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都是小丑了

2021-02-06 BB姬


加鹽 | 文


有這麼一說,2019年上映的《小丑》其實是部神預言的片子。


因為沒過多久,人們驚奇的發現,電影裡混亂和暴力籠罩的哥譚,正好對應著2020年老百姓四處打砸搶的自由國度。



現在看來,就連主角亞瑟的人設,也在以另一個角度預告著什麼。


簡單講,亞瑟是一位有著資深loser經驗的喜劇人,不自覺大笑的怪病纏身,飽受旁人冷眼相待。生活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親手將他從裡到外的摧毀,揉成了小丑的樣貌。



當然,電影的故事邏輯一般都經過誇張的藝術化加工。好在平行世界裡,小丑得到了本山大叔一句「你得支稜起來」的箴言,種種的不如意,有人傾聽。



而對棲身在現實,寄情於網際網路的衝浪家來說,最近一句「小丑竟是我自己」,或許是讓負面情緒滾蛋的最好洩洪道。



前段時間我一路觀察過來,「xxx竟xx」句式幾乎算泛濫了。從「男同竟在我身邊」、「男同竟是我自己」,再到「大鳥轉轉轉竟是本群」,字面承載著驚訝的反應,內裡則是搞笑的整活。



流行詞的變換速度讓人有些應接不暇,但只有用在小丑上時,這個句式才算發揮了十成的反差功力,泛用性瞬間拉滿。



上周咱們那篇藍白高情商阿姨的文章下面,就有讀者老哥的評論提到了小丑,一系列天馬行空的聯想,看得人直呼內行。


與其「像個小丑一樣可憐」,當個分解果實能力者,或者將黑暗重新帶回哥譚...聽起來的確友好得多,也夠酷。



而最近這波小丑,更趨近於它本真的內涵,藉由各路表情包、梗圖的形式煥發新生。


當人們承受現實的無情重擊時,「小丑」就站了出來,頂著花哨的頭型,把傷痕掩蓋在厚厚的面部塗料之下。



自嘲是對抗這個世界對你惡意的絕佳方式,既能有效的走出情緒低谷,又不會傷害別人,被公認為高情商的一種表現,更是門技術活。



長這麼大, 誰還沒個臉頰發燙、捶胸頓足,當場想罵自己傻逼的糟心事?只不過那些羞於啟齒的黑歷史,最後都被網友拉出來,整合成了共通性極強的圖片罷了。


剛開始最喜聞樂見的版本是,一方「熱情洋溢的表演」,換來了另一方「無情的笑意」。



總有人賣力的討好,渴望鮮花和歡呼,到頭來卻是孑然一身。



有些Joker剛開始認為自己是坐在觀眾席,只管對著臺上的表演捧腹大笑就完事了。


然而不到結局沒法猜到,自己竟也是劇本的一部分。



男女情事成為小丑話題的永恆素材不令人意外,這類操作不需要你真正經歷過,也能從簡短的幾句話中,感受到愛恨糾葛引發的強大戲劇性。



有人覺得小丑是爛梗,更是老梗。發跡於主播、網友之口,現在「突然」又被人傳頌。


「像個沙口一樣,真可憐。」



倒不如說,它早已成為了一種常態的網絡文化。


與先前的黑白字幕表情包一脈相承,就算在很多劇情反轉的梗圖最下面,配上個「小丑竟是我自己」也毫無違和感。



行為藝術帶師藥水哥,更是出過小丑的靈魂cos,無論是「觀眾把他當傻子,他也把觀眾當傻子」的人設,還是直播間裡的抽象表演,可以說,他把自己活成了小丑。



不過用世俗的眼光看,他已然是被許多人記住的非一般小丑。



我看見有網友表示,這兩天自個朋友圈裡出現了每逢吃癟就發「小丑竟是我自己」的人。


遇到萬惡的周一,只能努力搬磚的自己像個小丑;心裡暗罵老師/領導傻逼,見面依然阿諛奉承的自己像個小丑——



甚至縱觀多年來的成長經歷,回想起對自家孩子信心爆棚的爸媽,再對比小時候豪言壯志,要當科學家、航天員的自己,整個人生也不免愧疚成了小丑的形狀。



說來,小丑和主流媒體所總結的年輕人喪文化存在著不少契合之處,都有沮喪、頹廢、壓力大的元素,終究算亞文化。但小丑的呈現形式顯然更具笑果,把內心的「喪」扒出來給大家看,最終在大家共鳴的歡聲笑語中,共同消化掉這份負能量。


