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布局、跨界融合……超算全面國產化指日可待!_國內新聞_新聞...

2020-11-30 湘潭在線

◎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通訊員 段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多次提到了「創新」,把「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列入了2035年遠景目標,並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11月26日,在無錫市舉行的2020智算未來用戶大會上,專家們形成這樣共識: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為我國超算的轉型升級、加速跨界應用、構建超算發展生態新格局等,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新機遇。

超算跨界融合

將催生出萬億級的經濟規模

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雲泉看來,我國超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基本能夠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和服務經濟「主戰場」的技術優勢和格局。目前,超算整體的機器研製水平,已經邁進世界先進行列。特別是在過去10年裡,由於「天河」和「神威」系列的研製,「天河2號」和「神威太湖之光」連續11次在全球拿了冠軍。因此說,我國超算整體的硬體系統集成水平和實力,在國際上是毋庸置疑的。

張雲泉告訴記者,過去,我國發展超算,完全受到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和限制。現在,由於我國超算硬體和系統研製水平的不斷提升,不但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安全可控,更是有不少超算產品已進入歐洲、美洲和中東市場。能夠取得如此快速發展,主要在於我國一直是超前布局與研發。目前,我國正在加速研製E級超算。

張雲泉認為,超算要全國產化,這是肯定會實現的目標。超算就像高鐵一樣,它的關鍵技術我們全部掌握,尤其是國產化之後,這個成本也會快速降低,價格也有優勢,然後服務水平也會接著上來。可以預見,將來國際上也會有很多中國造的超算機器,包括研製都可能會被中國給壟斷。儘管美國和日本不願意接受,但這無法阻擋我國超算發展的步伐,並將在未來引領世界超算的發展。

張雲泉介紹,國家新基建項目的全面布局和落地,帶動了人工智慧市場的大發展,也倒逼著超算從過去單一服務國家需求轉向服務產業與經濟。目前,超算已開始與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融合創新,也就是正在出現的計算智能,將帶動國民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今後,隨著超算實現全部國產化和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層次融合,將會催生出萬億級的經濟規模。

發展計算智能

需靠「雙重力量」解決短板

但在張雲泉眼裡,超算要真正發揮出特殊作用,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供重要的支撐,亟待進一步發揮國家和社會「雙重力量」,儘快解決目前仍存在的「短板」。其中,超算應用、商業模式和超算跨界應用人才缺乏等,就是比較突出的幾個問題。

「現在,各地建了那麼多超算、智算等創新中心,到底怎麼應用,對創新的直接貢獻是什麼,怎麼收回運營的成本,怎麼實現盈利等,這些都是必須首先考慮的。事實上,目前已建的一些創新中心,有的時候或有一段時間仍會空轉,也就是說用的不足。」張雲泉說。

「這是因為過去超算的投入,都是以政府投資與引導,市場基本上不參與。包括它的研發和應用,都是以政府來主導的,主要在於服務國家需求。但是,現在我們開始突破了,特別是由於商業應用的需求越來越大,一些社會資本直接投資或參與超算、智算等創新中心建設。因此,政府要引導相關機構和企業注重創新商業模式。」張雲泉說。

當前發展計算智能,關鍵在於大數據、算法、算力三大要素。對於超算來說,必須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如果沒有突破的話,將會直接影響到超算的融合應用。」張雲泉提出,「不能忽視算力基礎設施,要定義智能計算的算力新標準。同時,要儘快解決超算跨界應用人才嚴重缺乏的問題。今後,高校應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通過改造課程體系,加入人工智慧+超算+雲計算等這些基本知識,為國家培養計算智能領域的專業化人才。」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相關焦點

