梅先生的藝術是宏觀的藝術,他的整體是最美的。那麼你帶著對盧老師的懷疑到北京進修,再回到上海,我聽說盧老師給你打了一個分數?

史依弘

        他說史依弘,你現在由中學生降低為小學生了。我覺得問題嚴重了,確實我學完以後,覺得嗓子非常不舒服。從北京回來,盧老師說那你就唱一遍給我聽聽吧,看看在北京學得怎麼樣。我就唱了,唱完後,他把琴都扔了。

白燕升

        真的生氣了?

史依弘

        生氣了。他把琴一扔,說我簡直太讓人失望了,我花了那麼多的心血把你帶到了快畢業的大學生水平,你現在給我回到小學生?哪有這麼唱的?我當時也不敢再說,因為我嗓子確實很難受,後來慢慢就又恢復了。

白燕升

        盧老師在這個圈子裡孤獨嗎?

史依弘

        很孤獨。您這句話問得非常非常好!我覺得理解他的人太少了!我有時挺擔憂的。我們京劇界,尤其是京劇教學方面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老師去影響一個學生,也必須具備像盧老師一樣,他要眼高,如果眼不高,手不可能高,你眼低你怎麼可能手高呢?盧老師當時跟我講的第一堂課,我印象很深。他說你放鬆,你放鬆著唱。可當時我不會放鬆,我只會較勁,我只會提著勁兒。他說你怎麼不會放鬆?我說我不提氣兒我怎麼能唱呢?他說你氣兒從哪提你知道嗎?你哪裡使勁你知道嗎?你根本就不知道!其實使的是蠻勁

        但我記得小時候在戲校,多數老師告訴你,你這孩子怎麼不使勁?你怎麼塌著氣唱?學生只能是有多少勁就使多少勁了。我認識的一個小朋友,她母親一直喜歡我的戲,她孩子長大了就讓她考了戲校,學了大概不到一個月,她母親就給我發了一條很長很長的信息。她說,依弘,我的女兒唱得可能不得法,聲帶小節了。聲帶小節,才十歲,我當時心特別疼。我覺得,我們戲曲界很多老師,很努力很想傾心傳授給學生,作為老師來說,也應該去學習一些聲樂知識,或者去了解一些。

《鎖麟囊》「春秋亭外風雨暴」

        之前,我對史依弘的印象是不善言談,淡雅柔軟。那次訪談,我沒想到她講了那麼多感悟,並且堅毅執著,讓我刮目相看。

        她最早演《擋馬》《火鳳凰》《扈三娘與王英》等武戲,後來唱《鳳還巢》《廉錦楓》《生死恨》《宇宙鋒》《霸王別姫》《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等「梅派」戲,她也唱《蝶戀花》《杜鵑山》等現代京劇,同時她大量創排新劇目,使她的表演突破了傳統京劇行當的局限,如新編「海派」連臺本戲《狸貓換太子》、大型神話劇《寶蓮燈》、新現代京劇《映山紅》、大型交響京劇《大唐貴妃》,並參與了音樂家譚盾的多媒體音樂劇《門》和《2000Today》新世紀交響音樂會的演出。她還曾嘗試過帶有實驗意味的多媒體京劇音樂劇《白蛇傳·愛情四季》。

史依弘早期《火鳳凰》視頻


        雨果筆下美豔多姿的吉卜賽女郎又讓她圓了一個「梅派」夢。梨園界一直有則逸聞——京劇大師梅蘭芳對弟子言慧珠說,你很適合扮演《巴黎聖母院》裡的艾斯米拉達。最終,言慧珠未能排演。用「梅派」演繹艾斯米拉達,成了「梅派」弟子們的一樁夙願。在史依弘的積極推動下,青年編劇馮鋼將《巴黎聖母院》改成了京劇《聖母院》,史依弘理所當然地出演了女主角。

        史依弘原名史敏,後來改了名,有段時間我報幕,很不習慣,總要跟觀眾解釋一句。據說,上海觀眾對她改名字很不解。我問她要不要把名字改回去,她淡淡地說,不改了,大家習慣了,我也習慣了,我覺得這個名字很好聽,也更符合我現在的心意,不管生活怎麼改變,我依然弘揚京劇……

