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槍魚又叫鮪魚,香港稱吞拿魚(tuna),澳門以葡萄牙語舊譯為亞冬魚,大部分皆屬於金槍魚。金槍魚的肉色為紅色,這是因為金槍魚的肌肉中含有了大量的肌紅蛋白所致。有些金槍魚,例如藍鰭金槍魚可以利用泳肌的代謝;使體內血液的溫度高於外界的水溫。這項生理功能使金槍魚能夠適應較大的水溫範圍,從而能夠生存在溫度較低的水域。
金槍魚有8個品種,其中多數品種體積巨大,最大的體長達3.5米,重達600至700千克,而最小的品種只有3千克重。鮪魚的繁殖能力很強,一條50千克重雌魚,每年可產卵500萬粒之多。金槍魚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海產,經濟價值高。由於各國政策、活動及漁民們的過度捕撈,已對它們的種群數量造成威脅,最明顯的莫過於藍鰭金槍。因此國際間開始管制金槍魚的捕撈,但成效相當有限。
形態特徵
金槍魚體形較長,粗壯而圓,呈流線形,順著頭部延伸的胸甲,仿佛是一塊獨特的能夠調整水流的平衡板。向後漸細尖而尾基細長,具有魚雷體形,其橫斷面略呈圓形。尾鰭為叉狀或新月形。尾柄兩側有明顯的稜脊,背、臀鰭後方各有一行小鰭。使它在大海裡能夠很快地向前衝刺。金槍魚肩部由漸漸擴大的鱗片組成了胸甲,背側較暗,腹側銀白,通常有彩虹色的光芒和條紋。另一特徵是肚皮下有發達的血管網,可以作為一種長途慢速遊泳的體溫調節裝置。
金槍魚的習性十分有趣,它是遊動速度最快的海洋動物之一,只有極為兇殘的鯊魚和大海豚方能與它匹敵。金槍魚全速遊動時,速度每小時可達55海裡。根據科學家研究,金槍魚是唯一能夠長距離快速遊泳的大型魚類,實驗顯示,金槍魚每天遊程可以達到230千米。強勁的肌肉及新月形尾鰭,鱗已退化為小圓鱗,適於快速遊泳,一般時速為每小時30-50千米,最高速可達每小時160千米,比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還要快。因為金槍魚的鰓肌已退化,因此必須不停地遊動,使新鮮水流流過鰓部以獲取氧氣。金槍魚若停止遊泳就會窒息,原因是金槍魚遊泳時總是開著口,使水流經過鰓部而吸氧呼吸,所以在一生中它只能不停地持續高速遊泳,即使在夜間也不休息,只是減緩了遊速,降低了代謝(這種張口使水流直接經過鰓部吸氧呼吸的呼吸方式叫撞擊式呼吸,金槍魚屬於撞擊式呼吸)。
金槍魚腹部的顏色比背部的要淺,這樣,從海裡面向上看它的時候,它淺談的體色跟海面的顏色差不多;金槍魚全速遊動時,魚鰭收縮進體內以減少阻力,像出膛炮彈般疾速向前。金槍魚的旅行範圍可以遠達數千公裡,能作跨洋環遊,被稱為「沒有國界的魚類」。
為了補充不停遊動及旺盛的新陳代謝所消耗的能量,金槍魚必須不斷地進食。一磅重的金槍魚一餐就要吃掉相當於其體重18%的食物,相當於一個體重150磅的男人一餐吃掉帶骨的兩隻大公雞。
科學研究表明,大多數金槍魚棲息在100-400米水深的海域,幼體的大眼金槍魚和黃鰭金槍魚以及鰹魚都棲息在海洋的表層水域,一般不超過50米水深,而成體的大眼金槍魚和黃鰭金槍魚棲息水層比較深,大眼金槍魚的棲息水層深於黃鰭金槍魚。
絕大多數魚類是冷血的,而金槍魚卻是熱血的,體溫達93-95華氏度。體溫高和新陳代謝旺盛使金槍魚的反應矯捷迅速,成為超級獵手。金槍魚的食性較雜,烏賊、螃蟹、鰻魚、蝦及諸如此類的海洋動物都是它的佳餚。
金槍魚的溫度比周圍水溫高,因為它身體兩側有皮膚肌肉血管網叢,經科學家周密研究,金槍魚的體溫比周圍水溫高出9℃。這種不知疲倦的快速遊泳者,肌肉收縮力量是使它們體溫升高的主要原因。沿金槍魚脊柱兩側強有力的肌肉和皮膚上大量的血管網叢,表明這些部分的新陳代謝特別旺盛,因而金槍魚的魚肉似牛肉,是紫紅色的。其中血紅素含量很高,低脂而高強蛋白,所以營養價值高。
經濟價值較大的種類包括藍鰭金槍魚、馬蘇金槍魚、大眼金槍魚、黃鰭金槍魚、長鰭金槍魚、鰹魚等6種,其中藍鰭金槍魚、馬蘇金槍魚、大眼金槍魚、黃鰭金槍魚是生魚片原料魚、長鰭金槍魚和鰹魚主要用來做金槍魚罐頭原料,但是,也用長鰭金槍魚來做生魚片。黃鰭金槍魚、大眼金槍魚、長鰭金槍魚為延繩釣的主捕對象,鰹魚為杆釣的主要對象。
黃鰭金槍魚食性很廣,以魷魚、表層魚和大型甲殼類為主。作長距離洄遊,其洄遊與海流的季節變化有關,在熱帶雨季,它遠離較淡的沿岸水域,遊向高鹽度的海區。
黃鰭金槍魚廣泛分布鬥爭三大洋的赤道海域,是熱帶海區的代表種。黃鰭金槍魚常見水深達160米,水溫達20-28℃,最大遊泳速度為90千米/小時。
藍鰭金槍魚常以50-60尾成群,也有1000尾以上的魚群。棲息水層從表層至50米深層,最適宜水溫10-20℃,餌料以鯡魚、沙丁魚、鮐魚、魷魚和甲殼類為主。
藍鰭金槍魚平均大小為200-400千克。捕撈量不到全球金槍魚總捕撈量的1%,此類金槍魚生長速度慢,脂肪含量高,口味好,價格貴,主要適用於作高檔生魚片。
大眼金槍魚棲息水深較深,可達200-300米,性為成熟的個體棲息於表層。主要以深海性魚類為食,小魚、魷魚和大型甲殼類為主。最大遊速可達100公裡/小時。
長鰭金槍魚白天主要分布在90-150米水層,有時較深達150-200米深層,傍晚分布在近表層。長鰭金槍魚適溫範圍為14-20℃。餌料以沙丁魚以及甲殼類為主。長鰭金槍魚的產量約佔金槍魚總產量的7%,大部分用於制罐。
2015年1月,56歲的女漁夫Donna Pascoe,捕到了一隻重達823斤的太平洋藍鰭金槍魚,這隻破紀錄的金槍魚,其體型達到了小象的兩倍。Donna現正在等待國際釣魚協會的認證,以宣布自己打破世界紀錄。對抗了4小時11分後,這隻金槍魚終於被起錨機拖到了船上。這隻金槍魚可以製作3162個魚肉罐頭。藍鰭金槍魚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槍魚,它們可存活40多年。
2016年1月24日,日本和歌山縣,一條重達417公斤的金槍魚被捕獲,這是自1949年以來捕獲到的最大的金槍魚。這條金槍魚最後以約11萬人民幣的價格拍賣出去,據悉,若製成金槍魚生魚片的話,這條魚大概夠3000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