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明月》:解讀李叔同三段情感經歷帶給我的關於婚姻的新啟示

2020-12-24 晏知之

《一輪明月》講述了一代藝術先驅李叔同半世風流半世僧的故事,關於這部電影,大多數朋友只看到了李叔同一步步走向佛法的傳奇經歷,但對於他的感情經歷卻筆墨甚少。回過頭來看看李叔同的三段感情經歷,卻帶給我一些關於婚姻的新啟發。

這是一部以二十世紀初的文化名人、佛學高僧李叔同的出家生涯為軌跡,衍射出一代高僧倡導佛學,精研戒律,孜孜復興律學的愛國愛民情懷高尚的故事影片。雖然豆瓣評分7.9分,不算很高,卻獲得了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第11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等多項大獎。

這部電影以真實故事為背景,高度還原了李叔同的一生。李叔同出生在天津豪門富族,在天津很有名望,出生豪門的李叔同卻因活在那個動蕩的時代而一生奔波,成年後的李叔同考取上海南洋公學,受業於蔡元培,邃覓群科,鑽研法學,後因失勢輾轉到日本留學,歸國家後仍然前途迷茫。

李叔同的命運與民族大義緊緊掛鈎,他的命運隨著時代的浪潮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李叔同無力扭轉時局,便在煙花柳巷麻痺自己。電影裡講述了李叔同一生與3個女子的感情糾葛:

從情竇初開到紙醉金迷,最後找到真愛,拋棄真愛,李叔同從迷失自我,尋找自我,最後升華自我,他的一生最終得到圓滿;但是,客觀上,他卻給那些深愛他的女子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痛。

今天,我嘗試分析一下李叔同的三段感情經歷,以及這三段感情失敗的原因,並在文章最後一部分從女性角度剖析一下在婚姻感情方面的幾點啟示。

李叔同的感情經歷主要有以下三個階段:

李叔同對楊翠喜的情竇初開;李叔同和俞氏的不完美婚姻;李叔同和雪子的殘缺愛情。

李叔同對楊翠喜的情竇初開:在不成熟的年紀遇到愛的人,我想保護你,卻無能為力

每個人都會遇到一段難以忘懷的初戀,但是最美好的事物似乎也最容易夭折,大部分人的初戀是以分手告終的,李叔同也不例外,他的初戀很美好卻不會有結果: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初戀對象無論在學識、家境、經歷方面都與他千差萬別,另一方面是因為太小的年紀並不能承擔起愛的責任。

①青春期的感情熱烈卻不現實

電影中,少年的李叔同經常出入各大梨園聽戲,當時楊翠喜最負盛名,他就常點楊翠喜的戲來聽,一來二往兩人就互生好感。

正值青春期的李叔同情竇初開,楊翠喜如花如月,弱柳扶風,嬌羞低頭的樣子在他眼裡都是最美好的風景。李叔同常常在楊翠喜唱完戲後在門口等她一起約會,楊翠喜少女愛才子,總是推掉演出和李叔同私會。

在我看來,每個人的初戀都是十分美好的,在十幾歲的年紀,喜歡一個人也是最純粹的。只是這種感情只能用來回憶,李叔同的封建家庭是不可能允許他娶一個戲子的,就連李叔同自己都沒有能力給楊翠喜一個未來的承諾。初戀像紅酒,時間越久越回味,但紅酒原來的味道現在喝卻未必喜歡。

②年少的人缺乏擔當的能力,負不起責的感情只能無疾而終

初戀總是會因為彼此太年輕,沒有對彼此負責的能力而早早夭折。

電影中,李叔同和楊翠喜兩人戀愛談得正火熱,楊翠喜卻被一位王爺看上了,當時權貴強搶了楊翠喜當做禮物送給了皇室,楊翠喜無力反抗,成為了官場一枚棋子。失去愛人的李叔同心痛不已卻又手無縛雞之力,他救不了楊翠喜,也給不了他未來,這段感情只能戛然而止。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男人在他羽翼還不夠豐滿的情況下,恐怕只能陪一個女人風花雪月吧,假如去面對生活那些實打實的困難,沒有能力的男人真的撐不起一片天。這讓我想起《蝸居》裡的宋思明,他是事業成熟的男人,在海藻遇到困難時總能輕易化解,而剛剛出社會的小貝,卻只能帶著海藻住在出租屋和別人合租,海藻遇到的困難,對他來說也是困難。

