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將手機留給女兒上網課,女兒玩網遊充值近2萬元,僅追回了……

2020-12-23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8月14日訊(見習記者張奇 記者劉閃)父母在外務工,12歲的女兒跟著奶奶留守在家,最近孩子的媽媽回家發現,留給女兒上網課的手機竟然多出不少欠款。原來,女兒玩手機先後充值近2萬元,家人雖然向平臺說明了情況,但最終只退回1萬餘元。昨日,新洲區的徐女士向楚天都市報反映此事。

女孩玩遊戲充值近2萬元

徐女士是新洲區周河村人,她和丈夫長期在孝感一家建設集團做小工,12歲的女兒婷婷(化名)在新洲老家由奶奶照看。今年遇到疫情,女兒要上網課,她便把自己的手機留在家中供其使用。

8月5日,徐女士回家看望女兒,突然發現自己的花唄產生了6000餘元的欠款。她覺得很奇怪,詢問女兒後得知,原來這筆錢被女兒用來玩手機充值了。讓徐女士沒想到的是,除了這6000元,女兒還刷了信用卡上的12994元。

婷婷說,今年7月初,她看到有網絡主播在玩一款名為《第五人格》的遊戲,便購買了一些遊戲道具,這些道具少則30元,多則600元,「每次購買的時候,我都按了確認支付鍵,但沒有注意付款的金額,也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

女兒怎麼知道的支付密碼?徐女士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婷婷記下了她輸入的支付密碼,自己的身份證和信用卡都在家裡,女兒獨自完成了綁定。短短一個月,婷婷一共在4款遊戲中都充值過,經過查詢信用卡的使用記錄,共消費近2萬元,僅在《第五人格》遊戲中就充值14866元。

平臺公司僅退部分充值款

我國《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中規定,網路遊戲需要實名認證,8周歲到16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徐女士的手機之前註冊了有帳號,女兒玩遊戲時使用的正是她的帳號。

徐女士說,他們夫妻倆在外務工沒有多少收入,這2萬元也是他們打工掙來的血汗錢。發現女兒玩遊戲充值後,她一一向遊戲所屬的開發公司客服說明情況,試圖申請全額退款。不過,只有一款遊戲方全額退回了4000元。

8月6日,徐女士撥打了《第五人格》的開發公司——網易遊戲的聯繫客服電話,對方表示自己只是軟體開發商,讓她找平臺客服申請退款。當日下午3時,徐女士向黑貓消費者服務平臺投訴此事。9日下午4時,網易遊戲通過簡訊告知徐女士,她向網易客服平臺提交的問題屬於另一公司渠道版本,建議她聯繫這家公司客服跟進處理。

這家公司的客服回應稱,徐女士帳號充值的道具已全部消耗使用,無法全額退款,徐女士沒有足夠證據能夠證明交易是女兒完成的,所以客服無法幫她進行未成年人退款申訴。徐女士繼續向這家公司的客服投訴。9日客服回復稱,考慮到徐女士的實際情況,爭取了部分退款,金額為6453元,徐女士需要在一個月內上傳相關證明以完成退款。她認為,遊戲方應該添加人臉識別功能,避免孩子用大人帳戶玩遊戲。

