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照戰爭陰霾的人性光芒

2020-11-04 文創研究

文 | 安蘭

圖 | 網絡

張藝謀執導的又一部大作《金陵十三釵》,在豆瓣上的評分是8.1,對於這部影片的評價國內外褒貶不一,但影片中所要傳達出的一種對於戰爭背景下各個階層的人性彰顯仍然是不容忽略的,尤其是影片故事中的兩個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女子們在面臨一場無人性的戰爭所引發的一系列故事,無疑不再讚美被矯正的人性。

故事講的是在一座天主教教堂中,膽小怯弱好財好色的美國人約翰、幾名女學生、秦淮河畔幾位風塵女子以及幾名傷兵,為了躲避日本人的屠殺逃到了教堂在這個封閉的教堂中,不同階層的人開始了各色碰撞,有約翰和妓女們的調情,女學生和妓女們的爭鬥,還有士兵和妓女、學生們的救護等等,看似無法調和的場面,因為慘絕人寰的日本人的襲擊而發生微妙的變化,原本無法相互容忍的各色人在面對共同的敵人時逐漸表現出微妙的情感。

影片中尤其揪心的一段是日本人在試圖強行凌辱女學生時,作為事不關己的美國人約翰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表現除了超常勇敢的一面,以教父的名義宣告正義,這一人物身上的痞氣在這時已經開始轉化為一種殊死搏鬥的英雄氣概,面對毫無倫理的一面,在戰爭中被激發的同情人性在約翰的身上開始展現。

而影片接下來日本軍人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強行要求女學生們在日軍的慶功宴上為其表演,但不言而喻的是這是一條不歸路,女學生的安危兇多吉少。面對這貞潔的捍衛,女學生們在危急關頭選擇集體自殺以逃脫日本人的凌辱。

而那群和她們互補融洽的妓女們卻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選擇代替她們去給日本人表演,犧牲自己而保全女學生們的貞潔,以玉墨為首的13名風塵妓女們在人性面前英勇奔赴一場難以想像的才難,最終換來了女學生們的順利逃脫。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性的兩面性,例如約翰原本是一個痴迷財色的小人物,在開頭與玉墨的調情更顯現出了其狹隘的一面,但是在千鈞一髮之際所展現出的英勇大義則表現出了戰爭對其心靈的激發,因看不下去日本人對女學生參下毒手而勇敢站出來,其人性的另一面可見一斑。

