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騾子養老不吃不喝,老人心疼求兒子帶它運貨,結果第二天就死了

2020-12-22 水塵客

配圖來源網絡,圖文無關

弘揚社會正能量,感謝評贊支持!

奶奶拄著拐杖走進騾圈。老騾迎上來,用嘴拱奶奶拄拐杖的手。奶奶見圈裡只有它一個,笑了:「喲,它們都幹活去啦,你一個享清福咯。」老騾一下子停止拱奶奶的動作,轉身默默地走到圈角,臥下。

奶奶抓起一把草料,遞到老騾嘴前:「老傢伙,慢慢吃,今天沒人和你搶咯。」老騾剛伸出的嘴又不動了,只漠然地看著圈外。

「喲,嬌氣了,還想吃好的呢。」奶奶還是笑著,顫巍巍地走出來。

好一會兒,奶奶弄來一碗浸泡過的黃豆,扶著牆坐到老騾面前的槽上,將黃豆拌進草料,拍拍老騾的頭:「好傢夥,我給你走的後門,快吃。」老騾不動,只看著圈外,眼神茫然。

「喲,老東西,了不起啦,黃豆都不吃……」奶奶摸著老騾的頭,絮絮叨叨。

「媽,怎麼把黃豆給它吃?」母親扛著鋤頭從地裡回來,站在圈門口,「幹活的騾子都吃不上,它又幹不了活。」

「什麼話呢?幹不了活就該餓死?」奶奶不高興,輕輕地撫摸著老騾。

母親意識到自己的話不妥當,頭一縮,鑽進了屋。

接下來的兩天裡,奶奶想盡辦法,老騾也一口不吃,除了喝幾次水。奶奶很焦急,也很納悶:「這是怎麼啦?越老越不像話啦……」

第二天傍晚,父親趕著兩匹年輕騾子從城裡回來了,它們的背上都馱著重重的貨物。卸了貨,它們走進騾圈。老騾的眼睛似乎亮了亮,與它們相互打了響鼻,算是打了招呼。母親端來草料,兩匹年輕騾子立馬爭搶著吃起來。老騾只是站立一旁,看它們吃。

奶奶對母親說:「老騾是病了,找獸醫看看吧。」母親丟下手裡的活,就要去找獸醫,卻看見老騾在吃兩匹年輕騾子吃剩的草料。

「喲,真是不糊塗啊,知道自己幹不了活,就吃人家的剩飯。」奶奶扶著圈門,笑著。

「好啊,以後你也吃我們剩下的飯吧。」母親一旁冷冷地說。

「我是說老騾呢,我不是說我呢。」奶奶知道自己說錯了話,戳著拐杖向母親走來,「我說錯話了,說錯了,你別當真啊……」

母親扭過頭,偷偷地笑。

幾天後,父親牽出兩匹年輕騾子,將收來的玉米、水稻、棉花往它們背上架。老騾走出來,將脊背往父親面前一橫,那架勢和往常讓父親上貨時一樣。父親大大的手掌在它背上一拍:「你老了,歇著去吧。」老騾不動,只看著父親,還將橫在父親面前的背往下壓了壓,那樣子分明叫父親給它上貨。

「別在這礙事,過去!」父親又重重地給老騾一巴掌。老騾猛一低頭,默默地回了圈。

這次進城,父親三天後才回來。三天裡,老騾也是一口草料都沒有吃,除了喝水。後來的幾天裡,老騾也只是吃兩匹年輕騾子吃剩的草料,豆餅和黃豆,碰都沒碰一下。

「這真是怪了,讓它在家養老,它還不領情。」父親圍著老騾摸來摸去——半個月不到,老騾消瘦得不成了樣子,而且毫無了生氣。

父親再進城時,老騾又主動走來讓父親給它上貨。父親抱著它的頭,要將它往圈裡拉。它不動,眼睛直直地盯著父親,似乎在乞求。

「帶上它吧。」奶奶坐在牆角下剝著花生,「牲口也有志氣,不能吃白食,吃白食活著還有什麼勁啊?」

「它連走路都難了,還怎麼馱貨啊。」父親搖著頭。

「少馱一點吧。」奶奶說。

父親嘆口氣,從一匹年輕騾子背上拎下一袋棉花,又分成兩小袋,搭到老騾背上,拍一下它的屁股,用那一成不變的語氣大聲道:「夥計們,走啦——」老騾的眼睛裡驟然有了光,邁開蹄子,「咯噔噔」走了。