  • 浙江:在區塊鏈等重點前沿科技領域超前布局
    浙江:在區塊鏈等重點前沿科技領域超前布局據微信公眾號@浙江發布消息,12月22日,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浙江省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現場,發言人表示,下一步浙江將發展壯大一批數字產業。
  • 大數據在融合新聞生產中的應用
    前三個層次是宏觀融合層面,後兩個層次則是媒介融合操作過程中的新聞生產與呈現方式,具體表現就是「融合新聞」。它是媒介融合的「終端新聞產品」,具有新聞業務整合化、新聞載體數位化、視覺傳達多樣化等特點。 隨著融合新聞的發展,大數據的出現與發展顛覆了傳統新聞生產模式,為融合新聞生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形式。
  • 浙江衛視:抗疫時期新聞直播在平臺布局、多元報導、內容協同等方面全面提升
    電視新聞直播是電視媒體在遭遇突發、重大新聞事件時採用的一種報導手段,具有大時段、全面性、可視化的特點。順應媒體融合的時代步伐,傳統電視新聞直播的內涵與外延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電視新聞直播呈現出「一體兩端、融合傳播」的新特質。
  • 國產紀錄片顯現跨界思維與融合創新
    在政策、產業、社會的合力驅動下,國產紀錄片的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受眾結構持續優化,消費需求日益升級,創新動能也在不斷釋放,塑造出中國當代紀錄片發展的新版圖、新格局、新生態。當前,國內紀錄片創作生產表現出系列化、特色化、多元化的基本特徵。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跨界」「融合」成為全行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共同選擇,從不同維度踐行著紀錄片的跨界理念。
  • 新聞觀察:大學生超前消費
    新聞觀察:大學生超前消費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電商購物節,想必很多人都『剁手』了吧,大學生們也不例外。雖然大學生普遍沒有穩定、充足的經濟收入,但受商家促銷、自身喜好等各方面的影響,有些同學把下個月的生活費都提前給花光了。還有人不惜用上分期付款、借貸等方式,就是忍不住「買買買」。那麼,對於大學生而言,該不該超前消費呢?
  • 中國之聲新節目|《新聞超連結》:讓新聞更有趣味!
    《新聞超連結》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晚間新推出的一檔針對熱點新聞的知識解讀節目,每天21:00-22:00準時與全國聽眾億萬聽眾相約。  對近期新聞常識性以及知識性的細節解讀並延伸出垂直領域的「泛知識」,讓熱點新聞更容易理解,是《新聞超連結》的顯著特色。
  • 「你好 閃電新聞」山東廣電媒體融合發展的破圈之路
    12月9日,主題為「破圈跨界 深融致遠」的2021山東廣電融媒體戰略資源尊享會在濟南舉行,山東廣電融媒體中心推出全新新聞頻道、全媒體平臺、閃電智庫、閃電MCN等產品,從政府到企業的「朋友圈」陣容不斷強大,描繪了屬於山東廣電的媒體融合發展路徑。
  •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荔枝新聞客戶端獲評2020年全國廣播電視...
    2020年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名單2020年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典型案例名單江蘇廣播電視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是2016年江蘇廣電整合電視新聞、廣播新聞、新媒體新聞等新聞板塊,實現新聞融合傳播的流程再造、人員統籌調度、考核機制調整等,加速推動以往各自獨立的新聞生產模式向一體化全媒體融合生產模式轉型的融媒體機構
  • 「內循環」是非常好的風口 房企跨界融合要這樣玩
    看似互不關聯的行業,在跨界融合的「化學反應」下,可能創造出1+1>2的發展效果。尤其是今年在疫情以及「雙循環」格局影響下,很多行業的發展模式悄然生變。隨著中國即將進入「十四五」新階段,跨界融合也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那麼如何將不同維度的產業融合到一個維度,找到契合點和盈利點?跨界融合如何達到深度、寬度和高度?
  • 復旦新聞學院副院長周葆華:如何推動媒體深度融合?
    四是平臺化。平臺是區分新舊媒體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各種內容信息、數據資源的聚合之地。對此,我們應返璞歸真,回到媒體和新聞的本源,以內容為根本進行建設,從而實現媒體深度融合的「往前一步」。周葆華:第一,加強並優化政策的引導和扶持,特別是鼓勵那些做出成效的媒體融合項目。第二,要加強總體布局規劃,避免重複建設。從政府部門來講,可以做一些分析研究和資源調配,而不是簡單地「鋪攤子」。
  • 2018年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工作會議報告摘登
    全國電影票房超559億元,比2012年的170億元增長228.82%,穩居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國產影片票房佔主導地位,達票房總額的53.84%。《戰狼2》票房超過56億元,刷新國產片票房紀錄。電視劇現實題材創作播出佔據主導地位,《雞毛飛上天》《情滿四合院》等作品收穫良好口碑。點校本「二十四史」等圖書,《航拍中國》《超級工程Ⅱ》《本草中華》等紀錄片,《小小畫家熊小米》等動畫片深受好評。
