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筷子,一個中國

2021-02-07 物道



前日,義大利品牌D&G(杜嘉班納)在上海秀場前發布了「起筷吃飯」的宣傳片:一位濃妝豔抹的女模用誇張的表情展示如何用筷子吃披薩,並以此展示中國與義大利文化的碰撞融合。


很多網友留言:「你們真的懂中國筷子嗎?」


今日,讓我們重溫一篇舊文,再次感受一下,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筷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中國,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老話說這叫「天圓地方」。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用筷子時,是長輩手把手教會的。手持筷子,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而且得一根動,一根不動,這樣才夾得穩。


小小的手握著長長的兩支筷子,幾番嘗試,終究難以夾起米飯,每每心中沮喪時,長輩便會嚴肅地說:「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人都會用筷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我們有了認知,父輩們便會把我們拉到一旁,並用「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的故事讓我們明白團結的力量。而「筷子」就像是兩個同心協力的兄弟,它們相互支撐,同心協力。


不僅如此,「筷子」還像是一對和睦的夫妻,它們風雨同舟,不離不棄。父輩人常說,做人,就要像「筷子」一樣。

圖片|來源《風味人間》視頻截圖


再後來,每當筷子擺上桌面準備吃飯時,大家族裡長輩若沒動筷子,小孩是絕對不能先動的,這是對長輩的尊敬。


吃飯時,更是不能把筷子插在飯上,因為這是祭奠過世的人,也不能用筷子叮噹作響地敲擊碗面,因為這是乞丐才做的事,夾菜時也不能只夾一個盤子的菜,更不允許站起來夾長輩眼前的菜。


那時吃飯有吃飯的規矩,做人也有做人的道理。

圖片|餘雋-攝


每當家族裡的長輩拿起筷子,喊一聲「開飯了」,小輩們才都跟著拿起筷子。一頓飯後,長輩們落下筷子,我們也就規規矩矩地把筷子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桌面。


直至我們長大,這些老規矩便成為了生活裡的一部分,也漸漸明白了一種叫做 「禮」的東西。而這種東西,已經伴隨了中國人3000多年。

圖片|餘雋-攝



每當過節團圓時,中國人會一家人圍在一張桌子面前,擺好碗筷,開飯時長輩夾起一個雞翅放入孫子碗中,念叨著「展翅高飛」,小孩感恩,起身夾起一塊魚肉放到長輩碗中,大聲回應道「年年有魚」。


其實,這是含蓄的中國人對彼此愛的表達,而一切,都離不開一雙「筷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多年來,總忘不了小時候回家吃飯的場景,那時候肉還很稀罕,父母在吃飯時,總不忘把盤裡的肉挑出來夾到我的碗裡,可當我問他們為什麼不吃時,他們總會說吃飽了,你多吃點,待長大後才緩過神來那一雙筷子裡藏著的深意。

圖片|九月楓-攝

圖片|來源於網絡


時至今日,父母親也總不忘把盤裡的肉夾到我的碗中,即便幾番推辭也拗不過他們的固執,而此刻內心也總是五味陳雜,難免會大口用筷子猛撥一下,把口裡的飯菜塞個飽滿,並攢著一臉幸福的滋味,望著他們,用力地說一聲:「好吃!」

圖片|餘雋-攝


是的,每當我拿起筷子時,時常會想起父親對我的叮囑:「做人要像一雙筷子,拿得起,也放得下。」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最親切的話莫過於:「多一個人,多一雙筷子。」


一雙「筷子」,讓我們明白什麼是吃飯的「規矩」,什麼是做人的「道理」,什麼是人與人的「血脈親情」。中國人總會將道理藏在一件平凡無奇的物件裡,並延續著對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

