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匯】富士康:新能源車的大浪襲來

2021-02-25 AOCD董事


電動車是一個擺在鴻海面前最好的實現「升級」的機會,錯過就不會再有。

文丨古泉君

來源丨虎嗅APP(ID:huxiu_com)

當已經退居幕後郭臺銘都出面站臺富士康與吉利的合作時,你就知道,對於這家代工巨頭來說,造車業務已經被放到了一個多麼高的位置上。眼下新能源車的火熱,像極了上一個十年初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而正是這個市場,幫助鴻海和富士康站到了今天的高度上。
已經快有 50 年歷史的鴻海,在去年提出了由勞力密集行業邁向腦力密集的「foxconn 3.0」長期計劃,同時強攻「3+3 領域」包括機器人、數位醫療、電動車,以及人工智慧(AI)、半導體與 5G 應用布局。臺灣北極星研究院(Polaris Research Institute)院長梁國元認為,富士康的智慧型手機業務利潤率不高,所以一直希望能入局附加值更高的事情,電動汽車是一個理性的候選。電動車是一個擺在鴻海面前最好的實現「升級」的機會,錯過就不會再有。在消費電子代工上處於王者地位的富士康,在汽車工業內還不算是個熟手。為了更快地入局,富士康開始複製過去自己在任何一次擴張中都曾使用過的方式:廣泛地投資與合作。2021 年 1 月 4 日,富士康科技集團與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拜騰汽車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鴻海不只會派駐員工進入拜騰工廠,還要在南京建立電動車產業集群。1 月 13 日,富士康科技集團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製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於汽車整車、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招攬人才也沒落下,1 月 15 日,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執行副總裁鄭顯聰將加盟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並擔任該公司電動汽車平臺執行長。更早地,與北汽集團共同投資開發和生產新一代動力電池與系統,與 FCA 組建合資公司生產電動汽車並從事車聯網業務,聯合北汽推出的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業務,向滴滴注資1.9億美元……在島內,富士康早在 2005 年就收購了臺灣四大汽車線束廠之一安泰電業的 100% 股權,臺灣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裕隆汽車也已和富士康有電動車方面的合作。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稱,目前富士康正在與多家汽車製造商商談合作,他們要將臺灣的電動汽車產業推向世界。在所有合作的廠商中,拜騰是與富士康走得最近的。幾近破產的拜騰,並不是理想標的,這家命途多舛的創業公司,被視作中國造車新勢力大浪淘沙下的失敗者。但是富士康也沒辦法,市面上確實沒有更好的選擇了。拜騰早在 2020 年 7 月,就宣布了業務的停擺,蓋世汽車報導,2020 年底,拜騰內部郵件顯示公司停工停產時間將延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在此期間,中國區內地員工待崗,不予安排工作。但富士康依然帶著 2 億美元,扮演了「白衣騎士」的角色。36kr 報導,1 月 22 日下午,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通過電話會議形式,出席拜騰汽車全員會,根據合作協議內容,富士康將會為拜騰汽車提供製造工藝、運營管理經驗和產業鏈資源,加速推進拜騰汽車旗下首款車型 M-Byte 的量產工作。拜騰的前身和諧富騰公司中,有來自騰訊和富士康的投資,但成立之後不久,雙方都選擇了撤資,隨後拜騰又經歷了畢福康出走等事件,逐漸被蔚來、小鵬們拉開差距。