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生活的品質,要看他如何度過一日三餐

2021-02-08 慢時光

Slowtime | 慢時光

前段時間去紐西蘭旅行,回來好友問我,住房車感覺怎麼樣?

我笑笑說:就是天天窩在車裡煮飯做菜,幸福的胖了。

平日裡我和老李工作忙碌,相隔兩地,很少能夠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吃頓飯。老李在北京常駐,每天不是應酬就是快餐。

唯獨在這樣的時間和空間,一家人什麼都不做,開著房車也不趕路到處看風景,而是圍著灶臺,洗菜,切菜,烹飪,然後再圍坐在桌上喝著小酒吃著飯。時間變得特別緩慢,生活的滋味就這樣從鼻尖到味蕾再到胃再到心靈。幸福既然變得如此簡單。

突然覺得,真正的家,不是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而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吃飯。

我的房車早餐

我的房車晚餐

前段時間,黃磊在微博曬出了一張照片,很多網友都被感動了。

圖片中的「光面」,是黃磊給女兒們準備的午餐,做法極其簡單,醬油湯裡下麵條即可。

他感慨道,小的時候,父親也常常給自己做一碗光面當午餐,所以等到自己再去做給女兒吃的時候,回憶起的,是父親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

一份美味,一道不起眼的家常,看似傳承的是味道,實際傳承的是深深的愛。

01

家的味道,就是

一桌美食,飯香四溢

在這樣一個物質豐盈的時代,想吃什麼,就能吃到什麼,不用自家做,五湖四海,酸甜苦辣,山珍海味,沒有什麼是不能吃到的。可是很多人,就算嘗盡所有,也找不到一種味道。這種味道,是一種叫做家的味道。

朋友C先生,美食愛好達人,每到了周末就帶著老婆就開始在地圖上畫圈圈,發誓要嘗遍全深圳的美食。除了朋友圈刷屏的九宮格,每次見到他,他都能口若懸河的和我說起,某某地方又開了一家新的餐廳,食物的精緻與美味,環境的無可匹敵,加之他略帶誇張的渲染,讓我為之羨慕不已。

後來,慢慢的,我去過了他所說那些餐館以及高級餐廳,消費不菲,但是,也並未想像中如此驚豔。與自己用愛心製作的美味相比,它並未足以打動我的味蕾,讓我再想去第二次。

再後來,他再也不樂忠於去畫圈圈尋找美食,有一天,他略帶傷感的和我說,你知道嗎?我最羨慕的人就是你。

我驚訝:為什麼?

他說:因為你燒的一手好菜。你知道嗎?人不可能一輩子都在外面吃,即使再怎麼高級的餐廳,也做不出一種叫家的味道。

生活不過一日三餐,最深的愛與關懷,都在最平常的食物裡。用心烹飪的食物,隱藏著情感和溫柔,只有用心生活的人,才懂得。

慢慢的C先生不再依賴於美食餐廳,或者依賴於自己那不會做飯的老婆,他在周末學習烹飪,從中餐到西餐,做的一手好菜。前一次他請我們去他家吃飯,滿滿一桌豐盛的美味,C和他太太臉上全部閃著幸福而滿足的光。

《舌尖上的中國》裡有一段話:

  

在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都經歷了太多的苦痛和喜悅,中國人總會將苦澀藏在心裡,而把幸福變成食物,呈現在四季的餐桌之上。正因此,熱氣騰騰的餐桌,一家人團圓,笑語滿堂,推杯換盞,才會成為中國人最簡單也最踏實的幸福。

C先生自豪的和我說,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煮的一碗雞蛋面,現在吃起來都勝過米其林。

 而C先生的家,竟然也因為廚房的生機,而帶給這個家持續升溫的溫馨。

經典電影《教父》。老教父柯裡昂曾經說過一句話

不顧家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一個男人可以在外面刀光劍影,但餐桌是生活的聖地,只要你坐在家人面前,要做的就只有扮演好你的慈父、好丈夫的角色,給家人溫暖和幸福。或許很多人對此不以為意,但我依然堅持——餐桌,最能看出一個家庭的溫度。


