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彈劾清官的一封奏摺,維護了大清的版圖,卻因此得罪曾國荃

2020-12-25 騰訊網

左宗棠被譽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與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等人相比,左宗棠是一個頗為奇特的存在。

左宗棠可謂是最能代表湖南人的一個歷史人物了,他的性格火辣剛猛又霸道十足,即便是同樣來自湘鄉的曾國藩也要讓他三分。

左宗棠是晚清極具傳奇色彩的封疆大吏,他對於晚清的疆域完整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當年左公以必死的決心收復伊犁,其「抬棺西徵」的壯舉至今令無數男兒自愧不如。

但左宗棠對於大清版圖的貢獻遠不止新疆一處,在收復伊犁之前他還平定了捻軍起義,為維護西北地區的穩定費盡了心血。

左宗棠在同治年間平定西北叛亂可謂是相當不容易,作為堅決的主戰派的一員,他不得不和朝中的諸多勢力作鬥爭,而最終導致了左宗棠與許多官員交惡。同

治年間有一場以左宗棠為首的大案,這便是非常著名的「彈劾林壽圖案」,左宗棠在這一案件中展示了他高超的手段,最終以林壽圖等人被革職結束。

這一案件看似是左宗棠極力彈劾林壽圖,但實際上其背後有著相當複雜的關係,它不僅牽扯到了晚清的糧餉制度,還牽扯到了朝中不同的兩類勢力,而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也被捲入了這場案件當中。

首先要介紹一下林壽圖這個人的背景,他是道光年間的進士出身,曾經擔任過晚清諸多重要的職務,同治二年他被任命為了陝西布政使。

林壽圖本人的才識以及人品都是沒得說的,鹹豐九年,擔任御史的林壽圖查辦了天津大通橋的貪汙人員。鹹豐十一年,他上書彈劾了閩浙總督慶端,將其貪汙腐敗的罪行一一訴出。

林壽圖本人在當時便相當有名氣,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清官,而正是他的這份清廉導致了他與左宗棠之間的交惡。

林壽圖一到陝西上任便開始救助災民,「設粥廠十餘所,四更,匹馬隨一二僕役,出無定期,往無定向,吏胥凜凜不敢作弊」,可以稱得上愛民如子了。

林壽圖在陝西執政的思路是「以民生為本」,為此他在同治七年與督辦甘陝軍務的左宗棠產生了分歧,而分歧的要點就是「糧食」。

左宗棠督辦軍務的核心就是籌備糧草,但陝西、甘肅等地由於連年的戰亂,百姓的生活相當困難,林壽圖不忍再將軍糧攤派下去。「現今各地民生凋敝,不堪攤派,操之過急則生變」,這是林壽圖的原話。

他首先強調的便是甘陝一帶的百姓實在是不堪重負,其次勸誡左宗棠若是過於粗暴地徵調軍糧,恐怕會引起當地百姓的叛亂,林壽圖的反對導致了左宗棠籌集糧草的計劃失敗,兩個人的交惡從此便開始了。

光緒二年,林壽圖調任為山西布政使,而就在他上任的第二年便遭到了左宗棠的極力彈劾。

左宗棠的奏摺言辭相當激烈,稱林壽圖「恣為欺罔,加之指斥,形諸公牘,上瀆宸聰」,並且請求皇帝將林壽圖撤職查辦。

與此同時,山西又發生了乾旱,左宗棠又在奏摺中指責了當時擔任山西巡撫的曾國荃,認為其雖然有體恤災民的情懷,卻分不清賑災與剿匪兩件事的輕重緩急。當然,左宗棠對曾國荃還是相當客氣的,他的奏摺並沒有直接指責曾國荃,而是通過「邊餉與荒政緩急,自有權衡」這樣的句子旁敲側擊,暗示剿匪才是第一要務。