「圖文無關」


自嘲的門檻,從未這麼低過。人人都可以成為小丑。



和越共梗有歷史遺留的成分相近,小丑並非完全靠網絡火起來的事物。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多年,那時候國外就有這種專門負責逗樂君王、貴族等「人上人」的職業。


運用奇特的言行舉止,讓觀眾大笑是他們唯一的目標。直到近現代,這點也不曾改變,無數小丑依舊活躍在遊樂場、馬戲團,向世間播撒歡樂。



但當小屁孩們越長大,就越能透過油漆般的廉價面妝看穿其本質。


一方面是視覺體驗「遭重」,恐怖谷理論影響下,大家從小丑的面相中得到了異樣的觀感,於是我們看到有人拍了一些關於小丑的驚悚電影,導致現在不少人看到小丑的臉第一時間不是噗嗤一笑,而是覺得暗藏兇光。



即便號稱「孩童最好的朋友」的麥當勞叔叔,如今也難頂鬼畜諧星印象的侵襲。



談內核,好比誕生於1940年的DC小丑。他是純粹惡的化身,根本不令人發笑,卻依然成為了「小丑」的經典定義之一。


從去年那部電影來看,其微妙的喜劇氣息完全融在了悲劇當中,老生常談的「喜劇內核是悲劇」,在小丑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曾代表混亂邪惡的大反派形象頓時飽滿立體了起來。至少剛開始,他和我們一樣,都只是普通人。


還有小時候我看過幾部卓別林的默劇,這位喜劇大師的扮相很多時候並未沿用小丑紅鼻子和花臉的設定,僅通過誇張度剛好的動作還原日常生活,就能讓人嘴角止不住的上揚。而這些角色形象,和小丑似乎沒多少差別:用自己的不堪,構築起他人的快樂。