02

你如何對待一日三餐

就如何對待自己的心靈

美食暖心又暖胃,因為唯獨心靈與胃,是最容易變得空蕩。

食物並不僅僅是用來果腹,更是餵養靈魂與心靈的最佳途徑。烹飪的人用心、品嘗的人用心,才能體會到最佳的美味。記得畢業後剛離家來到大城市,蝸居在極小的出租屋,每天下班後,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窩在小小的廚房裡,研究一道道美味,想像什麼樣的食材搭配才能做出人間美味。我用小小的砂鍋慢火燉肉,或者煲出極其美味的湯。整個房間裡都瀰漫著濃鬱的香味。

一個人慢慢的吃完美味的飯菜,胃和心裡頓時變得暖洋洋,窩在沙發上看一部電影直到沉沉睡去,每一天即使一個人,也從未覺得過孤單。

周末就會約上好朋友或者閨蜜,一起來家吃我做的飯,更有朋友每次吃完我做的紅燒肉就不願離去,窩在沙發懶懶的說,哎呀,太幸福太滿足了,已經不想走了,你家沙發借我睡,我要多吃幾頓再走。。。

再後來,有了家,有了先生,先生每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都會給我發一條簡訊,哎呀,好想好想趕緊回家吃到你做的飯,一想到你做的飯菜,我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有你做的美食,就有家的味道。

就像電影《蛋炒飯》裡說的「三十年倏忽而過,他還是那個又笨又呆的王大衛,卻終於懂了父親所說蛋炒飯的秘訣,切個蔥花要慢,翻炒米飯要慢,掂起勺子也要慢,慢慢慢,所有的感情都沁入到一顆顆米粒,所有的歲月沉澱到味蕾裡,當蛋炒飯充滿了生活氣,焉能不打動你的心肝脾胃呢?」 

我們的飢餓,有的時候並不是來自於胃,而是來自於孤單。美食裡飽含著情感,具有能夠驅散孤獨的溫暖力量。自己是否幸福,一間屋子是否溫暖,其實和富不富有、有沒有人陪伴無關。學會做好吃好每一頓飯,可以安穩和自己相處,就是平靜幸福。


03

認真做飯的人都自帶光芒

愛看中餐廳的人不禁發現,趙薇變得更美了,更有魅力了。比起那個刁蠻任性的小燕子,圍著圍裙在灶臺前忙活的趙薇,更加的迷人自信,自帶光環。

哪怕再簡單的衣服和造型,卻因為她僅僅靠一盤沙姜雞就能折服老外,而徹底的讓她散發不一樣的氣場。認真下廚做飯,傾心於生活的各個環節,透著對生活的頓悟、放下執念的智慧,是由內而外的優雅。

 

對於事業有成的黃磊來說,他並沒有因為做飯而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反而把做飯當成一種藝術,「家庭煮夫」的稱號也是成就感的另一種肯定。

黃磊說:我遇到了一個不會做飯不善手工的女人,愛了20年,我願意為她做一輩子飯。這樣的告白,這樣的幸福,讓多少女人羨慕的不行。

每次看《嚮往的生活》,《極限挑戰》,細心的人,發現,只要到了吃飯的時間,立刻就會有人像膠水一樣粘著黃老師,熱乎勁無非是,為了黃小廚的美食而垂涎不已。

現實生活中,慢時光的時光君居然是整個公司最有魅力的男人,除了寫得一手好文章,最重要的是燒的一手好菜。對於火候的把控,食材的搭配,時光君更是將做飯吃飯這件事,當成藝術品一樣的對待。嘗過的無不為之而傾倒。

能認真做飯的人,都自帶著一種光芒,並不是說要用這樣的能力去照顧家照顧愛人,而是他們懂得好好照顧自己,身上散發有情趣的生活姿態。他們將愉悅和溫暖通過食物來傳遞,身邊的人幸福感滿滿,這樣的人,魅力無邊。

