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如懿傳》到《慶餘年》:新麗「下嫁」閱文時的「中國漫威夢...

2021-01-18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麻辣娛投」(ID:malayutou001),作者 達倫糕,36氪經授權發布。

從《我的前半生》、《白鹿原》、《大丈夫》、《虎媽貓爸》、《辣媽正傳》、《煎餅俠》、《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再到《如懿傳》以及現在《慶餘年》,沒人可以否認,新麗傳媒一直以來都是和熱門影視作品相關聯的。

11月26日晚上,一條新劇發布的消息突然引起轟動:大型古裝劇集《慶餘年》製作完成已經接近兩年,但是一直沒有定檔播出的消息,不過當天上午,片方卻火速宣布晚間8點30分上線播出,創造了定檔和播出最快的紀錄。

根據貓膩同名小說改編的大劇《慶餘年》,幾乎是零宣傳的狀況下,突然宣布開播。

在這樣的突然開播背後,有著新麗的無奈,劇集確實陣容華麗,但是遲遲無法在衛視定檔開播,也著實讓人無可奈何。

據媒體報導,《慶餘年》最早的打算原本是在浙江衛視、東方衛視雙星聯播,但這部劇從2018年至19年10月一整年過去了,都沒有定檔消息——直到上個月終於選擇在騰訊網臺播出。

這樣的「熱門劇無緣衛視」的情況對於新麗已經不是第一次。

2018年初,隨著《巴清傳》被群眾上書舉報,新麗的年度重頭戲《如懿傳》也因為宮鬥題材也被限制難以上星,80多集的劇情如果轉晚間檔周播大概要播上半年,嚴重影響和消耗劇集的熱度。

再加上當時《延禧攻略》先發制人搶跑暑期檔,重重壓力下新麗傳媒終於選擇放棄臺播,將獨播權賣給了騰訊視頻,投資三億的「重磅戲」變成了網播劇。

2018年3月新麗宣布與光線「分手」、後來被納入騰訊麾下,再後來八月就被閱文集團全資收購,新麗傳媒終於實現了自己上市的夢想——155億元的價格,新麗傳媒100%股權被收購。

當時的景象可謂歡欣鼓舞,媒體預測,閱文集團拿下新麗後,「今後不再只是IP巨頭,它擁有了影視製作能力,同時掌握了IP授權與IP影視改編權,或許可能成為中國的漫威。」

一年多過去了,應該說,新麗當初「下嫁」閱文時的願景短期並沒有實現,反而是因為《如懿傳》和《慶餘年》這樣的熱門劇集不得不走向網播,導致當初籤訂的對賭協議壓力倍增。

從《如懿傳》到《慶餘年》:新麗的不易

在這一次《慶餘年》突然上線之前,其實很多人都已經在期待這部劇的播出,不過大多數人都覺得可能要2020年才能看到,因為之前毫無消息;然而,在毫無預兆、零宣發的情況下,《慶餘年》卻突然在11月底宣布開播,讓觀眾和媒體都著實吃驚了一把。

《慶餘年》改編自作家「貓膩」的同名小說,原著本身就擁有廣泛的原著粉和超高人氣基礎。小說自2007年開始連載至今,持續保持在網文平台歷史類收藏榜前五位,在QQ閱讀、起點讀書雙平臺,讀者粉絲貢獻超10萬次打賞、340餘萬張推薦票。

截止到12月第一周,《慶餘年》已更新11集,從觀眾反饋來看,豆瓣評分5萬人,大家給出了8分,其中打出4星以上的觀眾佔比超70%——口碑算是上乘。

另一方面,《慶餘年》熱度也體現在播放量上,據貓眼數據,除首日播放量不足千萬,《慶餘年》在騰訊視頻的日播放量均破3000萬,其中11月29日播放量9723.1萬幾乎破億,這個成績與《都挺好》、《小歡喜》等爆款劇首周播放量持平,某種程度上也算一種「爆款認定」。

