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 專業的力量

2021-01-09 博客天下

年度力量-專業

2020年有四部主演的電影上映,被稱為「張譯年」。從藝以來,其參演的電影累計票房已超百億元,在取得巨大商業成功的同時,演藝的專業性也受到極高讚譽,被譽為實力派青年演員的重要代表。

戲路廣泛,能勝任多種角色,表演富有層次和質感。在《八佰》中,以眼神傳達「老算盤」的複雜人性;拍《金剛川》時,為戲暈倒,塑造了「莽撞人」的真誠和大義;《一秒鐘》裡,虐身瘦黑,用心詮釋父親的深情……贏得觀眾「演誰像誰」的口碑。

眾多的作品和成就,源自他對表演原始的熱愛,對專業極致的追求,能在變化的環境中靜心修行,打磨演技,以藝術之名致敬歷史、對話時代,彰顯專業的力量。

作者 | 張茜

編輯 | 顧鴿

種樹人

銀幕上,一個瘦瘦的身影在大漠中踉蹌。他叫張九聲,剛從勞改農場裡逃出來。趕上沙塵暴來臨,狂風卷著黃沙,他艱難地往前走著。

因為面容黑黝,身形太過瘦弱,很多觀眾一下子沒認出演員張譯。在這部張藝謀執導的《一秒鐘》裡,他飾演的張九聲是一位脾氣暴躁、執拗的父親,一心只想看到新聞簡報中女兒的鏡頭。

荒亂的年月,女兒是張九聲唯一的惦念,電影成為情感的出口。借這個故事,張藝謀表達了自己對膠片電影的情感。而角色之外,張譯多年未變的執念,同樣是電影。

30年前,10歲的張譯被父母帶著去看《紅高粱》。在此之前,父母曾設想過他將來會成為演奏家、歌唱家、運動員或主持人……但對小張譯而言,這些職業都敵不過一部《紅高粱》。

看著大銀幕上閃動的人影,張譯開始對幕後的世界感到好奇:「電影裡面的人為什麼那麼高?」「電影放映完『他們』去了哪裡?」年少的好奇心像一簇火苗,點燃了往後30多年的生命。這部電影,讓少年張譯成長為了演員張譯。

緣分兜兜轉轉,30年後,他走進了這個影響他「入行」的導演張藝謀的電影世界。在社交平臺上一向不活躍的他,為宣傳《一秒鐘》,3個月內共發了19條微博:講小時候對電影的好奇,講對《一秒鐘》的理解,也講如今對電影的愛……字字句句中,有著對電影無盡的專注和深情。

圖/微博@張譯

如同命運的某種牽引,曾經與當下在《一秒鐘》裡匯合,因為不懈付出而錘鍊成的專業度,呈現於聚光燈下。

拍戲時,為貼合張藝謀對角色「瘦」「自然黑」的要求,張譯一個月減重20多斤。劇組裡,大家吃包子,他只吃餡,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同時還在40多度高溫的沙漠裡暴曬。最後,臉頰陷下去,顴骨凸了出來,儼然是「張九聲」的模樣。張藝謀說他「像當地人」。

影片裡,有一段「一秒落淚」的哭戲。拍攝時,導演要求張譯在看到女兒的影像後,轉身就落下淚來。這對演員要求極高,既要掌控眼淚流出的速度,又要把父親對女兒的情感詮釋出來。張譯演完後,要求嚴格的張藝謀給了句「不能再好了」的評價。

《一秒鐘》劇照

在《一秒鐘》的北京首映禮上,張藝謀稱張譯「任何一個導演都希望跟這樣的演員合作」。受認可的背後是張譯二十多年的積累。從《士兵突擊》裡的史今班長、《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孟煩了,到《親愛的》裡的韓德忠、《追兇者也》裡的董小鳳,從電視劇到電影,張譯用近乎苛刻、反人性的訓練,夯實了成為「好演員」的條件。

自身努力,加上時運來臨,一部接一部的作品將他推入主流的視線,厚積,終迎爆發。張譯形容這個過程,「就像一個種樹人種了二十幾年的樹,終於接二連三地長出了新芽。」

張再來

《一秒鐘》不是觀眾2020年第一次在銀幕上看到張譯。

先和觀眾見面的是《八佰》裡懦弱的逃兵「老算盤」,後是《我和我的家鄉》裡憨傻幽默、順口溜不斷的村幹部姜前方,接著是《金剛川》裡隱忍抵抗的張飛……張譯的名字接二連三地出現在銀幕上,並且角色反差很大,有人因此稱2020年為「張譯年」。

