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首領在朝堂上太囂張,被一個大臣活活打死,從此名震天下

2020-12-24 歷史文社

眾所周知,錦衣衛是明朝大臣和老百姓最恐懼的機構。它的前身是由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於洪武十五年改置錦衣衛。錦衣衛負責偵察、逮捕等活動,直接歸皇帝調遣。該機構的職權非常大,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王公貴族和皇親國戚,進行不公開的審訊。朱元璋設立錦衣衛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後來漸漸變了,很多錦衣衛狗仗人勢,胡作非為。錦衣衛的頭目指揮史勾結奸臣,霍亂超綱,大臣們敢怒不敢言。但是,有一位大臣在朝堂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打死了錦衣衛頭子,自此揚名立萬。

王竑,湖北江夏人,26歲時中進士,授戶部給事中,開始了為官生涯。他為人豪邁,敢於直言不諱。「土木之變」後,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在眾臣的推舉下負責處理朝政。大宦官王振在瓦剌大舉入侵時,極力勸說明英宗御駕親徵,途中又邀請他到蔚州自家宅第參觀,耽誤了全軍的行程,導致明英宗到達土木堡後被瓦剌軍俘虜,王振在亂軍中被殺死。雖然這個專權大宦官死了,但朝中還有不少人是他的黨羽。

於是,群臣紛紛上奏彈劾王振,指責他誤國。大臣們還沒有念完奏摺,朱祁鈺就讓他們出去待命,他們跪在地上痛哭,請求將王振滅族。這時,王振的黨羽錦衣衛指揮使馬順狗仗人勢,厲聲呵斥大臣們,讓他們立馬出去。馬順的舉動,引起了眾人的極大不滿,卻又無可奈何。唯有王竑憤怒地抓住馬順的頭髮說:「你們這些奸黨,論罪當誅!現在還敢如此放肆?」他一邊罵,一邊咬住馬順的臉。錦衣衛的人,多多少少會些功夫,如果靠他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擒住奸臣。其他大臣見狀,紛紛上前同王竑一起揍馬順。最終,馬順被當場打死,朝堂一片混亂。

朱祁鈺十分害怕,立馬起身離開了。王竑率領群臣跟在他後面,似乎有話對他說。果然,王竑對朱祁鈺說:「宦官王長、毛貴二人也是王振的黨羽,請王爺下令將他們依法治罪!」朱祁鈺聽從了他的提議,命人把王長二人拉出來,其他人群起而攻之,打死了他們。一時間,王竑因為打死了馬順等奸臣而名震天下,得到了朱祁鈺的重用。

也先入侵京城時,王竑奉命守衛京師,成功守住了京城,打退了敵人。不久,他被派去與夏忠等人一起鎮守居庸關。到任後,他挑選了一批士兵和戰馬,修繕關塞,加固防禦工事,令邊塞面貌一新。後來,王竑又擊殺了一些奸黨,一心為民,體恤民情,彈劾貪官汙吏,因此深受百姓們的愛戴,官至兵部尚書。

