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普賢菩薩恆順眾生

2020-12-27 佛是故事王

善男子,所謂恆順眾生,它的意思是說:在一切境界中,這包括無盡的法界、無盡的虛空界以及那不可說盡的其數量如海水一樣浩瀚的十方佛國之中,無論眾生之問有多麼大的差異;無論其為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或者還是其依存於空氣、草木、花卉而住;無論他們在生類、形態、顏色、相貌、壽命、種族、名號、欲樂、打扮等方面,也無論他們在衣服、飲食,或者在居住的村寨、聚落、城池、宮殿等方面有多麼大的差異;無論他們是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等,還是屬於無足的、兩足的、四足的、多足的,還是屬於有形色的、無形色的、有意念的、無意念的,還是既非有意念、又非無意念的,一句話,所有這一切林林總總的眾生,我都要隨順他們的意願,對他們作種種供養,作種種侍奉,如同孝敬父母、如同侍奉師長:恭敬地對待一切眾生,與對待阿羅漢,以至對等如來本人一樣;對一切被疾病痛苦所折磨的眾生,我願作他們的良醫;對—切迷失方向的眾生,我願替他們指引道路;在漫漫的黑夜裡,我願化作眾生的火炬;對那貧困無告的人,我將讓他們得到寶藏。一切立下誓願要常常隨順眾生的菩薩,都應該這樣平等而無差別地為所有眾生帶來利益。  

為什麼呢?一切發心修行,上求下化的大乘菩薩,如果能夠隨順眾生,也就等於是隨順並供養了諸佛如來;如來對於眾生能夠尊重、能夠事奉,那也就是對於佛的尊重和事奉了;如果能夠令一切眾生心生歡喜,那也就是令諸佛如來歡喜了。  

為什麼呢?因為諸如來的本質說到底也就是大悲之心啊!正是依據這種大悲之心,才生出了求覺悟的菩提心;正是因為這種菩提心,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發心修大乘道的菩薩,好比那曠野和沙漠中的大樹,其大悲之心有如大樹的深根,由於它能夠獲取水分,所以才能枝繁葉茂,才能結出碩果。而處在這生死輪迴的曠野沙漠之中的菩提大樹,也是這樣,一切眾生是這大樹的深根,諸佛菩薩則是這大樹的花與果實。只有大悲之水,充分灌溉眾生使得利益時,才能成就諸佛和菩薩的果實,使得智慧覺悟。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如果以大悲之水澆灌饒益眾生,才能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緣故。正因為如此,菩提覺悟是屬於眾生的,如來離開了眾生,一切菩薩便失去了基礎,也就無從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了。  

善男子,你對這一道理,應該這樣來加以理解。因為以平等心對於一切眾生,沒有人我高下的分別,所以能夠使大悲之心圓滿成就;因為能夠常常隨順眾生,所以能夠涵養蘊育悲心,以此善功德來供養如來佛祖。  

菩薩如此修習具有廣大的,最上功德的隨順眾生行,直到虛空世界有所窮盡,眾生的世界有所窮盡,眾生的惑業有所窮盡,眾生的無明煩惱有所窮盡。到那時,我修隨順眾生功德行的努力也才會有所窮盡。但是,那虛空世界乃至無明煩惱是無窮無盡的,因而我的隨順眾生也就是無窮無盡的。我以眾生為俯仰,念念不舍的心意,前後相續,沒有間斷,我以清淨心口意業對佛供養,也就永無厭倦疲勞。