相關焦點

  • 抒寫戰爭中的人性光芒——抗美援朝文學作品回顧
    此後,巴金、路翎、楊朔等著名作家和無數文學寫作者都創作出大量反映志願軍戰士們戰爭生活的作品。時至新世紀,王樹增寫下紀實文學《遠東:韓戰》(後改名《韓戰》)時,他也從「士兵」的起點重新出發:「士兵,戰爭中最普通、最重要、最大數量的人,他們成為我寫作《韓戰》的唯一動因。」是的,就是這些普通平凡的士兵,成為了抗美援朝文學中無可爭議的主角,是抗美援朝文學整體景觀中最醒目的形象。
  • 《紫日》:戰爭摧殘下的人性
    《紫日》不同於其他戰爭故事片的一個地方便在於:馮小寧導演在批判日本軍國軍閥主義的時候,並沒有像以往戰爭片那樣,將筆墨全部用於寫日本軍國軍閥主義對中國人民人性的殘害和迫害,同時還反映出日本軍國軍閥主義對日本國民人性心理的摧殘,
  • 戰爭中的人性與選擇
    作者:李嘯洋近日,管虎執導的《八佰》上映,引發了觀眾對戰爭電影的熱議。相對於《八佰》對戰爭場面的正面描繪,戰爭電影圖譜中也存在一些獨闢蹊徑的角度,如從兒童和啟蒙的視角討論戰爭,探討「天真與戰爭殺傷力」的關係。同期上映的《喬喬的異想世界》便屬於此類,它充滿喜感,荒誕不經的外表下是嚴肅的內核。
  • 豆瓣8.5分《英國病人》:戰爭陰霾下,愛情與死亡的美麗對峙
    本片的導演安東尼·明格拉,用光影和配樂為我們呈現了一部時空交錯下,戰爭與愛情交織的不朽經典。在影片立體的敘事結構中,男主人公和有夫之婦凱薩琳之間如煙似幻的愛情糾葛,或許會讓很多人將「愛情」視為這部電影的主題。然而,戰爭陰霾下的愛情與死亡,帶著命運的殘酷與荒誕意味。
  • 《1917》:一鏡到底下的戰爭與人性
    然而這種將技術與藝術形成高度統一的技法,在電影中實則也是一把雙刃劍,一面電影即藉此將戰爭的殘酷與無奈以淋漓盡致的展露,但另一面這種手法也使電影在劇情層面上稍顯簡單。「以有道伐無道」的戰爭,也在於一戰的持久對壘缺乏真正的「高光時刻」,但也正基於此,一部好的一戰電影,例如《西線無戰事》其實也更為適合在剝離了外在因素後,讓人能得以更為真實的從個體命運的角度上去看待戰爭的殘酷,《1917》的切入點也正基於此。
  • 戰爭與人性的拷問
    《野戰排》戰爭可以泯滅也可以喚醒人的心靈。奧斯卡獲獎影片《野戰排》是一部通過對軍人的心理刻畫來拷問人性的著名電影。戰爭使他心理變態,變得十分暴戾、勇敢、殘忍。他毫無顧忌地槍殺手無寸鐵的平民,成天處在一種變態的狂暴之中。而他的副手則在戰爭中經受了人性的拷問。他阻止槍殺平民,保護戰友,與排長完全是兩種人。電影對排長的塑造令人信服,他的瘋狂舉動,其實反映內心的虛弱和極度的厭戰。最後,他的手下發現負了傷的他躺在泥濘裡,藏在灌木叢中。在這最後一刻,排長對他的要求是「打死我」!
  • 《桂河大橋》:戰爭與人性的互弈,理性與靈性的鬥爭
    「群像」,而是通過刻畫來自不同國家的三個軍人形象,以豐富戰爭下人物視角的立體化,人物角色的心理狀態成為推動敘事的一大動力,當影片以悲劇為結局時,觀眾才明白,原來這是一場戰爭與人性的互弈,在立場與責任的選擇中,這些渺小的人物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力。
  • 最血腥殘忍的十部戰爭電影,屠殺焚屍,毫無人性
    對於戰爭電影大家都不會陌生,但是你們看過關於大屠殺的戰爭電影嗎?今天龍叔整理出了10部因為種族、宗教、侵略而發生屠殺的戰爭電影,大家一起來看看吧。陸川導演用他獨特的視角,講述了對於人性的思考,以及對於戰爭的痛恨
  • 心有光芒,必有遠方
    它能引導人從黑暗走向光明,讓處於心靈低谷的人走出陰霾,激發內心的潛能。怨天尤人的人,是缺乏光芒的;陰險狡詐的人,是遠離光芒的;所擁有的只有黑暗,少了光源。光芒是對生活的熱情,有了它人才會常思進取,不頹廢,不消極。常常有人這樣說:"你這個人是熱心腸,你人真好,跟你在一起,感覺有滿滿的正能量"。這是人們給好人的評價,給付出者的回饋,給有人格魅力的人最大的褒獎。
  • 從老版《亮劍》,看鐵血軍魂,看家國情懷,看人性光芒
    李雲龍和魏和尚的兄弟情,李雲龍和趙剛、丁偉、孔捷等人的戰友情,李雲龍和張大彪、段鵬等人的亦上下級亦兄弟戰友之情,李雲龍和楚雲飛惺惺相惜、相愛相殺的特別情,李雲龍和秀芹、田雨的愛情,這些感情無一不讓人動容,究其原因,也許是人性的光芒在閃閃發光吧
  • 《八佰》:戰爭是對人性的集中展示