今日,楚天都市報記者致電網易遊戲,工作人員說,遊戲應用從其他渠道下載,支付訂單收款方也是另一家公司。記者聯繫上這家公司,工作人員稱,待核實情況後儘快回復。

相關焦點

  • 西安11歲男孩玩手機遊戲花掉36000多元,單親媽媽:是給大女兒攢的...
    受疫情影響,西安市民孫女士11歲的小兒子貝貝(化名)近半年來一直拿著一部華為手機上網課。可讓孫女士沒想到的是,孩子竟趁著她不注意,先後多次為手機遊戲充值,總共花掉了36000多元。「我是個單親媽媽,一個人帶著倆孩子,大女兒正在讀高三,小兒子才上小學六年級,平常除了上課就在託管班,只有晚上在家。」孫女士介紹,由於工作原因她平常都不在家,所以就給孩子的微信綁定了銀行卡,平時發點零用錢,用於買學習用具等消費。12月4日,孫女士突然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裡莫名少了4萬多元,錢都去哪兒了?
  • 14歲女孩玩遊戲充值6萬 被發現後自殺
    有專家建議,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實行未成年人登入網遊時段、時長監管分級,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上網課玩手遊 一個月充值6萬元開始上網課後,平時只能周末接觸手機的劉歌,有了用手機的自由。趙芳把自己不用的蘋果手機留給了女兒。但她沒想到,上網課的這段時間,14歲的女兒開始沉迷於一款手機遊戲中。
  • 借上網課之機玩遊戲 一初中生偷刷父母萬元血汗錢
    一初中生在家上網課時,偷用媽媽手機玩遊戲,3個月花掉11753元。去年暑假,該初中生曾偷偷花掉300元充值遊戲幣,被媽媽發現後,遊戲平臺賠償1800元。這次他還能將花掉的錢要回嗎?近日,市民王女士反映,14歲的兒子在家借上網課的機會玩遊戲,不到3個月花掉11753元。「又心疼又生氣,這都是我們的血汗錢。」王女士說,今年受疫情影響,生意不好做,這1萬多元錢需要好幾個月才能掙出來。3月28日下午,王女士看手機時意外發現一條扣款信息,「一天沒有什麼業務,怎麼突然扣費1500元呢?」
  • 14歲女孩玩《龍族幻想》充值6萬被發現後自殺,遊戲被指氪金、涉黃
    視頻截圖上網課期間玩手遊,一個月充值6萬元開始上網課後,平時只能周末接觸手機的劉歌,有了用手機的自由。趙芳把自己不用的蘋果手機留給了女兒。但她沒想到,上網課的這段時間,14歲的女兒開始沉迷於一款手機遊戲中。察覺出不對勁兒是在5月5日晚,女兒開學前一天,趙芳發現自己微信裡的兩千多塊錢只剩下28元。帶著疑惑,趙芳去查了消費記錄,發現其中多筆消費流向一款名為《龍族幻想》的手機遊戲。「最多的一次消費是648元,兩分鐘內就刷了六七筆。」趙芳說,自己並未懷疑女兒,更沒想過她會在遊戲上消費。
  • 又見明上網課暗打遊戲的孩子花幾萬買裝備 專家談未成年人金錢觀
    短短一個多月,小孩就在網遊上花了近4萬5千元。施先生夫婦倆平時主要靠務農、打工賺錢,這麼多錢,是他們將近一年的收入。施先生說,今年2月29號,他去銀行取錢,發現本來存了4.5萬元的銀行卡裡,只剩下2700元。查了對帳單後他發現,這些錢全部花在網路遊戲上了。施先生說,13歲的兒子小施最近一直用媽媽的手機上網課,沒想到除了上課,小施還用手機打遊戲。
  • 衡陽「熊孩子」偷玩手機遊戲,先後兩次充值1.8萬元
    衡陽日報12月17日訊(記者金明達) 「您好,我是雁峰區黃茶嶺街道雲沙詩意小區的居民,我的11歲的兒子天天(化名)今年來兩次偷用我的微信和支付寶充值了1.8萬元玩手機遊戲,這可咋辦?」昨日,記者接到市民林女士的求助電話,由於家庭經濟並不寬裕,對方幾乎哭出聲來。
  • 「熊孩子」 沉迷網遊頻充值家長怎麼辦? 廣東省消委會發出消費警示
    「熊孩子」 沉迷網遊頻充值家長怎麼辦? ■疫情期間未成年人網遊消費糾紛增多,多家企業被約談 ■廣東省消委會特別發出未成年人網遊充值消費警示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馬燦 通訊員 粵消宣受疫情影響,大量未成年人「宅」在家裡,導致沉迷遊戲、過度消費等問題更加突出。
  • 「熊孩子」偷偷充值打賞急壞家長 舉證難題如何破解?
    他賣房用來還債的40萬元被家裡的幾個「熊孩子」用來看直播刷禮物、玩網路遊戲,最後只剩下0.23元。盛先生家的慘痛經歷並非個案。類似未成年人高額打賞主播、充值遊戲之類的新聞屢見報端。10歲小孩以用父親手機上網課為由,偷打遊戲充值近2萬元;10天的時間,12歲孩子共打賞主播7萬元……那麼,誰來為未成年人充值打賞的「巨款」買單?充值打賞的錢能否要回?對此,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未成年人充值打賞行為是否有法律效力?
  • 騙子已經盯上在家上網課的孩子
    >3月7日,一位媽媽帶著她10歲的兒子來到深圳羅湖公安分局某派出所報案,稱其兒子用手機玩遊戲被人騙了4000元。 有人主動添加小吳的QQ,並邀請她加入福利群,入群後有人誘導小吳玩返利遊戲,謊稱刷100元就能返800元或返600元。 「對方編造各種理由騙我女兒,將我微信餘額裡的錢都轉給他,一共被騙3000多元。」女孩母親陳女士向民警說道。
  • 學生家長請注意,深圳警方發布最新預警:騙子已經盯上在家上網課的...