  • 「看看新聞」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穩中有進、進中有為
    「看看新聞」是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推出的融媒體新聞平臺。其適應新形勢發展,按照新時代媒體融合要求,在全媒體傳播格局下不斷優化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資源,紮實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不斷豐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視聽需求,在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
  • 國美布局零售娛樂化 真快樂APP引期待
    其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全新推出新物種「真快樂」APP,一個娛樂化、社交化的新的零售平臺。目前「真快樂」APP搶先版已於1月12日正式上線,這也意味著國美將在2021年全面開啟線上零售娛樂化布局。重點是,新APP一大鮮明特點就是玩法多樣,互動活動頻繁,包含「秒殺、拼團、套划算、大包裝超低價豪禮、預約預售」等真選多重疊加活動,真正做到讓消費者享受到低價購物的快樂。新玩法層出不窮 娛樂化戰略奠定堅實基礎「真快樂」作為一款集娛樂化、社交化的全新購物APP,旨在讓消費者及商家在買賣過程中體驗到快樂。
  • 《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報告》第二談: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雙屏爭鋒
    與機構規模成正比的則是內容生產的多樣性和生產數量,《報告》顯示,全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時長超千萬小時,其中新聞資訊類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時長超250萬小時。2019年,全國廣播節目製作時長達到801.87萬小時,播出時長高達1553.40萬小時。
  • 算力需求飛速增長 中國「計算」如何換道超車?
    一個5G+智慧農業系統即可掌管整個茶園從生產、倉儲到供應鏈、營銷等全面情況,一個高清攝像頭就可即時精準查看整個橘子洲頭景區,一款手語智能翻譯系統就能讓聽障人與健聽人無障礙交流等,大會全面展示著中國計算機及應用領域的無限可能。湖南聯通展示5G+智慧農業。 魯毅 攝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先進計算正從信息領域向工業、農業、醫療、教育、交通等多領域智能化滲透。
  • 泰康國際醫院再下一城,超前布局長壽時代的長期主義者
    醫院佔地面積3.76萬平方米,總投資超30億元,規劃床位1160張,預計將於2024年投入使用。泰康正是圍繞這一全生命周期進行全方位布局,實現從「搖籃到天堂」,從「治病到健康」的生態閉環。「醫養康寧」+保險是對泰康商業模式的高度總結,前者拆開來看,分別是醫療、養老、康復和紀念園,通過保險支付的方式形成服務閉環,將虛擬的保險支付與醫養實體服務跨界融合。
  • 名師談數據新聞(二)|喻國明:大數據,推倒新聞編輯室的那堵牆
    正如英國衛報數據博客編輯西蒙•羅傑斯所指出的「新聞編輯部的布局很有講究,如果你越靠近新聞編輯部,就更方便對報導進行交流,成為新聞策划進程中的一部分;反之則兩者距離越來越遠。」芝加哥論壇報也正在實施把數據團隊加入新聞編輯部的改革,雙方就明確的新聞報導任務實時進行直接交流,協助記者調查和報導故事,在線描繪故事,並為芝加哥當地的特定群體建立永久的網絡資源。
  • 超前引領 「智」圖未來—新聞—科學網
    無人航空器遙感觀測網絡體系架構   ■本報見習記者 韓揚眉 這是一個跨越地理時空的時代。 1985年,在陳述彭的推動下,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科院地理與資源環境研究所開始籌建,1987年通過驗收,從此開啟了中國GIS研究的航程。陳述彭擔任首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產業高端化發展 努力構建陝西能源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11月11日陝西舉行系列發布會第一場介紹「加快推進能化產業高端化發展、努力構建陝西能源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有關情況  11月11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請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省能源局局長何鍾,省能源局副局長張閆,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扈廣法
  • 全民娛樂時代 跨界融合正漸成王道
    比如完美環球,與完美世界重組之後,其不僅在傳統影視領域具有相當的實力,而且還擁有強大的遊戲資源,影遊融合使得完美環球具有了獨特的影遊雙擎和IP互動的優勢;再比如樂視影業,則是典型的智能硬體、網際網路播出平臺和影視之間的跨界融合……這些影視公司,藉助跨界的優勢,融合了不同文化娛樂領域的資源,不僅實現了各自IP資源的融合借鑑,解決了影視領域IP資源匱乏的問題,還通過跨界互動,實現了影視產業鏈的延長與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