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獻公「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為何最終沒有成就霸業?

2020-12-26 長江古今譚

在晉國6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要說最有名的國君非晉文公重耳莫屬。他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其文治武功,昭明後世,顯達千秋。而提起晉文公父親晉獻公,很多人會說他是位「愛美人不要江山」的主,他昏聵糊塗,六親不認,連自己的兒子也要殺害。其實晉獻公是位很有作為的國君,沒有他打下的基礎,晉文公能否成就霸業也很難說。

晉無公族

前文曲沃代晉:晉文公祖先67年戰鬥,連弒五君,成為晉國新主人提到曲沃武公以「小宗」身份,於公元前679年,取代「大宗」,成為晉國的新主人,是為晉武公。

晉武公「作威作福」了二年光景就掛了,他的兒子詭諸繼位,這就是本文要介紹的晉獻公。

晉獻公接手的是個爛攤子。晉國經過67年的「曲沃代晉」內戰,名和實都受到很大損失。晉國的公族雖說大多在內戰中成了犧牲品,剩下的地位日益下降,但桓叔、莊公的支庶因幫曲沃武公(晉武公)篡權有功,形成了強大的政治勢力,直接威脅著晉獻公的國君地位。「晉桓、莊之族逼,獻公患之」。

晉獻公怕他們「有樣學樣」,讓同樣的歷史悲劇輪迴到自己身上。

大夫士蒍給他出了個道道,在公族之間製造矛盾,挑動他們自相殘殺。公元前669年,晉獻公在聚地(今山西絳縣東南)建了一座新城,規模比都城翼還大,讓群公子聚集在這。

同年冬天,晉獻公親率大軍,包圍了聚地,「盡殺群公子」,把桓、莊以來的公族勢力剪除殆盡。自此,國家的權力集中到晉獻公手裡。

晉獻公順勢在聚地建都,命名為"絳","絳"成為晉國新的都城。

後來,在驪姬的挑唆下,晉獻公逼死了太子申生,討伐公子重耳、夷吾,「盡逐群公子」。

他立誓設祭,詛於神前,「詛無蓄群公子」。由此確立了晉國以後國君恪守的鐵律——晉無公族。

晉獻公這一做法,直接衝擊了宗法分封制。獻公以後國君的子弟不再分封,諸公子除了嗣子以外,連在國內居住的權利都沒有,統統趕到母舅之國。

這樣徹底解決了公族爭奪君位問題,鞏固了君權,為獻公及其後的君主發展國家的實力提供了條件,也為晉文公的稱霸和近百年的霸業提供了保障。

其次,提供了晉國政治生活中尚賢、尚功的社會機制。

但「晉無公族」使得公族從此一撅不振,使國君和公室失去了公族枝葉的庇佑 ,在輔助國君執政時只能選擇異姓異族 ,為日後「三家分晉」埋下了隱患。

開疆闢土

晉國自開國以來,疆土面積一直沒有多大發展。「晉,偏侯也」,「其土又小,大國在側」。

雄才大略的晉獻公不甘於此。在那個霸道橫行的年代,他意識到「若非侵小,將何所取?」

公元前661年,晉獻公改革軍制,打破周天子對晉國只能有一軍的限制,擴建為二軍。他親自領上軍,太子申生領下軍。

同年向南北用兵,向後滅掉了耿、魏、霍三國。這三個國家都是和晉獻公同宗的姬姓之國,時人指責他「滅同姓之國,絕先族之裔」。

嘗到甜頭後,晉獻公盯上了敵國虢囯。

虢囯的疆土在今山西平陸縣跨過黃河到河南三門峽市,在春秋初,勢力也比較強大。虢公林父作為王室卿士多次幹涉晉國內政,在「曲沃代晉」時還率領王師討伐過曲沃,現在又有一些晉國公子逃亡到虢囯。新仇舊恨,讓晉獻公必欲除之而後快。

但晉國和虢囯並不接壤,中間還隔了個虞國。晉獻公採納荀息假道伐虢之計,用屈地的寶馬和垂棘的美玉賄賂虞君。虞君貪圖小利,不曉唇亡齒寒之理,借道給晉國。晉國滅掉虢囯後,在回師途中順勢把虞國滅了。當荀息牽來先前送給虞君的寶馬,晉獻公哈哈大笑:"馬還是我的馬,可惜也老了。"

晉獻公南徵北戰,「國無敗績」,"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使晉國的疆土二三倍於從前。晉國的疆域不僅覆蓋了晉南地區,而且跨過黃河到達今河南豫西部分地區。

