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是否真有陳近南其人?

2021-02-10 非常歷史

  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這句話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陳近南是誰?天地會的總舵主。天地會又是什麼組織?一個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江湖幫會。在《鹿鼎記》裡,陳近南是個「文士打扮的中年書生」,他文能治國安天下,武能興邦定乾坤,還非常講義氣,是大多數武林中人的偶像。他又是鄭成功的部下,在鄭的授權下一手創建了天地會,天地會的十大堂主也大多是鄭成功的戰將。武俠小說不可能符合史實,而且沒必要符合史實,但金庸先生也不是憑空虛構,因為天地會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陳近南這個名字也曾經被天地會的會員廣泛傳頌。

 

  倫敦的不列顛博物院藏有天地會的一系列內部材料,這些材料記載了天地會的起源。材料顯示,康熙初年,中國西部某少數民族侵犯內地,朝廷派兵平叛,連連失利。這時候,福建莆田少林寺的武僧前來投軍,靠著精湛武藝打退了敵人,之後返回少林,拒絕了朝廷的封賞。一個大臣對執政者說:這些和尚立了大功卻不受封賞,肯定是別有所圖,他們的作戰能力那麼強,萬一起兵造反,朝廷很難撲滅,不如出其不意殺了他們。執政者聽信讒言,派大軍包圍莆田少林寺,放了一把大火。大火燒了好幾天,把寺廟燒成一片瓦礫,大多數僧人都死了,只有五個武僧逃了出去。

  這五個武僧都有俗家姓名,分別叫馬超興、方大洪、胡德帝、蔡德忠、李色開。為了報仇,他們決心訪求高人,組織一支義軍反抗清廷。他們聽說廣東惠州某寺廟有個和尚叫萬雲龍,武功遠在他們之上,於是就趕到惠州,邀請萬雲龍做了首領。還有個叫陳近南的和尚,武功不高,但是足智多謀,文才出眾,被他們請來做了軍師。後來他們跟政府軍打了幾仗,萬雲龍不幸犧牲,陳近南總結教訓,認為僅憑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要想跟清廷對抗,必須成立一個龐大的組織。在陳的策劃下,他們成立了天地會,下設五個「房」,五僧分別擔任五房的房主,陳近南則擔任總房主兼軍師。然後陳近南派五個房主分赴廣東、廣西、浙江、福建、雲南、貴州、江西、湖北等地發展會員。

  幾十年過去了,天地會成了一個龐大的、組織嚴密的幫會,成員遍布南方諸省,甚至發展到了臺灣。這時候陳近南已經去世,馬超興、方大洪等房主也死了,新的首領相繼出現,但不管哪一任首領執掌天地會,都尊稱最早犧牲的萬雲龍為大哥,並尊稱馬超興、方大洪、胡德帝、蔡德忠、李色開等五人為「五祖」。

  天地會是一個反對朝廷的幫會,所以為政府所不容,它的會員一有不慎就會遭到逮捕。為了安全起見,陳近南編了一些暗語,讓會眾彼此聯絡的時候使用。暗語有很多種,最常用的是「地振高崗千古在,三合河水萬年流「,譬如會眾張三半夜到會眾李四家去,張三在外面一敲門,李四就喊:「地振高崗千古在!」張三如果說「三合河水萬年流「,就表明是自己人,如果說別的,那就證明不是天地會的人。互不相識的會眾在路上邂逅,也有一些暗語可以迅速識別對方身份。甲問:「兄弟從哪兒來?」乙說:「明。」又問:「往哪兒去?」乙再答:「清。」說明乙是天地會的,暗語裡隱含了「去清」的意思。假如在晚上,還可以這樣隨口說一句:「今晚月亮怎麼不明?」正確的回答是「復明自有團圓時」,這個暗語裡面隱含了「復明」的意思。

  在不列顛博物院收藏的天地會文獻中,還記載了一個人的名字:朱洪英。這個人自稱是明朝崇禎皇帝的直系後代,他在天地會創立的時候加入,並成為陳近南和其他五個僧人的精神支柱。因為他的名字裡有個「洪」字,所以陳近南他們又管天地會叫「洪門」。