每一次出演,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演員的內心重建和詮釋。在《金剛川》裡,張飛這個角色,不同於一開始就鐵血的英雄硬漢,他的性格是漸進式的,起初會為了幾發炮彈計較,唯唯諾諾,當戰鬥到最後,只剩他一人,內心的孤獨、憤怒全部湧上來,其「莽撞人」的一面才顯現出來。

飾演這樣富有層次感,且擁有複雜情感的角色,對演員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張譯有自己的方法。拍攝前期,他觀看了大量與抗美援朝相關的歷史資料、紀錄片,還拜訪了角色原型,並跟教官學發射炮彈。

為說好陝西話,他自製「張飛臺詞注音版」,每句臺詞下面都標註了對應的拼音和諧音字。「上萬人明早五點前要過河」是「傷彎人明造捂點前要鍋河」,「衝我來」是「衝餓來」……他對角色的把握,精準到了每一句臺詞對應的音調和語氣。

到了正式拍攝時,前期的準備都成為基石,鋪成小路,張譯由此走進了張飛的內心。

《金剛川》劇照

影片中,張飛以自己做引,故意暴露位置,誓與敵人同歸於盡,給志願軍爭取過河的時間。為展現那種背水一戰的感覺,拍攝時,他直直地、死死地看著空中的敵機,因此炸彈的碎屑,常常隨著石礫、沙土、灰塵一起從頭落下,迷住了眼睛。他總是忍著難受,繼續拍。

到了拍張飛犧牲的戲時,劇組一起通宵作業。現場,張譯對著空中敵機大叫「來吧」,嘶喊著發射炮彈。由於過度投入表演,他缺氧了,嘴唇漸漸發白,直接暈倒在炮臺上。幾秒鐘後,他緩過來,聽到工作人員的聲音傳來:「譯哥暈倒了,去看一下。」

他擺擺手:「沒事,我沒事。」調整好後,他又快速投入表演:「再來。」

因為經常跟導演管虎要求再拍一條,吳京給張譯起了個外號「張再來」。有場戲甚至拍了17條,最後是管虎先叫停了。張譯對每場戲都看得很重,他總在想「要是能再來一遍就會更好」。

為呈現最好的效果,他親自演了碳化後的屍體。剛熬完一個大夜,他就早早來到片場,化了4個小時的特效妝,血塊結成痂,凝在浮腫的臉上,看起來像為英雄頒發的獎章。《金剛川》上映後,觀眾評價他演技封神,連「眼神」「臉上的肌肉」「耳朵」都是戲。

「莽撞人」的另一面是真誠和執著,張譯對於電影的態度,就像他飾演的角色張飛一樣,願意為自己的事業犧牲,無畏無懼,也因而獲得最大的尊重。

夜跑者

走到職業中場,演員張譯的印象拼圖,終於「完整」起來。他性格裡自帶的內斂、沉靜,賦予了每一個角色屬於張譯的印記,讓英雄或小人物都變得細膩可觀。

《八佰》裡,張譯飾演一位瓜慫懦弱的逃兵「老算盤」,這是一個在戰爭中把活命比尊嚴看得重要的小人物,演員需要從外表到內在去體悟人物的處境,讓非常之人呈現出常態的人性。

電影上映,「老算盤」一出場,一身髒髒皺皺的軍服,戴著耷拉到肩膀的假髮套,眼鏡滑到鼻梁上,一副畏畏縮縮的樣子。藉助肢體動作和神情,張譯的逃兵形象立住了。

對於人物塑造而言,內心活動更是重頭戲。多年的經驗積累,張譯能夠敏銳地感覺到每一個角色的內心世界,然後再用「方法派」的手法將其表現出來。

「老算盤」逃生的戲,是這個人物敘事的高潮部分,也是張譯所認為的難點。這場戲不僅要求情感的爆發力,而且要將人物逃生時的矛盾心理展現出來。一邊是對戰爭的恐懼,一邊是對生的渴望,還有對自己的無力感,三重情感疊加,難度很大。

