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諸葛亮舉世無雙,但在明亡清初也有一能臣,他輔佐鄭成功父子三十二年,讓鄭家在臺灣偏一隅堅持抗清,直到他死後清朝才得有機會收復臺灣,他便是鄭成功口中的在世第二諸葛亮的陳永華!
說起陳永華,很多人都感覺陌生。但在文學作品中,他的象形卻被所有人熟知,那就是"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
所謂"此生不見陳近南,縱使英雄也枉然",可見在清朝初期的抵抗事業中,陳近南有著何等的聲望。
那麼"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原型陳永華,在真實的歷史中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他又有什麼樣的本事,能在歷史評價中得到"在世諸葛"的美名?
陳近南原型陳永華
誓死抗清我們所說的明朝滅亡,一般是指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掛東南枝為準。但其實明朝在其後仍然堅持的三十七年,史稱南明。
在這三十七年的堅守中,陳永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甚至李光地曾言:"陳永華不死,臺灣難復!"
到底陳近南的原型陳永華是個怎樣的人呢?
陳永華是福建龍海人,其父陳鼎是崇禎十七年的進士。不過也就是這一年崇禎身死,為了躲避戰亂陳鼎帶著兒子陳永華回到了福建老家。
雖說崇禎的死,意味的明朝的滅亡。但因為明朝實行一國兩都政策,明朝仍然控制著淮河以南的大片區域。並且還有高達百萬之巨的軍隊,當時清軍忙著與李自成作戰根本就無暇顧及盤踞江南的殘明。
滿清軍隊
如果當時明朝政權能夠聯合李自成滅清,最差的結局也能落得一個南宋的結局。可當時的南京明朝政權採取的卻是"聯清滅虜",最後的結果不用多說大家知道。
一步錯,步步錯。南明因為內部黨派鬥爭,讓清軍了有可乘之機。從1645弘光帝登基,到1646年。整個南明就丟了江淮,只能退守福建。
陳永華的父親陳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入仕成為殘明官員。只不過明朝敗局已定,清軍入福建其父陳鼎自縊,十五歲的陳永華僥倖逃到了廈門誓死抗明。
陳永華之父陳鼎
幾年之後鄭成功以廈門、金門為基礎,準備抗擊清軍光復大明,於是鄭成功開府招納賢士,在南明兵部侍郎的推薦下,時年二十三歲的陳永華加入了鄭成功的軍隊,開始了自己的抗清歷程!
北伐失利清軍雖然佔據中原土地,不過始終是外族。雖然南明只剩廈門、金門兩地,可當鄭成功依舊招募了十多萬的抗清軍隊。甚至一度收復了兩湖(湖南、湖北),殲滅清軍二十萬!
在鄭成功這次光復南明的行動中,陳永華多次獻計獻策,讓鄭成功對他大為青睞。不過打好形勢下,南明朝廷又開始發生內訌,眼看即將失去光復江南的大好時機。鄭成功想退回廈門與金門,如果那樣明朝復興將再一次受挫。
鄭成功與陳永華在廈門練兵
不過陳永華在這時力挺鄭成功北伐,因為失去眼下的機會,不知道還能不能有下次北伐。陳永華的顧慮是有理由的,滿清是外來異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清廷的統治只會越來越穩固。反清的有生力量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所以北伐之勢可以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但從明末後期,明朝的軍隊就患上了"恐清政"。許多明朝將領不戰而降,就在南明北伐的關鍵時刻,明軍統帥孫可望投降清廷。他的叛變導致南明軍隊部署等許多重要情報,都被清朝所知。
影視資料:孫可望
在這種情況下陳永華多次獻策鄭成功,最後集結了十七萬大軍一掃蘇杭。就連南京也被明軍圍困,可以說只要拿下南京,南明就成功收復半壁江山,與清廷劃江而治也不再是奢望。
可惜如同三國時的諸葛亮七次北伐無果,當時的陳永華也只差一步就能平定江淮。因為鄭成功一時大意導致戰機延誤,這一次中興大明的機會又再次失之交臂。
無奈之下,陳永華只好建議鄭成功退守廈門、金門,並且建議鄭成功收復臺灣以作退路。這期間陳永華成為了鄭成功之子鄭經的老師,在收復臺灣之後他也成為了廈門鎮守主持廈門軍政。
經營臺灣1662年,抗清名將鄭成功暴斃而亡。眼看鄭家軍即將分裂為兩個集團,而且清軍一直在為掃蕩廈門坐著準備,於是陳永華主張鄭經去往臺灣,消滅分裂禍端。
一場叛亂被陳永華以雷霆手腕鎮壓,鄭經也去往臺灣繼承鄭成功衣缽。鄭經成功上位之後,陳永華也成功了鄭軍的軍事。
鄭經
兩年後,天下時局也向陳永華推測的一樣,徹底倒向的清廷。
1664年,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永曆被吳三桂殺死在昆明。大明就此徹底滅亡,而鄭家軍也只能全部退守臺灣。整個中原版圖徹底落入清軍之手。
鄭成功雖然收復了臺灣,但開發臺灣政策的制定者卻是陳永華。也就是在這一期間陳永華得到了"東寧臥龍"的美譽,這也是對他經營臺灣的肯定。
陳永華調查了臺灣開墾田地的數目,制定了"屯點制度"加大了臺土地開墾面積。這一舉措保證拒守臺灣的鄭家軍,有充足的糧食以作備戰。同時他還將臺灣的各種水果特此銷往外地,增加臺灣經濟收入。
更重要的是陳永華在治理臺灣期間,據理力爭在臺灣開創"文廟"。也是從陳永華治理臺灣開始,他在臺灣的土地上灑下了讀書人的種子。
影視資料:鹿鼎記中的陳近南
其後三藩之亂爆發,鄭經也乘機收復廈門等地。而陳永華也稱為了"東寧總管"總領臺灣事務。
那麼此時的陳永華,是否真的創辦的反清組織"天地會"呢?
對於天地會的具體創辦者早已不得而知,但歷史上天地會的確存在過。不過在康熙年間遭受重創,直到乾隆年間才重新崛起。雖然陳永華不是天地會的創辦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統領臺灣事務期間,是支持過天地會的。所以說他是當時的天地會總舵主,也不是沒有理由。在金庸老先生的《鹿鼎記》中,更是以陳永華為原型成功塑造出可一代大俠陳近南!
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