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交響:《從毛澤東到莫扎特》

2020-10-03 希望視界

《從毛澤東到莫扎特

#劇情簡介:

艾薩克·斯特恩是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大師。在文革結束的1979年,斯特恩作為西方第一位來華演出的小提琴大師,在北京演奏了莫扎特的《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

他的此次中國之行被美國最負盛名的音樂家傳記片、藝術紀錄片導演艾倫·米勒拍攝成新聞紀錄電影《從毛澤東到莫扎特》。

此電影獲第7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每一次你拿起樂器,你都是在做一次表白,它表達的是你信仰的東西,你想說的話。除非你認為你非得和音樂一起生活,音樂可以比語言表達出更多的東西,音樂有更多的含義,沒有音樂我們就無法生存,你要是沒有這種感覺,就別當音樂家。」——《從毛澤東到莫扎特》,

這不單單是一次音樂之旅、一堂藝術課程,而是中西方文化的一次交會,七十年代末的中國,陣痛後的復甦,即將開創她《甜蜜的事業》,如早春二月,純淨美好。


音樂是藝術的最高表達形式,因為它是無形的,也是最難的。有人問,如果衣食無憂,你選擇你最喜歡從事的事業,你會做什麼樣的選擇,如果讓我回答,一定是音樂。

曾經在某大學聽過一場北京交響樂團的音樂會,當帶點京式幽默的團長兼主持人說「我讓你們觸摸音樂」的時候,臺上指揮家帶領全場觀眾進入一場集體音樂共鳴,以簡單的唇舌饒音,和舞臺上的樂手們上演一出靈魂的交響。


在這個磁場中我才發現,我們活得平庸與無常的原因是找不到更酣暢的表達方式所帶來的快感,那天晚上,每一個人之所以為藝術家們殿堂級的表演喝彩,不是被高雅的再次啟蒙,或對草莽意識慣性沉淪的反省,而是敬仰他們能夠通過一種手段,得心應手陳述他們的「思想」,比如音樂。