拍攝前一晚,張譯睡不著覺,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到了現場後,導演說只拍背面,他才鬆弛下來,慢慢融入角色。

在這裡,張譯的情緒是一點點爆發的。先是哀求,然後是痛哭,再一下一下地磕頭,不斷地說著「我求求你了,你放過我吧」。一個在戰爭中僅僅想要活命的、不太出彩的小人物,被張譯演得可憐、可悲、可氣,又可被理解。

這種情緒精準無誤地傳達給了觀眾。很多人看完後評論說,完全認不出來是張譯,「只記得老算盤」。觀眾所謂的「演誰像誰」,無疑是對演員「專業性」的最好詮釋。

《八佰》劇照

2020年,幾部重要影片的上映,讓張譯主演的電影累計票房超過百億元,是國內第六位達此成就的男演員。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他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大銀幕時代。

在片場,為了角色,他會大笑、痛哭、崩潰,有了狡黠的、可愛的、煙火氣息的一面。但在片場之外,他總是很淡然,游離在這個高歌猛進的娛樂行業之外。生活中的張譯和演員張譯不太一樣,似乎只有進入角色、鏡頭和銀幕,張譯才成為了張譯。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影視拍攝被迫停工。在整個世界都慢下來、靜下來的時候,張譯每天零點出門徒步,走5公裡,連續走了一個多月。他知道復工後就要拍夜戲,因此必須要讓自己的感官、生物鐘都適應零點,以此來調動肢體和情緒,保持最好的狀態。

那時,夜很靜,整個城市都在休眠,他在以某種熟悉的速度「狂奔」。

如今,夜晚和白晝都熱鬧起來。人來人往間,張譯的名字被頻頻提起,名利、繁華、機會、榮光一起來臨,他內心反倒鎮靜下來,2021年的期望是「繼續工作」。

這恰是一個專業演員的本色,專注力只在他的作品上。

以下是《博客天下》對張譯的年度專訪:

「藝術標準永遠沒有最好」

博客天下:2020年算是您作品爆發的年份,《八佰》《金剛川》《一秒鐘》等影片相繼上映,現在回看,這一年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對您的意義是什麼?

張譯:很充實,就像一個種樹人種了二十幾年的樹,終於接二連三地長出了新芽。有作品可以請觀眾看到,對演員而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博客天下:10年的軍旅生涯讓您對軍人身上「捨生取義」「為國犧牲」的精神有很深的感觸,而《八佰》中的「老算盤」是一個完全相反的角色。是什麼原因讓您決定出演這個角色的?

張譯:作為演員,能遇到這樣一部電影,非常榮幸。故事中的很多人物都令人動容,我挺想演一個英雄的,戰死沙場、激情悲壯,比如羊拐、老鐵和端午。讀劇本的時候,邊讀邊想像著自己會怎麼演繹他們。可是萬萬沒想到,(導演)安排我演「老算盤」。

我本人和這個角色的差距太大,實在想像不出「老算盤」的內心畫像以及外部形象。再加上以前當過兵,對「逃兵」這個字眼確實有些牴觸,擔心將來觀眾會罵這個角色。

但是「老算盤」是唯一一個背離這個群體的角色,他並不是一個保全自己的利己主義者,在老鐵受傷的時候,他也能衝上去搶救。如果不是手指被打斷,再也沒辦法摸槍了,他也會留守到最後的。他只是想活下來,這樣的念頭,放在誰身上,都沒有錯。

但是難度依然存在,我還是蠻喜歡挑戰的,就像醫生,都喜歡挑戰疑難雜症。導演也是幫我做了很多的角色準備工作,他想完成一個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願意拉上我一起去搏命,我幹嘛不願意呢?

博客天下:拍攝《八佰》的過程中,讓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張譯:「老算盤」跪求端午放他一條生路的那場戲,是我的噩夢。臺詞量幾乎是全劇中最長的一段,又有方言的障礙,還需要情感的爆發。

這場戲開拍之前,我一直是希望遲一點再拍,但該來的總會來。拍攝前一晚,我睡不著覺,就給導演發信息說,我呀明天可能要發燒了……還沒發出去的時候,一個好朋友電話打來,跟我聊了半天這場戲,我就決定振奮一下了。

