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我是一個人孤單的抗爭!

2021-02-10 投稿約稿客

發送關鍵字「短故事」獲取約稿函和參考文章;

發送關鍵字「資源」獲取3000份寫作電子書大禮包;

一個女人在他丈夫活著的時候被丈夫稱作「母親的太太」、「母親送給我的禮物」;丈夫死後自稱為丈夫的「遺物」。最終,這個女人還是因為這個男人,因為他們獨特的「關係」被人記起,被人熟知,被人品評,到底是該喜還是該悲?

這個女人就是朱安,這個男人就是魯迅。

大家都覺得朱安溫柔賢淑、逆來順受、一生隱忍。

我覺得她抗爭過、並且一直在抗爭。

朱安是一個舊式的女子,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沒落官宦人家裡,纏了足,從小到大,沒上過學堂,接受的是封建倫理道德。

就這樣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女子能嫁給家境不錯,有學識、有思想當時還只是周樹人的魯迅,想必也是得來不易的。

朱安當時肯定也為這段婚姻開心興奮過吧。從朱安對魯迅的稱呼「大先生」就可以看出,她對魯迅有尊敬、有崇拜、有依賴,這些都是一個小女人對心上人的依戀和喜歡。

不管這段婚姻後來的走向如何,朱安一直稱魯迅「大先生」從來沒有變過。

魯迅母親在魯迅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為他安排了和朱安的親事。可見魯迅母親對朱安是認可的甚至是喜歡的。朱安能獲得婆婆的青睞、支持,朱安一定是下過一番功夫的。

就是這些努力讓她如願走進來魯迅的生活。

沒有人會永遠沉睡,除非是裝睡。終於,被騙回國、被騙結婚的魯迅徹底爆發了,他開始反抗,把矛頭對準極其無辜的朱安。

他對朱安進行冷暴力,新婚夜直接睡在書房、對新婚妻子視若無睹、極其冷淡甚至是極盡所能的厭惡。

幾天之後東渡日本,一走了之,用這種決絕、殘忍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態度。

這樣的情形對於一個年輕、傳統的女性肯定是始料未及的。

對於這樣一個沒和自己講過一句話、給過一個笑臉的人,朱安選擇默默守候。守著她和魯迅的家,盡心盡力孝順公婆,等著魯迅回來。

這樣的朱安似乎沒有自己的思想,任勞任怨、守好自己的本分、站好自己的剛,像一隻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子裡。

但這是朱安此時此刻唯一的選擇。以一種雲淡風輕的方式緩解魯迅的激烈;以一種近乎愚蠢的方式等待著魯迅的回歸。

時間流逝,有些事終究還是避無所避。

魯迅回國了、魯迅回家了,但他沒有回到朱安的身邊。

朱安卻執著的以自己的方式走進魯迅。

她努力為魯迅顧好大後方,讓他毫無顧慮地以自由之身追逐新思想;努力弱化自己的存在,不想為魯迅平添煩惱;努力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到極致,從無絲毫越矩,在當時主流審美裡堪稱「賢惠」典範。

她努力讓自己變得「乖巧」、「溫順」。

面對魯迅的抗爭、抗拒,甚至是帶給她的恥辱,她從來都沒有表達過自己的不滿、抱怨過自己的委屈、主張過自己的訴求,估計連大聲說話都沒有過。像一潭死水般的波瀾不驚。試圖用她的溫情融化橫在他們之間的寒冰。

可是,適得其反。魯迅越來越氣、越來越努想掙脫、越來越想逃離。

所以,本應該是同一屋簷下最親密的兩個人卻要分床而眠。魯迅以一種更加直白、冷峻、激烈的方式對拒絕著朱安、對抗著封建舊社會;朱安以一種女性特有的柔和、堅韌、迂迴的方式回應著魯迅、回擊著魯迅的冷漠、命運對她的不公平。

儘管魯迅從來沒把她當做自己的妻子,她還是竭盡所能地對他好。

以這樣的溫情對抗魯迅的冰冷,但一切都只是徒勞。

因為在思想先進的魯迅眼裡,朱安無論做什麼都透漏著封建社會的迂腐。就是這種深入骨髓的定義,一棒子打死了他們的未來,讓他們的關係如若冰封,千年不化。

其實,如果拋開那個由舊轉新的時代,他們也許是會幸福的。追求革新的魯迅沒有錯,只想做個默默無聞的小女人的朱安也沒有錯,只是他們沒有那麼合適。這種不合適在當時特殊的時代被放大了、大的讓人無法忽視、大的讓人更加在意、大的讓人如鯁在喉。

