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母為dtnl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拼音與漢字

2020-12-21 小朱老師微課課堂

聲母必須和韻母組合在一起才能構成音節表示字音。但並不是每個韻母都能和聲母組成音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聲母為dtnl與單韻母aoeiuü的那些鮮為人知的音節與漢字。

首先,聲母dtnl都不與韻母o相拼。其中聲母dt與韻母aeiu相拼,聲母nl與韻母aeiuü相拼。

我們先來說說聲母d。它與韻母a、i、u相拼時,其組成的音節da、di、du的四種聲調的音都比較常見。比如da:搭、答、打、大;di:低、笛、底、弟;du:都、讀、賭、肚。

它與韻母e組成的音節de卻只有第一聲和第二聲,第二聲比較常見,如:得。第一聲卻是不常見的,dē 屬於擬聲詞。此外這個音節沒有第三聲和第四聲。

聲母t與韻母i、u相拼時組成音節ti、tu的四種聲調的音都比較常見,像ti:梯、提、體、替;tu:突、圖、土、吐。

它與韻母a組成音節ta卻是沒有第二聲的,其他三種聲調的音都比較常見,如他、塔、踏。

其次它與韻母e組成音節te只有第四聲如「特」,其他三種聲調的漢字都不存在。

我們再來說說聲母n和l。

聲母n與韻母i相拼組成音節ni的四種聲調都比較常見,像:妮、泥、你、逆。

它與韻母a相拼組成音節na的第一聲卻是鮮為人知的。只有兩個字:那和南。是不是很有趣?它們居然還讀第一聲。當它們讀第一聲的時候,「那」表示一個人的姓;「南」屬於佛教用語,表示對佛尊敬或皈依。其它三種聲調都較為常見,如:拿、哪、那。

它與韻母e組成的音節卻只有第二聲和第四聲,比如哪吒的哪、木訥的訥。有人會問那「呢」呢?它不是第一聲嗎?還真不是,「呢」作為語氣詞,屬於輕聲,是不帶聲調的。

它與韻母u組成的音節nu是沒有第一聲的,其它三種聲調的音都較為常見,像:奴、努、怒。

而它與韻母ü所組成的音節nü只有第三聲和第四聲。第三聲的漢字較為常見如」女「,第四聲卻鮮為人知。音節為nǜ的漢字總共有三個,分別是指慚愧,如慚恧。在字典裡有兩種意思,一是鼻孔出血,二是戰敗 。在字典裡也有兩種意思,一是指農曆月初月亮出現在東方,也指那時的月光。二指欠缺;不足。

最後我們來說一說聲母l。它與韻母a、i、u所組成的音節la、li、lu都有四種聲調,音比較常見。請看:

la:拉、旯、喇、辣;li:哩、梨、裡、厲;lu:擼、廬、滷、路。其中lá和lī的音有些陌生,lá的音有旮,lī的音有哩哩啦啦的,雖然聽得少,但也見過。

聲母l與韻母e相拼成音節le只有第一聲和第四聲。第四聲的音較常見,像:樂。念第一聲的音只有兩個漢字分別是「」和「」,湊巧這兩個漢字都屬於多音字。它們的另一種音就比較常見了,比如肋骨的肋,好嘞得嘞。當它們讀lē時,肋脦表示衣服不整潔,不利落;嘞嘞表示嘮叨。