第二天,導演說我只拍你背面,不用擔心。我更是鬆了一口氣。等我哭得稀裡譁啦的時候,忽然發現攝影機就在我的正前面,懟著臉拍……好在最後的完成,導演還比較滿意。

博客天下:您曾塑造過很多不同性格、執行不同任務的軍人形象,在您看來,《金剛川》中張飛這個角色的獨特之處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譯:他不是一個上來就豪言壯語式的英雄,剛出場反倒是唯唯諾諾,對炮彈精打細算,行事謹小慎微。但短短幾個小時後,他經歷和戰友的生離死別,經歷了無數次剛剛建好的橋被摧毀的挫敗,面對一個行蹤不定的敵人,他內心的「莽撞人」才破繭而出。

《金剛川》劇照

博客天下:《金剛川》中,張飛最後決定犧牲自己來掩護大部隊過江,據說您演這場戲時腦供血不足,在現場暈倒了。看到成片後,請問您如何評價自己這段表演?

張譯:看自己的表演,從來就沒有滿意過……我總會想,要是能再來一遍就會更好。但電影就是遺憾的藝術,只能在現場儘可能地多拍幾條吧。

其實反過來想,遺憾,也是一種美,沒準反而是最好的表達。

博客天下:有人評價您在《金剛川》中奉獻了「教科書般的演技」,但是之前也有人提出,演技是沒有所謂的「教科書」的,您如何看待這個評價和這個觀點?

張譯:自然科學知識的教科書,一般都是相對固定的結論式知識闡述,表演屬於藝術範疇。對藝術的表達和感受不會存在一定之規,因為每個人的審美、理解都不一樣。無論是何方法、最終如何呈現、演員如何表達,只要是可以打動大多數人的表演,都是好的表演。

但是表演確實又是一門學科,演技是有教程的,教程裡面教授的,是表演的基礎知識,比如聲、臺、行、表的基本功,對表演的基本理解,是有指導性的,但是對於審美和感受,只是引導性的,學完了基礎,做演員還要靠漫長的生活體驗和學習實踐。

「演戲的終極目的不是拿獎」

博客天下:您的演藝生涯不算是一帆風順,從沒有戲拍到演配角,再到演主角,這個過程中您一直在努力,在您看來表演是有方法論的嗎?比如遵循一個原理,堅持就可以成功?

張譯:當然會有方法論,但是所有的方法論都是基於對這份職業的熱愛。至於原理,離不開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離不開不斷的自省和感悟。

但是,成功與否取決於天時地利人和,每一個演員的背後總有編劇、導演、攝影、燈光、聲效、服化道等各個部門的幕後英雄在支撐。沒有他們,沒有演員。

博客天下:之前接受採訪時,您提到每次飾演角色前都會列人物小傳,這是快速進入角色的方法嗎?您有什麼自己的技巧或習慣來適應一個新的角色?

張譯:寫小傳是其中一個辦法。提前進組,體驗生活,熟悉拍攝環境,掌握語言邏輯,多做新角色的準備功課,少去想那些以往演過的角色,新角色自然會住進你的內心。

《金剛川》劇照

博客天下:《八佰》和《金剛川》都是以方言為主,您覺得電影呈現時,方言和普通話的區別在哪裡?您曾經最想做一個播音員,您覺得表演上這種臺詞的多變,可以滿足播音的理想嗎?

張譯: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時刻說著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不同的方言區劃裡,包羅著不一樣的煙火人間。所以,方言裡常常潛藏著某個地區的風土人情,和人們的思維邏輯方式。

方言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演員展現不同的性格,觀眾也會感受到這份距離的拉近。當然這隻代表我個人的觀點。

播音和這件事的關聯性並不大,要說理想的滿足,過去錄製了很多廣播劇,以及曾經為一些紀錄片配解說詞,那算是真正的滿足。

博客天下:都說今年是「張譯年」,有網友評價「張譯值得一個影帝」,您如何看待這種評價呢?您會對拿獎特別期待嗎?

張譯:二十來歲的時候想拿獎,是想獲得市場的認可;三十來歲的時候想拿獎,是為了讓父母高興。現在,被很多朋友認可了,很感恩,父母也捧著我的獎盃照過相了,很高興,得獎這件事好像就沒什麼特別的感受了。

現在會很冷靜地看待這件事:演戲的終極目的不是拿獎,可拿了獎,又必須努力演得讓觀眾更加滿意,所以每次拿獎之後,壓力真是大過高興。哎,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果有觀眾和評委還願意給我這份榮譽和鼓勵,我依舊感恩、感謝。

博客天下:您在很多次採訪中都說過,演員所收穫的熱鬧、名利、繁華都是很短暫的。2020年多部作品上映,您主演的電影累計票房已超過百億,對此有什麼感受?

