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陳近南,英雄也枉然"歷史中陳近南到底是誰?

2021-02-22 奇秘視界

都說諸葛亮舉世無雙,但在明亡清初也有一能臣,他輔佐鄭成功父子三十二年,讓鄭家在臺灣偏一隅堅持抗清,直到他死後清朝才得有機會收復臺灣,他便是鄭成功口中的在世第二諸葛亮的陳永華!

說起陳永華,很多人都感覺陌生。但在文學作品中,他的象形卻被所有人熟知,那就是"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

所謂"此生不見陳近南,縱使英雄也枉然",可見在清朝初期的抵抗事業中,陳近南有著何等的聲望。

那麼"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原型陳永華,在真實的歷史中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他又有什麼樣的本事,能在歷史評價中得到"在世諸葛"的美名?

陳近南原型陳永華

誓死抗清

我們所說的明朝滅亡,一般是指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掛東南枝為準。但其實明朝在其後仍然堅持的三十七年,史稱南明。

在這三十七年的堅守中,陳永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甚至李光地曾言:"陳永華不死,臺灣難復!"

到底陳近南的原型陳永華是個怎樣的人呢?

陳永華是福建龍海人,其父陳鼎是崇禎十七年的進士。不過也就是這一年崇禎身死,為了躲避戰亂陳鼎帶著兒子陳永華回到了福建老家。

雖說崇禎的死,意味的明朝的滅亡。但因為明朝實行一國兩都政策,明朝仍然控制著淮河以南的大片區域。並且還有高達百萬之巨的軍隊,當時清軍忙著與李自成作戰根本就無暇顧及盤踞江南的殘明。

滿清軍隊

如果當時明朝政權能夠聯合李自成滅清,最差的結局也能落得一個南宋的結局。可當時的南京明朝政權採取的卻是"聯清滅虜",最後的結果不用多說大家知道。

一步錯,步步錯。南明因為內部黨派鬥爭,讓清軍了有可乘之機。從1645弘光帝登基,到1646年。整個南明就丟了江淮,只能退守福建。

陳永華的父親陳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入仕成為殘明官員。只不過明朝敗局已定,清軍入福建其父陳鼎自縊,十五歲的陳永華僥倖逃到了廈門誓死抗明。

陳永華之父陳鼎

幾年之後鄭成功以廈門、金門為基礎,準備抗擊清軍光復大明,於是鄭成功開府招納賢士,在南明兵部侍郎的推薦下,時年二十三歲的陳永華加入了鄭成功的軍隊,開始了自己的抗清歷程!

北伐失利

清軍雖然佔據中原土地,不過始終是外族。雖然南明只剩廈門、金門兩地,可當鄭成功依舊招募了十多萬的抗清軍隊。甚至一度收復了兩湖(湖南、湖北),殲滅清軍二十萬!

在鄭成功這次光復南明的行動中,陳永華多次獻計獻策,讓鄭成功對他大為青睞。不過打好形勢下,南明朝廷又開始發生內訌,眼看即將失去光復江南的大好時機。鄭成功想退回廈門與金門,如果那樣明朝復興將再一次受挫。

鄭成功與陳永華在廈門練兵

不過陳永華在這時力挺鄭成功北伐,因為失去眼下的機會,不知道還能不能有下次北伐。陳永華的顧慮是有理由的,滿清是外來異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清廷的統治只會越來越穩固。反清的有生力量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所以北伐之勢可以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但從明末後期,明朝的軍隊就患上了"恐清政"。許多明朝將領不戰而降,就在南明北伐的關鍵時刻,明軍統帥孫可望投降清廷。他的叛變導致南明軍隊部署等許多重要情報,都被清朝所知。