04

從一個人的一日三餐

最能看出生活的品質

外賣系統的便捷,快餐的速度,這個時代,到處充斥著能輕易入手的食物。早餐隨便買個包子邊走邊吃,午餐吃外賣,晚上吃個泡麵,慢慢的,人的味覺變得遲鈍。

公司聚餐,每次人人都是各拿一部手機,等菜時刷手機,菜上來繼續刷手機,吃完了就走人。很多人最後居然連自己到底吃了啥都不知道。 

孔子說:「鮮能知味者。」

雖然是在吃飯,更多的人抱著「隨便吃吃」的心態,完全無法聞到食物的香味,或用舌尖品嘗到食物的美味,慢慢咀嚼和細細品味食材中豐富的層次感。除了吃到不健康的食物,其實更重要的是,「吃下敷衍的食物,人並不會得到滿足」,這一層更是對身心無益。

有的人總以為有品質的生活是琴棋書畫詩酒花,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果連最平凡的生活的小事都沒做好,連孤獨的胃和心靈都沒有餵養,其他的都是空談。

走過那麼多的路,才真正發現,吃飯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且是最重要的事。怎麼吃,吃什麼,和誰吃,往往意味著你在一種怎樣的生活狀態下。

你如何愛自己,如何對待生活,僅僅從吃飯做飯這件平凡而普通的小事可以看出。

吃飯的人抱著感恩的心,吃下用心的食物,餵養自己的心靈。

做飯的人從食材的挑選,到清洗,到前期準備和處理食材,最後再到烹飪,每一步都可以是精緻的完成,每一步都是愛與情感的融入。

無論是愛自己,還是愛他人,做好這些平凡而細緻的小事,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生活品質。

  

一個家庭的溫度,就在餐桌之上,一個人生活的品質,只要看他如何度過一日三餐。

最好的生活,如同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一口品嘗下去,唇齒留香,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喵女王,慢時光品牌創始人

一個會寫文章,很會花藝與美食的80後文藝女青年

一個很會旅行與攝影 手作館與客棧老闆娘

個人公眾號 喵女王的慢時光,id:cat-slowlife

微信訂閱號總是莫名其妙改版

為了避免我們一不小心 錯過彼此

大家記得把「慢時光」設置為星標★關注 

只需要五秒鐘哦~~

先點擊任意一篇文章標題下的藍色字「慢時光」

↓↓

「城市那麼大,噪音那麼多,一隅之地總有一顆放慢靈魂的內心,安靜的品味生活。從今天起,不急躁、不抱怨,做一個認真生活的人。」

--慢時光

    