張譯:個人而言真的沒有什麼變化。演員的工作就是拍攝期內的表演,上映期內配合宣傳,影片何時上映,不是我能決定的,今年這種情況,完全是趕上了。

「把不一樣的自己,給到觀眾」

博客天下:您覺得新冠肺炎疫情給2020年的影視行業帶來了怎樣的衝擊,給您個人又帶來了什麼影響?

張譯:疫情對影視業的各個環節都具有較大的衝擊,劇組停擺,影院關門,幾乎全部從業人員歇業。但是網際網路的內容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也算是好的方面之一。

博客天下:沒有電影的那段日子,您在做些什麼?

張譯:我和大家一樣,在家裡沒辦法出門,等待著行業復工的消息。但是電影從沒有離開我的生活,電影,無處不在。

博客天下:2020年,您作為評審參加了平遙國際電影展,有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情嗎?

張譯:賈樟柯導演和團隊,為中國電影人營造了一個單純又美好的電影氛圍,讓電影回歸到電影本身。能跟他們在一起工作一段時間,非常有幸。作為一個年輕演員,學到很多,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第一次體驗到電影評審的工作,不那麼容易,卻又極為幸福。

博客天下:作為演員,在表演上的「難」,主要指哪些方面?

張譯:能在準備階段精確捕捉到人物的內心,能在拍攝階段,排除全部雜念,從內到外精準地展現出來,這是很難的。

表演有時候不是一蹴而就,往往像個工程,捕捉、設定、交流、判斷、反應、聲、臺、行、表,方方面面就像工程隊裡的各個部門,你自己必須把這些部門統一協調,才能渾然一體。這個統合的過程,是最難的。

博客天下:作為閱讀愛好者,您平時喜歡看哪類書籍?您認為閱讀可以給演員這個職業帶來什麼?

張譯:小說類肯定是首選,演員需要多了解世界,了解不同的人,小說會幫很大忙。

博客天下: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您覺得作為演員最需要堅守的東西是什麼?

張譯:對表演的熱愛和對世界的好奇,耐得住寂寞,不斷地學習。

博客天下:您在表演事業上期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張譯:能演不同的角色,基本演好。

博客天下:您曾經說過住在劇組的生活是理想的生活,這種生活最大的吸引力是什麼?

張譯:因為當過兵,總是喜歡集體生活,劇組就是這樣,幾百上千人,一起拼命地幹好一件事,總是會讓我覺得特別燃,特別有勁。

博客天下:回首2020年,您認為自己的最大收穫和遺憾分別是什麼?

張譯:最大的收穫是今年上映的作品大家都還比較喜歡,沒什麼遺憾,只是常常想,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從未發生過該有多好。

博客天下:現在您選擇劇本的標準是什麼呢?未來您還想嘗試什麼樣的角色?

張譯:故事好,符合當今時代的主流價值觀,要有正能量,有人文關懷;角色具有挑戰性,能把不一樣的自己,給到觀眾。未來,隨遇而安。

博客天下:展望2021年,繼續向前走,您有什麼夢想和規劃?