不過,話說回來,無論是口碑還是熱度,其實與當初新麗以及閱文(騰訊)對於這部劇的目標設定還是相差甚遠。

據說《慶餘年》原本打算拍三季,第一季將近50集的劇情只是完成了人物登場,故事線和感情線還沒有完全鋪開。能夠看得出製片方野心不小,但因為限古令的原因,《慶餘年》難以登上黃金檔聯播,走網播路線原本就是一種妥協和折中。

和此前的《如懿傳》類似,此次新麗傳媒再次選擇將《慶餘年》轉網播,放棄上星,從側面印證了如今古裝劇在衛視播出越來越難。眾所周知,現在因為監管政策限制,衛視每年都會有古裝劇份額,但這個份額非常寶貴,能不能獲得這個份額,以及什麼時候能夠獲得,都有一個複雜的流程。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了新麗的另外一部古裝大劇《如懿傳》上。作為《甄嬛傳》的姐妹篇,《如懿傳》從籌備階段就備受矚目,早在2016年,就傳出了單集1500萬元的高價版權費用。其中騰訊視頻以單集900萬元的價格拿下網絡播出權,兩家衛視各出單集300萬元拿下電視播映權。

但是,隨著2017年播出平臺對古裝劇的播出限制越演愈烈,2018年騰訊視頻獨播的《如懿傳》並沒有在預期內拿到13.05億元的版權費。

原本在2017年底就拿到了播出許可證,但宮鬥題材的《如懿傳》一直等不到電視臺排期。直至2018年8月,同題材的《延禧攻略》引爆網絡,《如懿傳》不得不放棄電視渠道,選擇騰訊視頻網絡獨播。

這樣的播出安排,意味著新麗傳媒原本可以從兩家衛視各拿到單集300萬元版權費的願望落空,按照87集的總體量,至少5.22億元不能確認收入。

閱文集團公告顯示,騰訊視頻購買《如懿傳》獨播權的價格由8.1億元變更為12.7億元,相當於單集1460萬元。而兩家衛視分別以1740萬元取得了《如懿傳》的多輪播出權,為此新麗傳媒付出了5300萬元的代價。

對於《慶餘年》,暫時我們還無法了解其中帳目收入的具體情況,但是單單只走網絡播出的渠道,顯然對於新麗今年的財報也會有嚴重影響。

新麗吃緊,閱文與騰訊支持到底?

《如懿傳》和《慶餘年》的問題並不是全部,客觀來看,新麗傳媒的理想與現實差距頗大。

截至12月,新麗傳媒2019年僅有三部電影上映,其中延續肖戰「流量光環」的《誅仙Ⅰ》是票房最高的電影作品,累計票房4.02億,分帳票房3.72億,片方分到的票房為1.39億元,其餘兩部電影《一吻定情》和《素人特工》則僅分別報收1.73億元和2242.1萬元票房。

電視劇方面,新麗傳媒也僅有三部開播,其中《芝麻胡同》與《諜戰深海之驚蟄》豆瓣評分均未破7,播放量表現平平,所有的壓力都落在了《慶餘年》身上。

更有甚者,當年閱文收購新麗的時候,雙方是籤了對賭協議的。對賭的包袱一直壓在新麗身上,更是凸顯了其現在的困境。

從閱文投資新麗的具體協議來看,「2018年、2019年、2020年新麗需要獲得不低於5億元、7億元、9億元的淨利潤。」

「下嫁」閱文集團後,新麗傳媒的業績並不亮眼。從2018年來看,新麗傳媒實現淨利潤3.24億元,比承諾的5億元少了1.76億,業績承諾的完成率不足65%——客觀來說,新麗傳媒儘管有大股東騰訊護航,2018年的業績是不過關的。

根據閱文的公告,新麗傳媒若無法完成對賭,閱文集團支付給新麗傳媒的收購對價會根據績效完成情況進行扣減調整。鑑於2018年新麗傳媒未完成業績對賭,閱文集團調減了約8.5億元的支付對價。也就是說,新麗傳媒管理層損失了8.5億元。

截止到目前,參考閱文公布的半年報,新麗傳媒實現收入6.6億元,淨利潤僅0.95億元,離承諾的7億元淨利還有大約6億的差距——《慶餘年》的播出,顯然並不能夠填平這一差距。

