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政治鬥爭中黯然退場的劉太后,是時代對女權的壓迫與束縛

2020-08-22 悠悠雲出岫

從《清平樂》播出到現在,後續劇情一直很精彩。但是給我觸動最深的劇情,是前六集大娘娘劉娥與宋仁宗平和表面下地暗潮湧動,和大娘娘交回權柄的辛酸無奈。

在古代,天大地大容不得一個有才智的女性施展她的才華,讓她為自己的事業拼盡全力奮鬥。而見識過世界繁華,世間權利與欲望之後。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大娘娘,如何願意放下權柄,困縮在後宮的方寸之間,做一個金絲雀呢?但最終大娘娘迫於時代對女性的束縛,不得已走下政治舞臺。

劉娥雖然黯然退場,但是這不代表她是一個失敗者。我會從劉娥的兩重身份、內心矛盾、現實意義,三部分來剖析劉娥經歷和劉娥對現代女性的積極意義。

兩重身份:作為監國太后,治下海晏河清;但作為大娘娘,只是一個堪堪及格的母親

不論在史書裡亦或是在電視劇裡,大娘娘劉娥都是一個頗有才幹的政治家形象和一個只堪堪及格的母親形象。這便於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劉娥的生平經歷。

1、太后執政期前,結束宗真宗瘋狂的天書運動,施仁政為宋朝積累元氣

太后在政治、民生方面為宋朝做出突出貢獻。

在政治方面,太后廢除「天書運動」,下令將「天書」隨同宋真宗一起下葬永定,並停止天下宮觀建造,為這場勞民傷財的運動畫上句號。並且她知人善任,賞罰分明,扭轉了官場結黨風氣。同時她懲罰貪官汙吏,提拔廉吏,使得官場為之一清。為了解下情,她在天聖七年恢復了太宗時設立的理檢院。明道元年,她又創立諫院。她不固執己見,相反她從諫如流。

在民生方面,太后發行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交子,這促使經濟發展更加繁榮。為防止洪水決堤,她興修水利,下旨建造長達一百八十裡的泰州捍海堰。為開啟民智,她興辦州學,成為「慶曆興學」的先聲。值得一提的是,太后執政期間,婦女的權益有了很大提升,出嫁女有財產繼承權。


2、在為人母上,太后只堪堪及格

劉娥並不是宋仁宗的親生母親,宋仁宗的母親是劉娥身邊的侍女。宋仁宗一生下來,就被他的父親抱給劉娥養育,並在臨終前將他託付給太后。理法上太后劉娥是宋仁宗的母親,但實際上他們並無血緣關係,因此劉娥與宋仁宗之間的並不是純粹的母子之情。

太后對宋仁宗的感情是複雜的,太后沒有自己的孩子,而宋仁宗一生下來就被太后撫養,因此雖不是親母子,但感情並不薄。同時宋仁宗還是先帝託付給太后的責任,因此太后對宋仁宗極為嚴厲,導致宋仁宗畏懼劉娥。而在宋仁宗長大後,因為文臣希望太后撤簾,宋仁宗與太后是一種競爭關係,這讓太后控制欲逐漸變強,做出許多宋仁宗抗拒的決定。二人的母子之情被權力腐蝕,變得單薄。

但是以上種種不能說劉娥是一個不好的母親,因為她雖然嚴厲、愛權,但她將宋仁宗教養得仁愛、寬厚。而不是捧殺宋仁宗,將他養成一個紈絝。

小結:作為監國太后,她在執政時緩解了宋真宗時代後期的嚴重社會危機,治下政治清明,為宋仁宗執政打下良好的基礎。但作為宋仁宗的大娘娘,她是一個肅穆嚴厲的母親,讓宋仁宗畏懼害怕到產生心理陰影,但同時又將宋仁宗教養的寬厚賢明。

內心矛盾:劉太后不想放權,但被世俗裹挾、群臣逼迫,她在理智與欲望間搖擺不定

1、太后有稱帝的野心,希望效仿武后施展自己的才智。

從劉太后臨朝時的兩個年號就能感覺到太后垂簾的野望,「天聖」可拆字為「二人聖」,「明道」取「日月同輝」之意。她還問過大臣:「唐朝的武后是個什麼樣的女主?」,她的生日慶典規模和皇帝相當。她還動過念頭要建劉氏七廟,這是皇帝才有資格做的事。在晚年太后服天子袞服祭祖事上的堅持,也是希望自己的功績被天下人認可。

2、太后的理智讓她善待朝臣,兢兢業業的為大宋王朝服務,沒有稱帝

劉娥所重用的大臣,如呂夷簡、晏殊、範仲淹等人都是堅決維護皇權的大臣,許多時候會與她唱反調,但沒有遭到挾私報復。值得一提的是,在劉娥執政期間,她沒有殺過一個反對她執政的臣子,甚至她在臨死前下令將被貶謫的保皇黨官員官復原職,她的理智迫使她善待朝臣。