  以上記載跟金庸先生的描寫很相像,也有明顯的不同:第一,金庸筆下的陳近南是個書生,文武雙全,而不列顛博物院的文獻則顯示陳近南是個和尚,武功不高,只擅長謀略;第二,金庸筆下的天地會骨幹是鄭成功的部下,而上述記載則顯示來自莆田少林寺的五個武僧是主要頭領,跟鄭成功沒有關係;第三,金庸筆下的萬雲龍就是鄭成功,而在天地會的內部傳說裡,萬雲龍是來自廣東惠州某寺廟的和尚;第四,金庸筆下的天地會有十堂,上述記載裡的天地會只有五「房」;第五,金庸先生把傳說中陳近南設計的暗語做了一些藝術處理,像「地振高岡千古在,三合河水萬年流」這個口令,既不押韻,又不對仗,金庸改成了「地振高崗,一派溪山萬古秀;門朝大海,三江合水萬年流」,優美多了;第六,關於天地會又名洪門的來歷,不列顛博物院文獻給出的解釋是源於「朱洪英」這個名字,而金庸筆下的洪門源於「漢」字的繁體形式「漢」,漢人江山被滿洲人佔了,沒有了土地,把「漢」去掉土,就是「洪」。

  但不列顛博物院文獻裡所記載的天地會起源也極可能是天地會發展到一個階段之後故意虛構的,因為還有一些文獻表明,陳近南不是和尚,而是道士;另一種文獻(乾隆年間某個天地會會員被捕後的供述)則顯示陳近南非僧非道,本是翰林院學士兼兵部尚書,因為遭到清廷的不公正對待,憤而辭職,和莆田少林寺的武僧合創了天地會。這些記載都是傳說,彼此之間有差異,說明一定有一些傳說不符合事實,或者所有的傳說都不符合事實。

  在金庸先生筆下,陳近南原名陳永華,這不符合事實。歷史上確實有個陳永華,是鄭成功的得力助手,官封御史總制。他的女兒也確實嫁給了鄭成功的兒子,但他從來也沒創辦過天地會,另外他也不會武功。陳近南可能是虛構的人物,天地會卻是真實存在的組織,還發動了幾次轟轟烈烈的起義,給滿清的統治造成了相當大的衝擊。最大的一次起義是臺灣天地會首領林爽文發起的,林在乾隆五十一年起兵反清,次年被清廷撲滅,雖然只持續了一年多時間,卻把臺灣大半納入天地會的控制之下,北起淡水,南到東港,「所過之處香案疊疊」(林爽文以順天盟主身份發布的告示),臺灣人民拿起鐮刀加入天地會,佔領城市,驅趕貪官,剪掉髮辮,改換服式,臺灣一時變色。

