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蔣介石忽略的人:若是聽他的,淮海戰役誰輸誰贏還不一定

2020-11-19 騰訊網

國共兩黨經歷了兩次合作兩次對抗,除了最初的那次合作,每次交手都是好幾個年頭。尤其是最後一次的解放戰爭,別看只持續了三年左右的時間,雙方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共產黨在經歷了抗日戰爭後迅速成長,從遊擊隊成為了一個更全面的軍隊,國民黨在蔣介石的指揮下失去了早年的優勢,最後敗北,這是國民軍隊整體實力變弱的原因嗎?

其實不見得,畢竟很大程度都是蔣介石說了算,所以從大概率上來講,是蔣介石將國民軍隊推向了這樣的結局。國民軍隊裡不是沒有聰明的領將,只是沒有伯樂。杜聿明可能就是一匹千裡馬,可惜蔣介石並沒有慧眼識英雄。讓淮海戰爭成為了扭轉局勢的關鍵。

杜聿明被俘很大的一個原因是他很多事情不能做主,他的線路方針根本就沒有人認同欣賞,當時他們並不知道杜聿明有多麼接近共產黨的對策,他們也不知道杜聿明其實是一個領兵奇才。杜聿明當時只是一個副司令官,他十分仔細地分析了國共兩軍各個主力軍的不同問題。其中最大的隱患就是他害怕在國軍向華野發起進攻時,中野部隊的劉鄧大軍會趁虛而入,搞不好肯定會被雙方殲滅。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大致的策略,用主要的軍力去攻打華野一部,同時又派出一部分軍隊去牽制劉鄧大軍。阻止兩軍的匯合,用一部去引誘整個華野部隊發出主動進攻,再合力幾個部隊全力殲滅。

這本來是個很不錯的戰略,但是杜聿明卻未能實施,他被蔣介石調任去了東北戰場,留下了劉峙這個沒有實幹才華的將軍指揮戰場,反而讓華野部隊有了時間養精蓄銳。後來蔣介石又調他去淮海戰場做無謂的被動防守,杜聿明知道這就是個陷阱,明擺著就是個替罪羊的角色,加上他早就懷疑郭汝瑰是共產黨的間諜,自己的地位也無法和他對抗,這場戰役是輸定了的。不過杜聿明還是賭上了最後一絲希望。他制定的戰略很大膽,讓東線黃百韜繼續堅守,用兩倍的精力去對抗劉鄧大軍。

不過這也違背了蔣介石最初的交代:替黃百韜解圍。於是他又提出了第二個方案:留一個兵團守住徐州,其餘的兵力都去支援黃百韜,為他解圍。方案自然是通過了,但是還有個郭汝瑰向共產黨通報這個行動,於是敵軍的方案徹底被掌握在手上,最後黃維、杜聿明等人被俘,我軍取得了徹底的勝利。杜聿明被俘後,想盡一切辦法自殺,最後經過了改造,終於轉過了彎。雖然杜聿明是國民黨的司令,但是不得不說他還是個很聰明的領將。如果沒有郭汝瑰,如果蔣介石完全信任他,可能淮海戰役打得更艱難。你們怎麼看?

