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知道吃糖多了有害健康,但也並不放在心上。日常飲食中,依然始終離不開糖的身影,紅燒肉、紅燒茄子、蛋糕甜品……
但你知道糖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嗎?
澳大利亞導演達蒙·加梅為了弄明白日常飲食中的糖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他做了真人一個實驗,並拍成了紀錄片《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連續吃糖兩個月,
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紀錄片中,在拍攝前的導演達蒙一直在飲食、生活上很健康,嚴格控制食物中的精製糖攝入。
在60天的實驗期裡,他要保證吃的食物低脂。攝入的糖不能來源於垃圾食品,必須是隱藏在加工過的健康食品,同時還要保持與以前相同的運動量。
他將健康飲食直接換成了高糖食品,連續60天,他每天吃糖40茶匙(約160g),這些糖不是來自軟飲、冰淇淋等甜食,而是來自低脂酸奶、麥片、果汁等所謂「健康食品」中的「隱藏糖分」。
吃糖60天後,他展示了自己身體的變化。結果令人震驚.
最顯而易見的是體型改變,他體重猛增17斤,腰圍漲了10cm。
不僅如此,他還出現了注意力下降、疲勞、嗜睡、越來越愛吃甜食等多種症狀,而且開始變得不愛運動,喪失了鍛鍊的動力。
此外,看不見的內臟也並不健康,而最先出問題的就是他的肝臟,ATL(谷丙轉氨酶)超標,有脂肪肝傾向,而脂肪肝會造成胰島素抵抗,繼而導致Ⅱ型糖尿病。
而血脂中的甘油三酯從0.08漲到1.5,有誘發心臟疾病的風險。
在這60天的實驗中,用達蒙的話總結一下,就是——
實驗結束時(僅60天),我體重暴漲8.5公斤,患上前驅糖尿病,心臟病風險增加,腰圍暴增10釐米,囤積的都是有害的內臟脂肪,而且情緒和認知功能受到嚴重影響。
影片最後,達蒙戒了糖,回歸正常生活,他的體重及其他不良指標又逐漸恢復了正常。
世衛組織曾調查23個國家人口死亡原因,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於吸菸!
該調查還顯示,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的人要縮短10-20年,並提出了「戒糖」口號。
因為這些糖進入身體後,會讓血糖驟增,刺激胰島素分泌,危害人體健康。
2018年5月18日,在由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組織全國相關領域專家編寫的《中國兒童含糖飲料消費報告》發布會上,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馬冠生教授介紹——
● 飲用含糖飲料後,口腔裡的細菌可以使糖和食物殘渣發酵形成牙菌斑。
● 含糖的碳酸飲料有一定酸度,長期飲用會酸蝕牙齒,增加患齲齒風險。
一項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裡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的研究者發現——
兒童每周少喝1份含糖飲料就能改善心臟健康狀況,降低今後患上心臟病的風險。兒童所喝的含糖飲料份數越多,他們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就越高。
浙江眼科醫院視光中心醫師陳思萍曾在信息時報刊登的文章中指出,糖分攝入過多也有可能會增加近視的發生機率或加重近視的程度。
過多的糖分進入人體後,血糖含量過高會引起眼內房水、晶體滲透壓的改變。如果房水的滲透壓低於晶體的滲透壓時,房水就會進入晶體內,改變晶體形狀,有可能會誘發近視或加重近視。
另外,過量的糖分還有可能降低眼內組織彈性,增加晶體內壓力,使眼軸伸長,造成近視的發生或加重近視的發展。
浙江省台州醫院營養科主任何曉琴曾指出,吃糖太多會搶走人體內的膠原蛋白,使得皮膚的彈性變差,甚至出現皺紋和斑點,尤其是白砂糖等精製糖。
河南省骨科醫院鄭州院區骨質疏鬆科主任葉進曾在大河報刊文介紹,年輕的女性、兒童等人群喜愛吃甜食,而一些中老年人的補品中也常常有糖分出現,糖分攝入過度會影響人體對食物中鈣質的吸收,易導致骨質疏鬆。
明明沒吃糖,為何還是胖了?