聲母l與韻母ü組成的音節lü沒有第一聲,其它三種聲調的音都較為常見,如:驢、呂、綠。

最後給大家插入一幅圖,這幅圖中記錄了聲母dtnl與單韻母aeiuü所能拼的全部音節。

相關焦點

  • 幼兒學拼音10:什麼叫整體認讀音節?為什麼要整體認讀?
    【本系列資料供家長輔導幼兒學習時參考,也可作為成人學習漢語拼音的參考資料】前面我們學習了聲母跟單韻母組成的兩拼音節,在學習聲母跟複韻母組成的兩拼音節之前,我們先穿插一講:整體認讀音節。我們已經知道了「無聲母音節」可以用a、o、e或以a、o、e開頭的的複韻母單獨給漢字注音,還知道了「兩拼音節」的拼讀和注音方法。
  • 拼音出現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
    幼兒園都要學的東西現在的漢語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話(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 小唐尼都會寫拼音感謝中國網友了,可見,學漢字,拼音才是基礎
    近日,剛剛過完55歲生日的「鋼鐵俠」扮演者小羅伯特·唐尼用拼音感謝為自己送來祝福的中國粉絲,(謝謝中國鐵粉,我愛你三千遍!加油!),同時上傳了一張戴口罩,比V字手勢的照片。網友們紛紛表示:小唐尼的拼音這麼厲害的嘛?自愧不如!看來我大中國的拼音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呀,深得外國友人青睞!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原標題: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生母=聲母?孕母=韻母?笑點戳中「聲母韻母」知識點掃盲!
    可是真實情況是這樣的:聲母?生母不是我嗎?韻母?孕母也是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段子:孩子成績下降被叫家長,老師對家長說:你家孩子退步太大了,連聲母韻母都搞不清楚了!孩子的媽媽大驚:你這孩子也真是的,生母就是媽媽我,沒生你之前不就是你的孕母嗎?
  • 日語中那些漢字的讀音與古漢語,和你的方言相似嗎?
    日語中有很多的漢字,這些漢字有時候會給我我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讀音就是漢字音讀,音讀又分為吳音、漢音、唐宋音、慣用音等,其中吳音、漢音是最常用的音讀,吳音大部分是有南北朝時期金陵地區傳入日本,漢音是唐朝時期的長安洛陽的日本留學生帶回日本,今天我們就根據古今漢字音的角度來解釋這些漢字吳音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漢字與拼音的不同漢字的構成有三個要素:字形、字音和字義,常常也被簡稱為漢字的形音義。比如漢字「天」,「天」的字形就是這幾條線條組成的形體圖案。「天」的字音,就是指「天」的發音/讀音,「天」的字義是人的頭頂,又表示人頭頂上方的無邊蒼穹,引申出天空、太空等義。
  • 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我們還未進入幼兒園時,家長們就會教我們韻母表和字母表,進入幼兒園後我們就會學習拼音,通過拼音學習漢字,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開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那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 學拼音可能沒你想的那麼難,做到這幾點,學好拼音不再難
    拼音教學被安排在小學一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裡,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藉助拼音識漢字。我們知道,漢字是由音、形、義三部分組成,拼音就是就學習漢字的音。很多初學拼音的人會覺得拼音非常難,很多學生小學都畢業了,拼音學得還是半生不熟。
  • 「拼音知識問答」y和w算不算聲母?
    有網友問:「很好,正好我也有個疑問,y和w,有的說屬於聲母,有的說不屬於聲母,是零聲母,當i.,u,u(上有兩點打不出來),作為單韻母,也就是單元音,放在音節的開頭,那麼就要變成y和w(如果後面沒有其他元音的情況下),那現在到底y,w算不算聲母了?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拼音字母由24個聲母符號,16個韻母符號組成。它的特點是字母全部都以筆畫簡單的古漢字。音節的拼寫採用聲、介、韻3拼法,聲調則另加標記。注音字母顯然優於傳統的反切法注音。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注音字母是中國40多年中一直通行的漢字注音符號,它對於統一漢字讀音、推廣普通話、普及拼音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
  • 漢語拼音的發展
    《漢語拼音方案》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人們頭腦裡「想」出來的。它是在過去的「直音」「反切」和各種為拼寫漢語而設計的拼音方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經歷了曲折的演變過程。「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來標註漢字的讀音。如:「畢,音必。」「反切」法。這是用兩個漢字相拼來給一個字注音,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如:「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聲母、宗的韻母和聲調為冬注音。
  • 在漢語拼音發明之前,中國人學習漢字有多難?
    在漢語拼音發明之前,中國人學習漢字有多難?在漢語拼音發明之前,中國人是如何學習漢字發音的,這種發音的方法學習效率如何? 中國古代文盲遍地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不是漢字的學習難度太大?古代中國人學習漢字有多難?非常難。為什麼歷史是一部貴族史?因為普通人連字都不認識,如何能進入以文才取仕的上層階級?
  • 一起學拼音:「b」、「p」、「m」、「f」聲母發音
    還沒有特別熟練的小朋友們,一定要記得跟著愛拼音APP的拼音學習版塊反覆練習。今天我們要開啟新部分嘍一起來學習「b」、「p」、「m」、「f」。如何正確拼讀並書寫「b」拼讀:b是漢語拼音聲母中的一個,b在發音時,雙唇緊閉,阻礙氣流,然後雙唇突然放開,讓氣流衝出,讀音輕短。記字形:覆蓋b在收音機上。「b」像什麼?(b像一個大肚子。b像個6。)
  • JS版漢字與拼音互轉終極方案,附簡單的JS拼音輸入法
    拼音組合漢字有21個聲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24個韻母,其中單韻母有6個:a, o, e, i, u, v, 複韻母有18個:ai , ei, ui , ao, ou, iu , ie, ve, er, an , en , in, un , vn , ang, eng, ing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這些方法太高明了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 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科技日曆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科技日曆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olivia chan • 2020-02-15
  • 漢語拼音的歷史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 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用兩個漢字注出一個漢字的讀音。是一種傳統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國古代對漢字字音結構的分析。第一個字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聲母;第二個字為反切下字,表示韻母和讀音。 中國人自己的漢語拼音運動是從清朝末年的切音字運動開始的。
  • 我有點疑惑,就是漢語拼音發明之前,漢字一樣存在吧?那它的發音靠...
    ,漢字一樣存在吧?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是中國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時間最長的注音方法,它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以「跟」字為例。直音法:跟音根,是指「跟」讀如「根」。
  • 【冷知識】拼音的由來
    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用兩個漢字注出一個漢字的讀音。是一種傳統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國古代對漢字字音結構的分析。第一個字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聲母;第二個字為反切下字,表示韻母和讀音。 中國人自己的漢語拼音運動是從清朝末年的切音字運動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