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常見的麻芋子半夏,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你聽說過嗎?

2020-12-25 新農人農事

我國地大物博,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前,農村裡物質匱乏,醫療條件落後,這些東西曾是農民朋友救命的食物或治病的良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它們的依賴已經沒有那麼強了,因此這些東西便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農村常見的植物~半夏,有的地方又叫地文、守田、蠍子草、麻芋果、三步跳、和姑、田裡心、無心菜、老鴉眼、老鴉芋頭、燕子尾、地慈姑、老黃咀、老和尚扣、野芋頭、地星、三步魂、小天老星、藥狗丹、三葉頭草、三稜草、洋犁頭、小天南星、扣子蓮、半子等。我國的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多生長在草坡、荒地、林地,在我們四川,最容易找到它的地方就是玉米地裡。

在四川,我們把半夏叫麻芋子,之所以這麼叫,是因為它味道很麻,倒不是因為它能吃,而是曾經年少,或貪玩或被大孩子欺騙後誤食,那感覺終身難忘,眼淚口水一起流個不停。後來聽醫生說,生半夏是有毒的,並且是一種神經毒性,上述症狀其實就是中毒的表現。

半夏雖然有毒,但它卻是一味傳統的中藥材。小時候,放學做完作業後,我們常常會跑到玉米地裡去挖,然後拿去賣,雖賣的然錢不多,但這是自己掙的零花錢,那種驕傲感是城裡的孩子體會不到的。一直以來,我們只知道有人收半夏,它是藥材,但它到底有啥用途?誰也說不清楚。

原來,半夏可以入藥的是它的根莖,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等功效,常常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等病症。現在醫療條件好了,生了病大家一定要找醫生治療,切不可私自配製草草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二次傷害。還有,生半夏有毒,農村裡的大人們一定要告誡小孩不能吃,避免中毒。