「你必須……我們必須將每個音符,看成是生活中每個重要時刻」——20年後,紀錄片主角、美國小提琴大師艾薩克.斯坦又作如是說。

相關焦點

  •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東方紅》交響合唱音樂會上演
    「東方紅,太陽升……」12月26日是偉大領袖毛澤東誕辰127周年,伴隨著激蕩人心的旋律,由著名指揮家鄭健執棒,天津歌舞劇院與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音樂史詩《東方紅》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在中山公園音樂堂上演。兩個小時的演出以交響樂、合唱、獨唱、重唱、朗誦等形式呈現。
  • 自由的靈魂:音樂劇《莫扎特!》與《搖滾莫扎特》
    ,側寫出一個閃閃發光卻又被無數枷鎖束縛的靈魂。它沒有讓觀眾完全沉浸入故事的劇情,試圖營造真實的身臨其境之感,而讓他們從旁觀者的視角與莫扎特一同思考,審視自我的人生。男爵夫人唱出一首《星星上的金子》,告訴人們「要向前去找尋你的價值和歸宿」;莫扎特跪地吶喊著《人如何擺脫自己的陰影?》,意識到自我的一部分竟也成為自由的枷鎖。
  • 《莫扎特傳》我喜歡莫扎特爽朗的笑
    一聲聲樂器的交響吹奏、一個個演員變換舞姿、一陣陣戲劇上映後贏得的鼓掌,是莫扎特一生的寫照。莫扎特一生是處於兩個極端:幼年的壓迫和成年的放縱。就因為如此,莫扎特體驗過輝煌之後,便掙扎在現實和回憶中。可能莫扎特在演奏戲劇時是快樂且輕鬆的,但是至少創作的時候很痛苦,痛苦的難以平復心情,那種被壓迫又孤獨的心境。
  • 莫扎特:天才神話的光明與黑暗
    在劇中,莫扎特接受著同時也抵抗著這兩股力量,並且都以傷害而告終——深愛著他的父親,至死都沒有原諒他的出走;為愛他而不惜與自己母親對抗的妻子,終因被他忽略而棄他出走。父親的不理解讓莫扎特萬分痛苦,而他對妻子的傷害的後果,則一直延續到了他死後——序幕中,妻子對自己死去多年的丈夫仍然冷漠如路人。儘管這兩個角色的形象與史實完全不符,卻是《莫扎特》戲劇張力的重要來源。
  • 【作品】莫扎特《安魂曲》
    這首作品作於1791年,實際是莫扎特自己的輓歌,據蘇斯梅爾自己的說法,他對這首《安魂曲》的補遺為:1.據莫扎特遺稿 中《末日經》到《奉獻曲》中的「主,我向你奉獻」配樂,並把《末日經》中自第十二節《負罪的人等待審判》作完。2.新作《歡呼歌》(Sanctus)、 《奉主之名而來》(Benedictus)及羔羊頃(Agnus Dei)。
  • 貝多芬:從海頓手中,接過莫扎特的靈魂
    人們演奏包括當時流行的諧歌劇(Opera buffa)、喜歌劇(Opéra Comique)和德國的歌唱劇(Singspiel)——這使貝多芬有機會接觸到許多重要作品,如莫扎特的《後宮誘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
  • 莫扎特就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傻傻分得清楚系類之 交響曲 交響組曲 交響詩)他短暫的一生始終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在莫扎特傳中就有這樣一段記載:1777年12月3日,莫扎特給表妹寫了封信,信的開頭是這樣的:「親愛的表妹,在我坐下寫信之前,先去了趟茅房。現在,已經解決了。感到輕鬆無比!
  • 貝多芬、莫扎特與巴赫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隨想
    貝多芬、莫扎特與巴赫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隨想
  • 《交響舞曲》,重新定義「拉赫瑪尼諾夫」
    今天將播放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執棒廣州交響樂團演繹的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交響舞曲,作品45》第三樂章。讓拉赫瑪尼諾夫流芳百世的,是他的作曲家身份。錄音:鄧奕堅 王禮瑜音樂會現場(攝影:梁智輝)就像莫扎特的《第41交響曲「朱庇特」》(點擊藍字閱讀),拉赫瑪尼諾夫在《交響舞曲》中使盡了渾身解數,傾注了他對浪漫主義管弦樂的所有認知。
  • 當莫扎特遇見理查·施特勞斯,閉幕音樂會搶先看!
