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的包衣升官後,為何最怕見到自己的旗主?范文程就是血的教訓

2020-12-23 歷史鑑賞者

八旗旗主最早在後金那權力是相當大的。努爾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分別是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以及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和鑲紅旗。

前面帶正的四旗是1601年,努爾哈赤所建立,後面帶鑲的四旗,是努爾哈赤在1615年所建立。估計是努爾哈赤覺得顏色不夠用了,才想到在原來的正旗上鑲一個邊框,這想法的確獨特。

滿洲所有子民,都被納入八旗之中,這幫人平日裡就是老百姓,一旦打起仗來,每一個都是身先士卒的士兵,戰鬥力極其強悍。

等到滿洲勢力延伸到蒙古和漢地以後,為了擴充編制,他們不得不又搞出了蒙八旗和漢八旗。不過社會地位還是滿八旗最高。

一、八旗制度下旗主和包衣奴才之間的關係。

1、入關之前。最早努爾哈赤確立八旗制度的時候,正黃旗和鑲黃旗是由努爾哈赤直接領導的,身體啊的6旗主要由努爾哈赤的兒子和侄子所領導。

這麼一來我們就能明白,這個時期的八旗旗主,那是一般人都高攀不起的,全都是皇親貴胄,每個人都是當時滿洲兵的最高統帥之一。

你作為人家的包衣奴才,不但不會感到自卑,反而是一種榮光。因為你不管官升到多大,只要還在滿人的統治範圍內,那都比不上這八旗旗主。

2、入關初期。以上的情況,其實到了皇太極時期,依舊沒有得到改變。因為皇太極時期,滿清八旗依舊需要打天下,那麼八旗旗主依舊是這些軍隊的最高統帥。

不過領導格局卻發生了變動,因為皇太極奪嫡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實力有些吃虧,為此他打算多掌握一些旗,以此保證皇帝的權威。

因此皇太極告訴大家,黃色是皇帝特有的顏色,所以正黃旗和鑲黃旗都應該一直是皇帝掌握(此前努爾哈赤將正黃旗給了多鐸,鑲黃旗給了阿濟格),此外他本人原先是正白旗旗主,所以現在他依舊要擔任該旗旗主。這麼一來皇太極就掌握了三旗的力量,這三旗也被稱為上三旗。

另外五旗的分配是這樣的,皇太極長子豪格擔任鑲白旗旗主。豫親王多鐸擔任正藍旗旗主,阿敏被罷免,他弟弟濟爾哈朗擔任鑲藍旗旗主。代善依舊擔任正紅旗旗主,代善的兒子嶽託擔任鑲紅旗旗主。

這幾個旗主,全部都是努爾哈赤子侄和孫子,就算你地位再高,能跟這幾個旗主鬥法嗎?那個時候,人家可都是手握重兵的主帥。

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就能說明一切,範仲淹有一個後代子孫叫范文程,他大小就出生在滿洲。

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不僅可以幫清朝出謀劃策,自己還常常身先士卒上戰場打仗,所以成為了清朝的開國元勳,是柱石一般的大臣。

可他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鑲紅旗的包衣奴才,在八旗制度之下,包衣奴才不管做了多大的官,見到自己的旗主,那就是個奴才。

當時擔任正藍旗旗主的多鐸,看中了范文程的媳婦兒,就強行把人家媳婦兒弄回去享受了幾天。這件事可把范文程給氣壞了,但是他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在家唉聲嘆氣,因為人家多鐸是旗主王爺,而你只是個包衣奴才。

如果是鑲紅旗旗主嶽託搶了范文程的媳婦兒,那范文程不僅不應該發怒,反而應該感到驕傲,那是主子在恩賞奴才,你說這種制度變態不變態?