晉獻公開疆闢土,為晉國的百年霸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華戎通婚

別看晉獻公為晉國做出這麼多的貢獻,但古代正統的史家對他評價並不高,說他「尚武寡德」。

今天我們看晉獻公這個人有點特立獨行,不走尋常路,而在古時,就會被視作大逆不道。

晉獻公的婚姻生活就離經叛道,違背祖制。

姬姓的皇帝氏族和姜姓的炎帝氏族是華夏最古老的兩大族系,兩族之間世代聯姻。周武王姬發娶姜太公之女姜邑為妻,生下了周平王姬誦和晉國開國之君姬虞。後來,晉國的許多國君都娶姜姓的齊女為夫人,如晉穆侯娶齊女姜氏生太子仇和少子成師;晉武公少妾也是齊女,叫齊姜;武公死後,晉獻公納齊姜為夫人,生了太子申生和秦穆夫人;晉文公在齊國避難時,也娶了齊桓公的女兒為妻。

鮑國安飾演的晉獻公

而晉獻公衝破宗法制婚姻習俗的束縛,和「非我族類」的戎狄通婚,先後娶了四個戎女為妻。

他先娶狐戎女大戎狐姬和狐姬的妹妹小戎子,分別生下了重耳和夷吾。後又娶驪戎女驪姬和驪姬妹妹,分別生下了奚齊和卓子。

晉獻公的幾次婚姻不僅衝破了「華夷有別」的婚姻傳統,還違背了「同姓不婚」的祖制。在他的六位夫人中,除齊姜外,其他的都是姬姓。晉獻公這些反常舉動,受到其他諸侯的譏笑嘲諷。但晉獻公不管不顧,依然愛著他的驪姬。

另外,晉獻公的第二位夫人齊姜本是他老爹武公的女人,史書僅記載了他「烝於齊姜」,卻沒講他幹壞事時是在武公生前還是死後,所以有學者提出了「晉獻公和申生是父子還是兄弟」的疑問。

晉獻公開創的華戎通婚,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它不但影響著日後晉國國君大臣的婚姻,還影響著晉國政局。

本來宗法血緣觀念就淡薄的晉獻公,在和眾多戎女朝夕相處中,戎女「貪而無親」的戎狄文化,不能不對晉獻公產生影響。晉獻公最終下決心誅殺和驅逐自己的親生兒子,受戎女的影響也是一方面原因。

驪姬之亂

在晉獻公的眾多女人當中,驪姬最受晉獻公的寵愛。

驪姬本是晉獻公攻打驪戎時的戰利品。她花容月貌,國色天香,有著不同於中原女子的風情和野性,而且長袖善舞,工於心計,晉獻公很快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國語》曾記載,有一次晉獻公外出田獵睡不好覺,一大臣問道:「床笫之不安邪?抑驪姬之不在側邪?」太子申生臨死前也說:「父親如果沒了驪姬,就會寢食不安。」由此可見在晉獻公對驪姬的依戀。

晉獻公想把驪姬立為夫人,就叫人佔卜。佔卜的結果是「卜之不吉,筮之吉」,佔卜的給出建議「筮短龜長,不如從長」,成語「從長計議」就出於此。晉獻公不聽,執意立驪姬為夫人。

晉獻公十二年(前665年),驪姬為晉獻公生下兒子奚齊。她開始謀劃為兒子奪取太子之位。

1、調虎離山

她籠絡收買晉獻公的男寵梁五和東關嬖五,讓他倆建言晉獻公,讓諸公子調離都城。太子守曲沃,重耳守蒲地,夷吾守屈地。別的公子也都住在邊境上,只有驪姬和她妹妹的兒子在都城絳城。

這樣不僅疏遠了他們和晉獻公的關係,減輕了他們在政治中心的影響,也為驪姬進一步進讒言提供了方便。

2、挑撥離間

驪姬是枕邊吹風的好手,《國語.晉語》有她夜半向晉獻公哭訴的記載,十分精彩。不過這麼私密的話,又是誰聽到的呢?

