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欄目獲獎紀錄片:斫琴師的傳承與創新 金韻新代電箏獲上海國際...

2020-11-18 中國經濟時報

  「大艑高帆一百尺,新聲促柱十三弦。」是劉禹錫眼裡的揚州。

  傳統文化的復興,喚醒了古箏之鄉揚州的琴,漫步街頭,仿佛重回盛唐,耳邊琴聲嘈嘈切切,如山澗泉鳴,似環佩鈴響。斫琴人隱在這樣的繁華幕後,敲敲打打,塗塗抹抹,但求良琴。

  匠心欄目獲獎紀錄片《無弦之音》,記敘的便是揚州斫琴師熊立群的故事。熊立群1986年始學制琴,如今已是享譽業界的琴箏製作名師,一身灑脫曠達,大家風範。但當欄目組真正走進他的斫琴故事,才發現他內心深處始終是那個初學制琴的年輕人,學習、創造、改革。為斫良琴積極求索,為求新法銳未可當。匠心欄目《無弦之音》以板塊式結構,逐層遞進,將這位傳統工藝從業者在時代洪流中的堅守與變革,傳承與創新忠實呈現。

  故事在婉轉的琴聲中開場,翻開熊立群記憶中的一次艱難「試煉」:2009年,熊立群應客戶之邀,製作一架前所未有的水晶箏,如何解決材質難題,又如何在華美的舞臺效果和音質面前找到平衡,是橫在熊立群面前的兩座大山。單只為了找到能做出符合要求的琴身材質,熊立群便查訪了近百家供應商,團隊更是為了攻克技術難關日夜鏖戰。幸運的是,在熊立群極其團隊的努力下,水晶箏成功亮相舞臺,表演者纖纖玉手在「水晶」古箏上的唯美演繹,帶來了華美的視聽饗宴,也在業界引發了研究探索水晶箏的熱潮。

  也許是水晶箏的成功,讓熊立群看到了古箏的更多可能性,也許是骨子裡的不甘尋常推動他突破,熊立群的斫琴思路越來越寬。他聯合美術界,舉行古箏設計大賽,鼓勵參賽者大膽創新,並且不在製作可行性方面設限。為了完成這些不設限的藝術設計方案,熊立群帶領團隊一次又一次攻克製作上的高難度的挑戰,在跨界碰撞之下,製作出眾多前所未見的優秀作品。

  講起斫琴,熊立群認為其中涉及領域很多,要懂傳統文化,要懂材料學、聲學、力學、化學、甚至宗教哲學。因而他不間斷的在學習,拓展自己的認知領域。蓋因所習甚廣,鑽研精深,熊立群早早就在古箏圈出了名,「有問題,找『小熊』」是很多琴箏名家的口頭禪,這也為熊立群創立金韻樂器御工坊打下的堅實的基礎。對於團隊,熊立群只有兩個要求:品質、創新。久經歷練的老斫琴師傅和有想法的年輕人共同構成了金韻樂器御工坊,長幼有序,傳承有道,這是熊立群在傳統琴箏製作傳承上做出的努力。

  對於匠心,熊立群沒有刻意的解讀過,就像他彈琴時,更多的是在面對另一個自己,審視自己和內心中那把「好琴」的距離。他說:「每張琴都有自己的性情,但通向他們的路是一樣的。」。技術的壁壘也好,時代的挑戰也好,一步步跨過去,通向心中的「好琴」,這,大抵就是熊立群的匠心。

  一幕幕往事逐幀回閃,神秘斫琴人的匠心故事以細膩獨到的表現手法精彩呈現,為匠心欄目贏得了業內的認可,紀錄片《無弦之音》獲得電視藝術家協會行業電視委員會《電視節目展評展播》紀錄片類「優秀作品」獎。

  匠心欄目紀錄片《無弦之音》獲得電視藝術家協會行業電視委員會「優秀作品」獎

  故事裡的傳承與創新,又仿佛預言,預示著今天熊立群帶領的金韻樂器御工坊,將現代科技與傳統手法相結合,研發出的更具現代化因素的電箏產品,在享譽業界的國際展會中斬獲全球業界「最佳新品」榮譽。

金韻·電箏獲上海國際樂器展「最佳新品」

  好的合作是共贏,匠心欄目一直以來秉承「讓匠人有名,實至名歸;利予工匠,利在國家」的理念,致力於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幫助品牌提升影響力。同時也在與合作夥伴的對話中發現和獲取創作靈感,使屬於欄目組的「文化匠心」得以藝術呈現,使傳承匠心精神,樹立正能量輿論導向的使命得以施行。感謝一直以來同心併力的合作夥伴。匠心路上,甚幸與您同行。

 