《非常歷史》

verydaily

長按右圖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

敬畏 · 求真 · 鑑今

相關焦點

  • 金庸筆下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歷史上有沒有這個人?
    陳近南原型是永華    陳近南和陳永華都是鄭成功及其子鄭經反清復明、治理臺灣的重要助手。    在金庸筆下,鄭成功有一名重要謀士,叫陳近南,他在鄭成功去世後,也盡心輔佐鄭經,在臺灣的開發史上有著卓絕貢獻。而歷史上,陳永華也是鄭成功的得力助手,「有鄭成功的『臥龍先生』之稱」。
  • 歷史上真實的陳近南是誰?他真的創辦了天地會?
    看過金庸《鹿鼎記》的,想必都會記得這兩句拉風的判詞,很多人印象中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就是這麼個樣子。《鹿鼎記》裡寫了很多真實歷史人物,康熙、吳三桂、李自成,都跟史實大差不差,但唯獨「陳近南」,卻跟歷史上的原型人物相去甚遠,真實的「陳近南」什麼樣?要是信了金庸,才真的會讓你「不識陳近南」。
  • 《鹿鼎記》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這樣的他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金庸的《鹿鼎記》,成就了陳近南、海大富、鰲拜、吳三桂等武功高手,且一些人物多和史實相符,但偏偏就這位武功高手陳近南和歷史原型相差甚遠,那麼當你了解了真實的陳近南,恐怕才是真的"不識陳近南"。陳近南從未創過天地會當然。沒有武功的他,是否像《鹿鼎記》中創下天地會,並成為總舵主呢?這也正是陳近南和小說中相差甚遠的一點。
  • "不識陳近南,英雄也枉然"歷史中陳近南到底是誰?
    說起陳永華,很多人都感覺陌生。但在文學作品中,他的象形卻被所有人熟知,那就是"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所謂"此生不見陳近南,縱使英雄也枉然",可見在清朝初期的抵抗事業中,陳近南有著何等的聲望。那麼"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原型陳永華,在真實的歷史中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他又有什麼樣的本事,能在歷史評價中得到"在世諸葛"的美名?
  • 歷史上的陳近南,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鹿鼎記》中的主角韋小寶,具有多重身份,不僅是康熙皇帝的心腹,還是天地會的堂主,最讓人羨慕嫉妒恨的是,他娶了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走上人生巔峰,連建寧公主都對他死心塌地。韋小寶雖然沒讀過書,但他經常聽別人說書,對俠肝義膽的江湖大俠非常佩服,尤其是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韋小寶有一句名言,那就是「平生不見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後來因為機緣巧合,陳近南收韋小寶為徒。
  • 天地會、陳近南,韋小寶的師父?帶你解讀和平時不一樣的歷史
    武俠小說不可能符合歷史事實,也不需要符合歷史事實,但金庸先生卻不是虛構的,因為天地會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陳近南這個名字曾經被天地會廣泛讚揚和傳頌。在陳近南的計劃下,他們建立了天地會,並在其下設有五個「房」。五名僧侶是五個房的房主,而陳近南是總房主和軍師。隨後,陳近南派出五名房主到浙江、福建、貴州、廣東,廣西,湖北等地發展會員。幾十年過後,天地會已成為一個組織良好的大型秘密幫會,成員遍布南方各省,甚至發展到臺灣。此時,陳近南已經去世,房主馬超興,方大洪等人也相繼去世。
  • 韋小寶或真有其人,原型可能是他
    同樣,也有人認為這是金庸老先生集大成作品,對於其中的主角韋小寶,他既不會高超的武藝,也沒有俠義的精神,但是卻能讓人非常喜歡。那麼,歷史上是否真有韋小寶這個人呢?他也是唯一被雍正皇帝公開喊"舅舅"的人。在康熙晚年,隆科多在皇子爭權奪利的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 《王者榮耀》蒙犽是否真有其人,歷史上的原型又是誰?
    要說最近王者榮耀裡大火的英雄,必然會有「蒙犽」了。蒙犽歷史上真有蒙犽其人麼?原型又是誰那?縱觀整個戰國至秦漢時期,沒有任何書籍記載著蒙犽這個名字。而「犽」這個字有兩個意思:1.古書上說的一種似獾的動物。2.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顯然也不是什麼好的意思,有點常識的父母也不會給孩子起這個名字,就像今天誰家的父母可以讓孩子叫「狼」、「豺」、"夷"?
  • 真英雄變偽君子?新版《鹿鼎記》陳近南被魔改,人設大崩塌
    陳近南本人在江湖上也是鼎鼎有名,俠肝義膽,光明偉岸,有高深莫測的武功,也有傑出的領導才能。人們皆會崇拜英雄,陳近南就是那個眾多人崇拜的英雄。就連韋小寶這個吊兒郎當的小混混心中也是對陳近南充滿了崇敬。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陳近南這個親師父對韋小寶的信任程度還不如外人深,被最敬重的人懷疑,此時的韋小寶心裡該有多失望。韋小寶將大家救出後,皇帝果然炮轟韋府,陳近南這才知道韋小寶所說非虛。韋小寶因要尋找雙兒暫時與陳近南分開,天地會的人依舊懷疑韋小寶有詐,陳近南此時選擇了相信韋小寶,並說了一句「小寶不是那樣的人。」
  • 真實的陳近南:一生比《鹿鼎記》精彩,特殊成就遠超「反清復明」
