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送關鍵字「短故事」獲取約稿函和參考文章;
發送關鍵字「資源」獲取3000份寫作電子書大禮包;
一個女人在他丈夫活著的時候被丈夫稱作「母親的太太」、「母親送給我的禮物」;丈夫死後自稱為丈夫的「遺物」。最終,這個女人還是因為這個男人,因為他們獨特的「關係」被人記起,被人熟知,被人品評,到底是該喜還是該悲?
這個女人就是朱安,這個男人就是魯迅。
大家都覺得朱安溫柔賢淑、逆來順受、一生隱忍。
我覺得她抗爭過、並且一直在抗爭。
朱安是一個舊式的女子,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沒落官宦人家裡,纏了足,從小到大,沒上過學堂,接受的是封建倫理道德。
就這樣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女子能嫁給家境不錯,有學識、有思想當時還只是周樹人的魯迅,想必也是得來不易的。
朱安當時肯定也為這段婚姻開心興奮過吧。從朱安對魯迅的稱呼「大先生」就可以看出,她對魯迅有尊敬、有崇拜、有依賴,這些都是一個小女人對心上人的依戀和喜歡。
不管這段婚姻後來的走向如何,朱安一直稱魯迅「大先生」從來沒有變過。
魯迅母親在魯迅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為他安排了和朱安的親事。可見魯迅母親對朱安是認可的甚至是喜歡的。朱安能獲得婆婆的青睞、支持,朱安一定是下過一番功夫的。
就是這些努力讓她如願走進來魯迅的生活。
沒有人會永遠沉睡,除非是裝睡。終於,被騙回國、被騙結婚的魯迅徹底爆發了,他開始反抗,把矛頭對準極其無辜的朱安。
他對朱安進行冷暴力,新婚夜直接睡在書房、對新婚妻子視若無睹、極其冷淡甚至是極盡所能的厭惡。
幾天之後東渡日本,一走了之,用這種決絕、殘忍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態度。
這樣的情形對於一個年輕、傳統的女性肯定是始料未及的。
對於這樣一個沒和自己講過一句話、給過一個笑臉的人,朱安選擇默默守候。守著她和魯迅的家,盡心盡力孝順公婆,等著魯迅回來。
這樣的朱安似乎沒有自己的思想,任勞任怨、守好自己的本分、站好自己的剛,像一隻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子裡。
但這是朱安此時此刻唯一的選擇。以一種雲淡風輕的方式緩解魯迅的激烈;以一種近乎愚蠢的方式等待著魯迅的回歸。
時間流逝,有些事終究還是避無所避。
魯迅回國了、魯迅回家了,但他沒有回到朱安的身邊。
朱安卻執著的以自己的方式走進魯迅。
她努力為魯迅顧好大後方,讓他毫無顧慮地以自由之身追逐新思想;努力弱化自己的存在,不想為魯迅平添煩惱;努力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到極致,從無絲毫越矩,在當時主流審美裡堪稱「賢惠」典範。
她努力讓自己變得「乖巧」、「溫順」。
面對魯迅的抗爭、抗拒,甚至是帶給她的恥辱,她從來都沒有表達過自己的不滿、抱怨過自己的委屈、主張過自己的訴求,估計連大聲說話都沒有過。像一潭死水般的波瀾不驚。試圖用她的溫情融化橫在他們之間的寒冰。
可是,適得其反。魯迅越來越氣、越來越努想掙脫、越來越想逃離。
所以,本應該是同一屋簷下最親密的兩個人卻要分床而眠。魯迅以一種更加直白、冷峻、激烈的方式對拒絕著朱安、對抗著封建舊社會;朱安以一種女性特有的柔和、堅韌、迂迴的方式回應著魯迅、回擊著魯迅的冷漠、命運對她的不公平。
儘管魯迅從來沒把她當做自己的妻子,她還是竭盡所能地對他好。
以這樣的溫情對抗魯迅的冰冷,但一切都只是徒勞。