    這場戰爭除了自身身的重大歷史意義之外,它還是一場表演,一場有觀眾實地觀看的表演。這場戰爭將人性的種種都放到了聚光燈下,無論是拼殺的戰士,還是對岸的觀眾。2個小時左右的電影,慘烈的戰爭場面,強烈真實,讓人產生戰士的感同身受的疼痛,人物角色所展現出來的人性,更令人震撼。
  • 深藏在上古十大神獸背後的自然崇拜,燭照才是本土的太陽神
    盤古開天闢地,一元混沌分為陰陽兩氣,陽極之氣與盤古大神的一念結合,化為燭照聖光,照耀寰宇,滋長萬物,成為天宇最亮眼的星辰。伏羲女媧造出先民,燭照神獸恩澤萬民,由此形成先民對太陽神的自然崇拜。因此,太陽燭照是中國人自己的太陽神。2太陰幽熒和太陽燭照相呼應,太陰幽熒 是中國人自己的月亮神。
  • 戰爭下的人性之戰:電影《紫日》
    電影《紫日》由上海永樂影視集團、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聯合製作出品,是導演馮小寧繼《紅河谷》、《黃河絕戀》之後拍攝的戰爭題材的三部曲之終結篇。馮小寧集該片編劇、導演、攝影於一身,可謂傾盡了全部心血。在槍林彈雨、地雷密布的血與火中,在茫茫林海、險惡沼澤、無邊草原的大自然裡,中、蘇、日三名青年演出了一場驚天動地的人性之戰。
  • 《怒海狂蛛》被拯救的人性之惡也能重燃光芒
    這是一部由錢人豪執導,王陽明,柯佳嬿,鄭人碩,連凱等主演的災難冒險電影,影片講述了海上行船,不止迷失的是人性,還需要在變異巨大蜘蛛口中倉皇逃命,命懸一線尋求生機的故事影片中暴雨,海難場面驚心動魄,變異巨大蜘蛛任意撕殘人類,驚悚近身捕食橫行,讓人心口時時緊繃,驚險氛圍十足,人蛛大戰
  • 《地雷區》——關於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救贖
    我總是怕看關於歷史和戰爭題材的電影,因為裡面的血腥場面、人性殘暴的一面都會被放大,也會讓人心情異常沉重。
  • 史匹柏戰爭力作《血戰太平洋》影評:殘酷戰爭中展示真實人性
    ,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二戰期間整個太平洋地區美日廝殺的戰爭全貌。讓筆者帶著大家一起回顧這部優秀電視劇作品的精彩時刻,重新回到戰火紛飛的太平洋戰場去感受別樣的人性和殘酷的戰爭過程。電視劇的一開始便是二戰太平洋戰場最慘烈和血腥的瓜達卡納爾島戰役,士官軍銜的巴斯隆隨海軍陸戰隊登上了一座他們都不知道的小島上,後來被稱為死亡之島的瓜達卡納爾島。
  • 新華社評論員:讓和平永駐人間,讓歷史燭照未來——寫在「8·15...
    新華社評論員:讓和平永駐人間,讓歷史燭照未來——寫在「8·15」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0周年之際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8-13 09:56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新華社評論員)70年滄桑變故,歷史的記憶依然鮮活如昨,不曾褪色。
  • 戰爭就是戰爭,碾壓一切真理和人性的機器
    當時代的塵埃落在普通人的身上的時候,往往是不堪重負的,而當戰爭的屠刀揮向弱者,則必然是一場慘無人道的災難。此時的花屋小三郎正是戰爭機器下沒有人性的零部件,任何善意的念頭成為束縛殺戮殘忍本性的繩索,花屋小三郎正是擁有這樣極端的情緒意志,而這樣的意志來源,自然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瘋狂一面。
  • 阿富汗戰場的人性絕望:黎巴嫩金獅獎導演的戰爭新作!(內含資源)
    說起反戰電影,總會想到的是《拯救大兵瑞恩》裡對戰爭自身的深省,或者是《鋼琴師》中人性的光芒。
  • 《沃倫》:對於戰爭中人性的深度挖掘
    要說戰爭中最無辜的無非是手無寸鐵的百姓,就像在二戰當中,不論是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納粹黨對於猶太民族的種族滅絕行為還是日軍侵華戰爭期間造成超過30萬中國同胞遇難的「南京大屠殺」,都是對二戰非正義一方罪行最直接的證明,也是我們不可遺忘的民族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