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上外教師排演了英語話劇《於無聲處》(​口述:陳毛龍; 採訪、整理:繆迅)

2021-02-19 上海老底子

1978年12月,是讓我和如今都上了歲數的離退休老同志難以忘懷的歲月。尤其是我所在的上海外國語大學成功排演英語話劇《於無聲處》,當時在申城傳為佳話,贏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擴大了上外在上海的影響,也為上外增添了聲譽。

1978年10月,在粉碎「四人幫」兩年後,上海青年工人宗福先滿懷激情,發揚敢為人先的大無畏精神,僅用了短短3個星期的時間,寫出了一部經典之作——四幕話劇《於無聲處》。劇中通過展現在尖銳複雜環境裡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揭發、批判和清算「四人幫」的罪行,表達了「人民不會永遠沉默」這一主題,為黨中央撥亂反正、給1976年4月廣大人民群眾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的革命行動平反,喊出了人民的心聲。此劇於1978年10月一經演出後,立即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各地掀起了排演《於無聲處》的熱潮。

此情此景,引起時任上外英語系黨總支書記趙滿堂同志的關注。他意識到,話劇《於無聲處》是一出立意深刻,影響深遠,具有強烈的現實感染力的好戲。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老趙和時任系主任的李仲同志溝通商議,建議將《於無聲處》劇本翻譯成英語在校內外演出,一方面展現上外師生揭批「四人幫」、也為進一步推動「文革」結束後社會上出現的學習外語的熱潮出點力,擴大上外在滬上的影響和聲譽。兩人一拍即合,決定由趙滿堂負責,動員和組織全系各方面力量,緊鑼密鼓地展開緊張而又繁雜的前期工作。

要將一部名噪一時、廣受好評,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名劇排練成既忠實於原作、又具有鮮明外語特色的英語話劇《於無聲處》,絕非易事。但趙滿堂等同志迎難而上,勇挑重擔。老趙親任劇務主任,統抓各項籌劃事宜,他充分發動群眾,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群策群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他著手組建像正規劇團一樣完整的演職員班子,重中之重是首先抓了三件事:一是特邀上海青年話劇團演員任廣智任導演,任廣智曾擔任《於無聲處》導演,由他駕輕就熟來執導英語話劇最為合適。任廣智欣然接受了邀請。同時請系裡精通音樂、作曲的張承謨老師擔任顧問,配合任導工作。二是在系領導支持下,組織系裡幾位具有較高翻譯水平、工作嚴謹負責的資深教師執筆翻譯劇本,幾位教師個個幹勁十足,一絲不苟、逐字逐句地反覆推敲,在規定期限內順利完成了劇本的翻譯,通過校審定了稿。還請在英語語言方面造詣深厚的李觀儀教授和陳文達老師擔任語言顧問,嚴把好語言關。三是廣泛聽取意見,篩選出了古寶珠、方慕君、金繩曾、朱炳蓀、趙九齡、譚文蘭、顏一德等7位符合各方面要求與條件的老中青教師,分別飾演《於無聲處》劇中的梅林、歐陽平、劉秀英、何為、何芸和何是非等角色。堪稱精幹的演員陣營組成、角色分配好後,老師們們懷著極大的政治熱情很快投入到緊張的排練活動中,熟讀劇本,熟悉劇情,爭分奪秒地背誦臺詞,在任廣智導演耐心指導、不斷啟發幫助下,反覆揣摩角色的內心世界,並相互切磋、琢磨,刻苦提高演技,努力塑造並逐漸進入了劇中的角色。

與此同時,趙滿堂還抓緊做好劇組職員班子搭建工作。他抽調英語系王長榮、李基安、關可光、吳家祿、曹志娟等7位老師和周冬林、錢秋琴等3位職工;另外從校後勤處、附中、出版社借調了郭志祥、王志偉老師和陸大郎、陸巨發等5位職工,分別擔任各項劇務工作。其時,我負責道具,為了找齊劇中的各種道具苦思冥想,從有關部門借來一隻近似五鬥櫥、又大又笨重,搬上搬下極費力的大櫃供演出之用,後來,劇組外出公演時,我又自帶煤球爐、碗筷、切面、面佐料,待每次演出結束後,端上熱騰騰的陽春麵,給演職員們充當夜宵。

上外英語話劇《於無聲處》劇組30名演職人員在努力完成本職教學和其他工作任務的情況下,不辭辛勞,放棄了大量休息時光,不計報酬,執著排戲,集思廣益,精益求精,經過一段時間齊心合力、堅持不懈的緊張排練,英語話劇《於無聲處》終於在1978年12月初在校大禮堂舉行首場演出。到場師生觀劇後給予了高度認可和一致好評。之後沒幾天,英語話劇《於無聲處》劇組走出學校大門,假座位於重慶南路、建國南路口的電車三場大禮堂對外公演。事先我們在報上登了演出廣告。印製了中英文對照的說明書,本市熱愛英語的各界人士和大學、中學師生看了廣告後紛紛前來購票觀劇。一時盛況空前。一個很大的會場,觀眾坐得滿滿當當的,場內氣氛熱烈。