左宗棠與曾國荃的兄長曾國藩私交甚好,雖然曾國藩在幾年前已然去世,但他在朝中的影響力並未消減,左宗棠無論如何也要給曾國荃留一點面子。

但是林壽圖就不一樣了,他最多不過是一個山西布政司,在朝中並無太多的旁系勢力,左宗棠在奏摺中毫不客氣地對他痛下狠手。

他一面指出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平定戰亂,一面將同治年間林壽圖的行為擴大,指責其破壞了西徵大業,是誤國誤民的禍害。左宗棠將林壽圖的不合作上升到了戰略的高度,自然引起了清政府最高決策層的高度重視,林壽圖的仕途到此也便戛然而止了。

「好話易講,好人難做」便是這個道理,一生為官清廉正直的林壽圖就這樣被撤職了,而左宗棠的籌糧活動便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曾國荃雖然對於左宗棠的奏摺頗有微詞,但他本人畢竟不是他的哥哥曾國藩,況且左宗棠也沒有傷害他的意思,對於此事他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同治十二年,西寧、肅州等地的叛軍悉數被左宗棠平定,動亂的西北地區重新恢復了穩定。

在平定了叛亂之後,左宗棠還大力推動西北地區的科舉改革,同時改革了甘肅、陝西兩地的茶政制度,對於局部的動亂及時鎮壓,大清的版圖又一次逃過了分裂的危機。

站在大局的角度來看,左宗棠確實是當時第一等的封疆大吏,他的眼光深遠令人嘆為觀止。但站在人情的角度來看,林壽圖不失為一個好官,曾國荃的做法也有著可取之處,但畢竟目光過於短淺,註定難以載入史冊。

倘若當時的山西巡撫是曾國藩,或許他會與左宗棠採取一樣的辦法,「壯士斷腕」實屬迫不得已,左宗棠、曾國藩二人的過人之處便在於此。

歷史與人性的複雜便在於此吧,左宗棠註定是孤獨而落寞的,即便他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也不得不接受地平線上的人們的議論與指責!