慢時光微信:manshiguang3 

慢時光:慢電臺、慢小店、生活美學課堂、慢市集

據說每一個文藝並且熱愛生活的人都關注了這個公眾號

因為微信改版,你可能會錯過之前的推送,查看我的完整文章列表,請戳原文連結↓↓↓

相關焦點

  • 日本單身女子的一日三餐,即使一個人生活,也要好好吃飯!
    日本單身女子的一日三餐,即使一個人生活,也要好好吃飯!
  • 壹加生活日式廚具帶你享受品質生活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對生活品質也有越來越高的要求,一日三餐更注重品質享受,而美食唯有好用的廚具方可成就它,壹加生活日式廚具,將日本匠人追求極致的理念和精神貫穿於其中,打造出精緻的廚具,使所有用戶享受品質生活,擁有日式美學生活。
  • 日本主婦的精緻生活引發熱議:一方小院,一日三餐,一年四季
    日本主婦的精緻生活引發熱議:一方小院,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裡面,隨著物質生活的提升,人們也開始逐漸追求生活的品質。少了幾分攀比,也少了幾分炫耀,而是憑藉自己的雙手,認真創造自己的生活。在她的精緻生活裡面,從來不去曬豪宅,也不去攀比住房的面積究竟有多麼大。比起這些身外之物,或許一個人活得有多麼舒心喜悅,才是真正的富有。這一中發自內心的滿足,比住什麼大房子,還要來得實在,令人快樂。
  • 減肥期間如何去吃一日三餐?這裡來告訴你,這樣吃可以有效減肥
    導語:現根據調查顯示,現在社會中的肥胖率正在不斷增加,肥胖人士也是越來越多,絕大多數肥胖者之所以發福肥胖,就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飲食健康。如果一個人的飲食沒有調理好,就會非常容易發胖,甚至變成易胖體質。
  • 一個人該如何度過他的一生?往事不回頭,餘生不將就
    人如何度過一生,才不會辜負生命?面對人生的終極問題你對現在的自己的狀態還滿意嗎?努力學習得到學歷、按部就班地工作、未來順利結婚生子……談不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也一直比較努力。不可否認,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要面臨諸多選擇,小到穿衣吃飯、交友旅行,大到擇校就業、戀愛婚姻……而作為群居動物的我們,也免不了要徵求他人意見。曾有人問劉若英:一個人要怎樣做,才算沒有背叛自己?
  • 暴露一個人生活品質的,往往是興趣愛好
    其實,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個人的生活品質。懶散和隨意,自然生活品質不會太高,就算擁有財富和地位,也照樣揮霍在吃喝玩樂中,根本沒有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相反的,那些用心生活的人,從不虧欠每一天的精緻和認真,將簡單的日子過成詩一樣的美好,又把平淡的生活打磨成旋律一樣的悠揚,無論貧窮還是富貴,都能在享受生活中,快樂和幸福。
  • 媽媽出走,父親去世,哥哥打工,11歲的他一個人如何度過寒冬?
    (原標題:媽媽出走,父親去世,哥哥打工,11歲的他一個人如何度過寒冬?)外表上看,房子蓋得還不錯,可院裡柴火雜亂,屋裡只有一個孤獨的小身影。母親出走失聯,父親去世,爺爺奶奶都沒了,17歲的哥哥剛剛外出打工,11歲的小城比家裡的水缸高不了多少,獨自一人在家生活。快中午了,小城從缸裡舀水,將早上煮方便麵的鍋隨便刷了幾下,開始給自己煮掛麵,倒油,放水,沒有任何蔬菜,這就是他的午飯。
  • 一日三餐來尚堯,生活千萬別應付!
    然而,如今的一日三餐,我們卻在一省再省。早飯乾脆不吃,午飯點外賣應付,晚餐要麼大吃一頓,要麼也算了。久而久之,胃病、營養不良等各種病況纏身,卻還不以為意。 每當這個時候,尚堯總是想問那些每天匆匆應付生活、連飯都不好好吃的朋友,這麼忙是在忙什麼呢?難道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不是要在每日的三餐看出來嗎?現在健康的身體難道不是應該好好珍惜嗎?
  • 日本博主的「一日三餐」走紅ins:精緻一人食,有多麼「治癒」?
    在柴米油鹽之中,收穫精緻的飲食習慣,長久的自律和堅持,也會成就一生的精緻,讓生活更有品質。打開今天的美食分享,日本博主的「一日三餐」走紅ins,看了這些精緻一人食,才知道有多麼的「治癒」。在現代生活之中,有些時候,避免不了這樣的時刻,需要你一個人用餐,一個人吃飯,甚至是一個人下館子。但是,一個人的時候,也不要虧待了自己,正如這位博主的「一日三餐」,一人食的時候,也是一種對生活的治癒。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別人的生活裡,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時間也是有限的。
  • 一年四季,一日三餐
    生活是什麼?什麼是生活?很多人的腦海中曾經反覆地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其實,這樣的問題是沒有統一的答案的,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給出不同的見解。但我想,不管回答如何的標新立異,也不管見解如何的五花八門,最終離不開的那就是:一年四季,一日三餐。