相關焦點

  • 匠心欄目:匠心精神 詩意呈現 導演曲思嘉淺談《匠心》紀錄片獲獎故事
    近日,《匠心》欄目《微縮觀世界》紀錄片,在老故事頻道2020年上半年節目評優中,榮獲「優質合作節目獎」,而該紀錄片的導演就是《匠心》欄目組的80後導演曲思嘉。  《匠心》欄目《微縮觀世界》紀錄片獲獎  微縮觀世界,是佛學中的一句偈語,其意味表示: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切皆為虛幻。這句話的意思是,世界萬事萬物都在不斷變化,因緣而生亦因緣而滅。緣是事物出現、存在所依靠的條件,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沒有原因而生的。
  • 匠心欄目:匠心紀錄片展現大國匠人夢 東風養殖成功轉型受阿里董事...
    也正是因為徐海潮的遠見和對產品品質的堅守,東風養殖與《匠心》欄目結緣。》欄目,他被節目紀錄片的高品質內容感動,為紀錄片所展示的匠心精神所折服。對品質追求細微到苛刻,對待客戶和消費者負責任、有擔當,在時代發展面前敢於創新,勇立潮頭。這正是匠心欄目組想要尋找的「大國工匠」、希望發揚的「匠心精神」。《匠心》欄目組與東風公司順利達成合作,強強聯合帶來的傳播效果必然呈幾何倍數遞增。
  • 大型紀錄片《美麗中華行》欄目斬獲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暨第...
    來自中央和各地方電視臺、影視機構的代表,國際知名導演及製作人、全國紀錄片創作精英共享本年度紀錄片、紀實欄目創作的豐碩成果,探尋紀錄片未來發展趨勢,深度交流近年來國際國內紀錄片的創作經驗,共同探討紀錄片發展創新之路。
  • 匠心欄目:匠心築夢 攜手企業共鑄匠心精神 促進品牌提升—眾企業贈...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就是匠心精神,同樣也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精神。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了「匠人、匠心」的重要性,為人民謀福利,為國家助發展,「匠心精神」已經成為企業追求高品質和不斷發展的代名詞。   為了向廣大觀眾展現出這些可貴的企業匠心故事,匠心欄目組用真實生動的影像力量,拍攝出精彩的匠心紀錄片,和觀眾朋友們一起,從匠心精神裡汲取最樸素的生活力量。
  • 央視《探索·發現》欄目在洞頭拍攝大型紀錄片《匠人匠心》
    為弘揚我國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保護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8月1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大型紀錄片《《匠人匠心》在我區開展拍攝工作。   《匠人匠心》洞頭拍攝現場   此次拍攝內容為洞頭省級非遺項目貝雕技藝,片名《他處的丹青》,將採訪市級非遺傳承人鄭大志、王衛東等貝雕技藝傳承人,拍攝加工貝殼
  • 「尋味黃圃」牽手央視《匠心》欄目
    央視欄目組負責人表示,《匠心》是一檔大型電視紀實類節目,用鏡頭記錄創新傳統技藝、傳承工匠精神的匠心故事。經過半年的選題考察,欄目組認為這與榮業食品對黃圃腊味的傳承十分契合。於是,節目組決定走進黃圃,記錄下這裡的腊味故事,並製作成系列節目中的一部《人間煙火》。 藉助《匠心》開拍之機, 「尋味黃圃」大型拍攝活動也同時啟動。
  • 「中視新影」《匠心》欄目登陸世界一帶一路電視臺播出
    訴說真實故事,記錄匠人瞬間,傳遞社會匠心力量,助力國家一帶一路。2020年2月,《匠心》欄目組與世界一帶一路電視臺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自2020年3月23日開始,《匠心》欄目已在世界一帶一路電視臺每日播出。
  • 電影修復:匠心、傳承、創新
    新華社南京9月27日電 題:電影修復:匠心、傳承、創新新華社記者劉碩、劉巍巍《黨的女兒》《那山那人那狗》《祝福》等這些經典影片受制於膠片等傳統介質的局限,視聽效果如今大打折扣。如何修復保存?
  • 祝賀金英傑榮獲央視《匠心》欄目入選品牌
    匠心 ,傳承 ,紀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中,李克強總理第二次把「工匠精神」寫入政府報告, 並指出「質量之魂,存於匠心」,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品牌時代。中國品牌,中國夢,心之所向。積跬步至千裡,每一個腳印,都由你我用匠心精神刻下。
  • 《了不起的匠人》 默默傳承百年手藝