相關焦點

  • 曾國荃克復天京,左宗棠和曾國藩卻開始互相揭短,到底演戲給誰看
    為了酬勞曾家兄弟立下的巨大功勳,朝廷決定:賞加曾國藩太子太保銜,賜一等毅勇侯;賞加曾國荃太子少保,賜一等威毅伯。然而很快,朝廷就發現曾國藩犯下了欺君之罪。七月初六日,閩浙總督左宗棠上了封奏摺,提到幼天王洪天貴福已經逃出天京城,現在還沒抓住。剛剛打下金陵那會兒,可能確實不太清楚洪天貴福是否逃出天京城。
  • 大清第一廉吏:彈劾曾國藩之弟 斬殺李鴻章之侄 6辭高官 捐銀百萬
    但此二人實在是受了電視劇的誇張和吹噓,其實這倆清官跟本文將要講述的這位清官相比,簡直不值一提。此人剛直不阿,有情有義;才華橫溢,學富五車;作戰有勇有謀,戰功無數。尤其是,他為官不徇私情,執法如山,曾彈劾大清名臣曾國藩之弟,斬殺李鴻章之侄;一生視權勢如糞土,曾6辭高官;視金錢如草芥,曾為國捐出百萬銀兩,堪稱大清第一廉吏!
  • 曾國荃的尷尬:哥哥都成「完人」了,為啥我連「名臣」都不算?
    其後,曾國荃率軍轉戰鄂北,急需軍餉,而官文時常藉故拖延。兩人的矛盾很快白熱化。曾國荃決定:彈劾官文,搬掉頭上這座大山!搬倒官文,就得罪了朝中的旗人親貴,傷了朝廷的面子。第二,官文劣跡確實不少,上折彈劾可能成功,但此人在官場根基深厚,黨羽眾多,日後一定會遭他們報復。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便彈劾官文是曾國荃自作主張,外界也一定會以為是他們兄弟共謀。這樣不僅曾國荃和官文成了死敵,還會把曾國藩牽連進去。
  • 曾國荃攻陷太平天國,打開太平軍國庫後,突然大喊:我命休矣!
    大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湘軍重要的將領也就是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在經歷了數個月的殘酷攻城戰之後,終於在同年的6月份將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南京)攻陷。天京城的淪陷標誌著太平天國的徹底失敗,忠王李秀成在城破三日之後被俘,而洪仁以及幼主洪天貴福也在同年的10月份先後被殺,湘軍在平定這場清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 彭玉麟為何被稱為「大清帝國最後一抹斜陽」?
    背景資料:彭玉麟,字雪琴,1816年生於湖南衡陽,大清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書畫家。書生從戎,膽氣過於宿將,清末水師統帥,湘軍水師創建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有「雪師」之稱。同曾國藩、左宗棠並列大清三傑,同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並列大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兵部尚書、一等輕車都尉、加太子少保,贈太子太保、諡剛直。
  • 「揮金如土,殺人如麻」的曾國荃,竟然用「人頭」維持了一方秩序
    曾國荃,曾國藩的九弟,作戰很有一套。曾國荃還面臨一個很嚴峻的問題要解決,那就是:社會秩序。 於是,曾國荃就和他的下屬們說:「山西境內的饑民,如果靠著救濟可以度日,他們是不太可能有什麼其它想法的。」他非常了解人性,一般的人吃飽喝足不太會有什麼非分之想,那些到處散布謠言、寫些匿名帖子的,基本不是饑民,他們另有目的。
  • 從「滌生」到「晚生」:左宗棠的瑜亮情結
    陶澍是湖南名宦,也是胡林翼的嶽父、左宗棠的親家,他生前與曾國藩並無交集,後世有學者稱陶澍對曾國藩影響很大,純是臆念。陶氏總督兩江多年,雖是有名的清官,但其家中田產頗豐。曾國藩為了籌餉,曾精打細算過,「益陽(筆者註:陶澍是湖南益陽人)所置之產,每歲收租三萬石,以一年之租助餉,亦不傷元氣」。
  • 高情商,辦大事,左宗棠橫刀立馬收復新疆--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當中國新疆眼看有脫離中國版圖的危險時,晚清名臣左宗棠挺身而出,奉命出師收復了新疆。在這過程中,有個小插曲,舉人出身的左宗棠被同僚嘲笑「舉人」將軍,連個進士資格都夠不上,還帶什麼軍,打什麼戰?左宗棠就寫了封信給太后,說自己要先到北京參加科舉考試,考進士,收復新疆的事等考試以後再說。但此時慈禧和她的文臣們倒是高情商,知道左宗棠是在討要名分,不是真要參加科舉考試。
  • 曾國荃暴富傳說:攻克天京後,他掠奪到多少財富,為何還一再哭窮
    民間更有各種傳說佐證,曾國荃搜羅到了什麼寶物,運回多少船財寶,說得有鼻子有眼,曾老九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看來是坐實了。 傳說歸傳說,事實歸事實,曾國荃到底有沒有巨額財富,如果有,那是不是從天京掠奪來的,其實不難考證出來。
  • 曾國藩與左宗棠的智慧——明鬥暗合