話說回來,無法完成對賭卻並不妨礙閱文和騰訊對於新麗的持續支持。

據內部人士透露,作為《慶餘年》的出品及聯合承制方,騰訊影業對於《慶餘年》的版權從2018年3月開始生效,此前的版權掌握在深藍和華娛手上。

為了能更好的開發這個IP,騰訊影業在2017年就找到前版權方溝通,決定共同開發這個IP。隨著戰略合作夥伴新麗的加入,以及閱文作為IP的源頭,才有了大家現在看到的《慶餘年》。

同樣的,對於閱文集團來說,雖然新麗的帳面不好看,但是收購新麗依舊是一個「戰略性的部署」。

做網絡文學生意的閱文這兩年在線閱讀業務收入已經出現明顯下滑,根據2019年中報,閱文在線業務收入同比減少11.5%至16.63億元,佔總收入56%,但與之相對的是版權運營收入的增長,其中就包括新麗傳媒業務帶來的約6.6億元的版權運營收入。

隨著在線閱讀市場與影視市場的接軌,網文內容的變現方式從付費閱讀走向IP改編,人口紅利的泡沫消失,市場進入細分垂直階段,網文付費用戶增速放緩,而網文IP改編、影視、遊戲、動漫等各產業的聯動成為資本騰挪的新場所。

閱文集團這兩年顯然意識到了這個趨勢,2018年閱文集團授出60餘部作品的改編權,其中就包括《慶餘年》在內的等10部影視劇,還有《鬥破蒼穹》等10多個動畫項目。其戰略始終是「IP授權為主,IP改編」為輔,要想真正把握IP生態鏈條產生的紅利,甚至成為所謂的「中國漫威」,閱文集團需要穩定的內容製作端,將版權與內容改編的內部渠道打通。

騰訊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新麗傳媒的出現恰逢其時,騰訊迅速進行了階段性的試水。2017年騰訊影業宣布與新麗傳媒合作《慶餘年》,合作項目將採用「五年三季」的模式打造影劇聯動的多文本產品,同時還宣布合作《贅婿》、《我真是大明星》等多個項目。

新麗傳媒顯然將與企鵝影業、騰訊影業形成聯動,對於騰訊整個生態而言,可謂如虎添翼;而閱文集團孵化出的海量IP則有了影視聯動的平臺,業務多元化發展,IP價值鏈進一步深化。

不過,對於新麗傳媒自身,好處是終於從無法上市的資金短缺的窘境裡逃脫出來,在所謂的產業寒冬中找到了新的生機;難點在於,雖然《慶餘年》好不容易可以播出,但是積壓的《狼殿下》至今未定檔,翻拍的《天龍八部》和《鹿鼎記》也不確定能否順利播出,這現在與未來的對賭如何達標——至今依舊是個問號。

