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依弘開公司:面對市場 京劇人必須「靈」

2021-03-01 京劇
票友互動論壇——《梨園好聲音 》正在進行
關注即可參加,全球票友在等您亮嗓子!


5月初,京劇傳統戲《鳳還巢》、《玉堂春》、《御碑亭》唱響北京長安大戲院,京劇名家史依弘帶病連唱三出大戲,令京城觀眾驚豔。

熟悉京劇的觀眾對史依弘一定不會陌生,她是雍容華貴的大唐貴妃,是堅貞多情的白娘子,是情深不能自拔的杜麗娘,是只屬於天和地的精靈艾麗婭。常常有前輩老師對史依弘的表演讚嘆不已,可她自己卻說不敢看自己演的戲,總覺得「不對」;她從藝30多年,卻時常感到自己好像不屬於京劇圈子;近日,她成立公司、辦巡演,探尋京劇贏得市場的出路,消息一出隨即吸引業內外關注的目光,可她又覺得,做公司也未必是出路,或許還會更糟糕——這聽起來有點矛盾,但這就是史依弘,藝術家從來不是單向度的。

有的演員唱戲靠嗓子,有的走心,史依弘靠的是智慧——無論臺上,還是臺下。

讓藝術直面市場

從張火丁到杜鎮傑,京劇名家成立工作室並不是新鮮事,但開公司的確不常見。史依弘與一位教授共同經營的公司名叫「弘依梅」,包含著史依弘的名字和她所宗的梅派。「弘依梅」坐落在上海徐匯區一座寫字樓裡,記者登門拜訪的那天恰好下雨,「弘依梅」古色古香的裝潢在江南煙雨中顯得別有滋味。

「從有做公司的想法到把它運作起來,前後僅有半年。」史依弘說,「擁有自己的劇團,做自己想做的戲,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雖然公司剛剛成立,但已經開始了全國巡演。這次巡演主打骨子老戲,但從海報、舞美呈現來看,老戲的包裝打造頗有現代氣息。「公司做的戲會融入更多現代的理念和審美,更有製作感,希望可以吸引年輕人走進劇場。」史依弘說,「弘依梅」的員工出身媒體、設計、現代藝術等專業,有的甚至對京劇沒有多少了解,然而也許是這一重陌生化的眼光,反而帶來不一樣的味道。

公司自然要市場化運作,排戲所需的班底主要來自上海京劇院,班底從排練到巡演產生的一切費用都由「弘依梅」承擔,公司賺不賺錢完全看觀眾肯不肯買票捧場。史依弘說:「我一直非常憧憬梅蘭芳先生那個時代的環境和氛圍,市場、競爭雖然殘酷,但也促進演員進步,造就了那麼多名家。現在我自己有機會做公司,儘管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發揚京劇的最好的出路,但總要試一試。」

京劇沒過時,京劇人不靈了

說起市場,恐怕是眾多京劇人共同的痛點。即便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碼頭」,京劇演出的上座情況也不甚理想。「我覺得京劇應該成為中國的音樂劇,京劇沒有過時,是今天的京劇人不靈了。」史依弘說,「如果多一些有創造力又有獨特個性的『站中間』的角兒,觀眾還是會喜歡的。」

據史依弘觀察,當今的京劇演員與前輩相比,無論技術層面還是對待藝術的態度與精神,都有退化傾向。「我發現很多專業戲曲院校畢業的年輕人,手眼身法步這些基本技術還沒有過關。」史依弘說,「跟他們聊起藝術上如何理解劇情、塑造人物,如何表演,他們普遍很茫然,只是知道一下下刻板地走動作。」這種情形讓史依弘很憂心。齊白石的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是藝術的一條規律,氍毹之上打動人的是人物、情感,而不是個別身段、唱腔酷似某前輩名家。「你再像梅蘭芳、程硯秋,你也不可能成為梅蘭芳、程硯秋。況且,前輩一定是先捕捉到了人物的心理、感情,才相應地設計唱腔、身段,因為人物演得好、演得有特色,才形成流派。所以,還是要從人物出發演戲,不明就裡地死學、試圖克隆流派是沒出路的。」史依弘說。