    四大發明的活字印刷,他們還在傳承。」這是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出的一聲讚嘆,褒獎的對象是《了不起的匠人》系列微紀錄片。日前,《了不起的匠人》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薦為2016年第二批優秀國產紀錄片,這是首次由視頻網站出品的節目獲得的榮譽。《了不起的匠人》是一部治癒系微紀錄片,由優酷和湖南知了青年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知了!
  • 傳承匠心和創新精神 第16屆MDV大賽頒獎典禮圓滿成功
    傳承匠心和創新精神 第16屆MDV大賽頒獎典禮圓滿成功 文/womeng2018-10-26 14:38:16來源:FX168財經網人物頻道        2018年10月25日,第16屆MDV中央空調設計應用大賽在三門峽天鵝湖酒店舉行了盛大的頒獎典禮。
  • 匠心欄目:心之所向 匠之圓滿,2020 鏡頭下的工匠之心
    在危機中尋新機、於變局中拓新局。復工以來,匠心欄目走訪全國,見證著特殊時期中國企業肩扛疫情防控責任、頂住經濟下行壓力、順應國際環境變化,做出種種努力與變革。  《匠心》欄目拍攝花絮  新冠疫情肆虐的一年,也是中國上下同心戰疫,實現新發展的一年。中國疫情防控及經濟復甦工作均走在世界前列,是IMF預計2020年全球唯一可以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大國匠心欄目開機,講述平凡創業者的匠心故事
    近日,CCTV中視購物《大國匠心》欄目正式開機,中視購物節目直播部總監、總導演申霖茜,《大國匠心》節目製片人劉歡,總評審楊喜軍、評審耿德亞、劉向樂、王剛、李璟共同完成了開機儀式。
  • 央視《匠心》欄目聚焦黃圃腊味
    11月1日上午,央視《匠心》攝製組來到中山市黃圃鎮的榮業食品公司,拍攝當地學生體驗黃圃臘腸製作。11月1日上午,中央電視臺《人間煙火》(榮業·匠王)開機儀式暨「尋味黃圃」大型拍攝活動啟動儀式在黃圃鎮舉行。
  • 創新與傳承系列題材:國內教育機構的匠心與革新
    關於管衛東的論斷,創新與傳承系列主持人也提到,目前國際教育領域對於學生的培養目標也確實更趨向於創造力,這也是我們國家目前的方向,社會發展需要更多創新型人才。而如果所有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只重複著背誦和模仿,那創新能力又從何而來呢?
  • 【汽車音樂大激賞】 || SACD - 金韻獎創新專輯
    滾石唱片的SACD系列,2016年推出了【金韻獎】系列的唱片,今天節目為你選取到這張《金韻獎創新專輯》SACD來分享。內地的歌迷應該甚少聽說過「金韻獎」吧?「金韻獎」是由臺灣新格唱片舉行的青年校園民歌大賽的大獎名稱,每屆通過臺灣地區範圍內的海選,評選出冠軍歌手一名,優勝歌手若干。
  • 「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
    在壽山石雕風靡的過程裡,無數石雕藝人嘔心瀝血,傳承創新,使得壽山石大放異彩。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馮久和先生領銜的馮氏三代人,就是福建壽山石雕藝術最具有代表性的名片之一。       本次「 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薈萃了馮久和、馮其瑞、吳美英、馮偉一家三代創作的壽山石雕精品近300件,以此展示福建優秀藝術家對自然的智慧表達、對生活的致遠思想、對時代的嶄新構造、對文明的精湛致知。也是為迎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召開送出的一份禮物。
  • 守藝人︱刀行釉面,鐫刻匠心傳承——張明文及其傳人的刀筆人生
    致敬,匠心傳承!致敬,淄博陶琉守藝人!——編者刻瓷,起源於清朝初年。時光荏冉,因緣際會。正如張明文先生的三女兒所說,在技藝上的焚膏繼晷、夜以繼日,造就了他一代刻瓷大師的地位:"魯翠瓷"畫面獲全國創新評比一等獎,"寶石餐具"連續六年榮獲國家銀質獎,微刻"論語"獲國際金獎,"寶石寨"、"暢想曲"獲全國榮譽金獎、特別獎,大量作品還榮獲省部級一等獎80餘項;"馬克思"肖像刻瓷被德國馬克思故居博物院收藏並被德文版《卡爾--馬克思》一書收錄,"湘雲醒夢"刻瓷瓶被《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收錄, "敦煌歸真
  • 浜大小黑板 • 國內首家專業紀錄片學院!上海政法學院上海紀錄片...
    學院以「國際化、應用型」為辦學宗旨,參考國外10多所高校紀錄片專業辦學經驗和課程體系,設計了「理論線+技能線+創作線」教學模式和「劇本創作工作坊」、「紀錄片工作坊」、「電視欄目工作坊」、「微電影工作坊」等工作坊制的教學形式,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
  • 從湖南衛視熱播紀錄片《百心百匠》 看韓冠國際傳承中國古代配方
    近日,湖南衛視一檔名為《百心百匠》的紀錄片開播,素人工匠和他的技藝是主角,這樣一檔質樸的紀錄片,竟然出現在黃金時段,在五彩斑斕的綜藝節目和星光熠熠的連續劇中突圍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