1468年,王竑在深受皇上信任的時候以生病為藉口,堅持辭官。1488年,他在家中去世,享年75歲。

相關焦點

  • 最慘錦衣衛指揮使,被群臣活活打死在朝堂上
    當保護他的「老虎」不存在了,這個狠角色就變成了砧板上的魚肉,被人一擁而上圍攻也只是分分鐘的事。在這一點上,明英宗朱祁鎮的錦衣衛指揮使馬順無疑最有發言權。關於馬順是如何被群毆的,正史和明人筆記中出現了多個版本,各個版本就事發當時的細節記述略有不同,無非是「誰先出手」「怎麼動手的」之類罷了,但大體情況和結果卻比較一致,若要概括的話,就一個字——「慘」。
  • 明朝史上唯一一次朝堂鬥毆:此人當場打死錦衣衛頭子,從此揚名立萬
    文/明朝史上唯一一次朝堂鬥毆:此人當場打死錦衣衛頭子,從此揚名立萬 大家好,我是小編,每天為大家更新精彩的歷史故事,歡迎各位看官。 在明朝,最令人聞風喪膽的不是皇帝而是直屬於皇帝的兩個特務機構,錦衣衛和東、西兩廠。
  • 1449年的某天,錦衣衛首領在朝堂之上被群臣群毆,究竟是怎麼回事
    圖片:明朝的朝堂上劇照一.大明的衰敗中國的古代王朝往往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定律,這個定律就是著名的興衰周期定律,比如說中國歷史上那麼多的封建王朝,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的存在年代超過300年。于謙這樣做,是解決第一個問題,那就是給明朝找一個有話語權的最高話事人,這樣,才能集合殘餘的力量對付瓦剌的大舉南徵。而大臣們在明代宗召開的會議上,要求明代宗清洗王振的餘黨,這個要求引起了錦衣衛首領馬順的反對。原因無他,馬順是王振提拔起來的,如果清洗王振的人,他肯定官位保不住,於是馬順呵斥這些文武百官。
  • 明朝皇帝能隨便打大臣屁股嗎?錯 有一套嚴格程序
    劉瑾掌權時,氣焰相當囂張。他很討厭朝廷大臣,規定打屁股時要除去衣物。沒有棉布、衣物的保護,大臣被活活打死的現象就出現了。由於劉瑾行事太過惡毒,結果沒有好下場:被凌遲處死。按照明朝法律規定,凌遲是要切3357刀,還不能讓犯人中途死掉。於是,劉瑾的凌遲之刑持續了3天。不少受過其害的人家,紛紛買其身上一片肉,祭奠死者,甚至還有生吃洩憤的!
  • 明朝最慘錦衣衛指揮使:本想耍威風,卻被一群文官活活打死
    錦衣衛是明朝的特務機構,直接隸屬於皇帝,可以隨便抓人,且不受到刑部的制約。因此在明朝時期,錦衣衛非常囂張,不僅京城百姓怕他們,就連外地人也十分畏懼,看到那些「鮮衣怒馬」、「操京師口音」的人,都會躲得遠遠的。
  • 除了錦衣衛東廠,還有一個連皇帝都忌憚三分的
    ,不然肯定沒有好果子吃,可是除了錦衣衛東廠西廠之外,明朝其實還出現過比他更可怕的一個機構,就連皇帝都要它忌憚三分。錦衣衛的指揮使,是正三品的官職,直接聽命於皇帝,可以隨意逮捕任何一個官員,甚至是皇親國戚,還可以先斬後奏,當年胡惟庸的案子就是被他們給搜查出來的,並且還連累了上萬人,簡直可怕至極,不過後來一些大臣都被除掉後,朱元璋就將錦衣衛給廢除了,並且為了讓百姓們不再怨恨,還將指揮使給殺了。
  • 手下太能幹,太祖設錦衣衛壓驚,朱棣愁眉不展,建東廠保證睡眠
    社會上的任何職業都可能是這些「蝙蝠俠」的畫皮,茶樓酒館的小二,位高權重的大臣,他們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古今中外,從事此類事務的機構不勝枚舉,大熊的KKB,以色列的摩薩德。漢朝的大誰何,大唐麗景門以及著名的不良人,溫文爾雅的宋朝還有內軍巡院。本文要說的是久負盛名,被影視劇和小說講成大眾文化的大明特務機構——廠衛。
  • 錦衣衛的刀沒開刃
    其實,真實的錦衣衛,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不錯,錦衣衛是皇帝的護衛親軍,相當於過去的御林軍,不僅負責保衛皇宮和皇帝,還擔任皇帝出行時的儀仗隊。挑的人,都是個子大,身體壯的,長相也要過得去。皇家的安全和臉面嘛,當然要講究不止一點。但是,你要說他們都是大內高手,能打能戰,擱在朱元璋和朱棣那陣兒,也許還有那麼點影子。這兩個皇帝,是上過戰場的,護衛不能太糠,必要時,也得拉出來拼命。
  • 電影《錦衣衛》和真實歷史上的明朝錦衣衛和相差太多了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錦衣衛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今天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錦衣衛創辦於洪武年間,剛開始還不叫做錦衣衛,叫親軍都尉府。他們的職責用現代的話來說叫做軍政搜集情報機構,但其實這還不是他們主要的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是給皇帝日常出行的儀仗隊和護衛隊,順帶給官員們打屁股。錦衣衛的老大叫都指揮史,正三品。不過也有兼任一品官老爺,比如嘉靖朝權傾朝野的陸炳。
  • 明朝最恐怖的組織:錦衣衛和東西廠見了繞道走,官員見了先下跪