而撤資拜騰的富士康,開始和小鵬等其他品牌曖昧,但在市面上劃拉了一圈,富士康的造車夢也沒有找到更好的坑,最終,兜兜轉轉一圈,只得回到前任的懷抱,選擇繼續押注拜騰。富士康不一定能救活拜騰,2 億在造車領域並不算多,此前拜騰前前後後融資了 84 億美元,最終也是落得個失敗者的命運。但拜騰折騰的這幾年,依然留下了不少有價值的資產,已經立項的車型,現成的工廠,生產資質,這都是富士康這個造車門外漢所急需的資源,所以即便沒能救活拜騰,富士康也獲得了自己想要的。出行,租車,造車新勢力,電池,代工,自研……覆蓋了汽車和出行行業的方方面面。但是沒有哪個是切進了行業頭部、領先位置的。廣撒網也不一定能多斂魚,最終還是要回歸企業的能力範圍之內,摩根大通也認為,樂觀預期也要在明年才能看到鴻海在電動車領域的成果。諸如車機系統,屏幕,面板,連接器等元器件,這本就是富士康的強項,後者也早已靠著投資夏普、群創的方式打入了車聯網的供應鏈;但這畢竟還是富士康的「舒適圈」,想要實現真正地轉型,就是要在電子元器件之外,真正去製造底盤、三電等車輛的核心部件。不生產整車,也推出自己的品牌,這是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對於造車最早的承諾。富士康過去也造過自有品牌的手機,以失敗告終,整車製造計劃也在 2015 年放棄。富士康仍會以第三方平臺的角色進入汽車行業,但正如鴻海尋求升級一樣,富士康的汽車代工模式也要升級和創新。富士康想要的是重新定義規則,把自己過去的優勢、經驗複製到造車。2020 年 10 月,鴻海董事長劉楊偉第一次詳細地介紹了富士康進軍造車行業的思路:富士康不會打造自己的電動汽車品牌,它希望成為電動汽車界的 Android,開源、開放。伴隨著這種思路推出的,就是電動車平臺 MIH。MIH 開放電動車平臺軟體負責人魏國章在接受採訪時認為,傳統汽車產業有三個痛點,第一是硬體定義,車子只要落地,就會貶值;再來是複雜的架構,導致供應鏈管理難度提高;最後是封閉系統,新廠商很難參與及開發。他表示,希望能夠讓外界在 MIH 上看到一個「軟一點的鴻海」。自動駕駛、人工智慧、車聯網等字眼,過去你是不會把它們和富士康聯繫在一起的。鴻海真正期盼的,是在新能源車,這一蓬勃的全新市場上,取得集團一直期盼的技術升級,而不再只是簡單的代工生產。電動車顯然和智慧型手機行業天差地別,OEM 模式顯然行不通,富士康要在這個劇烈變化的行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手機代工的另一不同是,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勢力太複雜,並未形成明確的競爭陣營,甚至富士康造車沒有可以直接對標的對手。比如富士康的合作夥伴吉利,消息顯示其已與法拉第未來(FF)進行技術和產能代工合作談判,FF 或將效仿百度、富士康模式,利用吉利浩瀚 SEA 架構開發新車型。BCG波士頓諮詢的研究報告《倒春寒後盛夏將至,車企如何決勝新能源時代》中提到,可以預期在不遠的將來,汽車行業將分化為三類車企:服務型車企,主動轉型,擁有用戶觸點的服務型車企將主導終端市場;代工型車企,失去用戶觸點的企業,則面臨淘汰或淪為代工廠;新型代工廠,行業外的第三類玩家也將積極出擊,主動謀求代工廠的新角色。談及富士康,蘋果是繞逃不開的話題。鴻海有一半銷售額來自蘋果,一方面,這為鴻海帶來了穩定的收入以及行業領先的代工水平,但與此同時,鴻海也受制於蘋果,毛利低,議價能力弱,蘋果也開始扶持「備胎」制衡富士康。在造車這個領域,蘋果的計劃已經不再是秘密,無非是哪年問世,是一臺什麼樣的車子而已,臺灣產業鏈方面的消息中,明年九月份這款「新品」就會問世。電動車的出現,為製造行業帶來了一次洗牌的機會,而這個機會對於富士康來說,就是擺脫蘋果依賴症、實現技術升級。與此同時,富士康又不能完全脫離蘋果,多年的合作關係已經相當穩固,更重要的是如果拿下蘋果的訂單,外界對於富士康造車能力的認可度會有質的飛躍,同時自身的技術水平也會跟著蘋果共同進步。但智慧型手機上與蘋果的故事可能會再次上演。也因此,富士康的造車計劃與蘋果變得更加曖昧。蘋果的「新寵」立訊精密,也把汽車電子劃為重要業務。蘋果一直是代工模式的忠實信徒,Apple Car 也在積極地尋找代工方。韓媒  Korea IT News 最新的消息顯示,現代企業集團得到了蘋果的青睞,報導顯示現代汽車與蘋果公司計劃在今年 3 月份之前籤署自動駕駛汽車合作協議,並將於 2024 年左右在美國開始生產汽車。