相關焦點

  • 恭迎大願普賢菩薩聖誕,祈願菩薩加持,眾生一切行願,皆得成就!
    若以此二脅士表法,文殊師利顯智、慧、證,普賢顯理、定、行,共詮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千百年來,普賢菩薩一直是中國乃至整個東南亞最有人緣的菩薩之一,而朝拜普賢菩薩的傳統也綿延至今。在中國,普賢菩薩的誕辰為農曆二月廿一日。
  • 佛教:除蓋障菩薩、普賢延命菩薩
    在佛教的整個歷史體系之中,如今的滿天佛祖與菩薩等都有其緣起,都有其屬於自己的歷史由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的除蓋障菩薩、普賢延命菩薩:除蓋障菩薩除蓋障菩薩又作除一切蓋障菩薩、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棄諸陰蓋菩薩。為密教胎藏界曼荼羅除蓋障院之主尊。
  • 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普賢菩薩十大願
    四川峨眉山景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分別是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分別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的道場。在峨眉山中,有巨型普賢銅佛像,這個佛像可以說是峨眉山中最重要的文物,它的藝術價值是極高的,在國內外都享有很大的盛譽。 峨眉山稱為「佛門聖地」,可不是虛名的。
  • 【中英文對照】普賢菩薩行願品·恆順眾生章
    需要更多的菩薩們一起努力。大眾閱藏工程也必須要國際化,也不能僅限於漢語版,一定要擴展到英語版、法語版、俄語版等等。我們先從閱讀英文佛經做起吧!我的英語很爛,佛學水平也很低,對找到的英文佛經翻譯質量也沒有啥判斷能力。請過往高手們對翻譯存在的問題留言評論,以便為佛門將來推出更好的譯本多做準備。----複次善男子。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
  • 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你知道是什麼嗎?
    本篇文章,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的「普賢菩薩十大行願」。首先簡要介紹一下「普賢菩薩」。普賢菩薩,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譯為「遍吉菩薩」,也被稱為「十大願王」,是我國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普賢菩薩是理德和大行願的象徵,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完成求佛者的志願,故而被稱為「大行普賢菩薩」。
  • 這個普通的孩童竟是普賢菩薩化現
    我莊嚴佛土,以大悲心救護眾生,教化成就(眾生),供養諸佛,事善知識,為求正法,弘宣護持,一切內外,悉皆能舍。……我所求法,皆為救護一切眾生。一心思惟,願諸眾生得聞是法。願與智光,普照世間(世間智),願為開示出世間智,願令眾生悉得安樂,願普稱讚一切諸佛所有功德(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八十)。四十卷本華嚴,第四十卷,一般稱為《普賢行願品》。經文是普賢菩薩為菩薩眾說的,先長行,次偈頌。
  • 明暘法師: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是什麼
    經文是普賢菩薩為菩薩眾說的,先長行,次偈頌。長行中揭示了普賢菩薩十大行願: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沸,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 普賢菩薩,生日快樂(附贈:普賢菩薩手機壁紙)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十一日,普賢菩薩聖誕日。普賢菩薩梵文名叫:三曼多跋陀羅, 是我們常說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慧的文殊菩薩相對應,應化道場在四川峨眉山。另外三大菩薩分別是:文殊菩薩(五臺山)、觀音菩薩(普陀山)和地藏菩薩(九華山)。
  • 普賢菩薩:佛門中的行者
    普賢菩薩的梵文名稱是「三曼多跋陀羅」,尊號是「大行普賢」,是菩薩最高行門的代表。 經中說菩薩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而且純一妙善,所以稱作普賢。 普賢菩薩,位居等覺,證同於佛。
  • 恆順眾生
    言恆順眾生者。宣化上人慈悲開示: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善男子!我再給你講一講「恆順眾生」的這個道理。因為眾生就像這棵樹的根似的,諸佛菩薩就是樹上開的華、結的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諸佛菩薩以大悲的智慧水,令眾生都得到好處,這樣就可以成就諸佛菩薩無量無邊那麼多的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何以故」:為什麼說眾生是樹的根,諸佛菩薩是智慧華果呢?
  • 普賢菩薩聖誕—仁山法師