記得上外英語話劇《於無聲處》劇組演出的那三天,正逢冷空氣來襲,上海氣溫驟降,舞臺上演的卻是初夏時節的四場戲,演員不畏嚴寒、身著單衣堅持演出,實屬不易;觀眾們也不顧天寒地凍,熱情地前來觀劇,讓上外英語話劇《於無聲處》的劇組全體同志深受感動。

英語話劇《於無聲處》的編導和成功演出,不僅在上海獨此一家,在全國也未有所聞;演出獲得了很大的成功,觀眾們給予了充分肯定和熱情讚揚。40年過去了,現在回過頭來看,可以說,上外老師們成功上演英語話劇《於無聲處》,值得上外人為此自豪的,也是上外人敢為天下先、不畏困難、勇於探索精神的體現。時任英語系黨總支書記的趙滿堂和全系的老師們為此作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功不可沒。英語《於無聲處》成功演出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應,達到了預期目的,擴大了上外在社會上的影響,為上外增添了聲譽,這是值得載入上外史冊的一件大事。

繼英語話劇《於無聲處》成功演出後,之後幾年裡,上外英語系老師們在校內用英語排演了莎士比亞的經典名劇《仲夏夜之夢》等名劇。至今,我還珍藏著上外演出英語話劇《於無聲處》的說明書和劇組演員的合影。

(口述人陳毛龍:上海外國語大學退休幹部,曾任上海外國語大學機關黨總支書記;採訪、整理人繆迅:上海外國語大學退休教師,曾任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史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相關焦點

