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裡的時代記憶~我用過的相機

2022-01-24 曹炯攝影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看著這些溫馨的老照相機,那份年份感油然而生,無論歲月如何流逝,都不能忘記它們曾經給我留下的美好瞬間。老相機記錄下的不僅僅是人生喜怒哀樂的瞬間,更是一個時代。

富蘭卡相機franka x-500 相機、是一臺80年代中期的日本產傻瓜相機,說是傻瓜,其實大多數功能還是需要用到手,但是這個經典創意奠定了傻瓜相機以後的發展。在傻瓜相機之前,國人一直用的是全手動的照相機,因此對攝影不懂的人往往無法拍出好照片。而富蘭卡相機比起當時的國產相機來說,造型新穎,不再是傻大笨粗,外國字多。這是一臺典型的傻瓜機,不可變光圈,沒有對焦機構,鏡頭是38MM的,光圈固定在F4,利用超焦距來解決對焦問題。鏡頭下方的英文「focus free」(固定焦點)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這種相機,裝上膠捲和電池,沒有任何使用技巧,跟傳統傻瓜機一樣,從相機為原點開始計算,1.5米外(不超過2米)開始到無窮遠都是清晰的,只要保證被拍攝的物體距離相機1.5米以上,就可以了,如果光線太暗,就打開閃燈,按快門就得了。八十年代初剛學習攝影,從新民晚報上了解到上百有此機出售,於是83年春,用半年多的積蓄加上父親給的贊助,託朋友從上海購得,當時的價格80元整。此為我人生第一臺屬於自己的相機。

珠江S201相機。出品年份大約是1972年,是華光、明光、金光、永光等四家光學儀器廠共同生產的高級國產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不同於上海製造的海鷗DF照相機,珠江S201設計有可以更換的五稜鏡取景器,閃光燈需要用附件接插在右側的倒片軸上,雖然也採用了美能達MC的鏡頭卡口,但是鏡頭鎖定的方式卻是獨特的頂針式設計。絕大多數的珠江S201相機都是全黑色機身,銀色頂蓋及底蓋的珠江S201一定是後期的產品。

美能達x700相機1982年誕生的X-700,可以說是集成了當時相機製造中二項最先進的技術:程序(P)自動曝光和TTL自動閃光。X-700的程序方式首次應用了4:7的快門光圈程序比,應用這種比例,在配合50 mm標鏡的情況下,在低照度環境時以1/30秒或更低的速度與最大光圈配合;在高照度環境下,光圈隨著快門速度的提高而急劇縮小。TTL閃光是能夠直接測膠片平面反光而實現自動控制閃光燈曝光的系統,也是當時最先進的。除此以外,X-700還有光圈優先自動曝光和手動曝光功能,另外還有曝光補償、曝光鎖定、景深預測等專業功能。X-700是作為一款高檔業餘照相機開發的,因此其有很多配件,如二款馬達卷片器、日期後背、無線控制器等。正因為X-700如此強大,所以當年力壓尼康同時推出的熱門相機FM-2,獲得了當年的歐洲相機大獎。90年代初,配以圖麗28--70鏡頭,以3000多元的價格購於阜陽人民路龔利加星光鐘錶照材店。

巴爾達 CE35 電子程序自動曝光袖珍照相機和CF18型計算機控制專用閃光燈,是由中德合資長江--巴爾達照相機器材製造有限公司從聯邦德國的老牌照相機生產專業廠家--巴爾達公司引進生產的。 德國巴爾達公司研製生產的這種袖珍相機於八十年代剛問世,便在世界照相機市場上引起轟動。一九八四年科隆公司國際照相器材博覽會上被評為最佳袖珍照相機,一九八六年被德國《攝影雜誌》評為世界五種超小型照相機極品之一。1996年秋,600多元郵購於武漢中德合資長江--巴爾達照相機器材製造有限公司。

柯尼卡Konica C35FD(AUTO S3)旁軸相機1970年代柯尼卡最暢銷的KONICAC35旁軸照相機系列中高端型號,號稱當時日產小旁軸最高峰,日本本國版本(海外版本為Auto S3),搭載38mmF1.8 HEXANON鏡頭擁有高超的光學素質,從邊緣到中心的解析度分別達到驚人的每毫米64—82線對。在保持高解析度的同時,它同樣擁有出色的色彩傳遞性能,色彩還原真實飽和,具有非常好的平衡性。可以說,憑藉這隻出色的鏡頭,C35FD一舉躋身當時最頂級的旁軸相機之列。快門先決自動曝光,產量稀少,C35FD在原產國日本也顯得彌足珍貴,受到全世界相機收藏愛好者的熱烈追捧,在日本國內的中古相機店,成色標為「美品」的C35FD開價都在4萬日元左右。新中國的照相機生產史上也曾經有過一款非常經典的旁軸相機,它就是1979年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周年獻禮作品而製造的「鳳凰 JG301」相機。這同樣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產品,可以說是中國曾經批量製造過的質量和性能最為優異的135相機。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實際上就是KONICAC35FD的完全中國拷貝。