    「旅人的天涯,到盡頭還是家「,對於莫扎特而言,他的一生除了七歲以前以及25歲之後定居維也納,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途中度過,因而,他留下的六百多部作品中將近一半也是在旅途中寫就的,本場樂季閉幕音樂會中上半場的曲目:《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K. 364),作於1779年莫扎特從巴黎返鄉之時,那年他受邀出任薩爾茨堡宮廷樂團團長。
  • 婁底一中舉辦 「四季交響——冬之歌」校園音樂會
    婁底一中舉辦「四季交響——冬之歌」校園音樂會。紅網時刻婁底12月29日訊(通訊員 劉星燎 周松華)為紀念偉大領袖毛澤東誕辰127周年,喜迎元旦佳節,歌詠盛世中華,豐富學校師生的文化生活,12月26日晚,婁底一中舉辦「四季交響——冬之歌」校園音樂會。
  • 聽莫扎特《安魂曲》一千遍的感受
    通往天堂的道路不是一馬平川,孤單靈魂會遇到很多磨難,包括面臨很多的審判和因為迷失方向而導致的失落的靈魂沒有歸宿。接下來的審判就是洗去塵世間的罪虐,讓一切都灰飛煙滅,還有什麼不能放下?莫扎特筆下的審判是帶有極度的憐憫之心的,這種憐憫讓靈魂在審判時超脫。本已無所掛念,何故自取煩惱?
  • 音樂天才莫扎特,是一個永遠在跳躍的音符
    就在他完成《巴示亭與巴士亭納》的這一年,他還寫了另外十首樂曲,其中包括四部交響樂,兩部小提琴協奏曲即三首藝術歌曲一部天主教詠嘆調;第二年巡演,8歲的莫扎特莫扎特一共寫了五十五首樂曲;第六年,14歲的時候,他寫了六部交響樂和兩部歌劇;15歲共十三首其中七部交響;16歲三十二首其中10部交響樂……
  • 又到毛澤東誕辰:緬懷永遠的偉人
    1927年8月7日,「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著名論斷 毛澤東同志,在古田會議後,利用難得的短暫戰鬥間隙,在古田賴坊一家店鋪的閣樓上,秉燭夜書,寫下了那封六七千字的長信,以磅礴的激情和火熱的話語重新點燃了革命的信心。
  • 陳思誠新作《外太空的莫扎特》殺青 黃渤榮梓杉手繪莫扎特
    國際在線消息:陳思誠導演新作電影《外太空的莫扎特》於近日殺青,黃渤、榮梓杉兩位領銜主演分別在離組之日發布了各自心中的「莫扎特」手繪圖,奇思妙想的畫風不禁令人更加好奇,影片中的靈魂人物「莫扎特」到底是誰?莫扎特到底長什麼樣?
  • 《搖滾莫扎特》 | 神子,天使,和永不隕落的星星
    在2018年最末尾的一天,坐火車去天津看了《搖滾莫扎特》(法扎)。在那之前,我早已不知道將這部法語音樂劇的影像看過幾多遍了,去到現場,與其說是看一個演出,倒不如說更像是滿足一個執念——畢竟這樣喜歡的劇,能在劇院裡看一場有多好啊。散場之時,外面已是一片昏黑。之前滿目華麗璀璨的光影,忽而湮沒在一個靜穆的黃昏中,冬日的天際線是灰白色的。
  • 電影《莫扎特傳》觀感:假如莫扎特遇見鍾子期
    於是嫉妒讓他變成了殺人的魔鬼,他一面假裝關心莫扎特,一面在精神上折磨他。他假扮黑衣人,上門買莫扎特的樂曲,以豐厚的報酬,步步緊逼,使他沒有喘息的機會。莫扎特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他全身心投入到藝術創作之中,根本沒有機巧之心。與人相處時,沒有戒備。他澄澈如鏡,光明磊落。
  • 劉思齊:從毛澤東的乾女兒到兒媳到大女兒;婚禮信物是毛澤東大衣
    當劇情演到一對革命夫妻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女孩在寒風中奔走呼喊著「媽媽!媽媽」時,觀眾席的毛澤東忍不住落淚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孩子,這不就是自己孩子的真實寫照嗎!他的三個兒子曾在妻子楊開慧犧牲後流落街頭,吃不飽、穿不暖,受盡委屈。
  • 英國指揮家科林·戴維斯辭世 以演繹莫扎特等見長
    1949年服兵役過後,作為單簧管演奏家的戴維斯,在一次偶然機會中上臺指揮了莫扎特的歌劇,這段經歷對他影響極大。多年後他在一次採訪中提到,那次經歷令他體會到莫扎特的作品中「擁有一切平衡音樂和人性的元素」。 在國際樂界,戴維斯以其對莫扎特、西貝柳斯和柏遼茲的詮釋而聞名。
  • 莫扎特歌劇《魔笛》-看秦侃如演繹「夜後的詠嘆調」
    據「西洋歌劇故事全集」(張洪島編譯)一書介紹:「莫扎特之所以要把它寫成這樣,是因為他的表姊約瑟夫·韋柏在首次上演這部歌劇時扮演這個角色,而她的聲音卻正有這樣的特長。」為了體現夜後狂暴的心情以及內心的黑暗,在高音的要求上達到了High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