1923年10月魯迅肺結核復發,朱安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

這可能是他們相距最近的日子,也許是病痛把魯迅的稜角打磨的不在那麼鋒利。他接受了朱安的悉心照料,煮粥、熬湯。

當疾病來襲時無怨無悔的陪伴照料,相互扶持這本就是婚姻最重要的意義。

我一度以為,他們就這樣下去,朱安也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不枉多年的等待和守候。

生活之所以精彩就在於它的變化無常。

魯迅病好了,滿身的硬刺又滿血復活了,他們的關係又恢復如常。在生活中儘量互不叨擾、互不相見、互不理睬。儘量把所有的聯繫都斷乾淨。

朱安又被晾到了一邊,像一個沒有思想的工具一樣。

在最容易建立感情的時候他們都沒有進展,朱安肯定是失望的。

魯迅47歲的時候,認識了有學識、思想新潮、性格開朗的許廣平,他的感情世界被照亮了。迅速戀愛、同居、生子,一切都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是朱安一輩子都求而不得的。

朱安沒有歇斯底裡,沒有崩潰。她字裡行間對魯迅滿是感激,說大先生對她很好。

朱安釋然了、放鬆了,她只想活著,好好活著。

朱安善良地選擇了感恩,感激魯迅沒有離婚,沒有讓她孤苦伶仃、身無所依,沒有讓她受家人的歧視、輿論的譴責,感激她一個弱女子在亂世能衣食無憂的生存下去。

朱安但求的是一份安心、一份穩定、一份依靠,只是卑微的想好好活下去而已,其它她早就無所求了。所以,她才能夠這樣坦然,這樣與世無爭。

關乎生存,最擲地有聲的抗爭

朱安一直以無聲無息的方式堅強地為自己發聲,頑強地活著。她是有主見的,也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堅持。她認定了就是要一輩子跟著魯迅,做一輩子的周家人。朱安做到了。

後來魯迅死後,朱安的生活曾一度陷入困境。每天清粥、鹹菜都難以為繼。只能變賣家裡的東西,換取生活費。最後,她無奈想要把魯迅的書賣掉,讓自己活下去。魯迅的朋友出來勸說,說魯迅的遺物價值連城要好好保存。這一次,朱安終於為自己吶喊了。

「我也是魯迅的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朱安一直是有主張的,也深知自己在魯迅心裡的分量,現在的她只想活下去。

朱安和魯迅只剩下物品和主人的關係,她對魯迅僅存感激,並以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種方式回報給他。

魯迅對朱安的給予,是源自他的善良還是憐憫還是愧疚,這就不得而知了,我想都是有的吧。

其實,無關情愛,這樣簡單明了的關係,才是他們之間最好的模式。

於魯迅是一種單純的善意,不涉新舊,也就沒那麼多反感和厭惡;

於朱安是一種單純的感激,無關情愛,也就沒有那麼憂傷和不值。

無論如何,朱安都一直在抗爭,前半段為婚姻;後半段為生存。

人氣雜誌:讀者 萌芽 知音 愛格 花火 意林 格言  南風窗  一個雜誌 學生雜誌 演講與口才故事小說:短故事 飛言情  故事會  小小說  故事林  小說繪 故事天地 萱小說  最小說 飛魔幻 故事大王 花城
文學雜誌:作家 品讀 散文詩 人民文學 青年作家 大鵬文學 星星詩刊  天津文學 山西文學 民族文學 詩歌月刊 莽原雜誌 三聯生活周刊 微型小說選刊  