小心隱形糖!
有些人可能會發現,明明自己不怎麼吃甜食,卻還是胖了。
事實上,並非甜的食物裡才含糖,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吳建平曾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很多不甜的食物,甚至是酸的、鹹的食物裡,都可能有大量「隱形糖」存在。
雪餅、鮮貝、蝦條、等膨化食品,它們吃起來雖然是鹹的,但裡面含有大量的澱粉,卻不含抑制糖上升的膳食纖維。
而核桃粉和芝麻糊同樣如此,加工過程中一般都加入澱粉糊精等添加劑讓其成糊。這兩種食品進入體內會使血糖迅速上升,升高血糖的速度比糖還快。
多數人以為酸性水果的糖分少,其實,有的酸性水果糖分更高。
西瓜甜,但含糖量僅有4.2%,獼猴桃相比下酸,但含糖量卻是10%。火龍果沒有西瓜甜,然而含糖量卻比西瓜還高。
水果中的蘋果、杏、無花果、橙子、柚子、荔枝,其含糖量為10%~13%。含糖量14%以上的水果有柿子、香蕉、楊梅、桂圓、石榴等。
此外,土豆、芋頭等高澱粉蔬菜也含有隱形糖。而且有關數據表明:白麵包每100克含10~20克左右的白糖,這還不算麵包中的澱粉含量。
另外,番茄醬、燒烤汁等調味醬裡也含有糖,這些調味醬中約每100克中含有15克左右的糖。
戒糖,記住這3點!
因此,想要健康飲食,首先要「戒掉」多攝入的糖。
有些食物雖然吃起來不覺得甜,但其中的糖含量卻高的驚人。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麥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漿都屬糖類,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邊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
避免高糖飲食,首先就是不要選這些添加糖類的可口食物。
一定要學會看食物標籤,這樣的話,即使是包裝食物中的隱形糖,也能被我們揪出來。
其次,不要再向你的熱飲和食物中額外添加糖了,也能讓人體少攝入點糖。
烹飪也要注意,儘量避免糖醋、紅燒等方法,而且添加糖不僅增加了糖的攝入,還掩蓋了鹽的味道,無意中也會增加鹽的攝入量。
對於喜歡甜食的人,想要一下子戒掉,真的很難,不妨循序漸進來實現。
因此,如果你偶爾抵制不住誘惑,吃了一點點小鬆餅或一塊巧克力,不要就覺得自己戒糖失敗了,要繼續自信滿滿的堅持下去,要相信低糖膳食要遠遠好過我們對高糖膳食的依賴。
在你降低糖攝入量幾周後,你就會發現——
身體內在和外在會發生一些變化,這些變化會讓你再也不想高糖膳食,鼓勵自己堅持下去。
當開始降低膳食中糖的攝入時,可能會增加對甜食的需求。
這時,也不要太放縱,不妨用別的食物來代替甜食,比如含糖低的蔬菜、水果等。
而且有時候我們感覺飢餓,完全可能是身體急需蛋白質的供應,而不是糖類。
文章綜合自:生命時報、健康時報
編輯:豆豆
圖:生命時報、紀錄片《一部關於糖的電影》、123rf等
商務丨會務合作電話:028-81291833
參考資料:
① 2014 紀錄片《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② 2018-05-29健康時報《像控煙一樣控制含糖飲料》
③ 2015-09-14健康時報《含糖飲料喝多了會傷心臟》
④ 2016-11-02信息時報《吃糖過量傷害的不僅僅是牙齒》
⑤ 2017-05-23健康時報《護膚食物紅黑榜》
⑥ 2018-01-05大河報《吃得不對,傷害骨頭》
⑦ 2016-09-30 健康時報 《哪些食物中含有隱形糖》
⑧ 2016-07-01 健康時報 《戒糖癮只需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