京劇藝術的殘酷也在於此:年輕的時候身體、嗓音條件好,但不知道怎樣演;等到經驗增長了明白怎樣演了,身體條件卻已過了巔峰。因而,史依弘很想儘早讓更多人明白「唱戲演人」的道理。她在給上海京劇院的年輕演員說《昭君出塞》的時候,王昭君出場,念「昭君扶玉鞍,上馬啼紅血」。這一個出場、兩句念白,硬是磨了兩周。直到那位年輕演員大量查資料、體會人物,一出場眼中含淚地念出來,史依弘才放下心。「或許只有劇場裡前幾排的觀眾能看到她的眼淚,不過這不要緊,要緊的是她準確把握了人物的感覺,後面的戲也就都成了。」史依弘說,「觀眾其實和演員一樣敏感,演員在臺上有沒有用心演人物、拿出什麼層次的表演,觀眾一清二楚。」

自然,談論京劇表演藝術,技術關是首先要過的。史依弘自己也是經過了許多年的訓練和演出實踐才打通了這道關卡。「如果上了臺還在擔心高音唱不唱得上去這類問題,肯定演不好戲。」史依弘說。

前幾年辦「文武昆亂史依弘」演出時有扎靠開打的戲,參演的年輕演員不無驚訝地發現史依弘並不扎靠練功,只在演出前扎靠排了一次,她的完美表現簡直讓他們吃驚,他們甚至懷疑史依弘背地裡練「私功」,還跑去找上海京劇院的門衛師傅求證:史依弘是不是晚上偷偷來練功房。史依弘笑說:「我現在不必反覆練是因為從小扎靠練得太多,已經成了身體的一部分,運用自如。」

「她的眼中好像沒有觀眾」

看過史依弘演出的人大概都會感覺到她在舞臺上與眾不同的氣質——平靜恬淡、大方從容,好像從古畫上走下來的女子,沉浸在戲中人的情感和人生中,哪怕臺下觀眾山呼海嘯,都與她無關。用一位日本評論家的話來說,「我見過的其他京劇演員往往想盡辦法讓觀眾叫好,但史依弘不一樣,她的眼中好像沒有觀眾。」

史依弘之所以「眼中好像沒有觀眾」,是因為她相信,藝術層次高低不是以觀眾是否叫好來考量的,況且,藝術是有重點的,不可能處處用力又工整、對稱,比如唱【哭頭】、【西皮流水】,就是一帶而過即可,為了劇場效果而過分矯飾,反倒失了自然,不美了。然而藝術,必須是美的。

史依弘時常看京劇老照片、老電影,她從中感到的是帶著靜謐感的古典美,那就是中國古代女性理想的氣質。對史依弘的藝術影響極大的張美娟、盧文勤兩位老師也都不是追求熱烈劇場效果的人,史依弘從小受到的教育中就沒有誘導觀眾喊好這項內容。戲中人不需要觀眾鼓掌,演員才需要,每當演員設法向觀眾要掌聲,都難免出戲。

「我記得很多年前我演《貴妃醉酒》,在『難道說從今後兩分離』一句做了一點雕琢,下臺後盧文勤老師很不滿意,說這樣破壞了音樂性,並且很低級,不是真正的京劇。」史依弘說,她只要在臺上有一點過火、失分寸的地方,就會立刻被老師指出來。加上史依弘17歲開始就每年出國演出,國外觀眾並沒有叫好的習慣,只是每折戲結束禮貌性地鼓掌,這樣反而使得演員更能沉浸在劇情、人物中,表演不被打斷。久而久之,史依弘對觀眾是否叫好淡然處之,臺上的表現越來越有衝淡平和之美。而這,恐怕也正是梅派藝術的精髓所在。難怪著名學者、劇作家翁思再會跟史依弘說:「感謝你忠誠地實踐著梅蘭芳。」


京劇人——定製版國粹京戲機

希望能滿足您

喜愛國粹弘揚國粹的崇高精神

(終生免費提供最新京劇唱段)

有需要的戲迷朋友

長按二維碼加微信好友諮詢

或長按微信號複製黏貼查找

kanxi365

【徵稿啟事】

京劇公眾號,歡迎戲友投稿!

