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乎每個城市都是熟悉的高樓林立,連小區名字都是一樣的,看不出城市的特色,這就是新中國。這是平庸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薰陶出來的手筆。蘇聯老電影《命運的捉弄》裡邊已經很好地用奇遇詮釋過。昨日抵達莫斯科,其有特色的房子其實比中國的城市要多,但是,敏銳的藝術家早已發現了問題。發篇舊作,《命運的捉弄》,一個外行眼中的建築觀。原文寫於2012年4月22日)
(蘇聯電影《命運的捉弄》劇照)
新年之夜,一位喝醉酒的莫斯科男士,乘錯了飛機,結果飛到了列寧格勒。醉醺醺的他,居然在列寧格勒找到了自己的家,同樣名字的街道,完全一樣的房間和家具,房門鑰匙也通用,當他洗完澡上床後,女主人回來了……
這是蘇聯導演梁贊諾夫的電影《命運的捉弄》裡的故事。二十多年前,我並不會想到,那個當年刻意編造的荒誕的故事場景,很可能在中國成為現實。
如今的中國,正迫不及待地奔向現代社會,建築正是與現代社會接軌的最好產品。於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除了民族地區,在大都市裡,哪兒的樓堂館所風格都一致,哪兒都有人民廣場,哪兒都有文化中心,哪兒都有一樣的公園,甚至樓盤社區的名字也一樣。城市的中心則是被千篇一律用鋼筋混凝土砌成的高樓大廈包圍著,除了高樓林立所傳遞的現代感,你再也看不出城市的特色,再也看不出地緣氣候風俗習慣的差別,再也難以觸摸到一座城市歷史的靈魂。
(中國的每個城市都有一樣的高樓,一樣小區名。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曾經是一個建築大國。中國傳統的建築背後,也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舊時官方建築和城市規劃,都要嚴格按照禮的規制,不能逾雷池一步,這給後人留下了等級制度下的不同的建築風格。但建築的政治訴求,卻並沒有壓倒中國傳統建築對人的關懷和對自然的尊崇,「託付喬木,與自然共處一室」。
在走出皇權社會之後,現代建築技術和理念更深地影響了中國的建築。當今中國,是世界建築史上最為繁忙壯觀的一個時期,破舊立新之風盛行,到處都是建築工地,中國出現了大量風格新奇的建築。這些建築在確立普通人的權利,打破舊式皇權意識形態方面,功勞不小。但這一過程中,權力和資本逐漸成為建築項目最大的發包者,成為建築價值觀的主導者,奇怪的趣味,無聊的刺激,難耐的庸俗,迅速轉化形成了一種新式的價值觀,對權力的尊崇,對金錢的崇拜,在當代建築中暴露無遺。
同時消失的,還有中國傳統建築對自然和人的尊重,現代文明對人的關懷和對自然的尊崇同樣也並未能在中國的現代建築中得到體現。我們一邊割斷了與祖先的精神臍帶,同時潑掉了嬰兒和血水,只留下了物理建築這個盆。
我們從中更多地看到了對舊物的破壞,看到了新物的模仿抄襲,看到了山寨,卻看不到產生偉大建築的跡象。規模宏大構思奇特並不一定能產生偉大的建築,沒有了歷史和人脈,多宏大的建築,也只是一堆材料。
於是,原本充溢著靈性的建築,變成了迷宮,變成了單純的物理材料。我們得到了建築物堅硬的外殼,卻少了安放柔軟心靈的處所,失去了人文生活,詩意地棲居,成了幻夢。而梁贊諾夫電影荒誕情節的啟示,也許真的有一天在我們身邊發生了。
德國建築大師米斯曾說,建築是「從空間去把握時代意志」。任何建築從規劃到建造法則、材料工藝,到空間設置、外觀造型等,都無一不打上時代要素的烙印。如果非要說破壞、山寨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烙印的話,也許,多少年之後,我們的後代們,會指著那些鋼筋水泥的廢墟說,看,那裡就有我們祖先曾經迷失的靈魂。
這也是命運的捉弄。
關於老朱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