這篇訪談文字距今也有十餘載

每次翻看總會心生感慨

史依弘沒有食言

誠如她在訪談結束時所說

不管生活怎麼改變

我依然弘揚京劇

無論是獨挑大梁的

「梅尚程荀」京劇專場全國巡演

還是為尋求京劇藝術和現代商業運營

最佳結合模式而成立文化公司

又或是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專業劇場

出版趣味圖畫書《給孩子的京劇》

小鳥依人的史依弘

在京劇路上盡顯大女人風範

由她領銜主演的新編京劇《新龍門客棧》

也即將與觀眾見面

這一次

她化身武俠小說中風情萬種的金鑲玉

快意恩仇笑傲江湖

……

這一切的根源還是要從這篇訪談尋找答案

史依弘是很幸運的

因為她遇到了「明師」

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名師」

張美娟、盧文勤兩位明白人用最笨的辦法

教出了一個文武兼備的大青衣

反觀當下

很多拜師者,皆以師名大小而投其門下

逢人便說,四處張揚

至於學得多少,倒不被人關注了

有的名師也是晚節不保

竟被忽悠得批量收徒

那一摞摞鮮紅鮮紅的收徒證書

太過刺眼

名實難副

針對的不只是徒,還有師

京劇電影《霸王別姬》視頻片段

感慨一番

想起了今天是一個節

唯有祝福

……

3月12日《戲碼頭》全新開錄

史依弘將演繹千古才女李清照的酸甜苦辣

文/《那些角兒》(白燕升 著

圖/史依弘新浪微博


相關焦點

  • 「頑主」史依弘
    本文主人公:史依弘北京爺們地道的京片子中,有個詞叫「頑主」。頑主把玩兒當成了正經事,玩得兢兢業業,玩得花樣百出。在鑼鼓喧天的荒腔走板舞臺上,史依弘就這樣「玩」出了名堂。本周上海中心寶庫觀復博物館將上演室內樂版《霸王別姬》。史依弘的虞姬,將探索戲曲在不同的表演環境中,面向更多元觀眾的一種可能。「頑主」,果然會玩。
  • 史依弘,有戲!
    但史依弘告訴記者,荀派本工的童芷苓先生曾在上海連演四出「梅尚程荀」,梅蘭芳先生也有40多出崑曲作品,「能唱為什麼不唱,觀眾喜歡,票房又好,為什麼不去嘗試。」史依弘表示,對於戲曲演員來說,就應該博採眾長,各個流派的劇目都應該學習與實踐,這樣才能豐滿自己,開拓自己的藝術之路。
  • 史依弘:與李成儒離婚後,染霜的玫瑰依舊燦爛
    他的三哥也是一名京劇演員,與史依弘早就認識。史依弘入學不久,李成儒跟著三哥來學校看望史依弘。誰知李成儒對她一見鍾情。這時李成儒已離婚多年,帶著兒子李大海生活。本來他對婚姻不再有幻想,準備一個人獨身到老。但自從見了史依弘,李成儒對三哥說:「我想結婚了,你幫我約史依弘見面好嗎?」在三哥的介紹下,李成儒與史依弘再次見面。
  • 史依弘開公司:面對市場 京劇人必須「靈」
    有的演員唱戲靠嗓子,有的走心,史依弘靠的是智慧——無論臺上,還是臺下。讓藝術直面市場從張火丁到杜鎮傑,京劇名家成立工作室並不是新鮮事,但開公司的確不常見。史依弘與一位教授共同經營的公司名叫「弘依梅」,包含著史依弘的名字和她所宗的梅派。
  • 追梅逐夢,跟著梅派大青衣史依弘走近京劇藝術殿堂
    主持人閻華邀請梅派大青衣、京劇表演藝術家史依弘,共同出席活動,講述京劇的前世今生。 而史依弘就是梅派大青衣。談及自己為何選擇了梅派?史依弘表示,是她的兩位老師——著名武旦演員、京劇教育家張美娟以及戲曲聲樂專家盧文勤——帶著她進入了梅蘭芳的藝術殿堂。 那麼梅蘭芳先生的梅派,到底美在哪裡呢?在史依弘看來,梅先生代表了一個中國古典女子的綜合美,唱得好,身段美,表演、眼神等各種運用要比別的演員高一籌,這或許是他排在四大名旦之首的原因所在。
  • 陳少雲、史依弘、王珮瑜齊聚上海大劇院,演出久違的看家戲
    陳少雲的麒派《宋士傑》、史依弘的梅派《白蛇傳》、王珮瑜的餘派《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上海京劇院三位當家名角的骨子老戲將在9月齊聚上海大劇院,9月11日至13日,上海京劇院「梨園天驕」演出季移師上海大劇院,三臺大戲都是名角們的看家好戲,也都是在上海多年未演。
  • 今夏去「連環畫的搖籃」,與梅派青衣史依弘...