父親這次回來比計劃晚了兩天,原因是來回的路上,老騾雖然想拼命地趕路,但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父親只得多次讓三匹騾子都停下來休息。回到家,老騾並沒有意識到它拖了父親和兩匹年輕騾子的後腿,反而像立了大功似的,很興奮,跑到奶奶面前,拱拱奶奶的手,又跑到母親面前,打幾聲響鼻。

母親趕它進圈吃草料,它一見兩匹年輕騾子已經在吃了,就像往常一樣,掄起頭推擠它們。兩匹年輕騾子巋然不動,它卻四蹄一軟,癱倒在地。

老騾沒有再爬起來,半小時後就死了,神態很安詳。

相關焦點

  • 高齡老人不顧年邁甘心為黑幫當司機賺大錢《騾子》
    多年以後,隨著網際網路購物的興起,厄爾的實體鮮花農場倒閉了,他走投無路投奔家人,正好碰上外孫女訂婚,結果被前妻和女兒一陣奚落。婚禮上有個人見他是老司機,給了他一張名片。他猜測,運送的不是什麼好東西,不想再運下去。他是一位參加過越戰的老兵,心理素質好,反應快,機智靈活,與黑幫打交道不帶怕的,路上碰上警察也能冷靜應對。
  • 「幫忙帶了9年孩子,能在兒子家養老嗎?」72歲的老人說:別做夢了
    很多老人說,當然得住在兒子家養老了。理由很簡單:自己養大了兒子,帶大了孫子,難道還老無所養、老無所依嗎?現實是:養老還真的和帶不帶孫子沒啥關係。王姨72歲,有兩個兒子。就這樣,當年被村裡人羨慕去城裡兒子家養老的王姨,如今又回到了村裡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有人問她:「幫忙帶了9年孩子,還不能在兒子家養老嗎?」72歲的王姨悲傷地說:別做夢了。
  • 家庭和事業的選擇《騾子》一個88歲老人的懺悔
    電影《騾子》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88歲時執導並主演,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電影講述了一個老人年輕時不重視家庭老了一無所有而後悔的故事。但不久之後販毒團夥內部起了內訌,新的老大上位,以後再運貨必須規規矩矩,一切聽指令。並以警告男主,如不守規矩,將會有殺生之禍。
  • 「我20多萬養老錢被孫子取出來花光了」老人晚年悽涼,讓人心疼
    子女啃老還說得過去,如果孫輩啃老,老人會是什麼感受呢?我同事小區的一位70多歲的老人,辛苦一輩子攢了20多萬的養老錢,結果前段時間去看病,發現裡面的錢幾乎被人取光了。後來才知道,是她孫子拿著她的卡和身份證,輸密碼取的。老人說:「我20多萬養老錢被孫子取出來花光了,以後養老指望誰啊?」
  • 《嶽父家的老騾子》
    這老騾子可以說跟了嶽父一輩子。但嶽父似乎並不心疼,有時還用枝條抽它,用拳頭或棍棒打它。有時候,我甚至覺得那頭老騾子是在受著虐待。但我從另一件事情上,改變了對他的看法,那就是他30年來每天都給老騾子餵草、飲水,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從來沒有斷過。也許正是從這一點上,老騾子對嶽父還是感激的。有的時候,嶽父還拉著老騾子到野地裡吃草,那是在農閒時,或沒有乾草料了。儘管在餵養上並不很精心,但老騾子還是感激的。
  • 「母親不給兒子帶娃有錯?難道父母要養兩代娃?」老人的話引共鳴
    她跟兒子兒媳說想出去玩幾天,散散心,讓他們接送一下孩子。誰知,兒子兒媳都不願意,還說她:「都是當奶奶的人了,還這麼不負責任,說去旅遊就去,太過分了。」聽到這話,姚大媽再也忍不住了,反問道:「母親不給兒子帶娃有錯?難道父母要養兩代娃?」老人的話,可以說是引起了廣大帶娃老人的共鳴,讓人很心酸。