尼康 F90X相機 產於1994至2001年,它取代了之前的N8008S(即F801S) 和 N90(即F90),又被之後的F100取代,是尼康僅次於F4的高端自動膠片相機。九十年代末,購於北京新華社照材店。

 奧林巴斯μ2相機是一款97年推出的袖珍相機,使用了 強勁的35/2.8的定焦鏡頭, 增加了點測光功能。還記得《忠貞》裡面蘇菲-瑪素演的職業攝影師嗎,她手裡用的就是μ-2。μ-2的鏡頭質量是它贏得無數讚譽的主要原因。其實它的前身μ-1使用的3片3組的35/3.5的鏡頭已經很不錯了,但是新的μ-2的35/2.8的鏡頭則稍勝一籌,不僅通光量增加,而且成像也十分清晰,只要你不是計劃拍攝反轉片給雜誌供稿,一般的負片絕對應付有餘。好象前幾年,有個歐洲挺大牌但是有點投機的老傢伙用它拍了一年的一個旅遊專題,又出書又展覽;還有個日本人照方抓藥,用μ系列拍了幾本攝影日記,粑粑實實的火了一把,μ-2也跟著沾了不少光。μ-2另一個突出的優點是它具有很好的防水和防塵性,在一般的小雨裡拍攝不會有任何的問題,而雨雪天在旅途中是很常見的風景,依靠μ-2也沒有問題

尼康COOLPIX5000數位相機 2001年 尼康公司推出這臺相機集尼康三款經典的產品,即專業級的大腕D1、民用級的老大880、950之長,是一款當時比較優秀的高檔級數位相機。   我用的第一臺數位相機 。

COOLPIX S3卡片數位相機、 Nikon公司於2005年9月1日 推出,3倍光學變焦,600萬有效像素。

 

尼康D300數位相機 

是尼康2007年上市的當時最先進的非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這是一臺專業級1200萬像素相機,具有高速連續拍攝功能以及非常複雜的聚焦和測光系統。作為尼康的第二款數碼單眼相機,僅次於全畫幅D3。

 松下FX48數位相機 ,具有1210萬有效像素、2.5英寸液晶屏、25-125mm等效焦距的5倍光變鏡頭。

 

 

 

 