所以不知從何時起,小丑開始變成一個符號,是那些自認傻逼的失落心情無處安放,只好強顏歡笑的真實縮影。



再進一步解構、重組,這些便成了大家如今玩梗的基石。


豆瓣上有網友精闢概括了亞瑟放飛自我後的變化,對應一波現實,變成小丑的我們,精神大概也好了不少吧。



興許「小丑竟是我自己「的整活,很快就會從你周圍銷聲匿跡,再次成為人們口中的爛梗,也可能再過一段時間,它將以其他的形式輪迴重生。



畢竟卸下五顏六色的妝容,你會發現露出來的面龐,恰好是我們每一個人。


而不給別人嘲諷機會的最帥方式,大概就是消費自己,娛樂大家吧。



相關焦點

  • 我們都是小丑 ~評《小丑》
    比如說義和團,大清不好是因為洋人;比如說孫大炮,大漢不好是因為滿族韃擄;比如現在不好是因為某檔和國外敵對勢力;比如自己婚姻不幸是因為對方是渣男渣女,這種思維千百年都不曾過時,永遠有效。現在在白左世界引發的巨大共鳴,瘋狂而不可控制地燃燒並蔓延。
  • 小丑的起源,我們從來都看不清
    所有這些提及小丑過去的故事,有些完全互相矛盾,有些模糊碎片拼不成一個完整的起源,但正是這些不確定性,仿佛在暗示,每一個小丑的起源故事,都不過是小丑憑藉一些想起來的記憶,配合著現在發生的故事,隨便亂編的。
  • 當年被人嘲笑「小丑」的明星現在都火了,網友:小丑竟是我自己!
    很多明星在出名前跟我們一樣都是平凡的路人,他們因為展現自己的才華被身邊的人嘲笑,還說他們是譁眾取寵的小丑,但是多年以後,他們都證明了自己,也狠狠打了嘲諷自己的人一巴掌,到頭來那些人才意識到:小丑竟是我自己!
  • 小丑恐慌 美國校園出現超恐怖小丑,是什麼讓我們害怕小丑和人偶?
    但是這樣的仿真機器人就會讓我們覺得非常噁心。  「你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在很多安心又有趣的環境下看到小丑。現在,你只會在恐怖嚇人的電影中看到他們的身影。」 多倫多瑞爾森大學的心理學教授Martin Antony說,「只要孩子們接觸過媒體熒幕中的小丑,他們就不會覺得小丑安全可靠又滑稽,那些黑暗面會一直提醒著孩子們。」 所以,如今的孩子對於小丑的印象變得負面很多。200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250個被調查的孩子裡幾乎所有人都不喜歡小丑。
  • 《小丑》:當拉扯我們的三條線斷了,我們也就離小丑不遠了
    主人公亞瑟就生活在高譚市,扮演著一個小丑。小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角色,有著豐富的內涵,以自己的滑稽的,以及沒有尊嚴的搞怪,來博得眾人的笑聲,雖然說的極端,但這就是小丑。就是這樣的小丑,亞瑟也被人算計了,失業了。他被街頭混混虐打之後,同事給了他一把槍,他把槍帶到了學校,自此,他的小丑工作結束了。
  • 《小丑》:一個自我封閉的時代裡,我們都是「精神病患者」
    當這個被全新打造的小丑形象,被重新定義的小丑起源被搬上銀幕後,影迷們並沒有因為之前的小丑故事而感到有絲毫的違和感。「小丑」作為蝙蝠俠系列中的經典反派,曾被多次搬上大銀幕。在1989年,好萊塢傳奇巨星傑克.尼克爾森在蒂姆.波頓執導的《蝙蝠俠》中飾演了「小丑」這一角色,當時小丑的形象雖然已經初具雛形,但是還非常的臉譜化,舞臺化。
  • 斬獲劇情類影帝的《小丑》我們害怕的不是小丑,是自己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仿佛就活在我們許多人的內心當中,我們都害怕內心那股黑暗的蠢動。而編導託德·菲利普斯邀請我們走入亞瑟·弗萊克內心世界再走出來的同時,我們身上難免會沾到這麼一些鮮豔的嘔心瀝血。《小丑》的確是一部煽動力極強的電影。在片中慘死的角色都有他的過錯,卻又各個罪不致死。
  • 我們為什麼對「小丑」如此著迷?
    自此,小丑就成為了在蝙蝠俠漫畫中耍弄撲克、噴射「笑氣」的常客。在早年的《蝙蝠俠》期刊中,絕大部分故事都有小丑出場。《致命玩笑》,不僅為《黑暗騎士歸來》中強調的小丑的特質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還為他打造了一個讓所有普通人都能夠共情的起源故事。
  • 《小丑 Joker》|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丑
    不他遭受什麼挫折,都是笑對生活。然而,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處於崩潰的邊緣。他夢想成為脫口秀演員,但生活一次又一次地讓他失望。不僅如此,他還意外地失去了工作,偶然瞥見了母親的秘密,激起了他對父親的強烈渴望,儘管他們從未謀面,地位卻有很大不同。命運往往適得其反。在空蕩蕩的地鐵裡,悲傷的小丑在無法控制的笑聲中死去。
  • 幾分鐘看完2019驚悚片《小丑》,在笑話中說出真相,我們都是小丑
    →選「設為星標★」把影視新番設為置頂,每天精彩推薦不錯過 嘿,大家好,我是警長,今天給大家帶來部口碑炸裂的電影《小丑》 豆瓣評分9.1,小丑是蝙蝠俠宇宙中的王牌反派 ,標誌性的綠髮紅嘴和神經的大笑更是深入影迷的腦海,但在《小丑》這部電影裡,沒有超級英雄,沒有超強的能力,主人公亞瑟也沒有超高的智商  ,他就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故事發生在罪惡的哥譚市,陰暗潮溼的道路 ,滿目垃圾的街頭