吾聞申生甚好仁而強,甚寬惠而慈於民,皆有所行之。今謂君惑於我,必亂國,無乃以國故而行強於君?君未終命而不歿,君其如之何?盍殺我,無以一妾亂百姓。

驪姬進讒的時間選擇的好,夜間是夫妻感情最篤的時刻,而且以弱者姿態哭訴,最易博得晉獻公的同情。

驪姬不說申生有何過錯,卻說申生如何好仁義得民心,意在強化獻公你要對這麼能幹的兒子戒備啊。

重點提及申生「謂君惑於我,必亂國」的話,是要告訴晉獻公,在你兒子申生眼中,你就是一個好色昏君。

最後所說「盍殺我,無以一妾亂百姓」的話,更是一箭雙鵰:既表明自己深明大義,又藉以激怒獻公,使其對申生不把君父放在眼裡的行為產生惱恨。

後面原文還很長,我就不一一引用分析了。總之驪姬這番進讒達到了預期效果,成功離間了父子間的感情。

3、巧設陷阱

晉獻公二十一年冬,驪姬以獻公夢到齊姜為由,讓申生在曲沃祭奠亡母齊姜,並將祭祀的酒肉送至宮中。六天後,驪姬暗中在酒肉下毒,獻公打獵回來,要吃申生送來的酒肉,驪姬阻止並要求作一試驗。結果,「祭地,地墳;與犬,犬死;飲小臣,小臣斃」。

驪姬趁機哭著說:「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弒之,況他人乎?且君老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弒之!」

驪姬簡簡單單幾句話,就坐實申生的弒君罪名,將申生推向了死路。

不願自辯,也不願出逃的申生選擇了自殺。

接著晉獻公又去討伐重耳和夷吾,兩公子只好出逃他國。

黎明飾演的重耳

其實驪姬可能是晉獻公的棋子,在驪姬這幾番運作之前,晉獻公就有廢申生立奚齊之意。有人分析原因,晉獻公是不願未來的晉侯君權和晉國獨立受到外來勢力的威脅和影響。而當時母舅之國的政治勢力影響很大,申生的母親是齊桓公的女兒,齊桓公又是當時的霸主,他擔心申生繼位後,晉國成為齊國的附庸。而只有奚齊其母系的政治勢力已不存在,晉獻公就是從這點考慮選擇奚齊當繼承人的。

晉獻公二十六年,晉獻公臨終託孤,將奚齊託付給老臣荀息。同年九月,晉獻公去世。

他沒想到的是,自己屍骨未寒,晉國就開始亂了。裡克發動三公子黨羽,殺死奚齊。荀息改立卓子為國君,十一月,裡克再度殺死卓子,並鞭打殺死了驪姬。

驪姬做夢也沒有想到,她的寶貝兒子只在人世間度過了十四年光陰。

她的貪慾使得晉國一度無君,裡克迎回夷吾,是為晉惠公。晉惠公處死了裡克,此時晉國的朝政仍然混亂不堪。晉惠公倒行逆施,一度被秦國俘虜,晉國幾乎亡國。晉國經過十多年的動蕩不安,直到公子重耳回國即位,晉國的局勢才穩定下來。