這一消息使現代的股價上漲了將近 20%。一則傳言,上漲 20% 股價,蘋果效應依然魔力不減。傳言中,蘋果之所以沒有選擇富士康,是因為其對後者的造車水平感到失望。Apple Car 還處在相當早期的階段,也因此市面上的有完全相反的傳言也並不奇怪。摩根大通與大和證券則是認為鴻海已打入 Apple Car 供應鏈,成為Apple Car底盤、組件和次系統的關鍵供應商,認為這三大業務將啟動其成長引擎。臺灣相關分析師表示,無論是單一元器件製造還是平臺代工,鴻海與蘋果在 Apple Car 項目上的合作是一定的,蘋果依然不會拋棄富士康——這個最核心的合作夥伴。汽車工業整體的規模是智慧型手機不能比的。摩根史坦利的分析師認為,蘋果只需要拿下汽車市場 2% 的市佔率,就能達到與 iPhone 相同的營收規模。臺灣產業鏈已經為更多地非傳統汽車玩家進入做好了準備,比如與蘋果一同被臺灣(Apple)稱為「美國雙 A」的亞馬遜(Amazon)也被傳出將於明年 8 月份推出電動車,富士康瞄準的,不只有蘋果。富士康想要的,是更大的增長空間,而不只是為蘋果一家服務。但眼下一個更顯示更緊迫的問題是,富士康在汽車工業上的實力,能否滿足蘋果近乎嚴苛的要求?1974 年成立最初,鴻海還是一家只有 10 名員工的「塑膠企業有限公司」,主要業務為製造黑白電視機的旋鈕。四十多年的發展中,鴻海經歷了旋鈕,到電腦連接器,再到 Mac 的框架,到智慧型手機整機代工。數次成功地轉型,讓鴻海這家塑膠起家的小廠,成為了代工行業當之無愧的巨頭。富士康、臺積電、麥格納等企業的成功,證明了代工模式特有的優越性,也定義了現代製造業。消費電子行業增長見緩,新能源車的大浪襲來。能否順利完成此次轉型,將是鴻海這家公司命運的又一關鍵節點。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本公眾號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作者的知識成果,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原文詳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聯繫到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會立即處理。歡迎建議、意見、合作、投稿至aocd@aocd.org.cn。

相關焦點

  • 造車,富士康邁向下個時代的賭注
    眼下新能源車的火熱,像極了上一個十年初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而正是這個市場,幫助鴻海和富士康站到了今天的高度上。但,下一個增長點在哪?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稱,目前富士康正在與多家汽車製造商商談合作,他們要將臺灣的電動汽車產業推向世界。 在所有合作的廠商中,拜騰是與富士康走得最近的。幾近破產的拜騰,並不是理想標的,這家命途多舛的創業公司,被視作中國造車新勢力大浪淘沙下的失敗者。但是富士康也沒辦法,市面上確實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 富士康著急上車
    文丨古泉君來源丨虎嗅APP(ID:huxiu_com)當已經退居幕後郭臺銘都出面站臺富士康與吉利的合作時,你就知道,對於這家代工巨頭來說,造車業務已經被放到了一個多麼高的位置上。眼下新能源車的火熱,像極了上一個十年初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而正是這個市場,幫助鴻海和富士康站到了今天的高度上。
  • 新一輪造車潮背後,是汽車行業的變革,也是能源戰略生死局
    近日,百度發布了Apollo樂高式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為車企提供 「智駕、智艙、智圖、智雲」四大產品。加上最新披露的戰略合作夥伴吉利,百度的造車拼圖已經完成。富士康:富士康:據彭博1月4日報導,富士康正與陷入困境的造車新勢力拜騰汽車就注資進行談判。知情人士表示,富士康計劃向拜騰投資約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9億元)。
  • 造車難還是造手機難? 蘋果供應商富士康母公司轉行造車有戲嗎?