相關焦點

  • 上海記憶|海鷗相機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海鷗曾經是中國製造打造出來的「國貨精品」,在眾多攝影愛好者心中留下過許多難忘的回憶。海鷗方鏡照相機的前身是上海牌4型照相機。1964年,4型照相機第一批出口成交300臺,一舉改寫了中國相機100多年來零出口的歷史。而正是因為出口的需要,上海牌才被改為海鷗牌。海鷗4型照相機之所以能出口,與它過硬的質量是分不開的。
  • 去年,我睡過的尼康相機
    去年10月,我因一張睡相機的照片當了三天網紅,引來很多人好奇:這哥們這麼多相機得多少錢?用的過來嗎?
  • 我用過的那些奇妙的相機!【姜老師攝影漫談】
    懷著年輕人愛出風頭喜歡趕時髦的想法,我跑到我爸的書房裡挑了一臺這個玩意兒:對這臺起步階段的產物,我有著三點深刻的感觸:第一,重。行話說叫「壓手」。全金屬機身,猜測應該是銅的。現在這些嚷嚷適馬鏡頭太重的,都是沒用過國產相機的。最早的中國南極科考隊用的就是這玩意兒,隊員們負重不輕。第二,相當的結實。這個結實不是指的機械結構可靠耐用,而是它簡直就是一件厲害的兵刃,拎著相機背帶就像拎著一個流星錘,舞轉輪飛尋常人不敢近身。這玩意兒掄起來敲磚碎瓦、開瓢破甲絕對不在話下。
  • 我的膠片相機
    每天都把它放在隨身的帆布袋裡上課 下課去飯堂 回宿舍它逐漸變得貼手好用 我逐漸知道了測光反差這些概念我依舊在和這臺金屬相機日夜相處它真的說不上好用 測光跑偏 對焦屏布滿了灰塵 快門帘褶皺人一世物一世這並不影響 我用它 來記錄我眼裡的世界
  •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數位相機取代膠片相機是這個世紀初的事情,我還很清楚自己買的第一臺數位相機是在2004年,當時的相機像素是300萬,04年的時候數位相機已經有點火起來了,膠片相機變得很邊緣。再早個一兩年,數位相機還處於30萬像素的時代,那個時候還是膠片相機作為主導。很榮幸能夠經歷膠片相機到數位相機轉換的過程。
  •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數位相機取代膠片相機是這個世紀初的事情,我還很清楚自己買的第一臺數位相機是在2004年,當時的相機像素是300萬,04年的時候數位相機已經有點火起來了,膠片相機變得很邊緣。
  • 用相機記錄每一個值得記憶的瞬間
    大三交換生 20 歲 獅子座 重慶人 UNNC 攝影協會 Studio 幹事 視覺中國籤約攝影師 小紅書個人攝影博主 喜歡風光攝影,無人機攝影,人文攝影 看到難忘的⻛景都會用相機或者手機記錄 愛旅遊,愛攝影,愛運動,愛乾飯 用心分享美 夢想是環遊世界大家好,我是
  • 膠捲相機怎麼用 膠捲相機使用方法【詳解】
    摘要:膠片照片色彩奇特,中、大畫幅相機玩膠片機更實惠,使用更顯文青,所以還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膠捲相機怎麼用?下面為您介紹膠捲相機入門知識。  【膠片相機】膠捲相機怎麼用 膠捲相機入門知識  膠捲相機完全入門  世界的一切都是光。  什麼是膠捲相機?說白了,就是用膠捲拍照的相機。
  • 我再也沒碰到比奧林巴斯更好看的相機了
    |2007年開始  高三的時候,我在抽屜裡翻到了媽媽的舊相機——奧林巴斯μ zoom,看著還很新,便拿去拍照了,那是我第一次接觸攝影。  圖上這個女孩是我大學同學,她是我拍膠片以來入鏡次數最多的人,大學那會,我還不怎麼會拍照,用奧巴給她拍了她好多黑照,還好,她沒有嫌棄過我。
  • 我愛用的相機|川島小鳥
    當時有很多相機書籍和雜誌,而且據記載,OM-2是用光圈優先自動拍攝的,並且,Serge Gainsbourg和Andy Warhol兩位藝術家也都很喜歡用,外觀看上去也很可愛。 當我第一次使用單焦點鏡頭時,我很驚訝它能照出這麼好看的效果。Q:您還記得第一次拍到自己滿意照片時的心情嗎。川島:恩。
  • 後膠片時代,LOMO相機的意義
    在18年初我的女友送我我人生的第一臺相機之前,我對攝影,尤其是視頻拍攝已經有了很深的興趣,我甚至已經發布了兩個vlog--毫無疑問是用手機拍攝而成
  • 【器材】我用過的相機之:佳能eos m5
    佳能eos m5是2016年底發布的一款微單相機。這臺相機定位中端,雙撥盤和曝光補償撥盤的設置增加了操控感,是一臺用來進階的相機。一年前閒魚上淘的二手黑卡3代被我不慎摔了兩次,對焦環和電子取景器損壞後維修價格又讓我死心,最後只能再次轉手手賣出。黑卡三對於我是一臺用於啟蒙的相機,我在拍攝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隨意」帶來的驚喜和滿足感。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FM2|Tobacco
    我到現在都能記得去百貨大樓買顯影粉、定影粉的場景。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延續多久,因為後來全用傻瓜相機了。這也算是我拍照的啟蒙吧,當然傻瓜時代我只需關注構圖即可,憑藉家父給講的幾條構圖規則總還能應付幾下。等我自己有能力用單反時,已經到了21世紀10年代,那是數碼單反的時代,誰知倏忽之間,數碼單反也已經走下坡路了。唉,盛極必衰,天道使然。
  • Hasselblad XPan | 相機
    作為膠片時代最後的經典,Hasselblad XPan, 沒有傳奇的故事,沒有精妙的機械結構,沒有驚豔的外形,我們甚至不知道它的設計者是誰
  • 我在淘寶修膠片相機:修的不僅是相機,更是回憶
    整個重慶只有陳亞軍一個人還在堅持維修膠片相機。他說,我修的不僅是相機,更是人們的感情與回憶。
  • 智慧型手機時代,黑卡 3 給你用相機的理由 範 Gadget
    它採用 1 寸 Exmor R CMOS 背照式傳感器,同時使用和索尼 A7R 同級的 Bionz X 影像處理器,以及等效 24–70mm f/1.8–2.8 的卡爾·蔡司 Vario-Sonnar T 鏡頭。
  • ...用相機給家人拍好證件照?》——用相機給家人自拍拍攝證件照技巧
    我們現在是處在一個數碼的時代,數位相機成了很多家庭必備的物件。而平時,我們又要用到很多照片來辦各種各樣的證件。這個時候,如果你懂得相機的基本操作,而且不想跑照相館去麻煩照相師傅的話,那麼其實也是可以自己在家裡拍攝證件照的。那現在就講講自己怎樣用相機拍攝證件照。
  • 這是我用過暗光對焦最靠譜的相機
    我很喜歡拍攝現場,舞臺上的樂隊仿佛有無限的能量在舞臺上發光,作為攝影師我很享受記錄這一刻的快樂。啥也不說了,那就聽歌吧,那就拍照吧,用你的相機記錄下你在LIVEHOUSE的那一刻。不過EOS R的握持可以說是我用過微單裡最舒服的,加上我之前一直使用佳能的單反系統,菜單設置上也是很熟悉的。
  • 手機裡的時光機,復古相機APP推薦
    這款軟體功能很齊全,當使用它的多重曝光功能時,只需用快門拍兩張照片就可以了,按一次快門的時候,按鍵上模擬的燈會變暗,當燈完全關掉的時候,多重曝光的拍攝就完成了。這是除了NOMO相機以外的另一款主打拍立得模式的APP,設計師為了致敬經典的 Polaroid 時代,誠意打造了這款仿真寶麗萊復古膠片相機。
  • 那些年,我們用過的老相機(佳能篇)
    數碼時代,攝影不再有門檻。人人都可以拍照,人人都可以做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