  • 《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
    2009年,中國攝影家協會首次啟動「口述影像歷史」項目。該項目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有計劃地梳理攝影史的行動,第一次集中搶救影像資料的工程。陸續出版了《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跨越時空——西藏攝影往事》《穿越歷史的回聲——中國戰地攝影師》,獲得業界一致好評。
  • 直播帶你走近上外英語學院!上外「享」你,學長學姐說之英語:「英...
    直播帶你走近上外英語學院!上外「享」你,學長學姐說之英語:「英」華風採,追求卓越!上外英語學院簡介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始建於1956年,英語學院本科階段設有兩個專業:英語專業與翻譯專業。所依託的「英語語言文學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上海市重點學科,上海市高峰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2019年,英語專業和翻譯專業同時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 《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新書發布
    2009年,中國攝影家協會首次啟動「口述影像歷史」項目。該項目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有計劃地梳理攝影史的行動,第一次集中搶救影像資料的工程。陸續出版了《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跨越時空——西藏攝影往事》《穿越歷史的回聲——中國戰地攝影師》,獲得業界一致好評。
  • 金融學院排演愛國主義精品話劇《張伯苓》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馬小茜 袁芳)12月17日,一場愛國主義精品話劇《張伯苓》在金融學院報告廳上演,由48名金融學院本科生組成的創作演職團隊為觀眾帶來了精彩動人的話劇演出。  張伯苓先生後人、全國政協原常委、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元龍,張伯苓研究會副理事長張重憲,張伯苓研究會副理事長、秘書長董潤平,張伯苓研究會副秘書長李方燕應邀觀看演出,校團委書記賀文霞,南開大學校友辦公室副主任于洋,金融學院黨委書記韓旭,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季芳,以及學院中青年教師、關工委成員、學院團委共建單位津南區八裡臺鎮三個社區的黨團負責人等一同參加活動,此外近500名觀眾在線觀看了演出直播
  • 薦書|《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三卷本)問世
    作為「口述影像歷史」項目的第二期工程,《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三卷本)近期由中國攝影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發行。匯集活躍於20世紀50—70年代老攝影家本人的口述整理和採訪,第一手的口述資料,鮮活地還原真實的歷史,口述、訪談與文獻資料互為對照,呈現中國攝影師的群體形象,寶貴的經歷及豐富的影像,展現新中國發展的影像軌跡,抒寫老一輩攝影家愛黨愛國的真摯情懷。
  • 繆迅:那些年,我看過的「內部電影」
    繆迅:那些年,我看過的「內部電影」 2020-06-18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萊陽聚焦:萊絹那些年的話劇藝術
    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時至今日,每每回憶起在萊絹排演話劇的歷程,總還是有幾分心潮澎湃,更無時不縈繞著對萊絹深深的眷戀。萊絹開始排演大型話劇,始於1978年冬天。        為參加年底舉行的萊陽縣職工業餘文藝匯演,由朱彩雲老師提議,廠領導和工會同意,開始組織排練話劇《於無聲處》。當時,正在萊陽出差的珠江電影製片廠導演呂文等人獲悉後,不敢相信,一個工廠的業餘文藝宣傳隊,有能力排演分量這麼重的話劇作品。
  • 我省音樂教師為新版話劇《雷鋒》創作主題歌曲《永恆》
    雷鋒誕辰80周年的日子裡,一臺重新排演的話劇《雷鋒》日前在撫順雷鋒大劇院上演,隨之該劇的主題歌曲《永恆》伴隨著舞臺上鮮活的雷鋒形象走向觀眾。而這首歌曲的創作者就是瀋陽音樂學院的年輕教師馮子祥、高原夫婦。
  • 兩岸合作排演!閩南歌仔大戲《陳三五娘》​亮相百戲盛典
    兩岸合作排演!閩南歌仔大戲《陳三五娘》​亮相百戲盛典 2020-10-12 22:0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恩高英語話劇表演「滿堂彩」
    「話劇的演出整體效果很好,即便我不是很懂話劇的相關內容。但看著其他參演孩子家長自豪的樣子,我內心很期待自己的孩子也能在高二時有這樣一次鍛鍊自己的機會」,慕名而來的家長接受《三節視窗》編輯部採訪時說。
  • 話劇《侯德榜》背後的科學情結
    他在1943年創造的侯氏制鹼法一直沿用到上世紀90年代。  如今,他的故事被後人搬上舞臺。4月8日晚,話劇《侯德榜》在北京化工學院科學會堂落幕,全劇再現了侯德榜立志報國、赴美留學、創辦鹼廠、南京炸廠和重建川廠的人生經歷。
  • 直播帶你走近上外日語!上外「享」你,學長學姐說:學思漢和,撥雲見...
    本次分享邀請到了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學姐們做客「上外『享』你2020」主題分享活動,通過和大家分享自己在上外日本文化經濟學院的學習經歷,幫助對上外、對日語相關專業感興趣的學弟學妹們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文化經濟學院是我國最早設立的日語學科點之一,至今已有60年歷史。學院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959年。198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獲得日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學院日語語言文學專業被批准為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2000年12月又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並於2002年開始招收博士生。
  • 以考促教,貝樂英語第九屆全國教師大賽複賽全國開賽
    本網12月14日訊 秉承著「極 致教學與服務」理念,貝樂英語第九屆全國教師大賽複賽比拼在北京首戰拉開序幕!貝樂北京校區一線教師熱力雲集,通過教學能力展示與現場口述答題兩大考評環節,接受專業能力、教學能力、組織能力、學術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的全方面、多層次細緻考評。​
  • 珠海小百靈語言藝術培訓教師_小百靈語言藝術培訓老師-培訓幫
    主修課程播音主持 語言輔導 主持人的語言藝術 廣播電視概論 主持人思維訓練 主持人實用播音 主持學 表演 中國近現代歷史 新聞寫作 新聞採訪 新聞評論 大學語文 大學英語 大學計算機 採編播 形體 禮儀 。
  • 「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來自上外的她,分享這些經驗、技巧!
    在第二十四屆中國日報社「21世紀·可口可樂」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大學組中,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 EN-lightenment 演講社社長(Co-president)、英語學院英語專業+卓越學院國際組織實驗班的熊歆,以上外校選賽冠軍、全國半決賽第二日排名第一的成績進入全國總決賽,獲得全國一等獎的佳績。這次比賽中,熊歆說自己最大的成長是找到了個人風格。
  • 「動態」《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出版
    【動態】《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出版作為「口述影像歷史」項目的第二期工程,《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三卷本)日前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年,中國攝影家協會首次啟動「口述影像歷史」項目。該項目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有計劃地梳理攝影史、集中搶救影像資料的工程,此前已出版了《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跨越時空——西藏攝影往事》《穿越歷史的回聲——中國戰地攝影師》,獲得業界一致好評。
  • 口述|我是北師大歷史系78級學生,也是同班同學的英語老師
    陳其和他的家人文革後期,北京的基礎教育十分凋敝,教師奇缺,特別是海澱區的「山後」(頤和園萬壽山山北)農村地區的教育狀況,更是慘不忍睹。他們到北大、清華和科學院家屬委員會挖掘「優秀青年」,以補充農村學校的教師隊伍。「聊勝於無」,他們飢不擇食,當即錄取我。我搖身一變,成為光榮的「英語教師」,月薪37.5元。
  • 話劇《大贏家》開票,致敬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
    財經主題話劇《大贏家》以時間為縱線,呈現了中國證券市場1990-2020年30年來的風風雨雨,包括「上交所成立」、「327國債期貨」、「深圳810」、「股權分置改革」等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重大事件,30年間各色人物的起伏命運也隨之鋪陳開來。本劇總策劃、上海榮正投資諮詢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鄭培敏說,「希望通過這部話劇,說明敬畏之心的重要性。
  • 「教師節」英語怎麼說?讚美老師的英語句子有哪些?
    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過教師節。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明天就是2020年教師節了,「教師節」英語怎麼說?讚美老師的英語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