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華語片,還是很罕見的

2020-08-27 木衛二

點亮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的木衛二

一直沒有再談去年幾部重要華語片:《熱帶雨》、《陽光普照》、《夕霧花園》(包括敏感瓷電影目前都有支援)。固然也有一些觀看方式的考量,譬如《熱帶雨》並非一個正常的發行版本。

不過我注意到的有趣現象是,當《熱帶雨》補回來了在PYIFF刪掉的一分鐘,《夕霧花園》去被迫拿掉了我在香港戲院看過的一分鐘。原因都是關乎情慾,有道德壓力的情慾場面。許多人在給審查刪減制度提供說法的時候,只會聯想到瞎子當道的伊朗。然而在馬來西亞等地方,華語片的刪減情況,其實更有學問,也更具參照意義。

我們因痛苦而相遇

有一種電影,我們是因為名字而看,就像談戀愛我們看臉一樣。

這部《夕霧花園》就是這樣。

還有一個原因,在兩岸電影界肅殺的霧氣之中,這部電影在第5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獲得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等多項提名——也是去年華語片的遺珠之一。

美,是至高生產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二戰題材本身的類型圈定性和情節俗套。這部《夕霧花園》最大的吸引力,就在於,它是美的。無論從片名,還是演員陣容,還是馬來西亞金馬倫高原上,沾了淡淡的哀怨與記憶露水的熱帶風景。

在美之餘,作為一部戰爭電影,《夕霧花園》除了「刺青」和「藏寶圖」之類的可以提供老馬識途的情節路標,該片在懸疑與情感兩個維度上的圓融程度,是可以予以肯定的。

如果需要類比,這部電影有一點像法國二戰前後的精品電影——同樣是高成本製作、文學改編的高標準起源、精美的服裝造型與美術設計,唯一不同的是,林書宇是個看上去臉很嫩的青年導演(註:雖然這樣的話在《百日告別》後很不正確),不是一群老古董,在拍收藏級別的電影。

過去,他最出名的作品是青春校園小清新題材的《九降風》。更早之前,一直擔任前輩導演的副導演工作,從蔡明亮(《天邊一朵雲》)、周美玲(《刺青》)到鈕承澤(《艋舺》、《軍中樂園》)。如果這樣來講,這部電影就更增加了一點類似法國精品電影的眉眼,但林書宇也在依然有學徒制遺風的臺灣電影體系中熬了許多年。而且掐指一算,他已不年輕,1976年也是一個經過足夠沉澱能穩下來的電影導演了。《夕霧花園》就是一部很穩的工業製作,算是沉寂多年的臺灣電影工業體系製作中,誕生出來一部跨國際製作、成熟的文藝商業片。

《夕霧花園》是一部走類型融合路線的電影(戰爭、政治、懸疑、尋寶、愛情),再加上泛亞洲地區的資金來源和製作發行背景(馬來西亞的Astro Shaw&韓國CJ出品,HBO Asia、Finas發行),對文藝之唯美和商業上的考慮也就在情理之中。

這是臺灣電影在內外交困之中的一次嘗試性的突圍,從政治與現實環境而言,似乎也只有跨區域聯合製作一途。作為一部泛亞洲華語大片,明星陣容也自然要是泛亞洲的:臺灣的老戲骨張艾嘉、馬來西亞的李心潔和華裔小姐林宣妤、日本的阿部寬,還有來自英國的一些黃金配角和新人,如約翰·漢納、朱利安·山德斯、大衛·奧克斯等。

同時,這部電影在題材層面,也是泛亞洲的——一段二戰中和後發生在馬來西亞的禁忌之愛與它的疑霧餘波。在一定意義上,該片也具有風光片的一點意思,長滿了茶園綠玉一樣的金馬倫高原,其美如畫。對日本枯山水園林的主題化用,也讓該片具有了一種詩意的哲學深度。在亂世中修建花園,以維持一種內心和自然的平衡祥和的寓旨,無論是對於不得不服從軍國主義母國的皇家園藝師中村有朋,還是被卷挾進戰爭修羅場的張式姊妹,甚至於對現如今身處瘟疫蔓延下的觀眾來說,都有一定的指照與救贖意義。