  • 老人退休後的「養老潛規則」,正在很多家庭上演,父母有苦難言
    兒子口口聲聲說理解,但話鋒一轉說道:「現在我老婆本來就懷著孕沒工作,如果你們不幫襯帶孩子,那我媳婦生完孩子,還是上不了班,那家裡就少了一份收入,房貸車貸,不就落在我一個人身上了?那以後你們二老養老的問題,恐怕我就更力不從心了。」
  • 賣老房給兒子買婚房,兒媳卻接親家養老,父母笑著和兒子斷絕關係
    他們想著,自己才五十多歲,能多幹點活就多幹點活,也好替兒子分擔房貸壓力。兒子結婚後,兒媳曾經鬧過一回,嫌棄每月房貸壓力太大,讓公婆分擔一二。楊阿姨也心疼兒子,自然沒有二話。只是他們兩個人每月工資才七千多,補貼兒子五千,自己也只剩下兩千過生活。
  • 河南7旬老夫妻有頭27歲的大騾子,老伴把它當孩子養,看是啥情況
    這位是大爺的老伴,老人家對我們相當的熱情,招呼我們坐在土埝上拉起了家常,大媽說現在農村養牲口的是越來越少了,他們這個村子也就剩下他們家的這頭騾子了,老人家說起家裡的騾子滿眼都是歡喜,她說老伴打年輕時就喜歡養各種牲畜,最多的時候家裡有20多隻,後來年紀大了慢慢的就留下了這樣一隻騾子。
  • 年輕過,沒老過,強風吹拂的養老攻略撲面而來
    城秘探尋了很多種養老的方式,每一種都有利弊,極致的有帶著父母四海八荒去旅居養老的。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寧願看著一路的鮮花死去,也不要待在家裡老了,她的心願擊中了好多人的僵硬現實。有這麼一顆搖滾心的母親和一個早早擁有了自由時光的兒子,才能擁有如此極致的養老體驗。但是正常的呢,細水長流的呢,可普惠更多老人的模式有嗎?
  • 在中原說他人騾子絕對是罵人;而「湖南騾子」卻是對人至高的讚賞
    而如果把騾子和湖南加在一起,則是妥妥的溢美之詞:吃得苦,霸得蠻,捨得死,不服降。「湖南騾子」代表著一股勁,一種血性和誠樸的湖南精神。湖南人被稱為「騾子」,據說起底於清朝末年。當時在遙遠的南北運輸線上,起初那些行商都是陝甘人,他們用駱駝運貨,結對而行。因為運輸量大,不久又增加湖南的行商,他們隨左宗棠的湘軍來做生意,因為南方不產駱駝,所以用騾子馱貨,也是結對而行。如此一來,一看駱駝和騾子,就可以分別出南北,於是北方商人都稱湖南行商為「湖南騾子」。這個外號一出,很快就傳遍西北,西徵的湘軍也被成為湖南騾子,連主帥左宗棠背後也被人叫做「左騾子」。
  • 「我不要你們養老」,老人拒絕幫子女帶娃獲網友支持:為自己而活
    王阿姨說:「我和你爸這麼大年紀了,經不起帶孩子的折騰了,養孩子是你們小兩口的事情,你們應該自己解決。」兒媳聽完這番話,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和孩子他爸都要上班,你就不能體會一下年輕人的難處嗎?別人家都是老人幫著帶娃的,怎麼到你這就不行了,你現在不幫我們帶娃,那你們以後養老......」「不用你們養老!我們有退休金還有點存款,夠我們自己養老。
  • 「新潮養老」走紅,不去養老院也不麻煩子女,網友:老了我也這樣
    當父母們喜歡上抱團養老,老人活得開心子女也輕鬆,子女:以後我也這樣過晚年此前,王大爺和王大娘退休後就一直住在兒子家,一來可以幫忙帶娃,二來兒子兒媳也覺得這樣照顧起老人來比較方便。可是終究不是自己家,王大爺老兩口與兒子兒媳同住的日子並不舒心,兩代人的生活方式很是不同,而這也難免會導致有一些矛盾隔閡產生。
  • 85歲老人,8子女照應下的養老,告訴我們養兒該否養老