你們那裡有半夏嗎?叫它什麼名字呢?你知道它的用途和價值嗎?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玉米地裡常見,俗稱「麻芋子」,兒時常挖去賣錢,如今卻一文不值
    導讀:玉米地裡常見,俗稱「麻芋子」,兒時常挖去賣錢,如今卻一文不值這個季節在玉米地裡,常常能見到一種夏季特有的植物,在農村我們都叫它「麻芋子」。它可是很多農村娃小時候的記憶,以前放假了,沒事的時候會去地裡挖麻芋子,挖回來曬乾了之後可以拿去賣點零花錢。有時候每隔一段時間,還會有人來村裡收購曬好的麻芋子,雖然錢不多,但對於小孩子們來說,靠自己的勞動賺取零花錢,還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以前的麻芋子不用種,一到夏天就會長出很多,現在雖然也有,但卻不值錢了,沒人收也沒地方賣,只能當作雜草鋤掉。
  • 玉米地裡常見的「麻芋子」價值大,為何現在很少有人挖了
    在農村的玉米地裡,有一種夏天特有的植物,我們叫做「麻芋子」。以前很多農村孩子都記得,不上學的時候就去地裡挖些麻芋子回來,曬乾後可以賣點零花錢。以前還會有人來村裡收購麻芋子,給的價錢也不高,可是對於農村的孩子們來說,能夠掙一點零花錢,已經非常滿足了。農村這種麻芋子都是野生出來的,一到夏天就會長出來,現在也有,就是不如以前那麼多了,很多人會當作雜草除掉。其實農村這種麻芋子的學名叫做半夏,一般在夏至日前後生長出來,當年的果實比較小,隔年的才會大一些。
  • 四川的麻芋子,已賣到十多元一斤,作為藥物,竟然還可以打胎
    麻芋子,學名半夏,屬於天南星科的植物,在四川地區被廣泛稱為麻芋子。麻芋子在四川是很常見的一種植物,經常生長在莊稼地裡,雖說很值錢,但是農民並不喜歡,麻芋子長在地裡,會像雜草一樣吸收地裡的養分,遮擋住莊稼苗的陽光,危害其生長。
  • 這種植物,俗稱「麻芋子」目前賣70元一斤,若長在你家屋後,珍惜
    我國幅員遼闊,森林資源豐富,在農村田地裡總有許多的野生植物,而且種類繁多,一些看似普通的野花野草,卻是價值不菲的藥材,在玉米地裡和荒野地上時常所見,它就是我要說的主角,人們俗稱麻芋子。對於麻芋子許多人都被它的外形所吸引,它跟一般雜草一樣有著綠色的外表, 其葉片很薄且稀少,根莖被葉片所包圍,最高能長到幾米高,色澤從白色漸變到綠色。外形酷似羊的眼睛,因此又被人們稱之為「羊眼」。不認識它的就會當作是草,但在中醫眼中它就是中草藥。半夏為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又叫三葉半夏,三步跳、水芋、地巴豆等。
  • 異葉天南星 天南星、蛇六穀 大半夏 獨葉一支槍
    異葉天南星  天南星、蛇六穀  大半夏  獨葉一支槍
  • 半夏與虎掌,伴夏生
    而這也就有了半夏名字緣由,一個說法是半夏生於夏至日前後,至此以後日漸短,夏過半,故名。而稍微有關注到半夏物候就知道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今年的半夏在四月份就有見開花了。而另外說法是指夏天過半以後就可以採來入藥了,不想考究,只是覺得這植物名字很美了。
  • 上海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今天一次告訴你!
    身在上海,你對上海的了解到底有多少?上海究竟還藏著哪些秘密,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今天,小儂就來為大家八一八那些鮮為人知的上海秘密!大家都知道,上海的別稱有「滬、申」兩種,「滬」是一種用竹子編成的捕魚工具,「申」與戰國時期的春申君黃歇有關。另外,上海還有一個別稱叫「海上」,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這個別稱在清末,民國的時候特別流行。
  • 塑料器皿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你用的塑料水杯真的安全嗎?
    在我的同事天真無邪的直接把包著塑膠袋的包子放到微波爐裡加熱搞得煙霧繚繞、警聲四起的時候我就決心要出一期關於>塑料安全使用等級的文章了抱歉大家,來晚了~總是在疑惑這個可不可以用微波爐加熱那個塑料杯能不能重複使用的小可愛這篇,解決你所有的疑惑 隨手拿起你手邊的一件塑料器皿一般來說它的底部一定會有這樣的標識
  • 這種草,人稱為「九死還魂草」,現在很珍貴,聽說以前農村常見
    說道生命力最為頑強的花草,你可能會想到綠蘿,因為它比人們譽為「生命之花」但是我們今天說道的這一種植物,它被人們稱之為「九死還魂草」,生命力極為頑強!也許有些朋友聽說過它的名字,或是覺得這個名字十分的熟悉,甚至是看見它的圖片,更是覺得似曾相識。
  • 未成年結婚在農村普遍存在,廣東就有一對,你知道嗎
    但是事實上這種現象在農村是普遍存在的。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年齡也大概是十四五歲,剛剛上初一,就聽說學校裡有一對情侶結婚了!後來上了高中以後,這種情況就更加普遍了,本來那些沒有考上高中的同學在十七八歲的時候就已經許配好了人家,然後結婚。年齡也跟我們差不多吧!
  • 聲母為dtnl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拼音與漢字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聲母為dtnl與單韻母aoeiuü的那些鮮為人知的音節與漢字。首先,聲母dtnl都不與韻母o相拼。其中聲母dt與韻母aeiu相拼,聲母nl與韻母aeiuü相拼。我們先來說說聲母d。聲母n與韻母i相拼組成音節ni的四種聲調都比較常見,像:妮、泥、你、逆。它與韻母a相拼組成音節na的第一聲卻是鮮為人知的。只有兩個字:那和南。是不是很有趣?它們居然還讀第一聲。當它們讀第一聲的時候,「那」表示一個人的姓;「南」屬於佛教用語,表示對佛尊敬或皈依。
  • 農村地裡幾種能吃的蟲子,哪一種你沒吃過?
    在農村,美食多種多樣,有很多美食讓人一想起來就饞得流口水。如果你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吃貨,相信農村的很多美味你都品嘗過。有些美食讓人一看就望而生畏,更別說吃下肚了,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理解一下,農村有哪些可以吃的蟲子?
  • 農村小河裡常見的帶殼動物,味道鮮美,吃夜宵時大家搶著吃
    農村山清水秀,環境汙染很少。村裡有一條小河,終年流淌不息,河水清澈見底,是村裡孩子們夏季最喜歡去的地方。炎熱的夏天在河裡洗澡非常涼爽,河水也不是很深,除了洗澡,我們還會沿著河道,尋找一些野味,比如魚,蝦,貝類等。
  • 農村俗語:「窮莫失志,富莫癲狂」含義深刻,你聽說過嗎?
    在農村人們雖然沒有如果太多的書,但是他們在生活上的智慧還是很多的,在他們看來從生活中也能夠學到很多的道理,從書本上學習到的都是一些理論性的東西,但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才是實踐性的經驗。村裡面的老人經常會把他們的經驗傳給他們的下一代,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教育他們,這樣的話能夠讓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少做一點錯事,多明白一些道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夠用到的,「窮莫失志,富莫癲狂」你聽說過嗎?知道其中的深意嗎?
  • 【靈璧小說】靈璧鈴子的故事,您聽說過嗎?
    好日子總是在不覺中就過去了,而貧困的生活卻是一種痛苦地煎熬,這一年的冬天,天上下起了大雪,到處白茫茫的一片,池塘裡也結了冰,鈴子卻犯起了愁。一家人連過冬的棉鞋都沒有,家裡只有幾雙毛蓊子。毛蓊子是早年農村常見的一種用麻繩編織的木頭底座的鞋,有點象戲臺上演員穿的那種高底靴。
  • 人民幣裡竟然藏著這麼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在揭示新版人民幣的新特點的同時,我們再看看用了十年的第五套人民幣,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一、10元人民幣秘密大發現!  2005版10元人民幣背面三峽圖案隱藏ZQM三個字母,據說十元券三峽風光有鋼版雕刻由趙啟明完成。這三個字母可能是名字的縮寫。
  • JavaScript鮮為人知的五個秘密
    JavaScript是一種非常非常…特殊的語言,即使你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這門語言,但是有的時候它仍然會給你驚喜。和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一樣,不是所有的秘密都是有價值的。熟知這些秘密可以使你的代碼運行的更快或者變得更小,但是一般都會帶來一個副作用,就是代碼的可讀性降低。讓我們來探究一下五個鮮為人知的JavaScript的秘密。
  • 你聽說過海鷗食堂嗎?
    你聽說過海鷗食堂嗎?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辛惠開了一家日式餐廳,海鷗食堂。沒有廣告宣傳,店標只用了小小的日語和芬蘭語,裝修簡潔明亮。她被那些有趣的比賽吸引,獨自一人來芬蘭旅行,落地卻被告知弄丟了行李箱。在等待找回箱子時,正子閒逛間邂逅了海鷗食堂,也和小綠一樣,開始在食堂幫忙。就這樣,在這平淡祥和,溫馨淡然的海鷗食堂裡,當地芬蘭人,也愛上了辛惠的傳統飯糰。赫爾辛基的街角,海鷗食堂獨有的飯糰香氣,開始經久不散。電影開頭,赫爾辛基的港口,圓圓胖胖的海鷗,像極了辛惠小時養的胖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