影視資料:孫可望

在這種情況下陳永華多次獻策鄭成功,最後集結了十七萬大軍一掃蘇杭。就連南京也被明軍圍困,可以說只要拿下南京,南明就成功收復半壁江山,與清廷劃江而治也不再是奢望。

可惜如同三國時的諸葛亮七次北伐無果,當時的陳永華也只差一步就能平定江淮。因為鄭成功一時大意導致戰機延誤,這一次中興大明的機會又再次失之交臂。

無奈之下,陳永華只好建議鄭成功退守廈門、金門,並且建議鄭成功收復臺灣以作退路。這期間陳永華成為了鄭成功之子鄭經的老師,在收復臺灣之後他也成為了廈門鎮守主持廈門軍政。

經營臺灣

1662年,抗清名將鄭成功暴斃而亡。眼看鄭家軍即將分裂為兩個集團,而且清軍一直在為掃蕩廈門坐著準備,於是陳永華主張鄭經去往臺灣,消滅分裂禍端。

一場叛亂被陳永華以雷霆手腕鎮壓,鄭經也去往臺灣繼承鄭成功衣缽。鄭經成功上位之後,陳永華也成功了鄭軍的軍事。

鄭經

兩年後,天下時局也向陳永華推測的一樣,徹底倒向的清廷。

1664年,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永曆被吳三桂殺死在昆明。大明就此徹底滅亡,而鄭家軍也只能全部退守臺灣。整個中原版圖徹底落入清軍之手。

鄭成功雖然收復了臺灣,但開發臺灣政策的制定者卻是陳永華。也就是在這一期間陳永華得到了"東寧臥龍"的美譽,這也是對他經營臺灣的肯定。

陳永華調查了臺灣開墾田地的數目,制定了"屯點制度"加大了臺土地開墾面積。這一舉措保證拒守臺灣的鄭家軍,有充足的糧食以作備戰。同時他還將臺灣的各種水果特此銷往外地,增加臺灣經濟收入。

更重要的是陳永華在治理臺灣期間,據理力爭在臺灣開創"文廟"。也是從陳永華治理臺灣開始,他在臺灣的土地上灑下了讀書人的種子。

影視資料:鹿鼎記中的陳近南

其後三藩之亂爆發,鄭經也乘機收復廈門等地。而陳永華也稱為了"東寧總管"總領臺灣事務。

那麼此時的陳永華,是否真的創辦的反清組織"天地會"呢?

對於天地會的具體創辦者早已不得而知,但歷史上天地會的確存在過。不過在康熙年間遭受重創,直到乾隆年間才重新崛起。雖然陳永華不是天地會的創辦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統領臺灣事務期間,是支持過天地會的。所以說他是當時的天地會總舵主,也不是沒有理由。在金庸老先生的《鹿鼎記》中,更是以陳永華為原型成功塑造出可一代大俠陳近南!

