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好人沒好報,壞人禍千裡」,這句話其實說對也對,說錯也錯。
錯,是因為自古因果不空,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一個人只要造下了惡業,那總有一天會嘗到因果報應的滋味;
對,則是因為善良分為「智善」「愚善」,恰到好處的使用善良,換來的便是源源不斷地好運善緣,而愚昧無知地濫用善良,事情只會越來越糟糕,迎來不必要的麻煩。
常言道:「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時刻秉承一顆善良的心去待人接物自然是可嘉的事情,但是在這個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在善意對待外在事物時,也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讓自己善良的心被磨滅。
善良既可以給自己帶來善緣福運,同樣也可以造成各種違緣,當自己捉摸不定,不知道何時為善時,就需要學會思考,學會用自己的智慧化解。
一般來講,因果不饒人,一個人再善良,在這3種情況下也別善心泛濫。
01面對固執己見的人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有遇到過這麼一類人,就是當自己跟他們交談溝通時,無論自己從哪個角度去分析問題,無論自己給出多麼中肯的意見,但是對方怎麼都聽不進去,表現得異常固執。
如果發現自己身邊有這樣的人存在,不要猶豫,收起自己多餘的善良慈悲,別去勸解,避而遠之,才是上策。
一個固執己見,行僻而堅的人究竟有多可怕呢?
《三國演義》中有這麼一段記載,袁紹坐擁河南河北兩大中原領土,擁兵百萬,兵力上勝過對手曹操十倍有餘。
然而出兵討伐前,其座下謀士田豐勸其收兵,從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為袁紹分析了其中的弊端,但是袁紹恪守己見,根本聽不進去,甚至還把田豐視為叛敵之徒,將其打入死牢。
最後果不其然,曹操兵力雖弱,但是是將士勇猛,以弱勝強,在官渡之戰上大敗袁紹。袁紹兵敗之後,悔不聽田豐之言,但放不下自己的顏面,於是把所有罪名都強加在田豐身上,派人送去白綾,令其在獄中自盡。
固執己見,尤其是「行闢而執」的人,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固執」,就已經稱不上是正向的執著、堅持原則,而是在面對不同意見時,自尊心作祟,拒絕諫言,剛愎自用,甚至會演變成過分的偏執、執拗。
面對這種不聽勸解,不能夠從自身找問題找矛盾的人,最好還是奉勸自己,把善良收斂起來為好。
需要明白的是,越是思想敏感偏激的人,就越是忠言逆耳。外人的好心勸誡,在他們眼中,只會是一種譏諷,一種「嘲笑」,別人越是把問題看得透徹,把話說得在理,在他們看來,就越是把自己的無能無知凸顯的格外清晰。
和這樣的人說的越多,那無異於是在增添彼此之間的仇怨,等待對方怨念溢出之時,很難保證他們不會做出什麼過激行為來傷害自己,諸多麻煩也就是這麼不經意間誕生的。
故此,善良還是得分人分事而論,一個人如果心靜不下來,那麼哪怕自己說得再慢,說得再真,對方也依然聽不進,這個時候就別再自找不快了。或許唯有適可而止,學會沉默,才是對彼此最大的尊重和成全,別真等到好心沒好報,自己的一時善意還給自己招來了麻煩,那可真是太冤了。
02面對薄情寡義之人
佛門有言:「二人世間難得。何等二人?一者,所不可為行恩;二者,受恩復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