張譯:繼續工作,多陪爸媽。

相關焦點

  • 張譯到底行不行?
    所以哪怕他的專業技能再好,在畢業的時候還是換來老師一句: 原本,張譯一家都會出現在那艘船上,但張譯偏偏鬧著去動物園。不過,金錢的力量總是強大 一次老師看著他,建議他讀除了表演以外的專業。 如果僅僅是分手,彼此都開始新的生活,張譯能接受,但現實卻給了張譯迎頭一棒。
  • 張譯怎麼從雞毛飛上天的
    其實,張譯最早的願望是成為一名專業的播音員,高二時就考過北京廣播學院的專業第一,可惜在正式考試時卻失之交臂,成了名副其實的「待業青年。」後來恰逢當年哈爾濱話劇學院招表演學習班,待業青年張譯雖然對表演一無所知,但還是在家人的勸說下還是去了。學了半年的表演,張譯發現自己喜歡上了話劇。愛上話劇的張譯來到北京,開始了走南闖北考戲劇學院的生活。
  • 被人嫌棄的張譯的前半生
    那一刻,張譯一定對老幹部不屑的眼神充滿了不屑。就在前一年,他通過了廣院播音系的專業考試。由於無法參加高考,不得不繼續讀高三。當時他還去另一所學校找了個叫薛佳凝的藝考生,問她,為什麼同樣讀高二,你卻可以考文化課?薛佳凝說,因為我戶口是上海的。 這一年高考,張譯勝券在握。學妹她爸說他考個屁,他就當個笑話聽。
  • 《金剛川》:又一次被張譯老師的演技圈粉
    《金剛川》的三段故事各有特色,而張譯主演的《高炮班》這個章節無疑最能讓觀眾共情,電影裡,張譯扮演的張飛和關磊還有其他戰友的那種生死與共,無疑喚醒了大家對於那段歷史的回憶,而他們誓死都不忘英雄殺敵的氣勢也全程讓人熱血與淚奔,作為其中關鍵人物之一的張飛,在電影裡負責起了最多的淚點擔當,也通過張譯的表演,讓整個電影質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 張譯一開始只想做播音員?一代影帝張譯的背後故事
    #天生是吃演員飯的,但張譯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一名播音員。兩次落榜北京廣播學院讓他成為了待業青年,張譯父親聽說哈爾濱話劇團正在招人,託關係走後門才將張譯送到老師跟前,但老師看了一眼後就說不行,站沒站相,坐沒坐相,沒有一點演員的樣子。父親後來偷偷塞了3萬塊錢才勉強給張譯求來了一個機會。話劇團的課堂上,第一步就是讓解放天性,趴在地上學動物,這頓操作卻讓張譯愈發瞧不起演員這份工作,在他心裡始終覺得,播音員才是自己的天職。
  • 張譯談演員門檻,愛豆文化水平低的現象該反思了
    專業的事情,跟他們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是一個好演員,或者符合一個專業演員的標準?因為這類人極為罕見,技能文化高分,專業上又有所建樹。無論那個時代,都需要英雄,ta們鼓舞人心,為大眾作出表率,榜樣的力量就是這麼來的。
  • 如何評價演員張譯?
    我覺著演員張譯,就是老天爺不太賞飯吃,不帥不醜不怪不壞,樣樣都不突出,是個凡人臉。不賞飯吃也沒事,行走江湖靠本事,張譯就是戲好。國內中生代戲好的男演員不少,但在我眼裡,張譯是放到最好的那一撥兒裡,仍然突出的那種。
  • 吳京找影帝張譯:「多少錢能來捧場?」張譯回答卻讓吳京樂開花
    張譯出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貧寒家庭,雖然父母二人有著很體面的教師工作,但工資卻不高。第一次時,張譯因通關了專業但卻沒到畢業的時間,無奈之下只好繼續讀書,第二次高考時只填了一個志願,最終卻以落榜結束了。
  • 《八佰》導演憑什麼選擇張譯?梁靜:他太會演了,哭戲讓管虎哽咽
    電影《八佰》展現張譯和歐豪的一段高光對手戲令人印象深刻。張譯飾演的老算盤哭著訴說對老家的憧憬,祈求歐豪飾演的端午放他從四行倉庫出去,這場戰鬥註定要死,為何還要打?為什麼不能讓自己回老家保命?也就是說這場戰鬥是帶有表演性質的,是打給外人看的,是展示國軍力量的,所以會有犧牲,試想一下,只有四百人對抗日本上萬人怎麼打?無論怎麼打都是全軍覆沒。
  • 金剛川口碑持續下跌,難掩張譯表現繼續封神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實力派演員張譯的表現繼續保持驚豔,雖然其他主要參演人員如吳京、鄧超、李九霄、魏晨等發揮也時有亮點,但毫無疑問張譯的表現仍然超出一眾演員,尤其是最後的5~10分鐘,是屬於張譯個人的表演時刻,而他也完美的完成了表演任務,成為全片的最大亮點。