    新能源車市場再迎重磅玩家,據媒體報導,富士康母公司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將組建合資車企。5年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 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跟手機、手錶相比,電動車 要複雜得多,根本無法想像 去跟一個蘋果供應商,比如 富士康說:「來,幫我造個電動車」。那麼,在蘋果供應鏈 取得巨大成功的鴻海精密,轉行造電動車的 勝算到底有多少呢?
  • 富士康: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白衣騎士」?
    一直在新能源車領域慢慢耕耘了起碼15載的富士康,將為拜騰提供技術、運營管理經驗和產業鏈資源。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對於拜騰而言,富士康的這筆錢無疑是雪中送炭的「續命錢」。其實,早前有拜騰內部人士向媒體透露,去年10月前後,富士康曾派團隊前往拜騰南京工廠調研。調研的原因,正是和今天這筆2億美元「續命錢」有著直接聯繫。
  • 小論新能源車行業
    步入2021年,目前新能源車這個行業仍然十分火熱。
  • 新京報:新能源車補貼延長 政策庇蔭車企能否躺贏?
    這次國常會出臺的延期政策,對亟待拉升銷售的新能源車企,特別是造車新勢力們無異於「雪中送炭」式的重大利好。以至於新能源龍頭車企特斯拉的中國區對外事務副總陶琳在其微博歡呼:喜大普奔。新能源車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受到各國政策大力扶持,去年,歐美日韓等多國出臺了力度更大的補貼政策,意在加大新能源車的市場份額,此舉在歐洲車市上已有體現,今年2月份歐洲新能源車的上牌量已經超越此前長期領先的中國,悄然成為世界新能源車上牌量位居第一的地區。
  • 新能源車「加速」發力 還有上車機會嗎?
    近期,新能源產業鏈再次「火力全開」,尤其是新能源車表現更為突出。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21日,汽車板塊指數下半年漲幅47.69%,位居28個申萬一級行業第2名。新能源車為什麼漲勢如虹?縱觀新能源車板塊的表現,持續上漲主要有兩方面因素:1)新能源車產銷量同比大增我國新能源車產銷量同比大增趨勢延續。
  • 宿遷這裡燃油車「鳩佔鵲巢」,新能源車充電怎麼辦?
    我轉一圈沒有車位,要是堵在道上面,別人車就不好走了。」另一位燃油車主說:「我馬上就走了,就在車裡面等個人,我知道不應該停。」 面對記者,「休息一下」「等個人」「不好停車」種種理由層出不窮。雖然在鏡頭下,這些人都離開了,但是,附近的一些新能源車主卻告訴記者,他們經常遇見充電樁有空位,車位卻不空的情況。新能源車主潘女士說:「沒有停車位,全部被這些私家車佔用了。
  • 補貼外衣褪去,當下什麼樣的車才是一臺好的新能源車?
    那麼,對社會,對消費者而言,什麼樣的車才是一臺好的新能源車?車事君認為「安全可靠「應該是新能源車的生命線。而如何做到安全可靠?至少需要從設計、製造和質量三個方面進行考量。一款好的新能源車應該從根源上杜絕安全隱患車輛安全一直是新能源車的熱門話題,不少廠商也在這一方面投入甚巨。
  • 王自如的新能源車—理想ONE來了!
    本期幸運車主王自如喜提自己的第一輛新能源車--理想ONE,看性能玩家是如何選擇自己的第一輛新能源車。現場導演突然被自如cue,毫無求生欲,上車就吐槽他的新,隱藏彩蛋讓兩人智商直接掉線。導演組專為自如定製抽獎環節,滿足網友要求「穿女裝跨欄」,想看就點開視頻吧!