影片配樂心曠神怡,屬於與劇情和如畫風景相得益彰的一類,而政治片和戰爭片所帶來的愛之疑雲,也讓該片對於觀眾有相當的抓取力。你也想穿越籠罩在這對戰後異國情鴛身上的迷霧,去觸摸這段愛情背後的真相。但是,不得不說,總覺得類《紅櫻桃》式的,將戰爭的恐怖與女人的皮膚相連的情節,有一點老派。固然刺青這東西,其疼痛、血腥與蘊含著施受虐情結的變態美學,很容易讓人發散到戰爭對人所造成的創傷綜合症。且這部電影對於大部分商業片的觀眾來說,在敘事清晰度上是需要減分的,時間上的標示和過度打得太散亂了,這與同屆的「反校生」一樣,都是大施意識流狂亂剪輯大法。但對於觀眾,時間上就很容易產生迷糊,在此簡單整理一下——

1980年代(以廣播中播送的蘇阿戰爭為時間標誌),大律師張雲林為破解她的前情人中村有朋身上的間諜疑雲,來到夕霧花園。這是影片的現在時態。是喚起回憶的契機。

1951年,完成戰犯審判工作的她,為幫死去的妹妹修一座心中的花園,來到夕霧花園,請求中村有朋出山。這是他們相識的開始。

1949年,張雲林作為戰犯審判工作人員,將一個個日本戰犯送上了絞首架,其中包括一個當時日本最高軍階將領小林守,但他並不知道金百合營地的具體位置。這是一個與中村有朋和金百合營地有關的中間人。

再往前一點的1944-1945年的戰爭歲月——這一段主要作為張雲林回憶的閃後出現——她與妹妹雲紅一起被關在一個未名的營地,一個是苦工奴隸,一個是慰安婦。

以上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要時間框架,剩下的時空,就是以張雲林的回憶和一種更隨性的態度,進行沙盤打亂,但是整體的進度,還是指向一個謎底的揭示。

我很自然地聯想起《廣島之戀》,一樣的愛情與反戰主題,一樣意識流的敘事,只是前者力求於藝術電影的仰望,而《夕霧花園》這部電影想要抓緊可愛的觀眾。追求雖不一樣,但被捲入可怕愛情的愛情同樣痛苦難言,就像在與Magnus一家遭叢林軍劫持之後,中村有朋對雲林所說的「你知道我們是不可能的」。愛情和藝術沒有國度,但人有。作為一名熟知造園理論的園藝大師,他借來了三十多年的時間,才讓那個殘忍的秘密被戀人知曉。走向森林的他,完成了對祖國、戰爭和愛情的三重贖罪,他摘下了「武運長久」的繡像畫,留下了自己參與製作的雲林姊妹和無辜者苦難的神秘的地圖。

在影片結尾處,張雲林最後去了一次夕霧花園,已經五十多歲的她似乎又在森林的邊緣看到了昔日的日本情人,他依然年輕,而自己已衰老。就在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天,同樣站在門內的她,猶疑著舉了舉右手,不知道要不要對他說一聲「再見」——一種奇怪的分別的預感。