李叔同和俞氏的不完美婚姻:無愛的婚姻,苦苦的堅守,愛人是等不回來的

電影對李叔同和俞氏的婚姻基本是一筆帶過的。只說在母親的安排下,李叔同明媒正娶了一位津門茶商之女,比自己大兩歲,此後生有兩子。後來,李叔同去上海和日本求學,俞氏留在天津,李叔同從日本留學回來,又留在上海,很少回天津的家了。

我在想,一個是傳統的封建女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個是走在時代最前端的讀書人,又受過了西方教育,他們的結合又怎麼會幸福呢?

①李叔同娶俞式,是受母親之命

無論是電影裡還是現實中的李叔同,他的婚姻是傳統封建社會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叔同的母親一直是妾侍,受了不少苦,李叔同雖然接受了西方先進思想卻不想忤逆母親,於是娶了從未謀面的俞氏。

電影裡李叔同母親親自教俞氏如何相夫教子,俞氏也言聽計從,把侍奉丈夫作為自己一生的工作。她安分守己,恪守本分,就算李叔同基本不回家,俞氏也沒有改嫁,而是一個人把孩子拉扯大,用大半生守候一個得不到的男人。

在我看來,他們是向世俗屈服了,卻委屈了自己。李叔同為了完成孝子的任務,俞氏為了女性的「貞節牌坊」,好像在那個年代不這麼做就很另類了。放到今天似乎也如此,每年過年親戚就會輪番詢問婚姻大事,於是有一部分人為了完成任務也就草率結婚了,但是為了這些理由結合的婚姻往往潛伏著危機。

②「談得來」才能久處不厭

電影裡,李叔同和俞氏相處僅僅幾年,這幾年這對夫妻竟然沒有一句臺詞,這是導演故意安排的,特意凸顯二人「無話可說」。

確實是這樣的,沒有相同的價值觀,沒有共同話題,在一塊自然是無話可說。李叔同的愛國大義俞氏是不能理解的,俞氏的故步自封也是李叔同所排斥的。「話不投機半句多」,李叔同為了一份責任和俞氏在一起,卻終究沒有走進彼此的心裡。

我認為,精神上的門當戶對也是十分關鍵的,否則只能相顧無言。價值觀一致,對事情的看法一致,才能遇事想到一塊,減少不必要的矛盾。否則大家各執一詞,很容易引發口角。

③愛你的人不必等,不愛你的人等不來

李叔同基本很少回天津,幾乎不同俞氏聯繫,在他出家之前,他也未曾回去看一眼,只是在出家後將消息捎了回去。俞氏苦等一生,到最後都沒有等回丈夫,俞氏將一生寄托在別人身上,從未為自己活過一天。

其實,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負責。愛人是等不來的,好的婚姻也是等不來的。

李叔同和雪子的殘缺愛情:為愛遠嫁,卻失去自我,愛情賭注太大真的輸不起

李叔同和雪子的感情用了很多鏡頭,也講的最為詳細。電影裡詳細講述了二人從相識到相戀,最後離別的過程。特別在電影一開始就以李叔同和雪子的離別場面為引子。對於李叔同來說,雪子是他最後割不掉的紅塵,也是他的愛情。

但是李叔同卻是一個偏執的人,在他找到「佛」這個一生夢想之後,非常堅定地要到杭州靈隱寺出家,就算雪子哭著挽留,求他留下,甚至提出要一起出家,只盼餘生相伴,李叔同都沒有動搖。

兩人分別後有一個鏡頭:雪子一個人提著包漸行漸遠的背景。這個為愛遠嫁的女人,最後卻失去了愛情,要返回日本了。因為在杭州,李叔同是她的一切,是她唯一的親人,她沒有工作,沒有交際,當親人離去,她也只能回去。

