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正宗 | 劉家良的電影情懷

2021-02-07 一個字頭的誕生

第29屆金像獎的終身成就獎得主是劉家良。劉家良當年外號「功夫良」,以功夫片聞名,不像袁和平、成龍或洪金寶,以功夫片成名之後都有其他方面的發展,劉家良導演的作品幾乎都是功夫片。雖然他後來也拍過挺賣座的時裝動作片《老虎出更》(1988),但我們仍然記得的是他的功夫片。


導演劉家良

劉家良開始其導演生涯之時,已是李小龍逝世數年之後。李小龍以簡捷的打鬥動作、充滿爆發力的拳腳、刺激無比的連環踢腿,展示出至剛至強的人體極致,產生出無人能及的實戰說服力。但其功夫是集合了各國的武術蛻變出來的,與中國傳統武術有淵源,但卻已面目全非。


他在《猛龍過江》(1972)中便說:「無所謂門派,只要能夠無限制去運用自己的身體,使到在劇烈的動作上能夠從心所欲,一心一意儘量表達自己。」他在《精武門》(1972)的功夫,沒有觀眾會覺得那是霍元甲傳下來的迷蹤藝,大家都很清楚那是李小龍現代化了的功夫。



劉家良的功夫片,卻是深深承自國術傳統,用豐富的電影技法和設計描述出傳統武術的特色,在不失剛勁下又強調到當中的巧與妙,動作漂亮像舞蹈,但又有一定實效性。更重要的是,在講功夫克敵制勝之餘,也活生生地描述了這些功夫背後的文化理念。


我們可從劉家良影片中對「馬步」的豐富描寫可見一斑。《少林三十六房》(1978)中三德和尚(劉家輝)被陸阿採(徐少強)暗算,陸阿採破開三德站著的竹排,但三德馬步穩固,一點不會站不穩,反而腿勁一收,便把陸阿採緊緊壓著,簡單一個小情節,便見到馬步在打鬥時起的作用。


另一個精彩的設計,是《洪熙官》(1977)中,方詠春(李麗麗)用二字拑羊馬與洪熙官(陳觀泰)鬥氣,洪用盡力氣擘不開,無法洞房。情節來自《江湖奇俠傳》〈弱女子兩腿暗運功〉一節,用在這裡,既巧妙地道出二字拑羊馬的威力,又成為有趣的喜劇設計。


《洪熙官》劇照

最能體現馬步之用的,當屬《武館》(1981)中黃飛鴻(劉家輝)在敵方武館過三關,第一關踏著布匹向前行,對手扯著布匹妨礙其前進,每踏前一步,都顯示出腰馬功夫。這種用「文鬥」的比試方式,不用在武場上較技,而是在生活細節上比拼顯出身手高低,本身便是一種獨特的中國觀念。


這種在生活細節上表現武術高低的方法,還體現在五花八門的練功戲上。李小龍沒有練功戲,他在影片中永遠都是技藝已成的武術家,無需再提升。


開創練功戲作主要情節的,是張徹導演的《洪拳與詠春》(1974)。影片中講少林弟子為要破旗人高手的絕技,先練鷹爪功,後學洪拳和詠春。其中麥漢(唐炎燦)練的大力鷹爪,是到河中徒手捉魚,到他能一手抓出條魚,他的功夫也已有小成了。陳保榮(戚冠軍)練詠春,集中在講他怎樣練短勁,天天用手指敲鐘,練到手指痠疼,吃飯時連拿筷子夾雞蛋都困難。《洪拳與詠春》的導演是張徹,而武術指導則是劉家良和唐佳。


《洪拳與詠春》截圖

張徹其後還有《少林五祖》(1974)和《少林寺》(1976)都是大拍各種練功設計。《少林寺》中幾個年輕一輩弟子,也是在日常生活中鍛練出絕技,像朱都(唐炎燦)在石筍上曬經練成輕功;黃松漢(李藝民)日常為寺僧攪粥而練成棍勁都是。練功戲的敘事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出其所練武功的特色,還起著把角色性格鍛練成熟的效果。


《少林寺》劇照

練功戲容或由張徹開創,但是劉家良卻將做到最精緻的地步。劉家良是在不愉快的情況下與張徹分道揚鑣自任導演,因此他拍的影片,不少都與張徹新舊作品題材相近但卻要拍得更好。