投稿形式:照片、文字、錄像等均可

投稿要求:原創,請註明姓名、居住地或聯繫方式

投稿信箱:393801888@qq.com

京 劇 愛 好 者

【訂 閱 京劇】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戲迷票友互動論壇

相關焦點

  • 「頑主」史依弘
    在史依弘的弘依梅公司練功房裡,一身清爽樸素打扮的京劇名角快人快語:「小時候我不懂舞臺,就是覺得好玩。」弘依梅的主頁上寫著「弘揚京劇文化 促進京劇的偉大復興」體制內與體制外的這種交集,讓史依弘有了更多戲可以唱。公司推出了「星星點戲——點亮看戲的眼睛」傳統京劇展演。
  • 史依弘,有戲!
    2013年,史依弘又推出「文武昆亂史依弘」系列演出,一人獨挑《玉堂春》《白蛇傳》《牡丹亭》《奇雙會》《穆桂英》五部京昆傳統大戲,將青衣、刀馬旦、武旦、閨門旦等不同行當一肩挑,「這時就沒有了質疑聲」,史依弘說。近年來,史依弘一邊學習傳統戲,一邊探索京劇的更多可能性,如新編戲京劇版《巴黎聖母院》,跨流派一人肩挑四大名旦代表作的「梅尚程荀」巡演,以及創新京劇室內樂版《霸王別姬》等。
  • 追梅逐夢,跟著梅派大青衣史依弘走近京劇藝術殿堂
    主持人閻華邀請梅派大青衣、京劇表演藝術家史依弘,共同出席活動,講述京劇的前世今生。 「梅先生是一位極具分寸感的人,他對舞臺有著自己的把控能力,能恰到好處地將觀眾帶入劇情之中。而且梅先生不僅在中國聲名顯赫,他還排除萬難,赴美演出,將京劇藝術傳播到了海外,驚豔了世人,他在《貞娥刺虎》中展現的中國女子形象更是改變了外國人的偏見。」
  • 誰成就了史依弘?
    史依弘        她擁抱了我。因為我老師是一個很內斂的人。她從來沒有表揚過我,她當時擁抱著我說,乖乖,你真是太棒了!你今天唱得太好了!史依弘        生氣了。他把琴一扔,說我簡直太讓人失望了,我花了那麼多的心血把你帶到了快畢業的大學生水平,你現在給我回到小學生?哪有這麼唱的?我當時也不敢再說,因為我嗓子確實很難受,後來慢慢就又恢復了。
  • 史依弘:與李成儒離婚後,染霜的玫瑰依舊燦爛
    李成儒是北京人,有10個兄弟姐妹,全家都喜歡京劇。他的三哥也是一名京劇演員,與史依弘早就認識。史依弘入學不久,李成儒跟著三哥來學校看望史依弘。誰知李成儒對她一見鍾情。這時李成儒已離婚多年,帶著兒子李大海生活。本來他對婚姻不再有幻想,準備一個人獨身到老。但自從見了史依弘,李成儒對三哥說:「我想結婚了,你幫我約史依弘見面好嗎?」
  • 從「百變女神」到「直播新人」,這位京劇名角美得讓人看不夠!
    從3000多位報名者中殺出重圍成為了17名錄取生之一而那時的她對戲曲還懵懂無知進入戲校史依弘幸運地師從有著「中國第一武旦」之稱的京劇名家張美娟老師以「武旦」開蒙張老師性格內向,教學專注盧老師除了把自己一生積累的對梅蘭芳大師研究的精髓傳授給史依弘還讓她必須學習崑曲、評彈甚至去看木偶戲……因為這些藝術形式都和創作人物有關盧老師一直在幫助史依弘建立好的藝術審美觀他的傳授教導令史依弘終生受益就這樣風雨無阻學了十幾年在老師的精心調教下史依弘終於練成了
  • 陳少雲、史依弘、王珮瑜齊聚上海大劇院,三派名角唱響梨園經典
    上海京劇院陳少雲、史依弘、王珮瑜等名角依次登臺,唱念做打極具看點,而這些劇目已有多年未與上海戲迷見面,一票難求。這是繼上海六大戲曲院團青年演員「大練兵」為滬上梨園提振士氣、吸睛市場之後,大劇院再度迎來名家好戲,此次和上海京劇院合作始於劇場告別「冰封期」伊始,戲碼則經過雙方的審慎考慮。大劇院從自身「名家、名團、名作」的節目特色出發,京劇院調兵遣將、排兵布陣選擇了久違戲迷的三臺骨子老戲,兩位京劇舞臺上「乘風破浪的姐姐」史依弘、王珮瑜,和一位「元氣滿滿的爺爺」陳少雲將擔綱主演。