她重用宦官和外戚,但是也限制這些勢力,沒有讓他們變成霍亂國家的不穩定因素。如她重用的羅崇勳和江德明,還沒有資格列入《宋史·宦官傳》,可見其危害不大。

小結:劉娥是一個立體豐滿的人物,她有血有肉,雖然有稱帝的野心,但是沒有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而禍亂朝廷,她是極具魅力的一個人。劉娥的身上兼顧了迷茫與果決兩個不同的特徵。受到時代限制,劉娥沒能跳出時代的束縛進而稱帝。

現實意義:劉太后的才華鑄造了她最堅實的靠山,她寬廣的心胸讓她清白得證

從劉太后傳奇的經歷中,我們能總結出她成功的必要因素——才華斐然、心胸寬廣。在女性權利被壓迫的時代,劉太后尚且憑藉這兩個法寶走出一條輝煌大道。現代女性更應該學習這兩個因素,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

1、讓才華成為自己最堅實的靠山

劉太后從一介二婚平民百姓走到實權太后,執政十一年,治下海晏河清、官場清明,這一路上劉太后最堅實的靠山就是她的才華。劉太后與歷史上其他掌權太后不同,她沒有可以依靠的娘家,就沒有可以幫她鞏固地位的外戚;她限制宦官權力,朝堂上就少了一批可以支配的權力。所以劉太后是真真切切憑藉自己的才幹執政十餘年。倘若她才智平庸,宋仁宗剛成年,她就會被撤簾;倘若她昏庸殘暴,朝堂上不會清明,百姓不會安樂。

劉太后的經歷告訴我們,有額外的靠山固然很好,但才智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不會被代替的靠山。現代社會變化飛快,想要在飛速變化的社會裡生存,就需要我們培養自己的核心能力,讓自己無可替代。就如同在這次疫情裡,很多公司難以維持自身盈利開始裁員。如果你才華斐然,公司裡沒有人能代替你,那麼公司就不可能辭退你。

2、性格寬和、心胸博大面對任何人都能公正對待

朝堂上保皇黨的臣子言辭激烈地讓太后撤簾還政,劉娥雖不滿但只是貶官,而沒有下旨誅殺。並在臨終前,下令大赦天下,將被她貶官的人恢復原職,如寇準、曹利用等劉娥的政敵。劉娥將宋仁宗從生母李氏身邊抱走,自此以後李氏只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生育過皇子的普通嬪妃。劉娥沒有因為擔憂以後宋仁宗知道真相會反抗她,而小人之心的去母留子的毒害李宸妃。而是以禮相待,吃穿用度無一不精,死後也陪葬豐厚。

宋仁宗派兵包圍了劉氏親眷的府邸,並遣人到李妃靈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結果發現李宸妃被以後禮下葬,在水銀養護下,面色如生。得知消息後,仁宗感嘆道:「人的話,豈可盡信啊!」隨後,仁宗在劉娥靈柩前焚香祭拜,哭著說:「自今以後,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劉娥寬廣的心胸為宋氏王朝留下許多精明強幹的臣子,也為劉家化解了一道危機。對於我們來說,心胸寬廣能讓我們公平處事,而不會被情感左右,做出壞的決定。同時寬和的人能贏得更多的人欣賞,讓我們在社會上不會孤立無援。

結尾:

縱觀劉娥一生,從平民孤女到實權太后,一路走來波瀾壯闊。經歷過鄉間市井生活,也經歷過後宮中的勾心鬥角,更是在生命的最後一階段,將她的畢生才華施展的淋漓盡致。在那個女性權利被大幅打壓的封建時代,劉娥用自己的實力和心智走出一條輝煌大道。

而在現代社會風氣開放,女性權利大幅提高,這讓女性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外部條件。由衷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活出自己的價值,不負此生。