相關焦點

  • 三大戰役,為何說淮海戰役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將領都有誰就懂了
    這是陳毅元帥對淮海戰役的評價,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人們也沒有忘記這句話。淮海戰役是付出極大的犧牲和代價後才取得的勝利,它是黨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和人民群眾共同奮鬥取得的勝利。在淮海戰役中,解放軍與民眾不懼死亡與威脅,為統一全中國的理想而努力奮鬥。淮海戰役的勝利得來並不容易,淮海戰役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和犧牲,是三大戰役中獲勝難度最高的一場戰役,至於淮海戰役難打的理由,請諸君這就聽我慢慢道來。
  • 淮海戰役背後:若按杜聿明的計謀,勝負難料,卻被老蔣否決
    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是國共戰場局勢的轉折點,正是因為三次戰役的勝利,才得以消滅國民黨軍的主力部隊,讓蔣介石再也沒有扭轉敗局的能力。 三大戰役是我軍打出的漂亮仗,其中淮海戰役更是被稱為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勝利,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共產黨深得民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 三大戰役,為什麼淮海戰役是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國軍將領有誰你就懂了
    據《淮海戰役》所載:淮海戰役中,國軍方面的總司令為劉峙,其他重要的指揮官還有杜聿明、黃百韜、邱清泉等人。 劉峙這個總司令是被蔣介石臨時「抓來」的,在指揮官的人選上,蔣介石最先考慮的是白崇禧,但白崇禧不認同國軍的布陣方案,堅決推辭,蔣介石又想到了杜聿明,但杜聿明已被緊急調往了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無人可用的蔣介石最終選擇了時任徐州剿匪總司令的劉峙來指揮這場戰爭,但這並不意味著劉峙無能。
  • 淮海戰役國民黨軍到底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總兵力超過100萬,怎麼打都是輸。 只有在淮海,國民黨軍還可能有一絲翻盤的可能,畢竟是80萬對60萬,好歹在兵力上還是國民黨軍佔優勢。這也就意味著,解放軍淮海戰役的難度肯定要比遼瀋和平津大得多,事實也確實如此,解放軍在淮海戰役中傷亡達到13.6萬人(其中陣亡2.59萬,失蹤1.1萬),超過了遼瀋和平津的傷亡總和,遼瀋傷亡6.9萬人(其中陣亡1.4萬人,失蹤1800人),平津傷亡3.9萬人(其中陣亡7000人,失蹤才936人)!炮彈消耗淮海戰役高達67.99萬發,也超過了遼瀋15.6萬發和平津15.2萬的總和。
  • 1949年蔣介石選擇敗退臺灣,是誰出的主意?之前誰在管理臺灣
    11 月2 日,歷時52 天的遼瀋戰役結束,國民黨不僅東北盡失,還付出了47.2 萬軍隊的代價。11 月6 日,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打響。徐州為南京的門戶,11 月18 日,解放軍逼近徐州東數十公裡的碾莊,南京告危。1949年蔣介石選擇敗退臺灣,是誰出的主意?之前誰在管理臺灣
  • 蔣介石可以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何輸了,人生最重要的解放戰爭
    還少不了盟國的幫助,像蘇聯,美國,英國在八年抗戰時期都給予了很大的幫助。當然了,國與國之間根本沒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利益。這些國家幫助蔣介石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像蘇聯就是為了讓國軍牽制關東軍,怕日寇從後方偷襲蘇聯。因為當時蘇聯與納粹德國已經開戰,如果這個時候,關東軍進攻蘇聯,那麼史達林將會腹背受敵。
  • 孟良崮戰役,國軍為何救不下張靈甫,老蔣忽略了一個致命細節!
    可是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卻並不是如此,這一次戰役雙方都知曉對方的意圖,蔣介石想用74師當魚餌,吸引解放軍主力,然後四面合圍,伺機消滅。而解放軍方面的目的是集中力量,消滅這支國民黨的王牌部隊——整編74師。這是一場在開戰前就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硬仗,雙方的指揮官都是沙場名將。
  • 淮海戰役中毛澤東的全局指導
    由於華野部隊確立了「敢於同敵人強大兵團作戰,敢於攻擊敵人重兵據守和堅固設防的大城市」的作戰思想,切實貫徹「真攻城、真打援」的戰役方針,並通過攻城與打援的密切配合,全殲守敵 10萬餘人,成功奪取濟南,使華北、華東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迅速打破了蔣介石集團以大城市為主的「重點防禦」體系。