3、問鼎中原以後。世上任何事情任何關係,都不可能一塵不變,清朝問鼎中原以後,八旗旗主王爺們,逐漸就不掌握兵權了,為什麼?因為皇帝也擔心旗主王爺們功高蓋主,中央集權才是最出色的政治制度。

為此八旗旗主王爺們從康熙後期開始,逐漸成為了尾大不掉的人物。用他們吧,他們真的沒什麼能力,可不用他們吧,他們又都是開國元勳們的子孫後代,面子上過不去。

於是清朝一直在維持著八旗旗主們的顏面,至少在地位上,八旗旗主是滿清最高檔次的貴族,不管你的官職多高,見到本旗旗主,那只有下跪的份。而且他們會因此感到光榮。

紀曉嵐見到乾隆,只能稱自己為臣,而和珅見到乾隆,卻可以稱自己一聲奴才,這就是區別。和珅是滿洲正紅旗人,正二八經的旗人,見到皇帝自然就是奴才了,就算他做到了六部尚書,在旗主王爺跟前那就是個奴才。

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那個金大菸袋,就是正紅旗旗主,雖然人家啥官職都沒有,可頂著這麼一個旗主王爺的身份,你和珅這位宰相級別的人物,看到了他也得跪在地上磕頭,這就是八旗制度下的規矩。

二、清朝中後期,八旗旗主逐漸失去了權威和地位。

乾隆時期,其實八旗子弟就已經開始糜爛,他們仗著祖上留下的產業,過著各種腐敗的生活,壓根就沒有為生計著想過,所以八旗子弟逐漸成了社會上最沒用的一幫人。

這個時候的旗主王爺,其實也跟這幫人沒有任何區別,除了地位稍微高了一點,整個人也就是個廢人一樣,吃喝玩樂成了他們每天主要去做的事情。

清朝末年,這種情況就更加嚴重了,八旗子弟已經成了社會的負擔,他們也不把八旗旗主放在眼裡了,因為旗主王爺們也都是社會蠹蟲,誰還比誰強啊?

反倒是那些包衣,很可能有一些人在朝中做了大官,旗主們要辦事情,還真的得去找他們的關係。包衣們表面上尊重旗主王爺,實際上能不能辦,還真的得看心情。

總結:清朝前中期,包衣奴才最怕見著自己的旗主。

清朝前中期,沒有入旗的大臣,只能算是旗主們的包衣,他們跟旗主的奴隸一樣,是沒有任何身份和地位的。

他們升官以後,就很容易跟旗主王爺們碰面了。而你作為包衣奴才,對不起,你的一切都是旗主王爺的,人家想要奪取你的財產、親人,那是合理合法的,你說這幫包衣奴才害不害怕呢?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焦點

