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愛好者」這個公眾號一直專注於給大家分享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小編也是一位歷史小愛好者,就希望每天能把更多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的歷史小愛好者們,各位看官朋友如果覺得這個公眾號有意思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哦,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都是小編精選的喲。
諸葛恪,三國時期東吳重臣諸葛謹的長子,也是吳國後期名將、權臣。
他的聰明程度及其在東吳擔任的職務,都比他父親來得高,但最終卻遭到勁敵殺害,並被滅族,結局相當慘烈。
諸葛恪
如此能幹的名臣為何會有這樣的結局?筆者為您分析如下。
一。機智勇敢異常,深得孫權喜愛
諸葛恪從小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因其父親諸葛謹是東吳的權臣,所以成年後,諸葛恪就陪伴太子讀書。他的機智妙答經常受到孫權的讚許,有一次孫權問他:「你的父親與你的叔父(諸葛亮)誰更優秀?」他馬上答道:「我父親更優秀。」孫權問他原因,他說:「我的父親知道應該服侍誰?而我的叔父不知道。」孫權聽後開懷大笑。
還有一次,蜀國使者來訪,孫權對他說:「回去告訴你家丞相(諸葛亮),他的侄子非常喜歡馬,讓他選一匹好馬送來。」諸葛恪聞聽此話後當即下跪致謝,孫權不解地問:「馬還沒到呢,你道什麼謝?」諸葛恪機智地答道:「蜀國就像一個馬廄,如今有了您的旨意,肯定會選擇好馬送來的,我如何不致謝呢?」
孫權劇照
因此,孫權對諸葛恪的聰明才智十分賞識。覺得與他父親相比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除此之外,諸葛恪還具備軍事才能,而且勇敢異常。
如他許諾自己領兵三年內,就能平定居於丹陽山上的山越人,並可徵得甲士四萬人。這對常人來看是不可思議的事,就連他的父親都認為不可能成功。而諸葛恪果敢地採用武力圍困與招撫並用的方針,成功逼迫山越人出山歸降。三年之後,諸葛恪先後收服山民達十萬餘人,超額完成預期承諾。
二。受詔輔佐新帝,建功惠民成名
諸葛恪的功績受到孫權的嘉獎和充分信任,後來被委任為託孤大臣之首,孫亮即位後,拜諸葛恪為太傅。他不負眾望,實施了一系列減輕民眾負擔,促進農業生產的惠民措施,得到大眾的一致認可。
諸葛恪劇照
除在管理國家上建立功勳外,諸葛恪還親自率領四萬援軍到東興,擊敗魏國來犯之敵,繳獲大量軍械、軍糧等物資。取得了東興大捷的同時,也為確保吳國江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三。傲氣輕敵,盲目伐魏,終遭殺害
當吳國的第四任大都督陸遜病故後,諸葛恪接替他的職權,從大將軍直到丞相,隨著權力的增大,他開始獨斷專權,在軍事上還產生了輕敵思想。
三國人物譜諸葛恪
他不顧國力、財力匱乏,大舉興兵伐魏,最終慘遭新城之敗。回軍後掩飾自己的過錯,還不聽忠言相勸一意孤行,引起了吳國君臣的共憤。最終被勁敵孫峻聯合皇上孫亮設計殺害,還被夷滅三族。
諸葛恪的結局,不幸被他父親諸葛謹言中,當初諸葛恪主動要求平定山越人之患時,諸葛謹就預言道:「恪兒不會使諸葛家興盛,反而會令家族遭受災禍。」
諸葛謹劇照
總之,諸葛恪的聰明程度及在東吳的職務,雖然高於其父親諸葛謹,但其結局卻相當慘烈。
四。諸葛恪的教訓
諸葛恪的經歷給我們的教訓是:一個人聰明是天生的,為國家建立功勳、創造佳績也是可喜可賀的,但是,絕對不能驕傲自滿,更不能狂妄自大,否則會像諸葛恪適得其反,造成不良的後果,甚至帶來災難。
諸葛恪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