今天,破解了縈繞在夕霧花園中庭的濃霧的她,終於可以流著眼淚,笑著對著昔日的情人送出一個永別的飛吻。他們因為痛苦而相遇,在戰後漫布著濃霧的夕霧花園。

作 者

卷耳

自由撰稿人

一個意向山林的抱貓少女

卷耳頻道

《天浴》:鮮有超越它的女性主義佳作

《狩獵》:文明社會的叢林

相關焦點

  • 就憑這樣的水準也想救華語殭屍片?
    本文發於香港電影公眾號文:三嬸在世界電影類型中,只有「武俠片」一種可以當之無愧得稱之為華語電影世界中的獨特類型,著青衫大褂,飛簷走壁,成為了華語電影打入世界的秘鑰。而在這古裝奇術中,華語先鋒的創作者們糅合靈招與鬼怪,創造了出了另一獨具代表性的怪物類型片——香港殭屍片。
  • 徵戰北美票房榜的10大華語片
    不僅如此,還一直保持著目前華語片最高北美票房的歷史記錄——一億兩千八百萬美元的總票房數,到現在時隔16年都無人超越。(好像也是所有外語片中北美票房第一名的,第二名的義大利片《美麗人生》只有它的一半票房)
  • 奧斯卡上罕見的中國身影:盤點那些獲得最佳外語片提名的華語片!
    從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所屬地區來看,歐洲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而在亞洲方面,日本是獲得最佳外語片最多的國家,先後有四部影片獲獎。而同樣作為亞洲電影大國的中國,先後曾有7部影片獲得提名,但最終只有一部獲獎。《菊豆》,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中國電影。
  • 今年,你最需要關注的十部華語片
    與以往一樣,我並不認為這僅是一個提名名單,這更是一個推薦名單,也就是說,所有提到的10部影片,都是我們支持,並認為值得推薦給大家的華語片。下面提到的這些影片,也許與市場和工業略有距離,受到的關注度可能也沒有那麼高。尤其是,都是新導演的處女作或是第二部長片,可能,這其中的影片,還有很多遺憾和稚嫩的地方。但是,不妨礙我們想要去推薦他們。
  • 奧斯卡外語片九強沒有姜文,華語片這次又是看客
    比起驚喜提名的九部影片和意外爆冷淘汰的兩部影片,對於中國觀眾來說,華語片的顆粒無收顯得那麼意料之中,又有些苦澀不甘。 可以肯定地說,《羅馬》就是這樣的電影。 影片聚焦女性,用女主的一句臺詞來說就是「我們做女人的,總是孤身一人」。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九強出爐 華語片這次又沒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奧斯卡一直都是華語影人心中的痛。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17日公布眾多獎項初選名單,其中入圍「最佳外語片獎」的9部影片分別是丹麥的《罪人》、德國的《無主之作》、波蘭的《冷戰》、墨西哥的《羅馬》、哥倫比亞的《候鳥》、黎巴嫩的《迦百農》、哈薩克斯坦的《小傢伙》、韓國的《燃燒》,以及日本的《小偷家族》。中國兩岸三地的3部華語片《邪不壓正》《紅海行動》《大佛普拉斯》均與奧斯卡無緣。這次落選並不意外。
  • 華語片罕見大尺度,看不到真是可惜了
    這是一部比利時導演奧利維耶·梅斯執導,中國導演王小帥監製的華語片所以,當這樣剛烈耿直的麗娜最終成為了自己最看不起、最不屑的那種人時
  • 為什麼說「二代妖精」是一部被嚴重低估的華語片佳作
    口袋君想到了另外一部華語片:《縫紉機樂隊》。在此片登陸百視通網絡院線後,有群裡的粉絲向我反映:口袋君,你胡說!恭喜,大鵬的《縫紉機樂隊》入選2017年最被低估的華語片之一。因為此片是近年來罕見的將核心概念執行到位的華語魔幻電影。這部電影的在當代都市中藏有怪力亂神的概念很像是威爾·史密斯的《黑衣人》系列
  • 《目擊者之追兇》:2017年最值得你看的華語懸疑片
    如今的商業電影中,懸疑片作為類型片感覺已難以突破。
  • 華語片,第一次這麼敢拍!
    當國外劇在豆瓣開局「破9」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的時候,華語片還在及格線上苦苦掙扎。我已經忘記,有多久沒見過像《我們與惡的距離》這樣的驚豔開場了!而在高評分的基礎上,該劇目前平穩的分數走勢和如潮的觀眾好評,其實更加難能可貴。
  • 《誤殺》入圍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為何華語翻拍片,鮮有這樣的成績