  • 八旗的旗主是什麼?為何官員升官後最怕見旗主
    很多人好奇,和珅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等一系列職務,還要給八旗旗主下跪嗎?八旗的旗主是什麼?為何官員升官後最怕旗主呢?首先要了解一個問題什麼是八旗,由鑲黃、正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合成八旗,這八旗的領導人就稱為旗主。
  • 八旗的旗主太威風,權勢到底有多大,為何官員升官後最怕見旗主?
    而清朝,在上司、皇帝之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存在,旗主。咱們都知道,努爾哈赤創建了八旗制度,這是滿清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滿清的根本,其排序分別是正黃、鑲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旗主就是各旗最大的統領者。
  • 八旗旗主的權力有多大?雍正帝為了年羹堯,用特權把他抬旗
    清朝的皇族是女真人,也就是滿族,他們是少數民族,所以有些特殊的風俗習慣,比如八旗制度。八旗制度的建立和努爾哈赤脫不開關係,他為了對女真人的各個部落更好的進行管理,便設立了八旗制度。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個片段,和珅在碰見正紅旗旗主的時候,選擇了下跪磕頭。
  • 清朝八旗旗主有多威風?和珅見了他也得跪下磕頭
    金大菸袋對和珅說:「我就是有一天在街上討飯,和珅看到我也要跪下磕頭。」和珅聽了,表情很是尷尬,但也只能磕頭說是。這個情節當然是虛構的,卻反映出一個史實:八旗旗主的身份高於所有的旗人。和珅雖然貴為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深受乾隆皇帝寵信,在朝廷裡面隻手遮天,但他遇上本旗的旗主時,仍然不過是一個旗奴,必須磕頭請安。
  • 八旗的旗主究竟有多牛,為何不管官多大,見旗主也得下跪磕頭?
    說到清朝,我們都知道他們是滿族,建立後金的是努爾哈赤,皇太極登基後改為清,而順治成為了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而在滿清的軍隊中,分為的是八旗制度,一開始是努爾哈赤建立的,基本上分為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這是八旗中的上三旗,而下五旗則有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和鑲紅旗。
  • 清朝八旗旗主權勢究竟有多大?大學士和珅見到都不得不磕頭?
    八旗制度始於清朝,由大清國的開國之君努爾哈赤一手創建,入關之前滿族人以遊牧為生,這種全民入旗的制度的建立為編制人口和軍隊組織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八旗分別為正鑲黃旗、正鑲白旗、正鑲紅旗、正鑲藍旗,又跟據族人來源分為了八旗滿洲、八旗漢軍以及八旗蒙古。
  • 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個旗是最厲害的?
    於是他將自己親領的兩黃旗大部分授予他和大妃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兒子,即阿濟格(18歲)、多爾袞(11歲)、多鐸(9歲)。當時正黃旗和鑲黃旗經過調整,各自擁有三十個牛錄。阿濟格領正黃旗十五個牛錄、多爾袞領正黃旗十五個牛錄、多鐸領鑲黃旗十五個牛錄,剩餘鑲黃旗十五個牛錄依舊由努爾哈赤親自統領。同時,努爾哈赤還明確表示自己去世後,由阿濟格擔任鑲黃旗旗主,多鐸擔任正黃旗,另賜一旗給多爾袞。
  • 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個旗最厲害?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八旗制度最初源於滿人(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最開始只有兩個旗,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所領的黃旗和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所領的黑旗。後來由於黑旗在夜間不便區分,所以就改成了藍旗。 隨著努爾哈赤勢力的擴大,旗下人口不斷增多,為了便於管理,於是又增添了一個白旗,由努爾哈赤長子褚英擔任旗主。
  • 清朝「八旗旗主」是何來頭,為何文武百官,甚至和珅都要跪迎?
    在努爾哈赤四處徵戰的時期,憑藉著這支八旗的雄勇善戰,努爾哈赤不但收復東北其他部族建立後金,後來更是從山海關長驅直入,如同一把利劍插在了明朝的心臟上。可以說,在滿清入關之前,這支隊伍是滿清入關之前最強大的戰鬥力。所以在滿清一統天下之後,這支八旗隊伍,無疑就是最大的功臣。
  • 滿清「八旗旗主」是什麼樣的存在?不管官多大,見了他們都得跪著
    說到清朝,我們都知道他們是滿族,建立後金的是努爾哈赤,皇太極登基後改為清,而順治成為了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而在滿清的軍隊中,分為的是八旗制度,一開始是努爾哈赤建立的,基本上分為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這是八旗中的上三旗,而下五旗則有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和鑲紅旗。