因為在思想先進的魯迅眼裡,朱安無論做什麼都透漏著封建社會的迂腐。就是這種深入骨髓的定義,一棒子打死了他們的未來,讓他們的關係如若冰封,千年不化。
其實,如果拋開那個由舊轉新的時代,他們也許是會幸福的。追求革新的魯迅沒有錯,只想做個默默無聞的小女人的朱安也沒有錯,只是他們沒有那麼合適。這種不合適在當時特殊的時代被放大了、大的讓人無法忽視、大的讓人更加在意、大的讓人如鯁在喉。
1923年10月魯迅肺結核復發,朱安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
這可能是他們相距最近的日子,也許是病痛把魯迅的稜角打磨的不在那麼鋒利。他接受了朱安的悉心照料,煮粥、熬湯。
當疾病來襲時無怨無悔的陪伴照料,相互扶持這本就是婚姻最重要的意義。
我一度以為,他們就這樣下去,朱安也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不枉多年的等待和守候。
生活之所以精彩就在於它的變化無常。
魯迅病好了,滿身的硬刺又滿血復活了,他們的關係又恢復如常。在生活中儘量互不叨擾、互不相見、互不理睬。儘量把所有的聯繫都斷乾淨。
朱安又被晾到了一邊,像一個沒有思想的工具一樣。
在最容易建立感情的時候他們都沒有進展,朱安肯定是失望的。
魯迅47歲的時候,認識了有學識、思想新潮、性格開朗的許廣平,他的感情世界被照亮了。迅速戀愛、同居、生子,一切都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是朱安一輩子都求而不得的。
朱安沒有歇斯底裡,沒有崩潰。她字裡行間對魯迅滿是感激,說大先生對她很好。
朱安釋然了、放鬆了,她只想活著,好好活著。
朱安善良地選擇了感恩,感激魯迅沒有離婚,沒有讓她孤苦伶仃、身無所依,沒有讓她受家人的歧視、輿論的譴責,感激她一個弱女子在亂世能衣食無憂的生存下去。
朱安但求的是一份安心、一份穩定、一份依靠,只是卑微的想好好活下去而已,其它她早就無所求了。所以,她才能夠這樣坦然,這樣與世無爭。
關乎生存,最擲地有聲的抗爭
朱安一直以無聲無息的方式堅強地為自己發聲,頑強地活著。她是有主見的,也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堅持。她認定了就是要一輩子跟著魯迅,做一輩子的周家人。朱安做到了。
後來魯迅死後,朱安的生活曾一度陷入困境。每天清粥、鹹菜都難以為繼。只能變賣家裡的東西,換取生活費。最後,她無奈想要把魯迅的書賣掉,讓自己活下去。魯迅的朋友出來勸說,說魯迅的遺物價值連城要好好保存。這一次,朱安終於為自己吶喊了。
「我也是魯迅的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朱安一直是有主張的,也深知自己在魯迅心裡的分量,現在的她只想活下去。
朱安和魯迅只剩下物品和主人的關係,她對魯迅僅存感激,並以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種方式回報給他。
魯迅對朱安的給予,是源自他的善良還是憐憫還是愧疚,這就不得而知了,我想都是有的吧。
其實,無關情愛,這樣簡單明了的關係,才是他們之間最好的模式。
於魯迅是一種單純的善意,不涉新舊,也就沒那麼多反感和厭惡;
於朱安是一種單純的感激,無關情愛,也就沒有那麼憂傷和不值。
無論如何,朱安都一直在抗爭,前半段為婚姻;後半段為生存。
人氣雜誌:讀者 萌芽 知音 愛格 花火 意林 格言 南風窗 一個雜誌 學生雜誌 演講與口才故事小說:短故事 飛言情 故事會 小小說 故事林 小說繪 故事天地 萱小說 最小說 飛魔幻 故事大王 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