都說李叔同是「渣男」,我卻覺得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利,反而是雪子,在選擇對象,選擇婚姻的時候,下的賭注太大了。

在我看來,婚姻是需要權衡利弊,考慮投入產出比的。好的婚姻不是放棄一切成全別人,而是相得益彰,彼此成就。若一方愛的太卑微,把對方當做全世界,反而會讓對方更有壓力,更想逃脫。

一輩子靠得住也還好,但凡有個變故,那就是傷筋動骨的創傷。

基於電影中李叔同的情感經歷與人生故事,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我對於婚姻的一些感悟和幾點啟示:

電影《一輪明月》的主角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正因為它不是編劇虛擬出來的人物,所以更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價值。在此,我不想去單調地評論李叔同的對與錯,畢竟每個人的選擇權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但是我想藉此談談針對女性在婚姻方面的一些感悟:

①找結婚對象現實一點無可厚非

李叔同三段感情中,楊翠喜身在風塵,自身難保,卻認不清自己不利的形勢,得罪達官顯貴,最終被當做旗子送人;俞氏一味苦等李叔同,即便李叔同一生冷落,也沒有認清現實,反而幻想著李叔同可以回去;雪子不顧一切遠嫁,也沒有考慮到自己的退路在哪裡。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人詬病:「你太現實了」。殊不知,現實一點是對局勢的高瞻遠矚,是審時度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

現代的婚姻,更要儘可能地擇優而嫁,品行是第一要考慮的因素,其次是家境,最後是前程。只有綜合考慮後的人選才是最適合的。如果一葉障目,只看到一時的愛情,或者貪圖錢財,而不去綜合考慮現實因素,很容易在婚姻裡栽跟頭。

②行至窮巷,就要及時止損

俞氏為李叔同堅守一生,明知李叔同並不愛自己卻沒有離開的勇氣,就這樣守了一輩子活寡。明知沒有前途,卻一味忍讓,苦的只是自己。

現實中,何嘗沒有遭受家暴多年的妻子卻一直忍氣吞聲不敢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不敢離開已經破碎的婚姻。這讓我想起電視劇《知否》裡,明蘭的表姐嫁到一戶不懂禮的粗俗人家,多年遭受虐待卻無計可施,最後明蘭出主意:「明知已入窮巷,為何還不掉頭?」

深以為然。當婚姻已經支離破碎,無法延續,不妨大膽說「不」,及時止損,離開錯誤的人才能與對的人相逢。

③在婚姻裡不要失去自我,要彼此成全

亦舒在《致橡樹》裡說過,「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以俞氏為代表的封建女性確實是以夫為綱的,就連日本來的雪子也是傾其所有地依賴著李叔同,這並不可取,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自我 。

婚姻不能成為止步不前的藉口,反而在婚後也要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好的婚姻不是誰依附於誰,而是要彼此成全,一起變得更好。

總結一下:

這部電影說完了,別人的故事讓我們不斷探討婚姻的真諦,影片中三個女人的結局是悲慘的,她們受著傷留下了遺憾。

誠然,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往和人生經歷,對於生活有著不一樣的感悟,對李叔同的愛情故事都有自己的見解,希望李叔同的三段愛情可以帶給我們一些關於婚姻的思考:在婚姻中,要互敬互愛,互相尊重,彼此珍惜,而不能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相關焦點