相關焦點

  • 朱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幾千年的傳統傳承下,朱安是沒有錯的,作為婚姻解放轉型時期的犧牲品,朱安又是悲劇性的。1919年11月,紹興老屋出賣,母親、朱安和周建人一家北上,同時周作人一家也來到北京。於是魯迅買了北京西直門內八道灣11號一處院子,全家搬了進去。雖然團聚了,然而魯迅與朱安仍然形同路人。
  • 朱安: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要保存保存我啊
    1924年5月25日晨,魯迅攜母親、朱安遷居到西三條胡同21號的住宅,開始了他們在新家的生活。這使她重新看到了希望,以為他終於回心轉意了,然而,這一切只是朱安自己的幻想……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魯迅的這句表白很著名,曾被許多人引用,以證明他對朱安確實毫無感情,只有供養的義務。
  • 1936年,魯迅深夜而亡,獨守空房41年的朱安,說了句著名怨言
    提到在我們童年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我想說的是:魯迅先生。這個近現代史上的鬥士,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在他的筆下,塑造了阿貴,孔乙己,祥林嫂,閏土,這一個個底層的小人物,身上充滿了故事。我最佩服魯迅的是,他所有的文章,放在少年時期來讀,都無法懂得其中的深意。因此,每當魯迅的文章出現在閱讀理解之中,我感覺頭都大了。
  • 有一種渣女叫朱安
    女權更是為朱安抱不平,說魯迅多壞……但在我看來,渣的明明是朱安。很多人為朱安抱屈,好像朱安多麼賢良淑德,多麼好的一個人,因為嫁給魯迅,一輩子很苦……但事實上呢?讓我們來看看事實。各種資料證明,魯迅先生沒和朱安同房。當夜默默流淚了一夜,第二天就搬到了母親的房間。第二天按禮應該去祖先祠堂的,他也沒去。三天後,魯迅就回日本了。魯迅不喜歡朱安,所以就沒有碰過她。女權說,魯迅這樣很殘忍,是性懲罰……但魯迅的本意並不是這樣,他本意是,我不喜歡你,不想讓你做我的妻子,所以我為你保留完璧之身,然後我認你做乾姐,讓我母親收你做乾女兒。
  • 經典組一等獎 | 我叫朱安
    朱安,魯迅的原配夫人,兩個年輕人在根本都不認識的情況下,由雙方父母作主,定下了決定朱安一生命運,並給魯迅和朱安帶來痛苦終生的婚姻大事
  • 她叫朱安,一生無愛無性,一世欠安!
    就像魯迅對朋友說的: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母親給我的一個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新婚的第一夜,她獨守空房。第二晚、第三晚同樣如此。從那天起到再相見,朱安一個人在老家侍奉婆婆13年,毫無怨言。
  • 人到中年,懂了朱安,懂了人生
    小時候,很討厭朱安,討厭她長了一張難看的臉,討厭她不合時宜的小腳,討厭她大字不識幾個,討厭她明知道自己配不上魯迅,討厭她明知道人家不喜歡她還非要一路追隨、摻和在幸福的兩個人裡面;討厭她在魯迅死後竟然因為生活艱難就要變賣人家辛苦收藏的書-------小時候,我有多討厭她,現在我就有多憐惜她。
  • 餵,我一個人不孤單,想你才孤單
    以前不是很懂只是覺得旋律很好聽,直到我愛上了一個姑娘,我才特別了解歌詞的含義,想見卻見不到,瘋狂的想念,才明白。一個人並不孤單,只有在你想念某人的時時候才會顯得孤單。
  • 朱安:我已經沒有退路可言,周先生沒讓我另嫁他人,我應該原諒他
    他不忍心這麼做,但他心裡已經跟母親打定了這樣的主意:「結婚前一切我聽你作主,結婚後一切我自己作主,那時你們可得聽我。」估計事後魯瑞心裡有一萬個問號在質問魯迅:「你說啊,你不說出來,我怎麼知道?你不說我就當你默認了。」
  •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
    ,是與我同在;他沒有撇下我獨自在這裡,因為我常作他所喜悅的事。著名詩人泰戈爾有金句曰: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主耶穌走曠野時,他並不孤單,有肉眼看不見的天使陪伴,其實那正是主一個人的狂歡。看似一個人,他卻勝過試探,唱起曠野凱歌。他勝過三大試探,勝過魔鬼虛浮的「盛宴」。