    普賢菩薩聖誕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曲濟無遺曰普,鄰極亞聖曰賢德無不周曰普,調柔善順曰賢——唐·奎峰宗密大師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這位菩薩具足無量大行和弘深誓願是強大執行力的代表在大乘佛法中通常以普賢菩薩代表證悟與代表解悟的文殊菩薩搭檔同為釋迦牟尼佛的二脅士人稱華嚴三聖峨眉道場《華嚴經·菩薩住處品》中記載普賢菩薩住地說:「西南方有處名光明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 KnowArt|蘆荻《大行普賢菩薩》
    知道書畫 | 蘆荻作品 《大行普賢菩薩》局部大行菩薩稱普賢 重重願海浩無邊端嚴示坐六牙象 智慧化生七寶蓮一切三昧皆自在 本來妙德盡周圓寶威來贊娑婆化 靈威神通震大千一者禮敬諸佛: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獅子,
  • 普賢菩薩聖誕日,願廣大佛子信守戒律,以清淨善法供養普賢
    南無普賢菩薩摩訶薩農曆二月二十一日,是普賢菩薩的聖誕日。普賢菩薩,作為大乘佛法地位崇高的菩薩摩訶薩,歷來受到廣大佛子的信仰歸敬。普賢菩薩作為廣行大願的法身大士,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在佛門經典《大日經疏》中,讚嘆普賢菩薩說,普賢菩薩的「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高尚的普賢菩薩從發菩提心起,便開始廣大行願,他的身口意三業是無與倫比的妙善功德,因此作為廣大佛子至心供養的菩薩。
  • 普賢菩薩坐騎「六牙白象」代表什麼?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十一,普賢菩薩聖誕日,請大家多做善事,吃素念經,戒殺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普賢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頭戴五佛冠身金色,右手持劍左手結施願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三聖」即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其中,文殊代表智慧、普賢代表行願,寓意要從智慧、行願二途趨入,方才究竟。普賢菩薩在娑婆世界輔助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同時也遍身十方,常為諸佛座下法王子,並廣發普賢十大願,故《普賢行願品》言:十方如來有長子,其名號曰普賢尊。
  • 簡單聊聊《普賢菩薩行願品》中的「十大願」都是哪些
    大行普賢菩薩,《華嚴經》之鳳尾《行願品》普賢菩薩,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號稱「苦行第一」,所以也被稱為大行普賢菩薩,道場在四川峨眉山。簡介完普賢菩薩,下面我們再來談談《普賢菩薩行願品》這部經(後面就簡稱行願品)。
  • 今天1月6日(三)農曆十一月廿三日「普賢菩薩殊勝功德日、六齋日」
    【普賢菩薩】釋文:普賢,梵名 Samantabhadra。音譯三曼多跋陀羅菩薩、三曼陀陀菩薩、邲輸陀菩薩。又作遍吉菩薩。「普」,即願行遍一切處;「賢」,即妙善之義。意為菩薩以菩提心所起之願行,遍及一切處所、利及一切眾生,平等、慈悲且具備眾德,故名普賢,又作遍吉菩薩。
  • 「行者」普賢菩薩:要有大願心,更須修大行!
    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在漢傳佛教叢林的早、晚功課中傳誦不衰,它標示著普賢菩薩的願力宏深,更顯露著普賢菩薩的行力強大。他所騎的六牙白象,就具有強烈的標識意義:白色表示純正唯一佛乘,六牙表達大乘菩薩的六度法門。十大願行基於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而實際上虛空界乃至眾生界都是無有盡頭的,這十大願行也就永無窮盡。大行菩薩稱普賢,重重願海浩無邊。
  • 普賢菩薩行願品
    編者按:《普賢菩薩行願品》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 549.為什麼看不見普賢菩薩?怎樣能見到普賢菩薩的色身呢?【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假設有眾生,因有大因緣,而得見普賢菩薩,或者承事供養,或者聞到其名號,或者思惟普賢大行,或者憶念普賢大願,或者生信解心。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有了信心之後,還要明白了解,才能得到法益。或者要勤於觀察普賢菩薩過去所發什麼大願,所修什麼大行。觀察之後,一定要依法去實行。
  • 普賢十大願略釋
    六者請轉法輪: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諸佛若欲示涅盤,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內財,如《法華經》說:用身、口、意三業恭敬供養,即禮拜讚嘆供養。外財,指金錢田舍等。修行者、具大悲心。隨緣能施,盡心供養。即一香一華,亦稱理成就。如偈說:『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菩薩二乘僧。』法供養:以如來正法,開示眾生,轉迷啟悟。如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逢人即勸,逢人即念是為法供養。吾人廣修供養,可由小到大,由近及遠,如法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