    史依弘從小就是連環畫的粉絲 梅派青衣、京劇表演藝術家史依弘,曾經出演過《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玉堂春》《宇宙鋒》《遊龍戲鳳》《金玉奴》《貞娥刺虎》《鎖麟囊》《昭君出塞》《巴黎聖母院》《新龍門客棧》等多部劇目。
  • 史依弘《玉堂春》: Susanna don't you cry(蘇三不要哭)
    故事中,王景隆年少英俊,卻重情重義。玉堂春小小年紀被賣入風塵,卻是一個智慧貞烈的少女,不會因為貧富就對人有所不同。他們顛沛流離,歷盡劫波,終於有一個美好的結尾,其實是打破了世俗對妓女和浪蕩的王孫公子的看法,給了「情」一個正當、合理的地位。按照齊如山先生「《女起解》變遷」一文,最早演出整本《玉堂春》的只有梆子腔,皮簧班只翻了《女起解》和《三堂會審》。
  • 陳少雲、史依弘、王珮瑜齊聚上海大劇院,三派名角唱響梨園經典
    上海京劇院陳少雲、史依弘、王珮瑜等名角依次登臺,唱念做打極具看點,而這些劇目已有多年未與上海戲迷見面,一票難求。史依弘。大劇院從自身「名家、名團、名作」的節目特色出發,京劇院調兵遣將、排兵布陣選擇了久違戲迷的三臺骨子老戲,兩位京劇舞臺上「乘風破浪的姐姐」史依弘、王珮瑜,和一位「元氣滿滿的爺爺」陳少雲將擔綱主演。
  • 史依弘與艾絲美拉達的靈魂對話丨「艾麗雅是一個白羊座女孩兒,沒心沒肺.」
    異域女子熱情奔放踩一路鼓點從西方舞到了東方續一段佳話圓一個夢想待幕啟燈亮鑼鼓緊  胡琴聲揚對鏡貼花黃和衣整容妝闌珊倩影深處婀娜身姿  窈窕梅腔(史依弘上妝中(史依弘閱讀世界名著《巴黎聖母院》)落了幕,曲終人散腔猶在,燈影亦然獨坐於空曠的劇場凝望臺上 大幕鎖閉了生旦淨醜的憂傷
  • 回味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張建峰&史依弘版《四郎探母》 期待五一節史姐姐與蔡正仁老師合演崑曲《奇雙會》
    寫在前面的話:        4月29日晚七點整,北京大學百年講堂,觀眾濟濟,胡琴響亮,奚派老生張建峰、梅派大青衣史依弘和北京京劇院青年團優秀京劇演員共同演繹
  • 5月2日金星史依弘劉令飛亮相上海大劇院,鄭雲龍王珮瑜以特別方式...
    5月2日19:30,金星舞蹈團,上海京劇院梅派青衣史依弘,上海芭蕾舞團青年舞者吳虎生、戚冰雪,上海民族樂團演奏家王音睿、曹蘊,音樂劇《變身怪醫》主演劉令飛,上海歌劇院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韓蓬等將帶來持續約60分鐘的劇場現場版演出。《變身怪醫》另一位主演鄭雲龍、上海京劇院餘派老生演員王珮瑜將以特別方式「到場」。
  • 廖昌永曹可凡茅善玉史依弘領銜,「濠江之春」如約,澳門觀眾:好嘢!
    代表團陣容龐大,囊括上海音協主席、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上海視協副主席、主持人曹可凡,上海劇協副主席、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上海劇協副主席、京劇表演藝術家史依弘,越劇表演藝術家方亞芬
  • 劉德華張國榮,誰更帥,誰成就更大?
    劉德華與張國榮,到底誰更帥,誰成就更大?一向以為劉德華最帥,而且影視歌綜合成就最大。但是很多榮迷卻說,張國榮電影第一,歌唱方面成就也是第一,而甚至連長相都秒殺劉德華,真是這樣麼?他們是好兄弟,都是巨星和天王,成就都很高的,這就不免有個對比。誠心而論,雖然張國榮大幾歲,但是劉德華成名比張國榮早。83年,劉德華就憑藉破收視記錄的神鵰俠侶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年度排名第三,僅次于成龍洪金寶。風繼續吹是張國榮大紅之作,據說原本是給劉德華準備的。張國榮是在是去世後,反而名聲大漲的。
  • 電影《黑金》影射了誰又諷刺了誰?捧紅了誰又成就了誰?
    趙文瑄扮演的法務部長,長相帥氣還經常去跑步,這一看就知道是誰了,這就不能叫影射了,應該叫原型。趙文瑄的原型就是小馬哥,馬英九當年正是法務部長。《黑金》是一部劇情片,捧人並不是出發點。但如果非要說捧紅了誰的話,那非吳辰君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