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很多地方的地名曾發生過變化,作為一名資深港漂,小編至今都不明白有些local口中所說的到底是什麼地方。今天就來跟大家惡補一下,看看到底這些地名是怎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改名理由:大步一詞,一說是因為早年大埔老虎為患,路經的人無不想大步大步離開;另一說是步可解作渡頭。及後地名轉化成大埔 。
改名理由:大白灣多年前被開放商看中,發展大型屋村愉景灣,原來的名字就漸漸消失了。
改名理由:由始至終,瀝源一詞也是區分名稱,但自從廣九鐵路英段在沙田村設立以村命名的沙田站,沙田才變成全區的名稱。
改名理由:和沙田例子類似,該處以往以竹園為總稱,但不知何故後區議會以黃大仙為整個區域的名稱。
改名理由:清初五桂山曾有海盜,故名五鬼山,後雅化為五桂山。
改名理由:清水灣半島西岸分為上流灣和下流灣,其中下流灣的意義不好,故改名為田下灣。
改名理由:昔日的放牛之地,今已改為牛池灣,近年香港人更只記得彩虹邨一名,看來牛池灣一名也會慢慢消失。
改名理由:原名白鱔角,及後堆填區落成時以百石角命名,為免和大埔的白石角混淆,改為使用百勝角。
改名理由:汲水門水流湍急,因而有急水門之稱,曾有村民集資興建天后廟,為減輕心理因素,改名為汲水門。
改名理由:早禾坑水源不足,因名旱禾坑。為了意頭,村民乾脆將旱字一划刪除,成早禾坑。
改名理由:名字被簡化了。
改名理由:秀茂坪山頭滿布蘇茅,因名蘇茅坪。及後有人戲稱掃墓坪,因而雅化為秀茂坪。
改名理由:約定俗成例子,原名芒角,因種滿芒草而名,及後變成望角,再變作旺角。
改名理由:「龍遊淺水遭蝦戲」;意頭不好的淺灣改名為荃灣。
改名理由:荔枝角原名孺地腳,孺地腳為客家語,解作兒子沙灘上的腳印,及後雅化為荔枝角。
改名理由:位於五桂山側的魔鬼山,因山上興建了數座炮臺,所有炮臺山之稱,現在已改名為魔鬼山。
改名理由:因有客家婦女戴帽割草,太陽反射狀似照鏡,因名為照鏡嶺。及後外國人Rennie在此地興建麵粉廠,經營失敗後在廠房吊頸。市民戲稱吊頸嶺,因而雅化作調景嶺。
改名理由:老虎巖原址興建徙置區時定名樂富徙置區,取安樂富足之意。
改名理由:原名龍屈頭的龍躍頭,因曾受人取笑為龍骨頭,因而改名龍躍頭。
改名理由:九華徑位於山上,野狗上山像似爬行,因名為狗爬徑。及後雅化為九華徑。
改名理由:清朝時市民禁止在錦山斬樹及建屋,故名禁山,近年改稱作錦山。
改名理由:因泥土鹽份高而得名,後改為藍田,取藍田種玉之意。
改名理由:原村現在石壁水塘水底,因地勢而名墳背。興建石壁水塘時整村搬遷到現址,並改名宏貝。
改名理由:因興建麻瘋醫院而取名,「喜悅靈魂」之意。
改名理由:爛頭一詞相信是土名,英文Lantau也是源自爛頭,現在鳳凰山上有一外國人渡假別墅叫作爛頭營。
改名理由:屯門本名也是屯門,源自唐朝在附近屯駐士兵,及後地名被改為青山,到七十年代初,新市鎮發展,屯門一名才再次出現。
改名理由:應香港迪士尼樂園的興建,作為主題公園的門戶,陰澳亦改名為欣澳Sunny Bay,配合主題公園。
看完這個改名大全,真是覺得香港人也有夠迷信的。不過大部分的名字還是改過了之後好聽,不然難道讓我跟大陸的小夥伴們推廣說:「來吧,香港可漂亮了~我會帶你們去爛頭山、狗爬徑和牛屎灣玩哦!」
港漂圈小編小舞圖文整理,轉載要註明出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