  • 電影《小丑》的反思:我們是如何在不知不覺間被誤導的?
    但仔細想來,正如導演提及過的:《小丑》的論述者是小丑本人,先不論小丑萬年反派的刻板印象,主觀角度本就難以窺見事實全貌,更遑論論述者有隱瞞、說謊的可能。所以我們首先要有覺悟,電影呈現的內容未必就是事實,其中小丑形象更不能盡信。其實,若以批判視角閱聽《小丑》文本,可以發現電影的敘事和畫面是經過深刻設計,內涵直指更深的反思:你所接收的資訊,都有可能誤導你的認知。
  • 大多數人都是「小丑」
    這部電影的小丑,是值得人同情的小丑,是讓人喜歡的小丑。當最後的暴亂街頭,從瀕死邊緣醒過來的傑昆·菲尼克斯,還能繼續舞蹈,不正說明他僅僅是無數的社會底層的一個代表罷了。他的遭遇,他的蛻變,就是一個因為貧窮而陷入惡性循環的個案罷了。
  • 【分析】小丑恐懼症? 為什麼我們會害怕本應給人帶來歡樂的小丑?
    英國攝政時代啞劇舞臺上的著名丑角格裡馬爾蒂是現代小丑之父。因為他,現在人們仍稱小丑為"喬伊"。雖然他一生都是在啞劇舞臺上表演小丑,和馬戲團小丑沒什麼關係,但自1959年來,倫敦東部的一座教堂每年都會舉辦一場特殊的禮拜天彌撒,來紀念這位"小丑之父",所有參加紀念彌撒的教友都會打扮成小丑。當年的格裡馬爾蒂名噪一時,據說,當時倫敦每8人中就有一人看過格裡馬爾蒂的表演。
  • 《小丑》,關於小丑角色的觀後感.
    小丑這個角色來自蝙蝠俠漫畫,與蝙蝠俠相愛相殺,我們對於小丑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克裡斯朵夫諾蘭版的蝙蝠俠三部曲裡《黑暗騎士》裡的小丑,西斯萊傑在這部片子裡貢獻了自己的演技,江湖傳聞「西斯之後,再無小丑。」    因為現在的漫威電影依舊隨意將DC壓著打,所以DC現在已經想明白了,不去著急打造什麼宇宙,而是踏踏實實下來講自己的故事。
  • 《小丑》是joker病態,還是我們的世界變得太瘋狂?
    這一「人物」的真實性是被一層堅固又脆弱的透明薄膜所包裹的,其中陳列的一切都有著真實的光暈——堅固是因為它維繫著人物的內心世界;脆弱則是因為,一旦我們戳破,我們面對的則只能是架空的現實。極具煽動性的結尾升華了它的政治意圖,讓不少人覺得它可以匹配《黑暗騎士》,但後者對社會結構的探討之開放性,是《小丑》不具備的,《小丑》對人物的雕琢也是《黑暗騎士》不具備的。在這樣一個反派為主角的電影裡,幾乎沒有正面角色,上流社會冷漠虛偽,下流社會殘忍愚痴。恰如陳寅恪所言:上詐而下愚。所有被侮辱與被損害、被欺凌與被壓榨的人,一旦扭曲瘋狂,都有可能成為小丑。
  • 美國:我們的童年陰影是小丑!日本:我們的是貞子!中國:渣渣!
    美國:我們的童年陰影是小丑!日本:我們的是貞子!中國:渣渣! 在日本最恐怖的,那應該就是《咒怨》中的伽椰子了,看過這部作品的,都知道,她在影片中,是含冤而死的,後來變成了鬼魂後,就回來報仇,不僅是伽椰子,貞子也是非常恐怖的,就連平時我們說什麼恐怖事件時
  • 當大家都以為AP小丑亡了的時候,這位LOL世界第一AP小丑卻說AP小丑加強了
    在看了這些個改動之後,很多人都高呼AP小丑要亡了!甚至還有許多玩家留言說粉胖要哭了,然而作為全球最知名的AP小丑使用者,Pink Ward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粉胖卻發表了不同的意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蠻王的的所有技能都是造成物理傷害,但由於E技能擁有1.0AP加成,因此AP蠻王實際上是一個可行的思路。而在我看來,小丑E技能從魔法傷害轉變成物理傷害不一定是一件壞事,相反卻是一件好事。
  • 成也小丑,敗也小丑——《小丑》
    但是值得高興的是,《小丑》憑藉其炸裂的口碑,讓我們對joker再愛一次。我們分開了解一下!電影從頭到尾都在解釋為什麼黑化的亞瑟選擇成為小丑,而不是其他的洪水猛獸,不要覺得後面黑暗騎士在等他。雖然從亞瑟人格的轉變上來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但是,這個「小丑」不是從亞瑟體內生出來的,而是別人賦予他的。從電影前半部分,我們都能知道,亞瑟喜歡喜劇,他崇拜脫口秀明星富蘭克林,他幻想自己可以與富蘭克林一起站在脫口秀的舞臺上,得到富蘭克林的重視和父親一樣的擁抱,這是他的幻想,也是他最純粹的精神天地。
  • 【人人都是Joker】《小丑》影評
    一直把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詡為超級英雄電影的巔峰,因為他不僅僅完美塑造了蝙蝠俠這一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的超級英雄形象,還塑造了活靈活現的配角(如貓女)和反派(如小丑、貝恩)等形象,讓小丑成為人們心中最經典的超級英雄電影中的反派。相比於漫威宏大的MCU,DC一直不慍不火,前年為迎合大眾推出的正義聯盟,也被批模仿漫威的模式。
  • 影史最佳小丑揭曉!演小丑的都是影帝?|
    2020年已經過半了,但是令人期待的好片卻依然一部接著一部,而相信所有人評分最高的,應該就是獨立於DC電影宇宙的《小丑》(The Joker)了。『小丑』這個角色曾經出現在不同的作品裡許多次,不同演員也有各自的詮釋方法,看完電影之後我們就忍不住開始回想,以往看過不同版本的小丑各自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