    這些錦衣衛是皇帝直轄,不受任何人管制,哪怕逮捕大臣,也不用向任何人報備,權勢很大。朝廷大臣對錦衣衛非常畏懼,生怕自己被錦衣衛盯上,失去性命。朱棣當上皇帝後,向父親學習,將錦衣衛帶在身邊。但又擔心錦衣衛脫離他的控制,為此建立了東廠,希望兩者制衡。廠衛制度在明朝開始盛行,錦衣衛和東廠分庭抗禮。
  • 明朝恐怖的錦衣衛:將犯人油煎(圖)
    是啊,身世坎坷的朱元璋生性本就多疑,在貴為人主之後,給朝中大臣們這一攪和,更是缺乏安全感,生怕臣下對自己不忠,更擔心千辛萬苦得來的江山與榮華富貴會化為烏有,因而他時時處處充滿戒備之心,對臣下的一舉一動都不放過。他不僅要求大臣們當面對他畢恭畢敬,言聽計從,忠貞不貳,就是出朝回府之後的言行也要在他的監視與掌握之中。為此,朱元璋煞費苦心,派出密探四處巡視,保證以最快的速度向他匯報各位大臣的動向。
  • 大明猖狂的錦衣衛指揮使,為什麼會被一個文官打死呢?
    11-21 02:55:11 來源: 帝王談史 舉報   錦衣衛這三個字,對大明來說絕對是一個恐怖的存在
  • 大明錦衣衛,歷史上真實的「陸大人」
    然而錦衣衛的權力在每個皇帝時期都並未減少,一直到南明還在延續。他雖然也做了錦衣衛的官員,但是在隆慶時期,受他父親陸炳的牽連,被朝廷剝奪了官職,削職為民,遣返原籍了。我們知道,囂張的嚴世蕃當年就欺負過裕王,就是後來的隆慶皇帝,而且陸家和嚴家有姻親關係,那時候,嚴嵩也死了,嚴家倒了,隆慶要出氣,自然就找到了陸家做出氣筒。隆慶元年,朝廷開始追查陸炳的罪責,發現陸炳曾和嚴嵩合謀,陷害大臣,並收受賄賂,有貪贓枉法的行為。
  • 明朝令人毛骨悚然的特務——錦衣衛
    錦衣衛其實就是明朝的軍報搜集情報機構,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為了監察身邊大臣,以達到駕馭不法群臣目的的一個機構。我們知道朱元璋打下天下可不是全靠他的智慧能力,甚至可以說大部分都是他身邊的得力幹將。這大明天下打下來,朱元璋的心裡並不踏實,那些和他一起打下天下的功臣可都是有能耐的人,他們知道如何打仗如何掌權,也知道如何犯上作亂。所以說這個錦衣衛的建立其實就是朱元璋收拾身邊大臣的法子。
  • 他是一個芝麻小官 為何敢指名道姓怒罵嚴嵩父子
    在嚴嵩如日中天之際,就有一個芝麻小官,指名道姓怒罵嚴嵩父子,人人拍手稱快。這個吃了豹子膽的芝麻小官叫沈煉。沈煉,字純甫,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1538年,沈煉考中進士,擔任溧陽知縣,開始了仕途。沈煉剛毅正直,嫉惡如仇,得罪了御史,被調到山東茌平縣任職。沈煉父親去世後,他離任為父守孝。服孝期滿,沈煉候補為清豐縣知縣,繼而進京任職錦衣衛經歷。
  • 由權利無限制到相互制約,從錦衣衛看出一部明朝濃縮史
    圍繞著錦衣衛還有很多迷霧等待撥開,歷史作家、《蒙古帝國》作者易強,就錦衣衛的來龍去脈和人們對他們的誤解進行梳理解讀。在官方史料、民間雜記等資料中尋找蛛絲馬跡,以《錦衣衛》一書,還原歷史上真實的錦衣衛,揭示了錦衣衛作為特殊組織在明王朝官場中錯綜複雜的關係。
  • 為討薪,年輕廚師被活活打死,天理何在!
    嶽陽網記者隨後與家屬來到該小區六樓事發點,發現房子的大門已經被帖上了封條。死者的堂兄唐德波告訴嶽陽網記者,12日晚上,他們接到嶽陽縣鹿角鎮派出所的電話,稱湯志明出了點事,他們一家隨後趕到嶽陽樓公安分局,才得知湯志明已經死亡,其原因是因為討要工錢,被人打死。但是,湯志明具體是什麼時間死的,死了多久,具體涉案人員到底有幾人,目前還不得而知。
  • 明朝暴脾氣文官,朝堂鬥毆打死錦衣衛頭子,從此揚名立萬
    打死這三個人後,一些大臣將三具屍體掛到東安門上,軍人士兵看到後爭相擊打不止。之後,這些大臣逮捕王振的侄子錦衣衛指揮王山,跪於朝廷上,大臣對其紛紛唾罵。郕王朱祁鈺看到這一幕嚇得魂不守舍,準備起身離去。如果朱祁鈺離開,朝堂上打死人這事麻煩就大了。且不論這三人罪當不當死,朝堂之上,一群朝廷命官,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而且打死了人,這是千古未有之事,斯文何在?
  • 印度12名乘客合夥將人活活打死,七名兇犯是女性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英國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創作的偵探小說,該小說講述了在豪華列車「東方快車」上的一起謀殺案,車上12名乘客合夥將車上另一乘客謀殺。近日,該小說中的一幕竟在印度真實上演,同樣也是12名乘客一起將一名乘客活活打死。
  • 明朝的大理寺,司禮監,東廠,西廠和錦衣衛都是幹什麼的
    明朝最為後世詬病的就是特務統治,而管理和統轄明朝特務機構的就是太監組成的東西二廠,這又延伸出明朝又一個弊病宦官幹政。而司禮監則是宦官群體裡面最高機構,明朝一個太監如果做到司禮監那真是太幸福了,最高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