  • 清代的滿洲八旗旗主是幾品官?在清廷的地位如何?
    滿洲八旗即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和鑲紅旗。而這八旗的最高領導者就是各個旗的旗主。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旗主並非是官職,它只是一個稱號,類似於皇帝這樣的稱號而非官職,所以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旗主是無品無級的,但是作為八旗旗主他們的權利卻是巨大,那就是掌握一旗的所有旗人的所有事情,甚至是生死。而在八旗中最高的官職是從一品的八旗都統。
  • 清朝:「八旗旗主」和「鐵帽子王」見面,誰給誰行禮?
    ,這就形成了貫穿整個清朝的「八旗」制度。 八旗中每一旗在權利上是平等的,除了汗王(皇帝)自己統領的鑲黃、正黃和正白三旗外(上三旗),其餘五旗(下五旗)都設置一個旗主。
  • 清朝八旗制度居然這麼勢力!旗主身份真高貴,和珅也得行跪禮!
    八旗子弟在清朝八旗是最有勢力的,特別是旗主身份就更高貴了,只要是旗民中的一員,都得對旗主行禮。滿洲八旗制度,從一開始就實行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它的最高級別官員稱為都統,在九品中是最高的一品,然後成金字塔形式,越大下面級別越小。八旗的統領者(也就是都統)雖然看上去擁有著很大的權利,但是它真正的主人卻是旗主。那麼旗主的地位用什麼級別來體現?地位究竟有多高?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旗主地位的高低。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怎樣一種存在?
    包衣奴才和早期的奴隸社會一樣,他們的一切都屬於八旗貴族的,包括他們的生活,還有他們的婚假都要聽從八旗貴族的,為他們提供家務,娛樂,還有一些經營活動,可以這樣說,只要能想到的事情,都可以交給他們來做。如此一看似乎包衣就是奴隸,但事實上,在清朝定鼎天下之後,包衣的地位遠高於普通人。
  • 滿清八旗的旗主到底有多牛?為何連權勢滔天的和坤都得下跪磕頭?
    八旗制度保障了清王朝200多年的政權穩固,最終也隨清朝的覆滅而消失。真正的八旗在清朝有多尊貴?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就有一幕是和珅向八旗旗主磕頭,觀眾看到這,也會想這滿清八旗的旗主到底有多牛?為何連權勢滔天的和珅都得下跪磕頭?原來這集是說,和珅在蘭州城內閒逛,路遇金大菸袋。
  • 清朝八旗制度,哪一個旗是老大,他們排名的依據是什麼?
    八旗制度的起源,和滿族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八旗」最初只是女真族的一種狩獵組織,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兩旗。分別是努爾哈赤、舒爾哈齊兄弟兩人率領的黃旗和黑旗。後來,因為夜間狩獵,黑旗過於不明顯,於是改為藍旗。隨著女真族的壯大,人口增多,疆域增大,為了便於管理,努爾哈赤又成立一個白旗,由長子褚英擔任旗主。
  • 滿洲八旗是怎麼形成的?又經過怎樣的演變?最初的「八大」旗主都是誰?
    牛錄為一甲喇,5甲喇為一固山(也就是最早的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又增加了四旗,即:鑲黃旗、鑲藍旗、鑲白旗和鑲紅旗,旗主分別由努爾哈赤、阿敏(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杜度(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長子)和代善擔任。
  • 和珅為什麼怕鐵帽王旗主?旗主就是要飯,和珅見了也要下跪請安!
    到雍正時,加了一位怡親王允祥,就是那個為了雍正出生入死的老十三。知道自己正紅旗旗主鐵帽子王時,和珅直接跪了。和珅先說自己是滿洲正紅旗,金大菸袋說「巧了」,他祖上是正紅旗旗主!八大鐵帽子王之首。受多爾袞的連累,禮親王代善的兒子曾被短暫降格,順治年間改稱康親王,以後就世襲罔替,直到清亡。金大爺就是當時的正紅旗旗主,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為什麼這位鐵帽子王旗主這麼牛?
  • 清代的包衣奴才和旗下家奴到底是不是一回事?誰的地位更高?
    包衣全稱「包衣阿哈」,是滿語奴隸的意思,主要是由漢人組成,是八旗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一個徵服王朝,清朝在崛起之初時還殘留著許多原始野蠻制度。在後金攻佔遼東後,滿洲貴族大量掠奪漢人自由民為奴,這些人是清代最初的包衣群體。(後金興起之初,每克一城必掠良為奴,虐殺無度)後清兵入關,清廷推行壓迫政策,強行沒收漢人土地分給旗人,史稱圈地運動,而土地上的人口則被編入包衣為奴。
  • 清朝的八旗制度嚴格到什麼地步?權勢滔天的和珅也要給旗主磕頭!
    歷史長河,煙雨濛濛,展望未來,今朝終將成為歷史,我心不禁飛回到了過去 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應該知道其中一個劇情,那就是和珅在蘭州城落了大金爺的面子,卻被大金爺狠狠的收拾了一番,其中金爺對和珅說了一句:「就算我當街要飯,和珅看到我也得下轎磕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