    4000元3月7日,一位媽媽帶著她10歲的兒子來到深圳羅湖公安分局東湖派出所報案,稱其兒子用手機玩遊戲被人騙了4000元,經孩子自述,在用手機玩「和平精英」遊戲時,系統自動匹配了三名遊戲隊友,其中一名隊友稱自己是遊戲主播,要求加他為QQ好友,隨後雙方通過QQ交流。
  • 調查|6歲小女孩玩爺爺手機遊戲花掉近5000元錢?這筆錢是家人賣秋季...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寧田甜鄭州滎陽一6歲小女孩玩爺爺手機遊戲,三個周末,手機裡的近5000元錢沒了。12月16日,孩子的親戚求助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說,孩子小不懂事,隨便玩手機把錢弄沒了,而這個家庭是農村的,家中經濟困難,希望能幫忙追回。
  • 14歲女孩玩手遊充6萬被發現後自殺,《龍族幻想》被指氪金涉黃
    上網課期間玩手遊,一個月充值6萬元開始上網課後,平時只能周末接觸手機的劉歌,有了用手機的自由。趙芳把自己不用的蘋果手機留給了女兒。但她沒想到,上網課的這段時間,14歲的女兒開始沉迷於一款手機遊戲中。小區的超市老闆說,事發後,大家都感到惋惜,有人推測劉歌自殺的原因,可能父母因為玩遊戲充錢打罵了孩子。劉歌父母表示,他們事發前並不知道女兒玩遊戲充值的事,更沒有因此責怪劉歌。父親劉新稱,孩子平時沒機會接觸手機,一般都是媽媽在家陪她,可能是因為上網課接觸手機多了,才玩起了遊戲。
  • 建議未成年人玩網遊要刷臉是怎麼回事?具體情況介紹
    國內各地中小學生在集中上網課期間,各類事件頻發,比如玩網路遊戲致幻跳樓;沉迷「吃雞」遊戲、直播打賞「揮霍」家裡 40 萬元存款。但在社會現實中,遏制未成年人網遊沉迷和未成年人網遊不當消費方面,「實名認證」仍存在不足。建議未成年人玩網遊要刷臉具體情況介紹楊金龍了解到,身邊很多未成年人玩手機遊戲,都是使用家人的帳號進行註冊登錄,輕鬆繞過「實名認證」,成為另一種形式的「網遊沉迷」。
  • 9歲小孩玩手遊充值近2萬元難退款,記者親測:實名認證存漏洞
    「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全部是華為應用裡遊戲充值消費。」近日,汕頭的林女士突然發現,近幾個月來,自己的花唄帳戶累計欠下了近2萬元,事後她得知,原來是自己9歲的兒子迷戀上了一款手遊,多次偷用家長的手機在遊戲裡進行了充值消費。9歲男孩玩遊戲充值近2萬元「血汗錢都充進遊戲裡面了。」
  • 12歲兒童手遊充值超10萬,「氪金」容易退款難如何破?
    12歲小學生花掉母親4萬元打賞遊戲主播,11歲女孩趁上網課玩遊戲花掉家人21.9萬元積蓄,9歲男孩一個月在遊戲裡花掉13萬元……今年以來,由於疫情居家隔離,未成年人上網課等多種因素,「熊孩子」大量「氪金」的案例屢見報端。
  • 疫情期間13歲少年沉迷遊戲,眨眼充值一萬六!
    張汝信女兒:到警察局發現,那個錢都是財富裡面扣的,警察就懷疑是家裡小孩子玩遊戲充值花了錢。從放假第1天1月26號開始,到3月16號發現的,消費金額是15945.4元。那麼到底是誰充值了這筆錢呢?一家人將目光投向了13歲的小兒子張汝信:我一直認為自己的小孩很聽話,不知道他的膽子怎麼一下子變得這麼大了?正常情況下,我們兩個人都上班,家裡沒有一個人可以專門歇下來照顧他,現在小孩有作業都是直接發到手機上面,有時候沒辦法。
  • 熊孩子玩手遊花了1.2萬,父親把遊戲公司告上法庭!
    去年3月,揚州寶應市民劉先生發現,兒子趁著用手機上網課的間隙,禁不住誘惑,在某網遊平臺先後充值20多次,僅一周花了1.2萬元。為了儘可能的把這些錢要回來,劉先生把遊戲公司告上法庭。剛開始,他問起家中的銀行卡和積蓄,劉先生也沒太在意,可後來亮亮舉動反常,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不停來開我的房門找我的手機,我手機不停收到短消息提醒。」
  • 十大行業亂象網遊:「熊孩子」大額充值責任難界定
    近年隨著網民觸網年齡越來越低,未成年人盜用父母信用卡充值遊戲幣、打賞主播的現象頻出,涉及金額也從幾十塊到上萬元不等。「孩子是未成年,充值遊戲家長不知道,也沒有通知消息,銀行通知還款才知道的」對此國家新聞出版署曾發出《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要求網友用戶實名註冊,且規定同一網遊企業提供的付費服務,8-16歲用戶不得超200元/月,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50元。
  • 「熊孩子」玩遊戲亂充值民警幫忙追回錢款
    他們發現,大部分存款都被用於遊戲充值和快手充值了,其中,騰訊遊戲公司四個遊戲帳號充值資金多達5萬餘元,快手平臺充值數千元。崔某順年齡較大,平日都在為生計而奔波,沒時間也不會玩網路遊戲。根據這一情況,趙泉水和李國輝根據經驗判定錢款並非盜刷,很有可能是其兒子崔某林遊戲充值了。經過對崔某林詢問,孩子承認是自己將銀行卡綁定到手機上用於遊戲充值,但他也不清楚一共花了多少錢。
  • 玩網遊要花這麼多錢?江蘇無錫小夥70萬元打水漂!
    玩網遊要花錢,不花錢在遊戲中常常受虐。我認識的人,幾十幾百幾千元充值遊戲的比較常見,充值上萬的就比較稀少。玩一個遊戲能充值幾十萬,極其罕見。無錫就有一位小夥,為了玩網遊爽,想買遊戲外掛,結果花了70萬後,啥也沒有,上當受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