  • 《一輪明月》:解讀李叔同三段情感經歷帶給我的關於婚姻的新啟示
    《一輪明月》講述了一代藝術先驅李叔同半世風流半世僧的故事,關於這部電影,大多數朋友只看到了李叔同一步步走向佛法的傳奇經歷回過頭來看看李叔同的三段感情經歷,卻帶給我一些關於婚姻的新啟發。這是一部以二十世紀初的文化名人、佛學高僧李叔同的出家生涯為軌跡,衍射出一代高僧倡導佛學,精研戒律,孜孜復興律學的愛國愛民情懷高尚的故事影片。雖然豆瓣評分7.9分,不算很高,卻獲得了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第11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等多項大獎。這部電影以真實故事為背景,高度還原了李叔同的一生。
  • 李叔同心中的一輪明月
    李叔同心中的一輪明月於恢最早知道李叔同的名字,是在中學語文的試卷上,那是一篇豐子愷懷念恩師的文章。後來閱讀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又知道了李叔同原來是一位才子,寫過膾炙人口的歌詞。我認識一位淨土宗的護法,她早年在鎮政府供職,而今退休,就在當地的寺廟裡管理財務工作。我們之間年齡相差很大,但敘起來卻是同輩。我從朋友圈看到她轉發的佛教電影《一輪明月》,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李叔同傳奇的一生。影片中的很多場景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過之後,仍是意猶未盡。
  • 《一輪明月》:以儒濟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
    完整影片請關注公眾號後,在後臺回復「一輪明月」進行觀看。很難想像,說出「出名要趁早」,在人們眼中驕傲得不可一世的民國才女張愛玲,也會說出:「不要以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都不是。至少,在弘一法師的寺院圍牆外,我是如此謙卑。」張愛玲並沒有虛言,她是坦誠的。
  • 一輪明月耀天心
    我看了一部電影,《一輪明月》。電影講述的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的一生。濮存昕、徐若瑄主演。想了解弘一法師生平,可以看看之前我公眾號的文章《這世間沒有完美的愛情,但有完美的愛》2  愛是什麼?那麼多痴男怨女,那麼多海誓山盟,世上每天都在發生著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但到底愛是什麼?
  • 【電影】弘一法師的一生《一輪明月》
    影片《一輪明月》劇情介紹:
  • 梵音分享:電影《一輪明月》插曲《夢》(作詞:弘一大師)
    獅吼梵音溫馨提示:好內容記得分享到朋友圈哦《一輪明月》是2005年電視劇。
  • 經典詠流傳:李叔同《送別》
    《一輪明月》俞氏舊時社會,富貴人家的公子往往會娶比自己大一些的老婆。因為那時人們結婚較早,妻子年齡大些便更穩重,可以更好地照料丈夫的生活。對於這樁婚姻,李叔同萬般不願。《一輪明月》俞氏06夏丏尊,你自殺吧李叔同回國後,已經到了三十左右的年紀,身上少年名士的氣息剔盡,富家子弟的風流也被日本妻子收了性,倒是急切地想在教育上做些實際功夫。
  • 《亂世佳人》:三段婚姻,三個人生啟示
    它的標杆意義不僅在於好萊塢電影成熟崛起的縱向歷史上,尤其值得回味的是,斯嘉麗三段失敗的婚姻所折射的人生啟示,這對後世頗有啟發意義。你年紀這麼小又欠思量,根本不懂得婚姻的意義,雖然你身上擁有我所欠缺的生命熱情,但那並不足以造就一樁成功的婚姻。
  • 送別——李叔同
    《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1914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 「民國版賈寶玉」李叔同:原是翩翩貴公子,為何青燈古佛度餘生?
    在李叔同的身上,我們似乎能看到幾分《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影子。他們似乎都有點「不務正業」,對求取功名之外的事物十分熱衷,在感情上又十分敏感,更重要的是,在經歷人生種種波折後,他們都毅然斬斷世間所有羈絆,自此青燈古佛伴餘生。以李叔同為主角的傳記電影《一輪明月》中,有一個鏡頭印象深刻。
  • 感動無數華人的歌曲 李叔同送別(附民國唱片)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1914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一首《昨夜夢》,但最終沒有抵得過李叔同《送別》的光芒。
