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男子,所謂恆順眾生,它的意思是說:在一切境界中,這包括無盡的法界、無盡的虛空界以及那不可說盡的其數量如海水一樣浩瀚的十方佛國之中,無論眾生之問有多麼大的差異;無論其為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或者還是其依存於空氣、草木、花卉而住;無論他們在生類、形態、顏色、相貌、壽命、種族、名號、欲樂、打扮等方面,也無論他們在衣服、飲食,或者在居住的村寨、聚落、城池、宮殿等方面有多麼大的差異;無論他們是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等,還是屬於無足的、兩足的、四足的、多足的,還是屬於有形色的、無形色的、有意念的、無意念的,還是既非有意念、又非無意念的,一句話,所有這一切林林總總的眾生,我都要隨順他們的意願,對他們作種種供養,作種種侍奉,如同孝敬父母、如同侍奉師長:恭敬地對待一切眾生,與對待阿羅漢,以至對等如來本人一樣;對一切被疾病痛苦所折磨的眾生,我願作他們的良醫;對—切迷失方向的眾生,我願替他們指引道路;在漫漫的黑夜裡,我願化作眾生的火炬;對那貧困無告的人,我將讓他們得到寶藏。一切立下誓願要常常隨順眾生的菩薩,都應該這樣平等而無差別地為所有眾生帶來利益。
為什麼呢?一切發心修行,上求下化的大乘菩薩,如果能夠隨順眾生,也就等於是隨順並供養了諸佛如來;如來對於眾生能夠尊重、能夠事奉,那也就是對於佛的尊重和事奉了;如果能夠令一切眾生心生歡喜,那也就是令諸佛如來歡喜了。
為什麼呢?因為諸如來的本質說到底也就是大悲之心啊!正是依據這種大悲之心,才生出了求覺悟的菩提心;正是因為這種菩提心,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發心修大乘道的菩薩,好比那曠野和沙漠中的大樹,其大悲之心有如大樹的深根,由於它能夠獲取水分,所以才能枝繁葉茂,才能結出碩果。而處在這生死輪迴的曠野沙漠之中的菩提大樹,也是這樣,一切眾生是這大樹的深根,諸佛菩薩則是這大樹的花與果實。只有大悲之水,充分灌溉眾生使得利益時,才能成就諸佛和菩薩的果實,使得智慧覺悟。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如果以大悲之水澆灌饒益眾生,才能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緣故。正因為如此,菩提覺悟是屬於眾生的,如來離開了眾生,一切菩薩便失去了基礎,也就無從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了。
善男子,你對這一道理,應該這樣來加以理解。因為以平等心對於一切眾生,沒有人我高下的分別,所以能夠使大悲之心圓滿成就;因為能夠常常隨順眾生,所以能夠涵養蘊育悲心,以此善功德來供養如來佛祖。
菩薩如此修習具有廣大的,最上功德的隨順眾生行,直到虛空世界有所窮盡,眾生的世界有所窮盡,眾生的惑業有所窮盡,眾生的無明煩惱有所窮盡。到那時,我修隨順眾生功德行的努力也才會有所窮盡。但是,那虛空世界乃至無明煩惱是無窮無盡的,因而我的隨順眾生也就是無窮無盡的。我以眾生為俯仰,念念不舍的心意,前後相續,沒有間斷,我以清淨心口意業對佛供養,也就永無厭倦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