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焦點

  • 「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後三位扮演者難分伯仲
    陳近南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了,他是金庸小說《鹿鼎記》中天地會總舵主,韋小寶的師父。陳近南本名陳永華,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他是臺灣鄭家的軍師,並且與鄭家是姻親。而金庸老爺子把他寫進了小說中,並且對他評價非常之高:「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
  • 喬木說的「陳近南」是誰?
    但是這個陳近南是誰,說實話,我開始也沒猜到。鹿鼎記裡的陳近南,「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有這等聲望,肯定也是公知裡的大人物。要不說喬木老師黑的伸手不見五指呢,陳近南講的這段話,不就是公知的寫照麼。
  • 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和陳家洛到底是什麼關係?答案在這
    陳近南和陳家洛類似的身份,類似的使命,他們什麼關係?金庸先生的小說總是倚靠著厚重的歷史,而沒有歷史背景的小說裡,除了《笑傲江湖》,其他的都不怎麼出色,在清或者接近清朝的歷史之間,金庸就一共寫了五本說,按照歷史的時間,分別為《碧血劍》、《鹿鼎記》、《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雪山飛狐》。
  • 真英雄變偽君子?新版《鹿鼎記》陳近南被魔改,人設大崩塌
    韋小寶作為《鹿鼎記》的主角,雖出身市井,大字不識幾個,油腔滑調,然而官場情場雙得意,進宮後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加官進爵,一路高升,更娶了七個貌美如花的姑娘,這好運氣實在令人羨慕。就連韋小寶這個吊兒郎當的小混混心中也是對陳近南充滿了崇敬。陳近南與韋小寶初識,適逢前青木堂香主剛剛去世,立下誰殺鰲拜誰就任下一香主的遺囑,加之韋小寶在宮中任職這一便利之處,陳近南當即收了韋小寶做關門弟子,與天地會毫無關係的韋小寶就這樣順理成章成為了青木堂香主,陳近南一開始收韋小寶為徒只是一步緩兵之計,暫時安撫青木堂,對韋小寶也是普通的師徒之情。
  • 《鹿鼎記》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這樣的他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
  • 歷史上是否真有陳近南其人?
    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這句話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陳近南是誰?天地會的總舵主。天地會又是什麼組織?
  • 4位「陳近南」,夏韶聲80分,祝延平65分,最後一位給滿分!
    《鹿鼎記》當中最讓人折服的英雄好漢,非陳近南莫屬了。為人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在鹿鼎記當中是韋小寶的師傅,而鹿鼎記也翻倍過不少佳作,下面這四部劇中的陳近南,誰最具有英雄氣概。第一位:夏韶聲的陳近南。
  • 歷史上真實的陳近南是誰?他真的創辦了天地會?
    經公眾號「搜歷史」(ID:soulishi)授權轉載。「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看過金庸《鹿鼎記》的,想必都會記得這兩句拉風的判詞,很多人印象中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就是這麼個樣子。《鹿鼎記》裡寫了很多真實歷史人物,康熙、吳三桂、李自成,都跟史實大差不差,但唯獨「陳近南」,卻跟歷史上的原型人物相去甚遠,真實的「陳近南」什麼樣?要是信了金庸,才真的會讓你「不識陳近南」。
  • 《鹿鼎記》之義薄雲天的總舵主——陳近南
    之前一直在說《鹿鼎記》裡的女人,今天說一說裡面的男人,先說一說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吧。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這句話準確概括了陳近南的社會知名度。吶,陳近南呢,就是清朝初年開始存在於民間的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的總舵主啦!
  • 天地會、陳近南,韋小寶的師父?帶你解讀和平時不一樣的歷史
    「為人不識陳近南, 便稱英雄也枉然」這句話來自金庸的武俠小說《鹿鼎記》。誰是陳金南?天地會總舵主。天地會是什麼組織?一個江湖幫會,目的是反清復明。武俠小說不可能符合歷史事實,也不需要符合歷史事實,但金庸先生卻不是虛構的,因為天地會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陳近南這個名字曾經被天地會廣泛讚揚和傳頌。
  • 金庸筆下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歷史上有沒有這個人?