圖片|餘雋-攝


文字參考CCTV《筷子篇》,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今日感恩節 ❄ 

為你精選冬日暖物,低至3.3折



相關焦點

  • 稻殼製成的筷子!一雙筷子,一個中國.
    :「做人要像一雙筷子,拿得起,也放得下。」在中國,筷子的形狀多為近似的長方體或圓柱體,意為「天圓地方」。中國人常說:「多一個人,多一雙筷子」。對中國人來說,筷子是鄉愁,筷子是故鄉,筷子也是對親人的思念。當我們第一次學用筷子時,是長輩手把手教會的。筷子在使用時,得一根動,一根不動,這樣才夾得穩。
  • 一雙筷子,一個中國,一家人,很感人.
    央視播出的公益廣告《筷子篇》,以一雙筷子為題材,通過幾個故事場景,描述了我們生活中那種文化傳承、血脈親情。媽媽在一旁教導說:「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人就要學會用筷子。」並且手把手地教女兒如何用筷子,女孩能用筷子夾起菜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中國筷子:每一雙筷子裡都有祝福的意味在迴蕩,你真的懂麼
    驚豔了歷史,溫柔了歲月,歡迎來到「一個00後大學生的世界」,喜歡請關注我。筷子作為中國人吃飯時必備的飲食工具,伴隨我們許久,平時雖不在意,可卻在吃西餐拿叉子與刀子彆扭的時候,才會想到筷子的好,筷子雖小,可學問不小。
  • 一雙筷子,讓全世界感動……
    創意人是被譽為「中國廣告四大教父」之一的莫康孫。一雙筷子,夾起多少感動呢?談起《一雙筷子》的創意,莫康孫說道:「我覺得每一個人的家,都會有獨特的味道,你一到家門口就會聞到,這是本性。但是味道很抽象,不能用視覺語言表達,繼續從這個方向去想,我們找到了筷子這個元素。
  • 一雙筷子的人間
    這是第一次拜訪深澤直人老師的場景,當時心想:我何德何能,居然做了深澤老師的甲方。另一次去日本,在工廠參觀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做了40多年的「職人」。是的,他不是什麼「匠人」,他的工作還需要藉助機器,但就是「打磨勺子」這麼一個動作,做了40多年。
  • 筷子一雙兼七寸六分長的秘密
    筷子一雙兼七寸六分長的秘密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的銅筷子。而《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為商朝末期的國君,可見3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出現象牙筷子。在餐廳裡呼喚服務生「拿一雙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國人;如果說「拿兩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國人。為什麼明明是兩根筷子,卻叫一雙筷子呢?這裡面就是我們老祖宗所遵循的天圓地方哲理,有太極和陰陽的理念。首先,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對應天圓地方。
  • 一雙德國不鏽鋼筷子,比塑料筷子結實,比木筷子好清洗,還防滑
    早在百濟時期(公元前18年–公元660年),當時的韓國王室就是用銀制筷子來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毒藥,又因為銀性質純淨,銀元素有滅菌消毒,保護身體健康的作用,使用銀質金屬餐具的習慣開始從韓國王室裡流傳出來。這一點跟中國古代用「銀針試毒」的道理差不多。
  • 簡單的一雙筷子,很普通,也很平凡,卻有著不一樣的驕傲和情感!
    此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該品牌發布了一個名為《起筷吃飯》的廣告片,該片中用所謂的「筷子」來吃所謂的「義大利美食」。從一開始使用筷子的方法就很讓人反感,無論是吃披薩還是吃義大利麵時,拿筷子和用筷子都是不正確的。諷刺的是,這廣告裡充滿了傲慢,和醜化。
  • 給我一雙筷子,讓我盡情吸食偉大的文明
    給我一雙筷子作者:程聯恆一次吃飯時,突然鄰桌一個小孩子叫道:「我筷子掉了,快給我拿兩根筷子。」這話聽著怎麼很彆扭呢?到底哪裡彆扭了?仔細一想,原來我們說筷子都是說一雙,不會說兩根!尤其是冬天在山上砍柴燒炭的時候,一去就是三五天,在山上砍幾棵樹搭個棚,割些乾枯的野草蓋一下,用粗點的樹枝墊在地上,將家裡帶的破棉襖什麼的放上去,就整成了一個簡單的「家」,飯菜都是從家裡煮熟了帶去的,餓了就熱一下填肚子。記得帶飯的時候是不會帶筷子的,找兩根小樹枝,用刀將樹皮刮去,就可以當筷子用了,而且飯一吃完也不用洗,下次再刮樹枝用。
  • 趙麗穎因筷子引熱議:中國的筷子文化,你了解多少?