  • 林清玄:送一輪明月給他
    小偷看到禪師,正在驚愕,禪師說:你大老遠而來看我,不能讓你空手而歸呀,夜涼了,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說著,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頭溜走了。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中,不禁感嘆道:但願我能送他一輪明月啊!
  • 文|弘一法師嫡孫女李莉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
    你們將來如要編寫《中國話劇史》,不要忘記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後的弘一法師。他是傳播西洋繪畫、音樂、戲劇到中國來的先驅。在關於中國話劇史的各類文章中,上面這段話經常被引用。學生時代的周恩來曾在話劇舞臺上扮演過女性,而更早的實踐者則是1907年在話劇《茶花女》中扮演女主角的李叔同,他參與創建的「春柳社」及其早期演出,被戲劇史界視為中國話劇的開端。
  • 李叔同:勿忘世上苦人多
    籠罩在光霧中的青春、蠢動的情感,終會消散,即便未來如何,也再不會有此刻了。14歲最尋常不過的一天,於我卻意外地窺到了一點人生之外的東西。那個暑假一開始,我去縣城滿是故紙味的新華書店,買下那裡所有版本的李叔同傳記,兩個月沉迷其中。在某種人生層面上,他如啟蒙之師。
  • 李叔同《送別》背後的故事
    本來只是無心的一句戲言,李叔同一想,對,那就出家得了。也許,這份執著,在他極幼的時候,披著被罩扮僧人做法時就已經種下了。也許,他只是一時興致到了,正如從前一時興起在科場上批評時政,一時興起去了日本,一時興起跑去斷食,而他一向是一時興起做的事情,便一定要做到的那種人。做佛法,他也要做到極致。李叔同出家,好友經亨頤告誡學生,此舉「可敬而不可學」。
  • 明月情感手把手教你乾坤挽回法,挽回你失去的...
    圖為明月情感公司局部辦公場地,坐落於西安市未央大廈我並不是讓你一定選擇明月情感。我只是想說,你的愛情很重要,你的錢,也很重要。我希望每個人面對挽回,你的選擇是因為愛情,而不是因為便宜!明月情感獨創的《乾坤挽回大法》和《絕地挽回》挽回系統明月情感成立至今,已接手過上萬案例,成功率在行業中遙遙領先,因此我們擁有豐富的過往經驗和案例,經歷過數千成功狙擊挽回案例,我們沉澱出一套成熟的挽回體系,正好解決你現在遇到的情感困難。
  • 從浮華絢爛回歸平淡超然——評話劇《李叔同·最後的情書》
    《李叔同·最後的情書》劇照人物隱秘的內心披露2020年是一代藝術巨匠李叔同誕辰139周年,把一部反映他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重要轉折的話劇搬上舞臺,意義非凡。特別是當舞臺上的演員不時會停頓下來直接面對觀眾侃侃而談,講述故事情節,並把那時發生的事件和當前的生活聯繫起來時,縮短了臺上與臺下的距離,使藝術的敏銳性和穿透力在劇場內傳揚,帶給觀眾審美的思考與感動。
  • 天涯地角,好友飄零,李叔同寫下《送別》,成為傳唱不衰的經典
    「戊戌政變」後,受牽連的李叔同從天津來到上海避難,同年十月,加入城南文社。城南文社活動每次都是在許幻園的城南草堂舉行。 許幻園是滬上有名的小說家和詩人,家中富有,為人也十分慷慨,一度是上海新學界的領袖人物。許幻園欣賞李叔同的才情,請李叔同一家搬來同住,兩人也結下深厚的友誼。李叔同在城南草堂掛起了「李廬」牌匾。
  • 臺灣大哥大創始人經歷三段婚姻,女伴如流水,最後娶了同學的女兒
    說起生性風流的商界大鱷,很多人首先會想起香港大鱷劉鑾雄,劉鑾雄一共經歷了三段婚姻,但是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感情史,其實是與李嘉欣、關之琳、蔡少芬等眾多女星之間的情感糾葛。但是今天看來這些感情史都成為了往事,劉鑾雄如今和甘比結婚,過上了相對安穩的生活。
  • 深夜心音 (一輪明月)
    每周五  深夜11:30   為您送上一首美好的音樂一起徜徉在旋律當中吧《一輪明月》施易男 深情 獻唱   透過暖男的歌聲在讚頌中得到心靈的療癒一輪明月,永照心房 ...  消融萬般傷一壺清香   瓷杯泛柔光芬芳淡雅   化愁暖斷腸- C -夢中伊人  在天一方徐送清風   碧波蕩漾天地神蘊   凝成月光萬古慈懷   猶在弦上- D -何需斷弦   何勞絕望得逢善士   長伴身旁再彈心曲   有你共唱一輪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