    作者:陳馨 陳忠傑 「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看過金庸先生的作品《鹿鼎記》的朋友,對陳近南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
  • 何中華脫離陳近南形象 新劇塑造世家老爺
    素有「英雄大俠專業戶」之稱的中國知名影視演員何中華近日因出演新版《鹿鼎記》中的大英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而備受關注與熱議。天生正氣範兒十足的何中華在劇中憑藉著個人的魅力,出色的演技,將陳近南大義凜然,毫無畏懼的英雄氣節詮釋的精準到位,讓廣大的金庸迷與觀眾們從他的演繹中深切的感受到了金庸先生的金句「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為英雄也枉然」。
  • 陳近南的那一生
    「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那年頭從17歲到70歲的老中青都知道這句話,當時我的名頭後來網絡青年念叨的「為人不識武藤蘭 看盡A片也枉然」的武姑娘一樣響亮。我是整整紅了30年的,那時候我出場那個牛逼哄哄-關鍵是我表現的很不牛逼哄哄,但吃瓜群眾和我的Team營造的氣氛很牛逼哄哄,搞得我每次都必須牛逼哄哄的。好像後來只有個老頭在天安門城樓招呼小將可以和我比。
  • 陳近南之死
    在島上,陳近南三下五除二就打敗了施琅,還活捉了他:「施琅突然身子一仰,滾倒在地,這一個打滾,擺脫了喉頭的劍尖,雙足連環,疾向陳近南小腿踢去。陳近南長劍豎立,擋在腿前。施琅這兩腳倘若踢到,便是將自己雙足足踝送到劍鋒上去,危急中左手在地下一撐,兩隻腳硬生生的向上虛踢,一個倒翻觔鬥向後躍出,待得站起,陳近南的劍尖又已指在他喉頭。」
  • 歷史上的陳近南,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鹿鼎記》中的主角韋小寶,具有多重身份,不僅是康熙皇帝的心腹,還是天地會的堂主,最讓人羨慕嫉妒恨的是,他娶了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走上人生巔峰,連建寧公主都對他死心塌地。韋小寶雖然沒讀過書,但他經常聽別人說書,對俠肝義膽的江湖大俠非常佩服,尤其是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韋小寶有一句名言,那就是「平生不見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後來因為機緣巧合,陳近南收韋小寶為徒。
  • 深讀《鹿鼎記》中的陳近南,金庸筆下儒俠最後的春天
    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在《鹿鼎記》的江湖中,陳近南幾乎是活著的神。如狂傲自大的野生江湖好漢茅十八者,皇帝老子都不放在眼裡,但卻對陳近南打心眼兒裡服氣。以至於自己都被快繃帶綁成粽子了,還要讓人抬著去看一眼自己的偶像。
  • 【從武藤蘭說起】陳近南的俠客夢,金庸的俠客夢,我們的俠客夢,都輸了
    金庸小說裡最有名的十句話——1、俠之大者,為國為民2、欲練神功,引刀自宮3、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以無招勝有招4、為人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5、以彼之道還施彼身6、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於丹當做張大千的語錄用過)7、情深不壽
  • 西門慶、陳近南和夢遺大師,他們有哪些共同點?
    2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熒幕上有多少個韋小寶,就有多少個陳近南。讓人印象深刻的有,梁朝偉劉德華版的鹿鼎記,曾江扮演的陳近南;周星馳版的鹿鼎記裡,劉松仁扮演的陳近南;還有張衛健《小寶與康熙》裡帥帥的鄭伊健版陳近南。還有一個陳近南,也絕不能不提。陳小春版《鹿鼎記》裡的陳近南,他的扮演者叫夏韶聲。
  • 鹿鼎記十大頂尖高手,武功排行榜,陳近南只能排第六
    後來眼睛瞎了,去古墓和白衣人對打,海公公由於身體疾病和眼睛瞎了看不到對方,打鬥中處於下風,此刻茅十八出現,打跑了白衣人,甚至砍掉了面具。這個說明了明眼人和瞎子的海公公戰鬥力相差有多麼遙遠。9、鰲拜鰲拜號稱滿洲第一大勇士,天生神力,還練就一身金鐘罩,刀槍不入。鰲拜率軍定居燕京,徵湖廣,馳騁疆場,衝鋒陷陣,為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多少英雄豪傑葬送在鰲拜手中。
  • 【尋宗】石美北門驚現天地會的總舵主陳近南,《寶鏡堂》重建翻新!
    (翻新的寶鏡堂)「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看過金庸先生的作品《鹿鼎記》的朋友,對陳近南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在書中,他是民間秘密組織天地會的總舵主,韋小寶的師父。  龍海市政協文史委專家陳忠傑近日指出,《鹿鼎記》小說中人物「陳近南」的歷史原型,很可能就是陳永華。此外,經過實地走訪,他還得證陳永華應是漳州角美人。這是怎麼來的呢?一起去探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