    但奇怪的是,能達到《誤殺》這樣水準的華語翻拍作品,卻少之又少、極為罕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華語翻拍片陷入了質量堪憂的製作怪圈?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這樣的「跨國創作思路」,並非是這部《誤殺》的首創。這種「中國人在泰國遭遇不測」的創作思路,最開始是由陳木勝導演引入華語警匪片之中的。2013年,陳木勝導演拍攝了《掃毒》。這部電影在內地票房市場的熱映,讓「泰國」成為了華語警匪片中的「哥譚市」。
  • 2015目前為止最好的十部華語片
    因為到了10月,好看的華語片層出不窮,是時候總結一下了。下面推薦的2015目前為止最好的十部華語片,其中中國大陸6部、臺灣2部、香港2部,比例較為失衡。是否內地電影今年真的集體爆發了還真不好說,只能說在越來越多的商業片追逐票房的時候,依然有很多人在認真講故事、認真拍電影。1.
  • 2018華語片請你接著選!
    反派影評連續第三年的「華語片年終評選」可以拉開帷幕了本文封面圖來自《嘉年華》,因為它是「2017年華語片投票」得票數最高的影片。反派影評按照影片在「2018年這一自然年、在內地至少一條院線上映」這一標準進行統計,內地共有至少348部符合標準的華語片(含大象點映的新片與產出過實際票房的撤檔影片);我們按照以往的「雙6原則」(票房6000萬以上+豆瓣6分以上)並加上少
  • 釜山直擊:華語片已趕集完 臺灣文藝片受追捧
    《寒戰》在釜山電影節賺足了口碑騰訊娛樂釜山專稿 文\楚飛還有三天,釜山電影節將閉幕,這一年的釜山「中國味」很濃,但相比去年有蔣雯麗做評委有兩部內地片入圍的情景,今年的釜山華語片更像是來趕集湊個熱鬧內地影片無緣新浪潮,也讓人無心戀戰,《寒戰》、《危險關係》 、《太極1》亮相之後,華語電影人已經集體撤退,目前只有參與展映的幾位臺灣電影導演還在釜山逗留。而事實上,與前面幾部片或好或壞的口碑比較而言,臺灣文藝片備受追捧,這一點和釜山電影節重文藝的口味是一致的。
  • 華語翻拍片有不少,但為何像《誤殺》這樣的優秀作品卻並不多?
    其實,在華語大銀幕上,像《誤殺》這樣的電影翻拍作品並不少見。但奇怪的是,能達到《誤殺》這樣水準的華語翻拍作品,卻少之又少、極為罕見。 《誤殺》與《「大」人物》的對比差異,其實就暴露出了「華語翻拍片」在製作上的一個巨大問題,那就是如何在國外的電影故事框架中,有效地融入華語文化特色,說白了就是:如何有效地對電影進行本土化改編。
  • 狂攬7獎,這兩部華語片太驚豔
    此次,華語青年電影周長片單元共入圍15部影片,共設9項榮譽,歡喜傳媒影片《平靜》《少年與海》兩片共攬七獎。青年影人在其中展現出的創造力和新思考令人驚嘆,華語影壇新力量正在湧現!首次執導長片,便奪得年度新銳導演的孫傲謙發表感言:「感謝華語青年電影周
  • 一些你可能沒注意的華語片:華語電影在東京
    這期東京電影節特別報導,介紹的是一些亮相東京電影節的華語片。發現這其中有多部,都是平時我們並沒有太關注的華語片,感興趣的,也可以關注下。
  • 一部華語戰爭片火了,《八佰》好在哪?
    華語戰爭片,《戰狼》是無法企及的高度,50多億的票房創造了華語片的記錄。而就在三天前,另一部華語戰爭片上映了,它就是管虎導演的《八佰》。在點映的時候票房就高達1.8億,被稱為&34;,讓人不得不感慨中國電影製作的水準真是越來越高了。
  • 華語男歌手熱度榜:周深排名罕見下滑,而華晨宇未能進入前十名
    作為歌壇極少數能夠凸顯真實情況的音樂榜單,這份華語歌手流媒體熱度榜一直都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基本上每一次最新排名出爐後外界都是好評巨多,不僅僅是因為掃除了大片流量藝人,更重要的是因為每一位上榜歌手都有跡可循,他們是真正能夠代表華語樂壇的存在,因此公信力也會更強一些。
  • 坎城入圍華語片線上看!全美最大線上華語影展等你來
    本屆電影節入圍的4部劇情長片、4部紀錄長片、10部短片、5部實驗電影以及8部光羽特別展映影片將在ALULA光羽電影小鎮進行展映。下面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今年的日程排片、購票流程和影片信息。4部入圍劇情長片中,《野馬分鬃》曾進入第7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2020官方入圍」片單、榮獲第4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費穆榮譽-評審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