相關焦點

  •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最近,大家一定會被一部劇的慢節奏逼瘋,《清平樂》必須擁有姓名。之前《知否》的成功,讓觀眾忍不住作比較。雖然都是正午陽光出品,都是張開宙導演,都是講的宋朝那些事兒。但是如果你帶著對《知否》的期待來看《清平樂》,那你一定會失望。一曲《清平樂》唱不出《如夢令》的憶仙姿。如果說《知否》是宅鬥的市井之氣,那《清平樂》就是朝鬥的暗流湧動。《清平樂》中的女子,困於四方城,心裡有兒女私情,更有家國天下。
  • 清平樂郭皇后為什麼被廢原因揭秘 郭皇后的結局是什麼
    《清平樂》應該說是還原度極高的一部古裝歷史大戲了,不得不說服裝道具確實好,看著很有質感,讓人覺得精緻,雖然很多人說節奏慢,但是這類型的古裝劇都是娓娓道來的感覺,很平緩安靜,後面才能引發不斷的高潮。  清平樂郭皇后為什麼被廢原因揭秘  據悉,郭皇后被廢,是因為她不適合走宮鬥路線。
  • 江湄|當代歷史劇的文化功能:談《大明王朝》和《清平樂》
    張黎導演、劉和平編劇的《大明王朝1566》(2007)是我看過最好的歷史劇,講國運講民本政治講官僚體制講政治人物,有真實的歷史感,又直擊現實,怪不得豆瓣評分高達9.7。比起來,今年播出的《清平樂》確實敘事雜碎,節奏冗長,但我一看豆瓣評分才6.3,立刻感到不忿,《清平樂》比《大明王朝》有文化追求,有精神性。
  • 《品行不端》何為真女權,誰是假平等
    女性主義發展過程中該怎樣解決女性內部的階級矛盾和種族問題?在質疑權威,個體覺醒的年代,到底何為真女權,誰是假平等? 《品行不端》改編自歷史上真實事件,講述了一個女權組織如何通過抗爭影響了世界小姐選美比賽的進程。其中的主要人物在現實中都有原型。
  • 宋朝王爺都沒什麼權力,《清平樂》中的八大王,憑啥這麼狂?
    》中的八大王 近日,正午大劇《清平樂》中出現了「八大王」這一推進劇情發展的形象,在小說和戲曲《楊家將》和《包青天》中,八賢王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元儼迫於劉太后的權勢和壓力,主動稱病隱退。其實,劉太后垂簾聽政,這時候對他還算十分客氣,賜他「劍履上殿」。宋代經常賜功臣、貴戚「劍履上殿」,表示對他們的特殊寵遇。
  • 從《孤城閉》到《清平樂》
    開始我以為會不會是為了歌功頌德而改的名字,直到今天看完,我才重新思考「清平樂」的意義。我沒看過原著,僅從電視劇本身來談談我的看法。「清平樂」是詞牌名,定詞之形式,內容風格上早期多男歡女愛,離愁別緒,後來隨著豪放派詞人的開闢,也多了些開闊之氣。比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懶,溪頭臥剝蓮蓬」,一副寧靜安康的田園生活。
  • 《清平樂》中太后為什麼因為一件袞服跟大臣吵翻天?
    能在兩千多年的君主高級T臺秀上長盛不衰,袞冕當然不單單是長相華麗這麼簡單, 《清平樂》中,韓琦說劉太后的袞冕上減了藻、彝(yí)兩章,去了二旒(liú),這兩個小短句,蘊含了袞冕高貴華麗的緣由,首先說說袞,就是衣裳,君主看中它,不是它用料多珍貴,也不是因為它全手工縫製,更不是因為它有什麼品牌附加值,重點是衣裳上面紋繡的圖章圖案
  • 何進,政治鬥爭中的低能兒
    而且在東漢士族門閥大行其道的時代何進是不可能出人頭地的。但是,何進卻被封為大將軍,權傾朝野。為什麼?因為他有一個貌美如花的妹妹,就是何貴妃。何貴妃受到了漢靈帝的寵愛,還生了一個兒子——劉辯。由於這樣的原因,何進獲得了漢靈帝的重用,很快就成為東漢末年政治舞臺上的重要角色。
  • 《美國夫人》一個女權主義者的反女權抗爭
    這也是本劇最吸引我的衝突點:怎麼會有女性站起來反對女權主義?她甚至還領導了一大批家庭主婦,將女權主義的鬥爭變成了女權主義者和家庭主婦之間的鬥爭。她究竟如何做到這一切?她所做的一切無關個人主張,全都是為了討好掌握政治話語權的男性,從中分得一杯羹。她以為自己打擊女權的發展,附和掌權的男性,就能讓自己成為「榮譽男性」,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可電視劇的最後,幫助裡根當選總統,她被無情拋棄,繼續當一個做晚餐的家庭主婦,這樣的結局算得上可笑可悲了。
  • 看熱播劇《清平樂》,忍不住為劉太后翻案吐個槽……
    結果電視劇一開場就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倒不是因為片子本身很精彩,而是因為《清平樂》的開篇,那段關於少年仁宗皇帝希望與其生母「李宸妃」相認的宮廷博弈。坦率講,這段純粹是虛構胡編的……在《清平樂》的這場「仁宗認母」戲份中,主要的角色當然有三位:少年仁宗、生母李宸妃和養母劉太后。