  •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假期生活?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假期生活?疫情期間戶外運動減少 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機時間呢?控制孩子用手機的度需籤訂用手機協議家長要堅持既定原則記 者:宋繼超 陳 晨責 編:牟新穎審 核:孔 俊總 監:王 璐總監製:王海濤信息熱線:0453-6278309原標題:《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假期生活?》
  • 日本這對夫婦憑藉美食料理走紅:一日三餐,好好吃飯,生活更體面
    日本有一對夫婦憑藉美食料理走紅了ins,一日三餐,好好吃飯,生活更體面。懂得好好吃飯的人,生活裡面更懂得品質。
  • 漁民生活很「艱苦」,看完他們的一日三餐,網友:看來我們太無知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靠我們所生存的環境決定的,就像有句老話說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在許多都市人的眼裡都會有這樣的一個認知:農村辛苦種地的農民伯伯和海邊生活的漁民伯伯們都很辛苦。漁民生活很「艱苦」,看完他們的一日三餐,網友:看來我們太無知!
  • 我們現在的一日三餐,若是改成一日兩餐會如何?答案被說出
    我們現在養成的「一日三餐」的飲食概念,其實並非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中國古代大多數朝代其實講求的是「一日兩餐」,徹底改為現在的「一日三餐」其實歷史並不長,也就一百多年的歷史。從史料看,先秦時期開始,基本上吃飯就是早晚餐,戰國開始才有王公貴族和富家才有了一日三餐吃法。每天一頓飯,別說餓不死,反倒活的更長。病都是吃出來的,七分飽是最好的飲食習慣。如果一天只吃一頓,習慣了也能堅持,但人活世上,早餐、午飯、晚飯、一日三餐,也是享受生活。三餐合一起,只吃一頓,省了時間,缺了煙火。
  • 《三時三餐》: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給自足
    如果你厭倦了都市的快節奏、繁忙的生活,那麼不妨來看一下在遙遠的一個海島上,三個小夥伴自給自足悠閒自在地吃飯餵羊釣魚的愜意生活。那麼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安利一下《三時三餐:海洋牧場篇》這部綜藝吧。看日劇的時候會讓我覺得作為一個小人物,你也應該好好打扮再出門,你也應該把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你也應該努力工作,你也應該完成一些小小的有意義的事情,你也應該快樂,自豪,幸福。
  • 一個人在北京要怎麼生活
    自從來了北京之後,開始了一個人生活,遠離家鄉,遠離朋友圈,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看電影,一個人走走停停,甚至是節假日,也是一個人度過。但一個人生活,終究能讓自己成長得快些2.要習慣一個人生活是那麼難生活就像是一位無形的老師,無時不刻的都在教你學些東西。
  • 在成都,生活品質看啥子?
    三輪車師傅蓋住臉的報紙被風吹得翹起來一個小角,帶出一句:我要眯一會兒,你找他。順手指了指旁邊那輛三輪車上,等待拉客的兄弟夥。吃了半個閉門羹的外地朋友無奈,只能總結性地發言,說不管階層,也無論收入,成都人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必須要保證。
  • 一個人,也要好好過一個人的生活
    一個人,也要好好過一個人的生活。人生是自己的,生活更要用心的過,不能因為一件事而忽略了生活的意義,從而降低生活的品質,讓生命黯然無色。一個人可能有悲慘的過去、有無數墮落的理由,但過怎樣的生活,成為什麼樣的人,終究是自己的選擇。
  • 如何低成本改變生活品質?
    很多人認為改變生活品質,無非就是吃的好、穿的好、住得好、玩的好。但終究是得有錢。其實並不盡然。生活品質不僅是一個外在的表現形式,更是一種內心的感受。這裡我所講的改變生活品質,並不是告訴你如何花錢,畢竟,花錢享受好的物質條件是誰都會的事。而從內心的改變是今天所講的重點。人類因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變化並非線性,而應視此活動與其他活動關聯而定。比如,食物雖然是產生愉快情緒的最佳途徑,我們卻無法靠不斷進食而獲得快樂。
  • 一個人也要好好生活
    在後臺留言裡看到這樣一個問題:「茶茶,你覺得一個人去看電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我說:「當然不奇怪啊,去看電影又不是去看人,我就特別喜歡一個人去影院。」她很快回復過來,說了這個問題的原委:「今天我跟一個朋友聊天說我自己去看電影,她給我發了一個可憐兮兮的表情問我要不要這麼慘啊……但是我覺得還可以啊,有些事情一個人做反而更自在,不是也挺好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