    在這部小說中,陳近南以高深莫測的武功與傑出的領導才能享譽江湖,一出場就吸粉無數。陳近南的「凝血神抓」真的可以傷人於無形嗎?若是陳近南晚死幾章,他會不會去尋找大清龍脈呢?歷史上真有「陳近南」這個人嗎?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走近歷史的風雲,去看看歷史上的陳近南,是否真像武俠小說裡那樣英雄吧。
  • 少林五祖是假的,康熙也沒燒過少林,那歷史上有洪熙官方世玉嗎
    這也讓觀眾們好奇,少林五祖、洪熙官、方世玉這些人真有其人嗎,他們到底是什麼年代的人物,生平事跡真像影視劇中演的那麼精彩嗎?其實仔細觀察對比各個影視劇就可以發現,劇中人物所生活的年代都是相互矛盾。可見,在各個編劇心中,也並未視少林五祖、洪熙官、方世玉這些人為真實歷史人物,更未將火燒少林寺作為真實歷史事件,想怎麼編就怎麼編。那麼,這些人是否真有其人?小編來做一下考證。首先來討論下少林五祖和南少林寺。少林五祖並不見於任何史書、甚至是野史,而是來源於天地會內部文件會簿。
  • 陳近南之死
    ——《德魯克日誌》1月19日陳近南在還是找小寶的路上,遇到了被施琅追殺的鄭克爽和馮錫範的船。鄭克爽的船被打了個窟窿,陳近南就把他們救到了自己船上,繼續躲避施琅船的追殺。追到通吃島後,陳近南帶著大家登島,在島上遇到了小寶。這時施琅的船隊也追了過來。在海上,陳近南、馮錫範、鄭克爽等是不行的,到了陸地(島上),施琅就不行了。
  • 鍊石補天的女媧是否真有其人
    多少年,多少代,在人們的印象中,「摶土造人」、「鍊石補天」的女媧一直是位遠古神話中虛擬人物。然而在各地一些報刊、網站上刊登了關於「女媧陵寢修復工程動土」的報導,一時間,有無女媧其人,她在人間是否留有陵寢,其現狀如何?這一連串的問題又成了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謎。
  • 撲克牌上的十二個人物都是誰?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鴉片戰爭之後,撲克牌跟著洋人來到了中國,1931年,上海人黃金生的翠華卡廠,試製出中國第一批紅獅牌撲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撲克牌JQK上的十二個人物,J代表jack衛士,Q代表queen王后,K代表king國王,JQK分別代表這十二個人物的身份。
  • 陳近南很聰明,卻做了三件「蠢事」,釀成悲劇
    天地會的話事人陳近南也被推崇備至,儼然武林盟主一般。陳總舵主也是出場帶BGM的男人,他不僅武力超群,腦子裡也滿是智慧。然而,就是這麼一個聰明人,卻做了三件「蠢事」,最終釀成了其個人的悲劇。二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陳近南身份特殊,原本更應該注意這些。但是陳近南沒有意識到危險,甚至可能還想藉助自己的名氣進一步發展壯大天地會的力量。天地會在江湖上領袖群雄,陳近南更是大名鼎鼎。最先看不慣的就是鄭克塽了。在鄭二公子眼裡, 陳近南的風頭太大了,搞得他很沒面子。
  • 《鹿鼎記》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歷史原型,輔佐鄭成功父子32年,功比諸葛亮
    正如金庸小說中很多人物都有歷史原型(比如:周伯通原型是支持王重陽傳教的富商)一樣,武功高強、義薄雲天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同樣能在歷史上找到原型,而且他還是為了不起的人物,是鄭成功身邊的「諸葛亮」。一般認為陳近南就是歷史上的陳永華。陳永華,字復甫,1634年生於福建省漳州市的龍溪(今石美村),其父為明代舉人陳鼎。
  • 《新少林五祖》中秒領盒飯的陳總舵主是陳近南還是陳家洛
    洪熙官說陳近南這個人一向很守信用,而且很守時。明確說明這個陳總舵主是天地會陳近南。不過,這裡面似乎有一些爭議。陳近南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本名陳永華,今福建漳州人,成立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手下弟子眾多,遍布整個大清全國。
  • 他們飾演的角色在歷史上居然真有其人——長安十二時辰的人物原型
    光是易烊千璽的顏已經足夠了,更可況他飾演的角色在歷史上居然真有其人,下面就扒一扒《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人物原型。但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這樣一個人物、是否「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等就無從得知了。這個人在宰相位置上時,沒什麼突出貢獻,真要說的話,就是他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勢力強大,最終為安史之亂埋下伏筆。當然這個傢伙在歷史上出名不單單是這件事,還有個成語專門給他的,叫「口蜜腹劍」。
  • 西門慶、陳近南和夢遺大師,他們有哪些共同點?
    單立文,他有一個稱號,西門慶專業戶!從《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金瓶風月》、《少女潘金蓮》,到電影《金瓶梅》,再到電視劇《恨鎖金瓶》,單立文共扮演過五次西門大官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有另一個稱號,香港第一貝斯手!不過,因為他演戲實在演的太好,不管是爛片還是情色片,都演的十分投入,以至於很多人都忘記了這個身份。
  • 深讀《鹿鼎記》中的陳近南,金庸筆下儒俠最後的春天
    整個江湖之上,凡是有兩隻耳朵的,幾乎都很佩服「總舵主」。陳近南到底如何英雄了得?竟然能在江湖上獲得這麼高的聲望?孟老夫子曾曰過: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陳近南的名氣雖大,但他待人接物卻幾乎沒架子,江湖上的三教九流,他見面都是以兄弟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