相關焦點

  • 閱文集團市值縮水150億 如懿傳啞火:騰訊系155億要打水漂?
    來源:時間財經五天,閱文集團市值蒸發相當於「跌去一個新麗傳媒」。在高調「下嫁」騰訊旗下閱文集團後,新麗傳媒終於時來運轉。但很快這匹「影視黑馬」就發現,「傍大款」後的日子並不如想像中舒心。 8月20日,由新麗傳媒出品的年度「劇王」《如懿傳》在騰訊視頻正式開播。
  • 閱文集團市值縮水150億 《如懿傳》啞火:騰訊系155億要打水漂?
    8月20日,由新麗傳媒出品的年度「劇王」《如懿傳》在騰訊視頻正式開播。這部自2017年起就吊足觀眾胃口,並多次「放鴿子」的宮鬥大戲終於可以與觀眾見面。與之前鋪天蓋地的宣傳相比,《如懿傳》此番開播顯得較為倉促,播出平臺也從「兩臺一網」同步,變為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東方衛視和江蘇衛視並未出現在播出之列。
  • 騰訊12.7億力保《如懿傳》 新麗傳媒未完成業績承諾
    騰訊12.7億力保《如懿傳》 新麗傳媒仍未完成業績承諾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徐露 儘管騰訊視頻付給《如懿傳》的網絡版權費由單集900萬元提高到了1460萬元,彌合了不在電視臺播放的損失,但出品方新麗傳媒依然沒有完成上市第一年對閱文集團的業績承諾。
  • 《如懿傳》「起大早趕晚集」遭遇《延禧攻略》,出品公司卻被閱文...
    2016年8月開機,2017年5月殺青,2018年8月上映的《如懿傳》曲折反覆,幾番撤檔,又被一上市就爆發熱度的《延禧攻略》正面狙擊,不得不火急火燎地改為網播。而開機時頗為期待的諸多觀眾已經懷疑《如懿傳》是不是要涼。   與旗下劇集頗為相似的是新麗傳媒的命運。
  • 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的「向融」與中國IP生產的未來
    今年,騰訊的「合光·向融2020年度發布會」是由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共同舉辦。這不止因為如《慶餘年》第二季、《1921》、《人世間》、《贅婿》等接下來的重點項目背後都站著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三方或其中兩方,也在於這「三兄弟」間合作關係的變化。
  • 閱文集團收購《如懿傳》發行母公司新麗傳媒
    8月13日晚,閱文集團發布公告稱,將以不超過15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新麗傳媒100%股權,交易將以現金加發行新股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結算。交易完成後,新麗傳媒將成為閱文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成立以來,新麗傳媒陸續出品了《我的前半生》、《白鹿原》、《大丈夫》等熱門電視劇,包括此前備受關注的古裝宮鬥劇《如懿傳》;在電影方面,新麗傳媒投資拍攝的《失戀33天》、《煎餅俠》、《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等影片也十分賣座。雖然在影視方面成績喜人,但在資本市場尋求上市的過程中,新麗傳媒卻遭遇了不少坎坷。
  • 《如懿傳》的拉鋸戰
    不過錢多也是壓力,也不覺得賣出天價多麼值得驕傲,關鍵在於把《如懿傳》拍好。」曹華益也在一次採訪中強調,《如懿傳》這個項目上,演員片酬完全控制在30%左右,「關於網絡上的言論,我們希望用作品來自證清白。」2016年6月,新麗傳媒還宣布將《如懿傳》除中國大陸外的全球版權授予福斯傳媒集團,該劇將在其旗下的華語旗艦頻道衛視中文臺獨家首播。
  • 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三駕馬車的「類迪士尼」整合邏輯
    今年4月,程武接棒閱文集團,被外部認為是閱文與騰訊加強聯動的信號。其後,在8月的閱文財報電話會上,程武回答分析師的提問時表示,閱文的IP業務方面「與新麗傳媒的整合未能充分產生協同效應」,「與新麗傳媒的整合遠未取得全面成功且進度不及預期」,這為三方進一步深化整合埋下了伏筆。
  • 原創版權IP金礦挖不完,換血後的閱文集團,要做中國版「漫威」?
    就在,4月27日下午,騰訊互娛接管閱文集團消息傳出後,閱文集團尾盤快速拉升,收漲5.97%。4月28日早盤,閱文集團(00772.HK) 高開3.6%,報33.1港元,此後漲幅一路擴大,最高時達18%。這一明顯轉變,足以證明市場對於此次閱文高管「換血」的積極態度。
  • 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舉辦聯合發布會,《1921》《慶餘年...
    因此,接下來,騰訊和閱文將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持續加碼在影視領域的投入,通過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這「三駕馬車」,協同推動影視業務和網文、動漫的耦合,讓影視為後續的IP開發創造更大的空間與可能性。