    03  想起小兒子就心疼,他以後老了可怎麼辦啊?  我跟老伴每月有幾百塊的低保。我們老兩口怎麼說還有這麼幾個兒女,不管他們對我們怎樣,總不會讓我們活著挨餓,死了無處拋屍。可這小兒子,誰管他呢?  另外幾個兒女自己家都沒過明白呢。  我跟老伴有時候就擔心小兒子,整夜失眠。自從老伴摔傷之後,我就勸她:「別想那麼多了,咱還是顧自己吧。自己都顧不了,哪能管得上別人呢?」  老太婆心領神會。大兒媳婦也不容易,自己一身病,還在操心這老老小小一家。
  • 老人搬家難:今天不幫忙買房,明天就沒有養老?
    所以他們渴望老年人賣掉房子,幫他們買在上海的房子,搬到上海並幫助他們帶孩子。二、老年人生活狀況大多數老年人成為祖父母時年齡在50到65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經常面臨退休和養老焦慮。許多老人一直努力撫養孩子直到退休,他們正準備開始一個美好的晚年,但他們必須照顧他們的孩子。
  • 棄老和敬老:從榆林老人遭活埋案看當下養老問題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亙古不變的硬道理,但在文明社會高度進步的今天,竟有如此不孝兒孫公然挑戰道德乃至法律的底線,不贍養、虐待甚至殺害父母。從八十歲老母凍死在兒子門口到把病重母親放在地下車庫,再到如今活埋老母親案件,這些看似個案的事件中可以反應出現代社會中的尖銳問題,老齡化社會如何養老、養好老?不孝子孫案件頻發,僅靠道德約束可否?是子女不孝還是社會問題?值得深思。
  • 三個兒子,老人的晚景還是如此悽涼!多子女家庭老人養老堪憂
    結果兩個哥哥一合計說不回來了。理由是回家幫不上忙,哥倆就留在當地打工,賺醫藥費。弟弟一聽不樂意了。「媽誰來照顧?」那哥倆說:「你和你媳婦兒還有老二媳婦一塊照顧。」「你就安心在家照顧媽。醫藥費我們三兄弟平攤。每個月我們給你生活費。」一天他們家一個親戚上門去看老太太。
  • 封閉兩個月見不到閨女兒子,北京這些養老院裡的老人怎麼樣了?
    為了老人的健康,自疫情開始,很多養老院、養老驛站不得不暫時封閉,如今已過了兩個月。善意的謊言緩解老人思念最近幾天,在誠和敬養老驛站八千平站裡,88歲的焉爺爺時不時會摸著牆走到前臺,卻不說話。而當站長陳麗問焉爺爺有什麼需求時,老人有時候搖搖頭,有時候欲言又止。「老頭是想兒子了。」有一天,陳麗專門扶著老人回房間時,貼著他的耳朵邊兒問,「爺爺,您是想孩子了嗎?」
  • 憑什麼不給我養老?兒媳三句話,婆婆無言以對,你現在改還來得及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擁有這樣的幸福。俗話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婆媳矛盾嚴重的家庭,婆婆年長之後,矛盾只會更加的尖銳。老人如果能拎得清,那麼以後就可以安度晚年,但是有一些老人就是因為年輕的時候,苛刻地對待兒媳,老了想指望她們照顧的時候,卻出現了矛盾。
  • 62歲老人跳江自殺:養老機構爆雷,正在掏空中國老人的「棺材本」
    據微博帳號@劉壹木 統計,僅益陽納諾老年公寓一家「爆雷」便涉及四千多名老人,區域內存在此類問題及風險的養老機構有十多家。@劉壹木 的母親在這場「爆雷」風波裡也損失20萬,她委託兒子回老家維權。一年多來,@劉壹木 不斷奔走,試圖幫助更多陷入「爆雷」漩渦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