    但以弘揚中華美食為己任的《中餐廳》,在呈現一道道美味中華菜餚的同時,是否也相應推廣一下中國的餐桌禮儀、筷子文化?藝人「扒拉菜」引熱議,恰恰說明筷子在中國人的餐桌乃至文化裡,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想想看,小小一雙筷子,承載了中國人多少情感與記憶?
  • 日本人改造了一雙筷子,韓國人十分追捧,中國人:抖機靈,沒文化
    日本人改造了一雙筷子,韓國人十分追捧,中國人:抖機靈,沒文化我國從古至今流傳過來的許多東西都是非常有內涵的,比如我們每天吃飯都必須使用的筷子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古人是非常重視筷子的,有的時候還會用象牙去製作一雙筷子來使用。
  • 你用的筷子有多髒!?這雙黑科技筷子,讓你遠離病從口入
    水的沸點是100°C,所以用水蒸煮發黴的筷子等是很難殺死黃麴黴素的。那麼有沒有一雙筷子是自帶抑菌效果,而且永不發黴的呢?答案是情理之中的,但他一定在你的意料之外。塑料?不鏽鋼?不不不,這些不論是質感還是使用體驗都不值一提。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雙太空金屬筷——鈦筷。
  • 過年了,你家筷子該換了!這雙不怕發黴,一衝即淨
    中國作為美食大國,用筷子3000多年,每家每戶,一日三餐都離不開這雙筷子。據調查研究,70%以上的家庭使用的都是木筷和竹筷,而國人幾乎沒有換筷子的習慣,只要「它不斷就堅決不換」。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即使開水煮上20-30分鐘,也不能完全殺死筷子上的細菌真菌。所以說病從口入,真的不是說說而已!從那以後,小編對餐具、餐飲衛生格外挑剔!
  • 中國筷子長而粗,日本筷子短而細
    筷子起源於中國,在中國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在中國的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筷子的身影。 日本奈良時代崇尚唐風,日本天皇派使者出使唐朝,意在學習中國的文化和制度,與此同時,筷子也被傳入日本,並隨著時代的演變逐漸和日本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不同於中國的筷子的文化。
  • 一雙筷子成了兩根竹籤,十幾年的筷子兄弟終究還是散夥了
    2020-12-04 18:19:56 來源: 金星娛樂局 舉報   近日,有網友發現上海筷子兄弟文化創意工作室的經營狀態從今年九月開始顯示為
  • 中國、日本、韓國筷子的區別
    作為一個文明、一個時代的象徵,大禹更像是一個時代的符號,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大禹時代的人是最早使用筷子的」。  由古之「箸」到今之「筷」,筷子經歷了漫長的三千年演變史。筷子流傳至今,國人所賦予它的講究也頗多。  中國人使用筷子很講究,有禮儀上的講究,也有禁忌上的講究。
  • 筷子竟能成「大力士」 六雙筷子就能搭出承重5千克的橋
    (央視財經《是真的嗎》)筷子是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餐具,可說到筷子的「力氣」,恐怕大家會覺得它並不是個「大力士」,根本承受不了太大的重量。但網上有網友說,只用六雙筷子就能搭出能承重5千克的橋,這是真的嗎?央視財經頻道《是真的嗎》主持人陳蓓蓓決定進行實驗驗證。
  • 筷子兄弟還是那雙筷子,但兩根筷子的人氣,今天已經不太一樣
    這首歌是筷子兄弟創作的神曲,然而多年之後的今天,筷子兄弟兩人的現狀卻大不相同,一個銷聲匿跡,一個卻是風生水起。很多人都說肖央拋棄了年紀大王太利,就如同旭日陽剛的劉剛拋棄了年紀大的王旭,但是這兩個組合明顯不是一回事
  • 金筷子雙業態經營 中餐+火鍋提高單位成本效率
    在保定,金筷子餐飲有限公司將火鍋與中式正餐相結合。為了探究這種雙業態經營模式,東方美食記者專訪金筷子副總經理齊京飛先生,介紹中餐加火鍋的創意思路。2000年7月19日,金筷子第一家店開業,當時面積只有100平方米,主營中式正餐。經過13年的持續發展,金筷子已經形成13家店的規模,經營項目主要包括兩大業態:一個是以金筷子為主品牌的中式正餐,一個是以撈悅為品牌的時尚火鍋。
  • 中國、韓國、日本的筷子有什麼不同
    筷子,可謂是中國的國粹。據歷史學家考證,中國使用筷子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與中國毗鄰的日本和韓國,在效仿中國筷子的同時,又出現了符合各自國情的筷子。(一般是木頭或竹子):在中國的菜中,油炸的菜比較多而且吃飯都是圍著一個大桌子,又是用大盤子盛菜,筷子不夠長不夠粗,便會夾不到肉,吃不到菜;(備註:中國人過去看一家人的筷子就知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