  • 接棒《非你莫屬》6年的塗磊,緣何輸給了黯然退場的張紹剛?
    接棒《非你莫屬》6年的塗磊,緣何輸給了黯然退場的張紹剛?只不過,相比於主持人,張紹剛的大部分精力還是放在自己的教學事業中。他非常喜歡教師這份職業,在接受採訪時曾經提到,他最不能放棄的就是教師的工作,因為他十分享受那種看著學生成長的感覺。
  • 爸爸》中的女權主義
    爸爸》這部電影是否是真正的女權主義電影,在行業以及學術界存在不同的聲音。有的學者認為,這部電影在闡述過程中,於無形之中灌輸了女權主義,強調男女平等的自由理念,體現了女性對於男性權力的挑戰和反抗,具有極其強烈的女權主義色彩;而有的學者亦認為,這部電影的情節更傾向於勵志色彩,即使將女主人公換成男性,其也會是一部較為成功的電影作品,因為其中存在的勵志向上的精神意旨是值得廣泛推崇的。
  • 《清平樂》王凱演的宋仁宗符合歷史嗎?專家這樣說
    生母李氏是一位宮女,按照當時禮法,生了孩子需要由其主母抱養,也就是後來的劉太后,但具體負責養育小皇子的則是另一位楊妃,也就是在《清平樂》中提到的「小娘娘」。「和電視劇不同的是,在李氏生前,仁宗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不存在和劉太后那種矛盾激烈的母子關係。直到劉太后去世後,才有人告訴了仁宗生母之事,令他對李家感到愧疚,並試圖補償,這的確對後來福康公主的婚姻悲劇產生了一定影響。」
  • 《清平樂》中飛揚跋扈的張貴妃,卻是宋仁宗一生難以割捨的白月
    這首詩是北宋大文豪歐陽修《溫成閣四首》中的第四首,詩中描寫的那個備受君恩寵愛的女人,便是宋仁宗的寵妃——溫成皇后張氏,也就是電視劇《清平樂》中的張貴妃。郭、曹兩位皇后都是根紅苗正,政治上絕對合格、門第上非常般配的官宦女子,她們自幼受著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時熟悉政治,能夠迅速進入皇后這個溫良端恭的角色之中。
  • 《清平樂》背後的故事(四)——作死的郭皇后
    電視劇《清平樂》郭皇后劇照明道二年(1033年),劉太后病逝,仁宗終於熬到可以親政的日子,失去保護傘的郭皇后的好日子也算是到頭了。郭皇后卻沒有看清形勢,不知收斂,繼續囂張跋扈,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個時候,仁宗寵信的是尚美人和楊美人,郭皇后經常和她們爭風吃醋,鬧得不可開交。有一天,尚美人在仁宗面前說郭皇后的壞話,正好被郭皇后聽見了。
  • 透過宋詞了解電視劇《清平樂》中的時代
    熱播電視劇《清平樂》原名《孤城閉》,取自範仲淹《漁家傲·秋思》中「長煙落日孤城閉」,如今改為《清平樂》,是從詞句改為了詞牌名。既然前後兩個片名都和宋詞有關,而宋詞又是宋代最突出的文學形式,下面就選幾首宋詞試圖來從另一個角度解讀劇中當時的時代特點。
  • 努斯鮑姆:女權主義者的憤怒中,有著復仇女神的弱點
    不存在「真正的異性戀」這樣隱含著對性少數群體的持續壓迫的概念。但在性別方面,由於親密關係語境,製造順從的女性對於男性仍然大有好處。女權主義思想中的道德損傷女權主義哲學家通常不是不加批判的康德主義者。康德和白人康德主義者不必和性暴力、配偶的統治或是育兒和家務擺在婦女志向面前的無數問題展開搏鬥。
  • 《清平樂》:宋仁宗為什麼獨寵張貴妃?
    現在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清平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其中有一個讓人討厭的張貴妃,但卻能讓仁宗獨寵,有什麼原因,我今天就告訴大家。趙貴妃本是宮中的樂女也就是女歌舞演奏藝人也可以是皇家演員,演員在我現代是一個相對有地位的職業,可是古代卻是恰恰相反。
  • 徽柔,大宋政治下的犧牲品
    》終於收官了,劇中的徽柔天真可愛,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卻成了當朝命運最悲慘的公主,年紀輕輕就黯然收場。好心辦了壞事,偏偏還無法補救,以至於徽柔和李瑋都在這場婚姻中筋疲力盡,葬送了大好年華。究其原因,不外是皇權和政治因素。
  • 《清平樂》帝後CP真的甜嗎?歷史上的宋仁宗原來是個渣男
    在最近上映的電視劇《清平樂》中,宋仁宗和曹皇后的CP為許多觀眾所喜愛,在觀眾的心中,心懷天下的宋仁宗和德才兼備的曹皇后甚是相配。 在劇中,曹皇后少女時便對還是太子的宋仁宗一見鍾情,後來成功嫁給了宋仁宗,他們先婚後愛,逐漸成為了彼此最信任的人,攜手共賞人間山河,守護中華國泰民安。但是歷史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