  • 淮海戰役期間,華東野戰軍六大主力縱隊司令員都是誰?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在1948年11月爆發的淮海戰役中,華東野戰軍的建制之下共有十六個縱隊,外加四個獨立旅,總兵力達到四十多萬人。
  • 三大戰役赤旗力量,哪一戰最難打?參戰將領又姓甚名誰?
    他手下的兵要和國民政府的政府軍比都還不夠格,而且蔣介石在華北地區的支援也沒有當初那麼多,一部分被打沒了,還有的也都去了南方,平津戰役,國民黨很難贏。然後是遼瀋戰役,遼瀋戰役裡曾經有一句玩笑話「陳主任真能幹,瀋陽南站通北站」,也說明是國軍內部出了很大的問題,第九兵團名存實亡,就算國民黨有精銳部隊,新一軍和新六軍,加上一些優秀部隊的參與,也無能為力。
  • 淮海戰役,他馳援兄弟兵團致13兵團全軍覆沒,豈料在金三角成老大
    淮海戰役,我解放軍以排江倒海、摧枯拉朽之勢,將盤踞在中原的國民黨部隊徹底殲滅,其中有這麼幾支國民黨的重兵集團,都在戰鬥中遭到了解放軍毀滅性的打擊,第2、第7、第8、第13和第16五個兵團,第13兵團的司令是李彌。
  • 孟良崮戰役,華野27萬大軍全部出動,參戰的將領比淮海戰役還多
    解放戰爭期間最著名的戰役莫過於孟良崮戰役了,為了殲滅國民黨軍一個整編師,華野做出的準備是非常大的。這支部隊幾乎參加了抗戰期間的所有大型會戰,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戰役,武漢會戰,鄂西會戰,上高會戰,三次長沙會戰,常德保衛戰,長衡會戰,湘西會戰,這些著名的戰役中,都有74軍的身影,74軍也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予了日軍沉重打擊。
  • 「小淮海」如何打成了「大淮海」?毛主席為何說粟裕立了第一功?
    (二戰中,蘇聯人在兩個重大戰役——莫斯科會戰和庫爾斯克會戰中,總共殲滅了50萬德國士兵)所以,當我軍取得淮海戰役勝利的時候,史達林尤為吃驚,後來專門囑咐蘇聯駐華大使尤金,要好好研究一下淮海戰役我軍是怎麼打贏的。當然除此外,關於淮海戰役,還有一個很有名的話題,就是關於「小淮海」戰役與「大淮海」戰役。
  • 淮海戰役的重大意義,你知道嗎?
    11月28日,蔣介石命徐州剿匪總司令官劉峙離開徐州,調至蚌埠指揮李延年第6兵團、劉汝明第8兵團;州剿匪副總司令杜聿明則指揮30萬兵力防守徐州。華東野戰軍迅速發現國軍有撤走跡象,隨即以七個縱隊30萬兵力追擊攔截,同時還從南線抽調三個縱隊加入北線對杜聿明予以圍攻。
  • 淮海戰役,黃百韜死前曾說:我想不通,死不瞑目
    後來我們碰了釘子,可又不敢向毛主席叫苦,只有豁出命來打。毛主席天天來電催問戰況,我心裡很著急。部隊打得很苦」。粟裕坦言,淮海戰役期間他緊張過兩次,第一次就是圍殲黃百韜兵團,太難打了。 淮海戰役總前委(常委劉伯承、鄧小平、陳毅)在發給西柏坡統帥部的電報中委婉指出:殲滅黃百韜部後,華野「部隊必已相當疲憊,刀鋒似已略形鈍挫」。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都是誰?
    ,對蔣介石忠心耿耿,是蔣介石的忠實追隨者,跟隨蔣介石敗退臺灣後,仍然為蔣介石效力,不離左右。劉峙 劉峙,江西人,之所以被蔣介石稱為福將,不僅僅是因為多次在蔣介石危難之時能夠挺身而出,化險為夷,更多的是他的逃跑能力,在多次與敵人的戰鬥中,都能從中逃脫,也被人笑稱為逃跑將軍
  • 淮海戰役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是哪三個集團軍!
    是三大戰役中戰火涉及面積最廣的一場戰役。更為主要的是,此戰是華東野戰軍與中原野戰軍共同在解放戰爭時期創造的輝煌戰績,也是全體將士共同的努力。如果要說,在淮海戰役中,這兩個野戰軍在此戰中,遇到最難纏,最難啃的硬骨頭,肯定是號稱蔣介石王牌的三大集團軍(又稱兵團)。
  • 國共內戰,蔣介石為何「一手好牌」卻打輸了?說一說土改這件事情
    這裡面有說他軍事指揮技能不行(主要是和毛主席對比之後,顯得天賦不足),有說國民黨高層腐敗墮落的(四大家族圈錢),有說國民黨情報工作不行的(許多高層身邊潛伏著共產黨員),甚至有說蔣介石太信仰基督而迷失了心智的...總之,其實都有一定道理,國民黨失敗本就不是單一因素導致,而是夾雜了多方面原因。
  • 淮海戰役中被俘的黃維,抗拒改造27年,最終還是認清了一個道理
    1948年12月15日,44歲的黃維在淮海戰役的雙堆集突圍戰中被俘,從此當了27年囚徒。 作為陳誠土木系的重要將領,黃維從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後,幾乎一直在陳誠部任職,深得陳誠信任。因此,在1948年9月蔣介石組建第十二兵團時,陳誠力薦黃維擔任司令。
  • 平津戰役之亂象,蔣介石不放權,傅作義怒罵,一個師長我都管不住
    孫連仲手下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 孫連仲作戰不力,所屬第三軍被華北野戰軍殲滅。傅作義雖然是雜牌,但內部比較團結,戰鬥力稍微強一些,非但沒有被解放軍重創,還打了大同集寧、偷襲張家口等戰役,讓華北解放軍吃了不少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