相關焦點

  • 晉獻公:春秋五霸中有三個是我親戚,我也想低調,可實力不允許啊
    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一舉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楚國,自此躋身於"春秋五霸"之列,同時也開創了晉國的百年霸業。晉國的稱霸固然離不開英明神武的晉文公,然而,他在位的時間僅僅九年,何以積攢稱霸之資?究其原因,則必須從晉文公的父親晉獻公說起。後世大多人對晉獻公的印象並不太好,晉獻公晚年昏聵,寵信驪姬,逼死太子申生,驅逐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致使晉國發生了長達數十年的內亂。
  • 春秋丨晉國4——霸業之基
    百年的動亂之後,晉武公終於不但實際控制晉國,也從法理上取代宗脈,成為晉國正統。但是此時晉武公已經步入人生末年,晉國的未來在兩年後,公元前676年傳承到晉獻公手上。晉獻公在位期間,兼併鄰國,為晉國開疆拓土,「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使黃河中遊皆為晉國所有,與齊國、楚國、秦國成為當時四強。盡滅公族晉獻公繼位之後花了8年的時間做了一件大事:盡滅公族。因為多年的內戰,晉獻公這一脈往上,叔叔輩、爺爺輩兄弟們的後代公子,在戰爭中屢立戰功,有很多得到了分封, 勢力極大,因此對晉國國君的威脅很大,讓晉獻公十分憂慮。
  • 晉獻公為什麼逼走重耳,逼死太子?不要再拿驪姬當替罪羊!
    英雄一世的晉獻公為什麼沒有阻止這場動亂的發生?其實驪姬只是被當做了替罪羊。【驪姬之亂的傳統觀點】關於對驪姬之亂的描述,基本是來源於《左傳》。整個記錄都非常精彩,細節也很詳備。它大概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晉獻公早年南徵北戰,「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其中晉獻公滅掉驪戎,得到了美女驪姬。
  • 晉獻公:娶兩對姐妹,娶庶母、殺公族,為何還被稱為滅國小能手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歷經磨難的前多半生,可以說都是他親爹晉獻公害的。他這個老爹既風流又狠辣,而且在開疆拓土方面也做得相當可以,絕對是個人物。關於晉獻公的事跡,咱們今天就慢慢道來。1、晉獻公是個風流種晉獻公,姬姓,名詭諸。為什麼取這樣一個詭異的名字呢?
  • 三家分晉是一件事還是兩件事
    眾所周知,最終也就是這三家瓜分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一般而言,這是東周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分野的標誌性事件,而更重要的是,這也是中國由封建制走向集權制的開始。 按《史記·晉世家》所載,稍微縷縷時間線: 晉哀公四年,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共殺知伯,盡並其地——這是公元前453年的事。 晉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賜趙、韓、魏皆命為諸侯——這是公元前403年的事情。哀公和烈公之間,還有位幽公。當幽公之時,三家權傾晉國,國君只有絳和曲沃兩個縣,反而要去朝拜三家。
  • 晉國堪稱春秋第一強國,壓制秦齊楚三國,為何卻土崩瓦解?
    可是在春秋時期,這個國家逐漸強大起來,「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可是說時春秋第一強國,在爭霸戰爭中,一度壓制著秦國、齊國、楚國這些強國。後世學者認為晉國先後出現四位霸主,長期稱霸中原!然而,強大的晉國最終卻土崩瓦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三家分晉,看曲沃小宗、晉獻公埋下了哪些伏筆?
    傳承不正此事得從晉獻公開始說起,晉獻公的曾祖父是晉穆侯的小兒子,晉穆侯有兩個兒子,長子繼承了爵位是為晉文侯,小兒子被封到曲沃是為曲沃桓叔。按照周朝宗法制,嫡長子才是大宗,幼子是小宗,小宗是沒有繼承權。晉穆侯的小兒子被封到曲沃,由於曲沃地裡環境優越,適合農業發展,小宗實力增強很多。
  • 《禮記·晉獻公殺世子申生》戴聖
    禮記·晉獻公殺世子申生戴聖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 晉獻公:毀在女人手裡的一代梟雄(下)/李琳之
    但遺憾的是,歷史偏偏跟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把驪姬賜給了他,他的專斷橫行、昏庸無道也就從這裡開始了。史書記載,晉獻公一生先後娶了7個女人,生有9個(一說8個)子女。他還是太子的時候,娶賈姬為妃;後娶犬戎主之女大戎子,生重耳,再娶小戎子允姓之女,生夷吾。之後,晉獻公貪戀美色,竟冒天下之大不韙,納其父晉武公之妾——齊桓公之女齊姜為夫人,生女,長大嫁秦穆公為夫人,史稱穆姬,又生子名申生。
  • 晉文公:流浪十九年終成霸業(下)
    四、錯失第一次機會,弟弟捷足先登晉國公子重耳和夷吾出逃四年後,晉獻公死了。晉獻公太愛驪姬了。
  • 一個老奴改變了秦國百年的命運,沒有他就沒有秦國的霸業
    公元前656年,晉獻公穆姬——太子申生的姐姐嫁給了齊國的姜女秦穆公關於穆姬的身世,眾說紛紜,但很多書和她是晉代永同公的女兒,我並不認同這種觀點史料也分手中古,全部單手史料都形容穆姬是「晉太子申生姊也」,如果真是晉穆姬泰榮同公的親女兒,那麼,為什麼直接用「晉獻公之女」呢?這不是很奇怪嗎?
  • 晉文公最出名的4位夫人,誰才是成就他稱霸的女人?
    在19年的流亡途中,他遇到的女人都是他人生中的貴人,最終成就了他。逼姞(biji)是晉文公的原配夫人,她姓姞,這個姓氏是古代南國的王室姓,這個姓氏只存在於夏朝至春秋,而逼姞就是南國王族的後人。重耳在驪姬和父親晉獻公的逼迫下不得不逃離晉國,逼姞留在了晉國。後來晉文公回國後就把她接到王宮。她與晉文公生有一個兒子叫姬歡,也就是後來的晉襄公。
  • 若沒有三家分晉,晉國能與秦國爭霸天下嗎?
    沒有三家分晉的話,秦國是無法與晉國爭奪天下的,除非晉國內部出現問題。晉國在戰國初年就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執掌晉國的三位卿大夫韓虔、趙籍、魏斯一起瓜分了晉國的領土,分別建立了趙、魏、韓三國,這就是三家分晉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