  • 史依弘與艾絲美拉達的靈魂對話丨「艾麗雅是一個白羊座女孩兒,沒心沒肺.」
    氍毹挽留了唱念做打的悠長我卻分明看到了自己是一杯酒醉了山河的楊貴妃是一腔愛淹了金山的白娘子是腳下積滿悲傷的艾麗雅是心裡裝著京劇的史依弘是的,是我屬於京劇的我(史依弘在劇場觀眾席)京劇《情殤鐘樓》即將於9月8號再次獻演天蟾逸夫舞臺該劇於08年創排,改編自名著《巴黎聖母院》今天由主演史依弘來與我們分享其中一二
  • 今夏去「連環畫的搖籃」,與梅派青衣史依弘...
    當京劇遇上連環畫,會是一場怎樣美麗的邂逅? 今天,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攜手京劇表演藝術家史依弘舉辦的《國粹——當大美京劇遇上連環畫》展覽,在長樂路672弄33號的一百〇八上苑揭幕。
  • 陳少雲、史依弘、王珮瑜齊聚上海大劇院,演出久違的看家戲
    全本《失空斬》是一出極為經典的「孔明戲」,是京劇老生行必唱的戲,唱作並重,表演繁複。早年譚鑫培演出該戲有「活孔明」之稱,餘叔巖則精益求精,灌有唱片。上世紀50年代,各大老生名家都擅演該劇,大體均是譚、餘、楊一脈的路子。王珮瑜演出《空城計》也素來受到觀眾的歡迎,此次演出已經賣出加座。
  • 抖音裡的粉墨新聲 當京劇名角入場短視頻直播
    於是,「梨花開,春帶雨」,梅葆玖的《梨花頌》在抖音中被演繹,餘音繚繞。卸下扮相 京劇「真香」短視頻直播史依弘是個喜歡自由自在的人,別看她從十幾歲就登臺演出撐場子,卻不痴迷個人光環。扮上了登臺,就是戲中的角色,觀眾記住那個就夠了。
  • 聽史姐姐說京劇!京劇演員選拔,除了考核身高、手長、腳長,竟然還要...
    當天活動中,主持人閻華與史依弘幽默風趣、妙語連珠,讓讀書會現場歡笑聲、掌聲不斷。要學戲,先摸腦門兒?史依弘,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京劇「女神」,很多人喜歡稱呼她「史姐姐」。談到最初與京劇結緣,她說,是小時候看過的《白蛇轉》《楊門女將》《野豬林》等京劇電影,後來,她憑藉學習過體操的優勢成功考入了戲校,卻因身高問題愁壞了家人和老師,後來終於躥了個兒。■主持人閻華與史依弘京劇行業對演員的身高、嗓子、扮相、臺緣等都有極高的要求。
  • 18年後,京劇《大唐貴妃》復排
    ,春入泥,此生只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一曲《梨花頌》傳唱至今,也讓人記住了18年前誕生於上海的新編京劇《大唐貴妃》。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10月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劇於今年啟動復排並重新打磨,匯聚史依弘、李軍、安平、奚中路、藍天等上海京劇院眾多名家,將作為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演劇目,於11月6日至10日新妝「返駕」上海大劇院。
  • .」 | 上海天蟾逸夫舞臺9月8日上演京劇版巴黎聖母院
