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有許多皇帝,但就武俠而言,武功最高的兩位都是出自大理。
其中最強的當屬段智興,生平絕技一陽指練到一品,後學會王重陽先天功和《九陰真經》總綱。中原五絕之一,威震天南,無人敢惹。
段皇爺在《射鵰英雄傳》裡是五高人之一,壓軸型的重量級最佳男主角之一,是比較悲情、極其可惜的一位人物。
第二位武功高強的皇帝,就是南帝的祖先,大理保定帝段正明。
說起段正明,和段智興相比,不論在武功還是主角光環上,和南帝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段正明的一陽指,和南帝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在整個《天龍八部》裡的武力水準,也沒有南帝在《射鵰英雄傳》裡那麼顯赫。
但是段正明這個人有他個人的獨到之處,保定帝有一種近乎完美的「魅力」,讓人心折。
如果說段譽和段正淳這父子倆在一起,怎麼看怎麼彆扭,因為段譽長得一丁點兒都不像段正淳,尤其是段正淳是張「國字臉」。
而事實上段譽也確實並非段正淳親生。
但是如果你說段譽是段正明所生,那估計有不少人還是相信的,段正明和段譽的關係,不是親生,勝似親生。
段正明這個大伯父,對段譽這個侄兒,實在太好了!
段譽被自己的親生老爸段延慶關在小石屋裡的時候,段正明親自出馬到萬劫谷。
面對典型的跳梁小丑「馬王神」鍾萬仇(韓寶駒此刻已經哭暈在洗手間),段正明沒有派兵圍剿,而是雙方對等談判交涉。
段正明雖是一國之君,但是處理武林中的糾紛,卻都是按照江湖的規矩來行事。
和段延慶一問一答,不卑不亢,尤其是對兩人的武力判斷,尤其令人信服。
就連段延慶都不得不佩服:段正明雖然坐在皇帝的位子上,但這些年絲毫沒擱下武功。
保定帝高瞻遠矚,不是不想廢除大理國的鹽稅,而是想把這項惠民工程留給以後要接班的段正淳,「以便庶民歸德吾弟」。
但是為救段譽,他對黃眉僧妥協了。
他能殺段延慶,但是他不忍。
天龍寺,為退強敵大輪明王鳩摩智,世間無數野心家所覬覦的「皇位」,保定帝毫無所戀。也正是在這裡,世間少了一個保定帝,卻多了一個會六脈神劍的高手「本塵」。
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避位為僧。
當段譽自認為是孽種,在大理國連居住權都快喪失的時候,段正明只說了一句話:
「別說你本就姓段,就算不是姓段,我也決意立你為嗣。身世之事,從今再也休提。」
那一刻,段譽懵了。
段正明將帝位傳給段譽,誡以愛民、納諫二事,叮囑於國事不可妄作更張,不可擅動刀兵。
他甚至連如何做皇帝,怎麼做個好皇帝的行為規範,都給段譽規劃好了。
段譽只需往龍椅上一座,照此執行即可。
許多年後,有兩個男人真正讀懂了保定帝。
第一個就是後來的大理憲宗宣仁皇帝段譽。
第二個當然就是後來撰寫此文的孫少俠嘍。
「保定」帝,「保定」帝,
一個保定了段譽的完美伯父皇帝。
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