    歷朝歷代都有血淋淋的教訓,作為中興之臣的曾國藩與左宗棠又怎會不知。曾國藩比左宗棠年長1歲,作為湖南老鄉很早便已相識。二人走向巔峰都得從鎮壓太平天國,掌握兵權說起,並且也在太平天國覆滅之時交惡,走向對立。鹹豐元年正直太平天國初期,曾國藩回家為母奔喪,受朝廷命令與湖南巡撫一同辦理團練,至此名震中外的湘軍誕生了。
  • 左宗棠向洋人借錢打仗,為何專挑利息高的借?原來這才是真高明
    並以「清末中興四傑」之一的左宗棠而聞名天下。眾所周知,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清政府曾爆發過太平天國運動,這次由南向北的農民起義,是由曾國藩接管鎮壓的。然而,清廷成功的喜悅並沒有持續很久,西北地區再次發生騷亂。更糟糕的是,俄國與英國共同支持的阿古柏反清勢力也入侵清朝回疆。
  • 近代史軍事上的最輝煌成就——左宗棠收復新疆
    佔中國版圖達六分之一的新疆,之所以現在還在我們國家的版圖之內,有一個人不能忘記,他就是中興清朝的名臣---左宗棠! 但這個時候卻有一個人站出來大聲駁斥李鴻章的短視,這個人就是左宗棠。在奏摺中,左宗棠警告說:我師退一步,則俄人進一步。放棄新疆就等於自撒藩籬。在左宗棠的堅持下,清廷同意出兵。 當時阿古柏總兵力為5萬,其中騎兵2萬,另外還裝備有1萬支線膛槍。而左宗棠共有兵力7萬,但沒有糧餉。
  • 為收復新疆,抬棺出徵的左宗棠,到底做出了多少努力?
    此時的形勢已經異常危急,大清內部的有識之士已經看到了問題的根源所在。作為湘軍集團內的大佬,左宗棠自然明白沙俄在新疆搗鬼,並非他們所說的「並無久佔之意」,而是所圖甚大。但左宗棠也明白,想要出兵收復新疆,可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 不管是朝堂之上的政敵,還是進軍新疆沿途惡劣的自然環境,甚至是軍隊內部都亂七八糟。一切都沒有那麼簡單!
  • 大清活閻王:3次彈劾曾國藩親弟,官場鐵面無私,一生三「不要」
    有這樣一位晚清重臣,李鴻章曾評價他為:「不榮官府,不樂室家,百戰功高,此身終以江湖老。」他以卓越的軍事能力著稱,卻能詩善畫。彭玉麟接受了曾的邀請,這是彭玉麟飛黃騰達的第一步。此後,彭玉麟隨湘軍轉戰萬裡,雖有敗績,但以大捷居多,多次力挽狂瀾,得到了當時皇帝的讚賞,並獲稱「那圖魯」。 就像他在自己的詩中所說「書生笑率戰船來,江上旌旗耀日開。十萬貔貅齊奏凱,彭郎奪得小姑回。」
  • 雍正要殺張廷璐,卻等著心在滴血的張廷玉奏摺,滿是深意……
    康熙六十一年冬,老皇帝終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沉重的閉上了眼睛,他不放心大清江山,不放心眾皇子的勾心鬥角。
  • 左宗棠:63歲抬棺出徵,收復166萬平方公裡國土,等於8個湖南
    但是,他卻憑著一股子倔勁兒,為清朝收復了166萬平方公裡的國土,才有了我們現在中國的版圖。這166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就是新疆。就憑著這一份功勞,左宗棠絕對值得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重重的濃墨。1875年1月,光緒皇帝登基,身為陝甘總督的左宗棠向朝廷遞了一份奏摺,要求出兵收復新疆,並強調,這件事十萬火急,不能再等了,再等新疆可能真的就"沒了"。新疆出了什麼事?我們要從11年前說起。新疆,古稱西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也是古代中國與西方交流的一個重要紐帶。
  • 每個朝代都有「奏摺」嗎?
    不過,根據劉勰的研究結果,秦朝以法家為主,這些人屬於典型的「輕理論重行動」,因此所寫的「奏」文字水平一般,所表達的意義也比較淺顯。而不同類型的奏事文書對書寫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說「章」作為一種謝恩的文書,側重於文辭優美;「奏」作為一種彈劾類的文書,則側重於公允公正。因此,即便是出自同一個人,因所陳述的事情不同,可能會呈現完全不同的兩種文風。
  • 左宗棠到底是怎麼死的?
    大清的中興重臣,林則徐、曾國藩……一個一個地死了,茫茫九州,哪裡還聽得到復興的吶喊?大清氣數盡了。也好,左宗棠死了,有人幸災樂禍,躲在陰暗角落裡竊笑不止,反證了死者的強盛和偉大。左宗棠是真正的英雄,是愛國者,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拍案而起,挺身而出,肯定會要觸犯一些人謀取的私利。
  • 那位被左宗棠罵的總兵後來怎麼樣了
    鹹豐四年(1854年)4月,還是由於太平軍的威脅,湖南巡撫駱秉章力邀左宗棠出山當他的幕僚。這一次,左宗棠任職長達6年之久。當時湖南境內很不太平,左宗棠盡心竭力,輔佐駱秉章「內清四境」、「外援五省」,取得很大的成功。駱秉章對他言聽計從,「所行文書畫諾,概不檢校」。由於左宗棠工作實在出色,因此有「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