    這齣戲,可不可能走市場運作。前兩個部分我們都已完成,京劇音樂劇的雛形也已呈現,但是市場沒有走出去,因為這個劇太龐大,沒人敢接。照理說北京天津的朋友都應該看過,但是目前為止,他們無緣看現場,而事實上,戲迷和觀眾朋友們都想看現場。帶不出去,主要是人多,尤其樂隊龐大,這次巡演,我們嘗試用雙排鍵,在不降低藝術標準的前提下,輕便出行。
  • 《京劇貓》製作公司被曝欠薪 認清IP市場定位很重要
    3月4日,網友@亞瑟王的遠徵 發布名為《京劇貓,你欠我的工資什麼時候還?》的微博長文,指出《京劇貓》動畫的製作公司拖欠其工資長達10個月,同時公司裡大量製作人員自2019年6月起已經陸續辭職。
  • 她是「京劇大青衣」,前夫大18歲卻僅維持5年,47歲依舊優雅
    小鮮肉和小花旦時常出現在銀幕前,他們的名字總是在觀眾面前不斷的刷存在感,難怪一些不看電視劇的人也會記得這些明星。其實娛樂圈裡有很多工作人員,有些在臺前工作,還有一些在幕後工作。很多唱戲曲的演員都比較漂亮,史依弘也不例外。而且她的氣質十分出眾,看上去就是一個大家閨秀,在舞臺上唱戲的時候更是有一種天仙下凡的感覺。看過史依弘表演的人對她的唱腔一定很熟悉,人長得漂亮,嗓音如同天籟一般,難怪會受到很多戲曲愛好者的追捧。
  • 室內樂版京劇《霸王別姬》獻禮中國大戲院新張
    室內樂版京劇《霸王別姬》,中國大戲院開幕季的邀請作品之一,主演史依弘對這座劇場也有著自己的回憶。「九十年代,我在那唱過《昭君出塞》,那是我對中國大戲院最後的記憶,當時還叫中國劇場,之後就再也沒有去過。」△《昭君出塞》秉持傳承與發展,室內樂版京劇《霸王別姬》源起於史依弘對於京劇音樂藝術可能性的探索。
  • 回味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張建峰&史依弘版《四郎探母》 期待五一節史姐姐與蔡正仁老師合演崑曲《奇雙會》
    寫在前面的話:        4月29日晚七點整,北京大學百年講堂,觀眾濟濟,胡琴響亮,奚派老生張建峰、梅派大青衣史依弘和北京京劇院青年團優秀京劇演員共同演繹
  • 首演回顧 | 翠盤起舞,梨花再頌,新版京劇《大唐貴妃》煥彩登臺
    「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為一人去……」昨日,這首傳唱度極高的《梨花頌》,激起了全場觀眾的無限回憶。始於18年前的《大唐貴妃》,如今新妝返駕,重新起航,以全新的面貌為觀眾帶來了原汁原味的京劇視聽盛宴。謝幕時分,戲迷們簇擁到舞臺邊高呼:「史依弘,我愛你!」
  • 現場 | 再唱「梨花頌」,再現翠盤舞,京劇《大唐貴妃》18年後「返駕」大劇院
    、李軍、安平、奚中路、藍天等上海京劇院眾多名家,新版京劇《大唐貴妃》將作為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演劇(節)目,於11月6日至10日獻演上海大劇院。這部誕生於上海並獲得巨大成功的新編京劇,如今時隔多年後重新打磨,以強大陣容和耳目一新的舞臺呈現,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京劇大師梅蘭芳在上世紀20年代排演了許多古裝新戲,《太真外傳》是其中非常成功且體量最大的一部。這部戲共有四本,每本在2小時左右,舞美服化製作精美,堪稱舞臺巨製,其中的一些精彩唱段傳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