張徹拍《衝霄樓》(1982),劉家良則有《御貓三戲錦毛鼠》(1982)。張徹拍《少林與武當》(1980),劉家良亦以「功夫良」的名義監製了《少林與武當》(1987)。張徹導演了《殘缺》(1978),劉家良在《爛頭何》(1979)中拿「殘缺四怪」來取笑,還笑及張徹的成名作《獨臂刀》(1967)。張徹拍了多次少年英雄的方世玉,劉家良則拍《洪熙官》,拍出洪熙官(陳觀泰)剛毅成熟的英雄氣概。



更為明顯的是劉家良的《少林三十六房》之於張徹的《少林寺》,影片同樣講日常生活中的練功,但其繁複豐富,可說是集練功戲的大成。單是第一房吃飯時要過水池一段,便已更為微妙。另外,腕力房用長竿敲鐘要與木魚聲相和做到用聲音來表現。眼房要在兩枝香中看著燈光閃現,則以光的明滅來表現,都是在由設計到拍攝,都更富電影感。


部份原因,是劉家良是真正練過功夫的人,對武者練功時的感受無疑有著張徹所無的真切感受,並以之發揮為練功設計。張徹對類型的開拓性有其眼光獨到之處,但劉家良無疑是個較仔細的風格家,把張徹開拓的一些故事模式加以豐富甚至轉化出另外的趣味和魅力。


《少林三十六房》劇照

劉家良不少題材都受張徹影響,但是二人的情懷卻幾乎是南轅北轍的。張徹在電影事業上沒有什麼師父,全都是無師自通,單憑自己觀察和判斷學回來的。與前輩交往的經驗也不大愉快,多番受到上一輩的導演壓制和排擠。因此其電影充滿反叛精神,戲中英雄幾乎都是沒有師門來歷的人,所謂老前輩,不是外強中乾,便是陰險地打擊壓制下一輩,主角對抗的,正是這類人。


劉家良則不同,其武術由黃飛鴻-林世榮-劉湛到他四代傳承,是洪拳正宗,系出名門。因此影片中展示出深刻的師門傳承之情。《五郎八卦棍》(1984)講的是師門五郎八卦棍的來歷;《洪熙官》則講如何創出虎鶴雙形拳;《武館》講鐵線拳的威力;幾部都以傳奇化的情節,講述師門一門技藝的來歷。



有些電影則講述洪家拳的傳承:《少林三十六房》講少林寺如何由三德和尚開創收俗家弟子的規矩。《洪熙官》講出洪拳怎樣代代相傳以達到打敗白眉的目的。即使《瘋猴》(1979)不講洪家拳,但對師徒的承傳關係仍然是極之強調的。小侯(小侯)與陳師父(劉家良)相濡以沬,像一對朋友。到拜師之後,便要完全接受其權威,才能獲得其武藝真義。


《陸阿採與黃飛鴻》(1976)和《武館》主角是黃飛鴻,實質都含有自傳色彩,在講自己當年武館習藝的感情。《陸阿採與黃飛鴻》中,很多動人的少年情懷,像曾行(鄭康業)和黃飛鴻(劉家輝)的友誼;黃對世叔袁正(劉家榮)提點學藝的感激之情;以至陸阿採(陳觀泰)教待人要寬容一點的道理,都表現得很深刻和真切。


《陸阿採與黃飛鴻》劇照

同樣,在《武館》中,起初黃飛鴻(劉家輝)還是個到處惹事的年輕人,但後來功夫練得深了,其風度自然出現。《武館》第一場的疊羅漢採青固然是排場十足。到結局時,與王龍威的比試,是功夫片中鮮有不講鋤奸而是講兩個武術家的公平較量的場面。劇情由文比到武比,打鬥在一條長巷由闊打到窄,無論氣氛和設計,都可說是劉家良影片的代表作。


在武館的世界,有著劉家良最深刻的個人情懷。即使不太成功的《掌門人》(1983),也是以八十年代香港環境下,一間武館的生存困境,述說在現代新潮(新藝城的時裝動作加喜劇)衝擊下,抱殘守闕難以維持,改變新作風又感到適應困難的個人困局。也正是出於這種對師門的重視,令他無法在《黃飛鴻》(1991)與徐克合作,對劉來說,要黃飛鴻像李連杰那樣跳起來連環出腳而稱為「無影腳」,完全違反洪拳拳術的風格,是怎樣也無可能接受的。