  • 元配妻子朱安:我和魯迅形同陌路!
    她是朱安,浙江紹興一戶封建人家的女兒,家人給她取名為安,希望她平安,也希望她安守本分,然而,她恪守婦道一生,遂了娘家和婆家的願,她自己卻最終都不得安寧。魯迅的母親,一個封建社會的婦人,秉著女人應該在家裡服侍丈夫和婆婆的本分這樣的觀點,不經過魯迅先生的同意就給朱家下了聘禮,要娶的是朱家的大女兒朱安。如果按照封建社會的審美標準,朱安真的是極佳的兒媳婦人選,不識字但是識大體,溫順,會做飯做家務。
  • 一個人,不會孤單寂寞;想一個人,才會感覺到孤單寂寞
    王羽澤《想一個人才會孤單》:「鑽進一輛計程車裡,又是喝醉的夜晚,街邊熄了燈也起了,就一個人隨便轉轉。沒有愛人給的溫暖,也沒有,知心人的陪伴。只有每一天,重複的工作和吃飯。走進一個人的心裡,為什麼要那麼難?是我太強悍,不懂浪漫,還是我真的太平凡?喜歡的人不在身邊,在身邊的人卻不喜歡。一個人的城市,以後該怎麼辦?
  • 魯迅與朱安:你有你的苦,我有我的痛,一段思想不匹配的婚姻
    「有一次,我告訴她,日本有一種東西很好吃,她說是的,是的,她也吃過的。其實這種東西不但紹興沒有,就是全中國也沒有,她怎麼能吃到?這樣,談不下去了。更感動的是,朱安是以小腳走路,更加的疼痛。如此漫長的路程只因魯迅無意間的一句話,而朱安卻堅持下來了。朱安辛辛苦苦的去買了糕點回來,魯迅表現的非常淡然,只回了句,好。
  • 魯迅身亡後,獨守空房41年的朱安,說了一句飽含心酸的著名怨言
    可到後來魯迅意識到,要想真正的救治一個人,應該要從他的內心開始救治。如果一個人的身體是健康的,可思想是死的,那這才是一個民族最可怕之處。所以魯迅就棄醫從文,從此成為了一個奮鬥於文學之路上的大作家。魯迅被父母逼婚魯迅在日本讀書的這些年時間裡,一直都沒有談戀愛。他從小到大,也沒有和其他女生交往過,但他的爸爸媽媽卻給魯迅定下了一門親事。
  • 從魯迅原配朱安的一封信說起!
    我自愧無能,慨然允諾…〞〝到廿八年冬季,家用不足,婆婆周老太函商許女士,請每月酌加二十元,未果。以後,婆婆的花費,悉由周作人先生承擔,銀錢之外,米麵煤炭,水果糕點,常有送來,應有盡有,房屋亦請人修過。卅一年五月起,又每月給我五十元零花錢。卅二年三月,我婆母去世,一切喪葬費用,俱由周作人先生承擔(註:一萬五千多現大洋)。〞
  • 人因垂老漸知秋:魯迅原配朱安的寂寞身後事
    她被魯迅巨大的聲名所困,卻常年悽清度日,以至喊出了「我也是魯迅的遺物,你們也要保存保存我啊」的話語,最後孤寂離世。學者陳漱渝梳理了朱安逝世前後的一些事件,有同情憐憫而相助的人,也有為了利益糾葛鬧上門的人,這件件小事,並如今讀來令人感慨不已。
  • 1936年魯迅身亡,妻子朱安「獨守空房」41年,她竟說出了這種話
    婚姻不幸,魯迅不接受朱安朱安是魯迅的第一任妻子,他出生在浙江紹興,父母都是從商的。出身於從商之家,自然家境十分富裕。年少時的朱安就是生活在快樂和幸福之中。但是他的家人封建思想十分嚴重,在當時舊社會,女孩子是沒有資格上學堂的,於是,朱安和大多數女孩子一樣,學起了女紅。慢慢地,朱安的性格就變得十分溫柔。
  • 李夢霽:朱安,一生欠安
    眾所周知的,自古以來(其實是從建這個公號開始)我就沒有發過任何廣告,也從不接受商業合作,並且也從未推送過其他人的文章。原因之一,是寫作的初衷和目的我一直秉持著,而且秉持得輕鬆且快樂;二是雖然我只是一個小號,關注者不多,但讀者粘度之高是讓我一直覺得很牛逼的地方,我得對你們負責。但這次推送了李夢霽的這篇《朱安,一生欠安》,並且附加了購買二維碼,主要原因有下面幾點。
  • 朱安的不幸,不能全怪魯迅冷漠,她自己也有責任
    BY百合1如果給魯迅一塊橡皮,讓他擦去生命中最不想關聯的人,我想,他可能會擦去他的妻子朱安吧。  魯迅把朱安稱作「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但是,魯迅從未憎惡過母親,他知道母親別無選擇,只能給他娶個朱安這樣的女子為妻。
  • 一個人不孤單,想念一個人才孤單......
    以前不懂這句歌詞的含義,直到深深愛過一個人,直到想見卻不能見地思念過一個人,才明白:一個人,不孤單,思念一個人,才孤單。擁有過一個人後再失去,會忘記曾經沒有擁有過的時候,自己是如何度過每一天的,又是怎樣簡單快樂的生活,就好像在他之前的那些記憶,全都不復存在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