  • 理想,新能源車領域的懂王?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2020年三季度,新能源車的個人需求佔比為70%,同比漲幅12%。新造車「三兄弟」中,蔚來市值反超寶馬、戴姆勒等老牌車企,進入700億美元俱樂部;小鵬市值一度超越百度,逼近600億美元;理想也來到300億美元關口附近。二級市場的追捧,讓造車江湖又添變數。
  • 特斯拉自造電池,會對國內新能源車造成壓力嗎?
    但其實,特斯拉在新能源車領域的專利數量遠不如傳統車企,截至2018年也只有408件,還不到豐田(14000多件)的3%。特斯拉為了避免硬碰硬,所以通過調動有限資源集中攻堅,在新能源車最核心的三電領域(電池、電機、電控)上與傳統車企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在電池系統相關專利佔比超過了60%,其中又以電池為主。
  • 二手車拍賣平臺:新能源車3年保值率特斯拉登榜首
    9月1日,二手車在線拍賣平臺天天拍車發布了最新的《8月二手車在線拍賣報告》。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報告顯示,新能源車3年保值率榜單,其中特斯拉及日系新能源車保值率較高。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車置換周期相對較短,超過一半的新能源車3年內就被置換掉。
  • 2020年11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完整版,造車新勢力難有起色
    車矩陣車評:12月13日,國內汽車銷量統計發布權威機構乘聯會重磅發布2020年11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11月份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17.1萬輛,同比增長139.2%,環比增長28.2%;累計銷量90.5萬輛,同比下降2.9%。
  • 陳浩然夫婦的富士康故事
    經過一番思量,陳浩然最終選擇了富士康。一出廣州火車站後,陳浩然和通行的20幾個校友一行就坐上了公司的車。一路上一片片的香蕉林迎面撲來,讓人善心悅目,不料到了黃田,雙眼望去全是荒草土堆,就連衝涼水也是用海水充當,此時的鴻準核心技術事業部(核准公司前身)僅30餘人,面對這一切,19歲的陳浩然顯得有些迷茫和無助。
  • 富士康接力 擁有48英寸大屏 408馬力的高端SUV又回來了?
    在新能源大勢面前,一眾造車新勢力迎著風口實現了銷量翻倍增長。不過,也並非所有造車新勢力都能風光無限,在過去的一年裡,同樣也有一批造車新勢力日暮途窮,如長江、國能、遊俠、賽麟等。而拜騰汽車之前也面臨著極大的困境,在經歷了一系列負面新聞後,在近日終於迎來了一個好消息。
  • 跑進「十四五」,江蘇新能源車如何開足「馬力」?
    新能源車下鄉,釋放消費潛能11月28日,家住鹽城市草堰口鎮大唐村的唐修東,早早來到了40公裡外的萬達廣場,當天,一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在這個當地堪稱「頂流」的廣場舉行。「現在新能源車銷售優惠力度大,省油,還好看,感覺比燃油車更適合我們買。」
  • 中國網際網路車企為何扎堆新能源車?忽悠別人還是忽悠自己?
    但新能源車的機會和危險究竟在哪兒?整個行業嚴重依賴新能源車製造業高增長的拉動。之所以如此,當然與新能源車的補貼密切相關。小米當年攻下了KOL發燒群體,但今天的新能源車比手機複雜得多,車主若沒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很難對技術優劣做出鑑別,這就決定了新能源車企仿效小米「為發燒而生」去網羅特定群體做口碑營銷非常困難。
  • 佔著充電樁不充電,這些新能源車能不能停在普通車位?
    帶充電樁的車位常被燃油車霸佔,讓不少新能源車主十分頭痛;可有些新能源車充完電後不及時挪走,導致其他新能源車無法充電,同樣讓車主們發愁。記者了解到,目前對於充電車位究竟是充電優先還是停車優先尚無定論,但部分停車場的工作人員表示,管理中會優先滿足新能源車的充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