劉家良影片的情懷,卻又不獨只在武館的世界,他多年來在片場的武師和武指生涯得到的感受,也點點滴滴地滲在他的電影中。他很愛在影片拍攝用真功夫裝神弄鬼或假功夫騙人的場面。


處女作《神打》(1975)中蕭千(汪禹)到處裝神弄鬼去騙人,扮齊天大聖、扮關公等等,雖然天神上身是假的,但背後卻是五形拳和猴拳等真功夫,再配合假刀等道具配合,才能裝什麼像什麼,這活脫就是一個電影中武術設計的比喻。


其後,在多部影片中,劉家良都大搞裝高手的笑話。《十八般武藝》(1982)中,騙子毛大少(傅聲)在長街上扮作神打壇高手雷公,在手下的配合和各種道具的相助下,把鐵猴(小侯)騙倒,過程中幾乎是一次電影特技大揭秘。同樣,《少林搭棚大師》(1980)中,周仁傑(劉家輝)扮少林高手騙旗人打手,也是一次電影武打特技的展覽。劉的影片,不斷都有這種自揭行業秘密的場面。


《十八般武藝》劉家輝

更為有趣的是《爛頭何》,勤親王(劉家輝)腿傷無法使出十足功夫,於是找何真(汪禹)作徒弟聯手對敵,過程總是何真在前,親王在後,一招一式,由親王在後面控制,何真只是在前面執行,終成功闖過敵人設下的各個關卡。只要想深點,這個設計正是來自一個經驗武指的體會:臺前打的漂亮,其實都是幕後指揮得好的功勞。


劉家良不斷拍各種以假作真的打鬥,也在像訴說,這些幻像,都是一個幕後大師父在精心策劃,才能有這樣引人入勝的臺前效果。劉家良雖是一個片廠導演,但他對其所拍影片的全面控制及個人色彩,完全達到一個電影作者的水平。