  • 「百億影帝」張譯的勵志初戀故事
    《辣媽正傳》劇照高考落榜,從哈爾濱輾轉到北京的待業青年張譯,終於考上了北京的戰友話劇團。考進話劇團的張譯沒多久,年輕的張譯開始了地下戀情。部隊明令禁止談戀愛,同是學員的他和她,戀情發展得困難重重。徐崢一直很欣賞張譯在《一秒鐘》的明星看片會現場,徐崢會盛讚張譯的演技,說要感謝張譯,自己不僅是他的顏粉,更是他的演技粉!
  • 張譯、郭敬明談演員門檻,愛豆文化水平低的現象確實該反思了
    專業的事情,跟他們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是一個好演員,或者符合一個專業演員的標準?能令人信服的標準可能有很多版本,但實力演員張譯給出的答案,我想值得放在這裡討論一番。10月12日,距離郭敬明選人風波不到48小時,張譯說出自己對演員這個行業的一些看法。
  • 張譯:真香
    後來張譯猜,他應該在想老呂頭,那個他心中最親的老大哥。專業成績排名第一,但因為歲數不夠沒有文化課成績,落榜了。張譯挑了個角落站得筆直,餘光卻偷偷看著小美。張譯狂奔著到了現場,她望著他說:「你們來了?我疼。」
  • 張譯:一個連耳朵都會演戲的演員
    ,血肉模糊,在這裡張譯是一句臺。張譯從小夢想的職業是播音員,高二時他報考了北京廣播學院,考了專業第一,但那時他還沒高中畢業,考第一也沒用,不過這給他很大的信心。,走投無路的張譯想,既然都走到這一步了,不妨去試試。
  • 看懂張譯,一秒鐘還不夠
    執念的力量遠超身體的勞苦。再看一個眼神——怯懦而堅定。為了進入這個角色,張譯做足了準備。為了演出剛從勞改農場裡逃出來的狀態,張譯短期內暴瘦20斤。所以,當從《一秒鐘》的放映廳裡走出來,扒叔最強烈的感嘆就是,慶幸是張譯出演了張九聲這個角色。這就是演技的力量。不瘋魔不成活,張譯這個「戲瘋子」真的做到了。
  • 張譯啊張譯,你可算是紅了
    張譯說,在別人對自己的眾多評價中,他最喜歡賈樟柯導演的那句:「張譯,能行的。」四兩撥千斤,只表示「還可以」,但卻是他聽過最舒心與準確的「表揚」。 看著在地上模仿動物,連滾帶爬「解放天性」的同學,張譯兩眼一黑:什麼玩意兒!花裡胡哨!在哈爾濱話劇團灰頭土臉地混了小半年,張譯迎來了生命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當時全國正在舉行文藝調演活動,團裡演話劇,張譯閒得無聊便去看了兩場。
  • 「影帝」張譯的星路歷程
    在大片《八佰》中,眼睛不大、鼻孔很大的張譯演一個叫「老算盤」的浙江兵,在10秒鐘內說出了70個字的臺詞。——秦馳(張譯飾演)的臺詞張譯與公益演了很多戰爭片的張譯,積極參與公益活動:1.環保類2012年3月,張譯在廣州增城,拍攝中國首部氣候主題公益環保微電影《榕樹下的約定》。
  • 從《金剛川》看演員張譯的自我修養
    電影《金剛川》有兩個最大的亮點,其一是中國電影新生代三大導演管虎、郭帆和路陽全面展示中國類型電影的集體力量;其二就是看在三位導演的調度下,演員張譯怎樣用自己的表演徵服觀眾,帶領觀眾進入角色,進入劇情,達到共情!
  • 張譯,活該你紅
    父親聽後可是急壞了,急匆匆的去找,氣的嘴角抽搐,恨鐵不成鋼,找遍附近的幾個巷子,此時的小張譯才意識到自己錯了,不該為了面子做那樣的事。,自打高二開始就一門心思地備考考北京廣播學院,令人吃驚的是通過了專業考試,可是卻被告知沒到畢業時間,被拒之門外。
  • 張譯啊張譯,你終於紅了!
    1978年,張譯出生於哈爾濱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從小的理想就是當一名播音員。然而兩次高考失利後,父母安排他當了一名話劇演員,就這樣學了半年的表演後,張譯慢慢發現自己喜歡上了話劇,於是18歲的他隻身來到北京,開始了走南闖北考戲劇學院的生活。此時恰逢北京戰友話劇團學員班招生,20歲的張譯穿上了軍裝,如願成為了北京話劇界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