  • 連續「踩雷」的閱文集團:護城河不保,市值還少了三分之二
    然而在月活用戶難以增長的同時,閱文還在面臨月付費用戶的不斷減少。自2017年起,閱文的月付費用戶便開始逐漸下滑,從巔峰的1150萬人/月,下滑到2018年的1080萬人/月,到了2019年,這個數字已經下滑到了980萬人/月。對於月活和付費用戶的下滑,閱文給出的解釋是,「騰訊產品自營渠道,以及第三方在線收入下降導致的。」
  • 閱文集團+騰訊影業+新麗傳媒「組合出擊」,誰在構建新的IP生態體系?
    10月19日,閱文影視聯合騰訊影業、新麗傳媒舉辦2020年聯合發布會,這是閱文影視、騰訊影業、新麗傳媒三大平臺首次以「組合拳」的形式正式出現在公眾面前。受此利好消息影響,閱文20日股價最高漲幅高達4%。
  • 閱文集團:網文江湖IP夢
    曾經的起點網創始人們,如今志得意滿,統治了中國網文市場的大半壁江山,且手握重金,帳上現金超過80億元,他們躊躇滿志,要打造自己的漫威帝國,打造中國的迪士尼。此時的閱文,擁有強大IP構建能力,但是,對於IP的運營卻依賴授權給其他影視公司,收取版權費,自己對於影視改編的質量沒有控制力,版權收入也非常有限,2017年版權營運收入佔比只有14.8%。
  • 起點中文網擁抱粉絲經濟生態,閱文集團離漫威世界更進一步?
    如果更精確的說,應該是從4月23日《復仇者聯盟4》在中國大陸上映開始,就開啟票房收割模式,接連打破多項進口片紀錄,截止到2019年5月16日20時,已經突破40億元,達到41.5億元,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外國電影。《復聯4》的成功代表著漫威宇宙第一階段順利結束,如果需要總結成功經驗的話,可以簡單概括為優質的IP、精良的電影製作和粉絲文化的三重共振。
  • 收購新麗傳媒致業績不佳,閱文集團上市後首度虧損
    投稿來源:投資者網導語閱文集團近日發布了上市以來首份虧損的成績單。從產品線層面,收購新麗傳媒後,該集團稱得上頭部的網絡文學平臺。然而,即便推出《慶餘年》等爆款影視,其新麗傳媒業績不振、面臨免費閱讀衝擊等,都成為其跨越寒冬的重重障礙。
  • 騰訊吸收閱文進行時:整合密集出牌、新麗走到臺前
    而從閱文過去的戰略走向來看,吳文輝的規劃幾乎和騰訊是平行的各自為營狀態。2018年8月,閱文集團宣布收購新麗傳媒100%股權,有業內人士告訴搜狐科技,此次收購的舉動是閱文在為自己打造IP帝國鋪路,並非服務於騰訊的「新文創」布局。無形中,閱文與騰訊旗下的騰訊影業和企鵝影業產生了競爭關係。
  • 不到半年市值暴增1倍,騰訊整合後的閱文,到底有何不同?
    2020年4月27日,閱文集團宣布,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CEO程武正式接管閱文集團,向更強的文學內容生態升級。此後閱文股價啟動「開掛模式」一路上漲。  半年後的10月19日,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在上海舉辦聯合發布會。這是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三大平臺首次以「組合拳」的形式正式出現在公眾面前。
  • 騰訊新麗閱文聯合發布影視新項目 《慶餘年》第二季啟動
    10月19日晚,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聯合發布了《人世間》《慶餘年》第二季等56個影視項目的最新消息。著名作家梁曉聲長篇巨著、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人世間》將被改編成電視劇,預計年底開機。《人世間》由著名編劇王海鴒親自操刀改編,並由《人民的名義》導演李路執導。
  • 千億市值縮水2/3 閱文集團旗下新麗傳媒未完成對賭
    《慶餘年》燃爆了2019年的電視劇市場,也讓新麗傳媒的收購方閱文集團(00772.HK),再被公眾聚焦。3月17日,號稱「中國版漫威」的閱文集團公布其2019全年業績。年報顯示,閱文集團總收入同比增長65.7%至83.48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21.9%至11.12億元,業績整體高於市場綜合表現。不過,分業務條線來看,閱文集團在線業務實現營收37.1億元,同比下降3.08%;版權運營及其他業務實現營收46.37億元,同比增長2.83倍,呈現出較大分化。
  • 閱文重裝進行時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閱文IP價值開發的進度始終存在一定的市場疑慮,新管理層也明確指出,閱文需要一個既熟悉網絡文學業務、也熟悉影視製作的團隊來體系化推動IP影視化。 而整合效果,程武在發言中概括為「從好內容,到內容產業,再到內容產業鏈耦合」的三級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