導演劉家良

相關焦點

  • 洪拳與少林--功夫電影巨星劉家良功夫考
    香港功夫電影之所以興盛,有一個重要因素是會功夫的導演多,如李小龍、袁和平、劉家良、程小東、洪金寶、成龍……導演本身是武林高手,再加上一眾名門正派的演員
  • 劉家良55歲遺孀翁靜晶再婚,嫁名門之後何彪婚紗照曝光
    隨後媒體曝光兩人婚紗照,據悉何彪香港名人何東爵士曾孫,屬於名門望族,而翁靜晶則是香港武打明星劉家良的遺孀。翁靜晶與何彪戀愛五年,結婚也是非常不容易。翁靜晶與張國榮一起拍攝的電影《神鵰俠侶》,她1984年嫁給大她三十歲的邵氏名導劉家良,婚後有兩個女兒,2013年劉家良去世。翁靜晶嫁給劉家良之前,劉家良有家室,為了娶她選擇淨身出戶。
  • 他改變香港動作電影 批成龍像耍猴的 黃飛鴻四代弟子劉家良
    劉家良是真正的名門正派。父親劉湛,師承外號豬肉榮的林世榮,林世榮是黃飛鴻的徒弟,所以劉家良是黃飛鴻的第四代弟子。,劉家良背負發揚、捍衛傳統的己任。功夫之於電影,通常是一種強化戲劇性或增添美感的手段,在劉家良之前的武俠片導演,胡金銓將功夫變成舞蹈,張徹視功夫為男子血氣的噴濺、暴力美學的實踐;他們的電影裡會有漂亮的打鬥招式,卻不見得是正統的真功夫。
  • 劉家良與張徹的恩怨始末
    而劉家良的父親劉湛,則是林世榮的親傳弟子,劉家良在9歲時,便向父親正式拜師,學習功夫,父子一家可謂師出名門正宗。50年代,香港電影的蓬勃發展,其中的武打戲,更是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消遣生活的主要方式。就這樣,在父親的影響下,劉家良從小就充滿了當演員的英雄情懷,希望長大後也能像父親一樣在影視行業發展。因為他覺得自己沒上過學,除了有一身功夫外,身無長處,只有靠在劇組磨鍊的經驗,求得一席之地。
  • 劉家良經典作品簡介
    劉家良秉承香港電影慣有的趣味情節設計。《少林寺三部曲》(《少林三十六房》、《少林搭棚大師》、《霹靂十傑》) 年代:1978/1980/1985劉家良最富盛名的導演作品,以少林三德大師上山學藝除暴安良為故事主線,開闢了《少林寺》電影新境界。同時徹底捧紅了劉家輝,一代打星弘揚國際。
  • 從袁小田到劉家良,功夫是如何改變香港電影的?
    家國情懷、民間武術和戲曲三者的密不可分,更成為了清代嶺南文化獨有的現象。20世紀後,粵劇作為嶺南瑰寶融南北之長,已日益走向成熟;如果以唱念做打分解戲曲,武場顯然成為了粵劇極具標誌性的一面。得益於文化的滋養,諸多粵劇藝人在繼承與發展中既保留了南拳貼身短打、迅猛快捷視覺衝擊感;又對招式進行藝術化加工,賦予了動作另一層面的美感。一代宗師粵劇薛覺以文武生見長。
  • "功夫片宗師"劉家良病逝 曾指導成龍李連杰甄子丹
    劉家良在香港功夫電影界堪稱「宗師」級人物,幾乎完整經歷了這一類型片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演變。上世紀50年代他隨父親參演關德興「黃飛鴻」系列電影,60年代起為張徹擔任武術指導,70年代後自立門戶開創「劉家班」,80年代後依然活躍影壇,周潤發、成龍、李連杰、甄子丹等都曾接受過他的指導,代表作包括《少林三十六房》《醉拳2》等。
  • 功夫大師劉家良七大弟子:兩位英年早逝,一位中風癱瘓
    劉家良是黃飛鴻第四代正宗掌門傳人!從黃飛鴻算第一代,然後林世榮是第二代,劉家良父親劉湛是第三代,而劉家良就是第四代!劉家良一生堪稱輝煌,他所指導或者導演的電影常年霸佔香港十大票房。從196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
  • 甄子丹悼念劉家良逝世:一代宗師 功夫片的巨人
    劉家良舊照據香港媒體報導,劉家良師傅病逝,演藝界齊齊悼念。他們都紛紛在微博上,為這位一代武術宗師送上最後祝福,如前身為龍虎武師的歐瑞偉,他說:「劉家良師傅洪拳正宗、一代宗師、有幸能參演過你的電影、是我的榮幸、懷想!」同是武打出身的甄子丹,也對劉家良師傅表達無限懷想:「一代宗師,功夫片的巨人。你的無數經典作品,一直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 劉家良師傅70歲的作品《醉猴》!向一代宗師 劉家良 師傅致敬!—說說「劉家班」(三)
    劉家良的「最佳拍檔」 劉家良的電影生涯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跟隨父親進入影壇,在粵語片中做龍套、武師、武術指導。第三階段,由武指轉型導演,組建「劉家班」,執導並演出了多部「硬橋硬馬」的功夫片,形成了「正宗國術」路線的個人作品風格。在第二個階段,他與唐佳密切合作,時間長達十年,他們的組合可以用一部電影的名字來形容,是「最佳拍檔」。
  • 劉家良遺孀翁靜晶大婚,曾和張國榮主演《楊過和小龍女》
    翁靜晶當年和張國榮合作拍攝了電影版《楊過和小龍女》,在電影中張國榮飾演楊過,而翁靜晶飾演小龍女。此時的翁靜晶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大美人,迷倒萬千少年,追求者眾多。據悉何彪香港名人何東爵士曾孫,屬於名門望族,是何東家族後人成員何鴻章的兒子,也就是賭王何鴻燊堂侄。在照片上,可以看出兩人雖然年過半百,但是都保養得很好。
  • 劉家良執導的幾部動作電影有沒有喜歡的
    ,劉家良、惠英紅、谷峰、劉家輝等人主演的動作片。,小侯、羅烈、惠英紅、劉家良等人主演的動作片。講述劉家良貪圖喝酒而惹禍,惠英紅中計,嫁給羅烈做妾,以換取釋放劉家良,羅烈答應了惠英紅的請求,不過要以廢除劉家良的武功免除後患。經此,劉家良退出江湖,以耍猴戲為生,幸遇青年小侯相助,劉家良感動下決心傳授猴拳予小侯,劉家良得悉昔日乃遭羅烈布局所陷害,稱此仇不報非君子!
  • 19年前,劉家良突襲回家,小嬌妻死頂房門,3分鐘後上司窗臺墜亡
    提起電影,觀眾就會不自覺想起上世紀的香港影壇。那是真正意義上的百花齊放,無論是電影類型,題材,還是演員,都創造了一個時代的經典。當然,最讓觀眾心馳神往的還是功夫片。說起功夫片就不能不提到功夫皇帝李連杰。他憑藉一部《少林寺》火遍全國。再加上黃飛鴻系列電影,李連杰的功夫片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印記。
  • 32年前,李連杰因《南北少林》和劉家良結怨,老死不相往來
    1984年,由少林系列原班人馬主演,邵氏公司派遣了劉家良和他的團隊班子前來開始製作電影《南北少林》。尤其是知曉導演是香港著名導演劉家良,製作班底是專門的特技人才後,他對這部電影重拾信心。可在真正開拍後,他才發現,事情遠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
  • 江湖不見劉家良,一代宗師的電影印象
    劉家良(1934-2013),生於廣東省廣州市,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武術指導,南派功夫洪拳的嫡系傳人。少時隨父投身電影界,當過臨時演員、場記、龍虎武師、替身,並參演由關德興主演的《黃飛鴻》電影系列。1963年開始與唐佳聯手擔任武術指導,1975年,由武術指導轉任導演,以下海報皆是由他執導的電影作品,而且作品中幾乎都有他客串的身影,從此以後劉家良開始身兼演員,編劇數職。他擔任武術指導的作品有《蠍子戰士》,《七劍》,《葉問2》,等。
  • 《電影評介》· 專題 | 電影批評中的香港意識與主體構建——論《HKinema》的批評風格
    [2] 餘慕雲.香港電影史話(第一卷)[M].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1996:139.[3] 餘慕雲.香港電影史話(第一卷)[M].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1996:140-141.[4] 餘慕雲.香港電影掌故[M].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5:105.[5] 吳迎君.
  • 劉家良:中國頂尖武術指導,因「黃飛鴻」和徐克、成龍鬧過不愉快
    在洪金寶、成龍之前,劉家良一直是公認的最重要的武術導演,他近乎開創了現代動作電影。劉家良是黃飛鴻的嫡傳弟子,也是香港從動作指導晉升為導演的第一人。他一生拍片四百餘部,南拳北腿樣樣精通。劉家良自幼跟隨父親劉湛練武,據他說曾經受過極其艱苦的磨練。
  • 劉家良:中國頂尖武術指導,因「黃飛鴻」和徐克、成龍鬧過不愉快
    在洪金寶、成龍之前,劉家良一直是公認的最重要的武術導演,他近乎開創了現代動作電影。因為父親劉湛是林世榮大師的正宗嫡傳,對洪拳體系內的功夫掌握得非常全面,劉家良從他那裡學到了全套拳術、兵器、功法以及技擊實戰之法,尤其對傳統練功的程序、器械、技巧等有深入了解,這些後來都被他運用到了自己的電影裡。
  • 演員逆襲作家,先戀陳百強後嫁劉家良,翁靜晶人生充滿傳奇
    她16歲就進入演藝圈,首次主演的電影《喝彩》就與張國榮合作,可是後來這部影片裡的三位男演員張國榮、陳百強、鍾保羅,都不幸離世,從此她開始被外界評論為「太厲害、命硬、克夫」。翁靜晶出生在越南巨富之家,爺爺是越南首富,父親是長子,家族業務遍布越南。但在她才11個月大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母親帶著她移居香港,改嫁澳門富商。
  • 劉家良為了打擊成龍,拍了這部電影,票房慘敗但卻成為了經典!
    如果對成龍大哥有所了解的話,那麼想必都看過其主演的經典電影《 醉拳1》,《醉拳2》吧,這兩部電影在當年可謂是火遍全國,特別是《醉拳2》更是當年在全球都是非常具有名氣的,當年更是豪奪取3700萬美元的票房(折合人民幣3.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