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攝影!《黃土地》開創了中國電影的新時代

2020-08-28 影評最TOP

第五代中國電影由於1978年北京電影學院的重新開課而成為可能。在1982年畢業的第一批學生中,有陳凱歌、張藝謀和田壯壯等未來的第五代電影人。這些年輕的電影人有著開創中國電影新時代的野心,而這個群體中出現的第一部主要電影是由陳凱歌執導、張藝謀攝影的《黃土地》。

電影《黃土地》上映後,在國內並沒有大賣,但很快就引起了國際上的關注。事實上,這部電影還是對中國電影界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在這方面,田壯壯在1986年指出「《黃土地》這部電影代表了中國電影的未來。

從那時起,甚至至今,《黃土地》就一直被觀眾從各個方面審視其表現,以及對其潛在含義的多種解讀。我將在後面解釋其中的一些,但首先我將給出電影基本的敘事分成了五個部分來介紹。


1939年的早春

1937年,對立的國共兩黨認識到他們必須停止內戰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到1939年,國民黨承認了共產黨對陝甘寧邊區根據地的自治權。就在那一年的早春,一名來自八路軍文工團的士兵顧青途徑幾百裡地,從延安來到國軍控制的陝北地區。他的任務是收集當地農民的民歌,然後交由八路軍隊伍演唱,以增進部隊與農民之間的感情。

電影開場中,顧青走在廣闊而貧瘠的黃土高原上。當他偶然看到一個農民的婚禮隊伍,他拿出他的筆記本,準備記錄慶祝活動。參加婚禮遊行的人們似乎很享受這場派對,但這位戴著紅色頭巾的13歲新娘看上去卻悶悶不樂,在這種社交場合,她顯然只是一件人工製品,而不是一個人。顧青被邀請參加婚宴,在宴會上,他聽到一位鄉村歌手在唱這首歌,便快速記了下來。

接下來,我們看到了來自同一個村莊的另一個13歲的女孩翠巧,她每天都要提著水桶走好幾裡地去黃河為她貧窮的家打水。一路上,她唱著一首傷感的歌,抱怨女性地位的低下。


翠巧的家庭

顧青決定留在那個村子裡收集民歌,他最終和翠巧的小家庭住在一起。翠巧的小家庭包括她寡居的父親和她膽小、有點啞巴的弟弟憨憨。顧青開始幫助這家人犁地和做家務,漸漸地對他們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們的談話很好地反映了他們截然不同的觀點,顯示了現代共產主義與傳統農民生活方式的對比。有一次,顧青告訴父親,在陝甘寧根據地,女孩婚姻自由,並不是商品。而翠巧爹卻認為作為父親,他們有他們自己的規矩。

還有一次,翠巧對顧青說,他們村裡沒有人識字。他告訴她,在根據地,所有的男孩和女孩都在學習知識。這些積極的評論,加上顧青的樂觀態度,似乎都激發了翠巧和憨憨的興趣和遐想。顧青還讓憨憨邊說邊唱,甚至教這個小男孩八路軍唱過的歌。


翠巧嫁人

然而,翠巧從小就和另一個男人訂了娃娃親,而且愚昧的翠巧爹希望在四月份舉辦這樁婚事。這顯然讓她感到震驚,後來在她與顧青獨處時,得知八路軍需要會唱歌的女人。其實翠巧不僅一個人就能唱很多動聽的歌曲,而且還常常自己寫歌詞。但這些歌往往是充滿悲傷的歌曲,反映了她們對生活的無奈。

接著,顧青宣布是時候返回根據地了。就當他要離開的時候,憨憨和翠巧都偷偷溜出來,翠巧告訴他,她想加入八路軍從而逃離包辦婚姻的殘酷奴役。顧青說他的上級不允許他帶她一起去,但是他會繼續向上級請示同意,然後再回來接她。翠巧讓他答應四月前回來,當他離開時,翠巧為他唱了一首歡快的民歌。


翠巧離去

轉眼間四月就快到了,可顧青還沒回來。翠巧也像在電影開頭看到的那樣,經歷了一場傳統的新娘出嫁儀式。翠巧鬱鬱寡歡的處境與顧青在延安觀看八路軍士兵激動人心的表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國民黨看來它是反動的,而在根據地它是鼓舞人心的。

不久之後,憨憨接替著翠巧以前做的家務,去黃河邊打水。他在河邊看到翠巧,翠巧偷偷溜到河邊,打算乘小船渡過黃河,獨自去參加八路軍。可是憨憨警告翠喬,獨自過河太危險了。但是翠巧沒有退縮,她上了船然後一邊劃一邊唱著歡快的歌。當她消失在暮色中時,岸邊的憨憨還能聽到她的歌聲,但後來她的聲音突然停止了,憨憨知道她出事了。


顧青返回

在電影的結尾,顧青回到村子裡,發現翠巧家裡空無一人。所有的農民都跑到黃土山上,虔誠地向天祈雨。祈禱者們都赤裸著胸膛,戴著用樹葉做成的花環。人群中有憨憨,他轉過頭,看到後面的山路上的顧青。他試圖去到顧青身邊,但他無法穿過擁擠的人群,這些人群正把每個人推向他們祈雨儀式目的地。

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是空曠的黃土高坡響起了翠巧用惆悵的聲音唱出的對美好未來的希望之歌。




因此,《黃土地》的結局對於現代共產主義對頑固保守的農民生活的影響,給出了一個有趣的討論。翠巧似乎是在試圖逃離被囚禁的環境時死去的,她在八路軍那裡找到了夢想中的解放。而憨憨似乎最終卻無法與顧青重聚。事實上,從最後幾個鏡頭來看,顧青最後的形象可能只是「海市蜃樓」。因此,救贖之路在這裡是難以捉摸的。

回想起來,就連陳凱歌自己似乎也對這部電影傳達的信息持有兩種看法。他從柯藍的小說《深谷回聲》開始,接著1984年初在陝北待了一個月,研究當地的生活方式,並對柯藍的故事進行了大量改編。此外,他還為故事增添了一種憂鬱的基調,這反映在影片令人回味無窮的民歌主題、趙繼平大氣磅礴的配樂以及張藝謀傑出的電影攝影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張藝謀的許多長鏡頭為黃土高坡提供了相當大的屏幕空間,使整部影片中保持了一種荒涼感。

所以,儘管對《黃土地》的直接解讀可能會把它看作是現代思維與落後之間的鮮明對抗,但當我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並沒有那麼簡單。


事實上,對許多人來說,《黃土地》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並在情感上產生了共鳴,是因為這部電影的象徵著國家在朝著現代化重建時面臨的困境與內部矛盾。

還有其他影評人則從後現代主義的角度來尋找這部電影的隱含主題。但我認為,也許最富有成效的方式是遵循傳統道家的方向。按照這一思路,現代共產主義和傳統農民可以被認為是道家陰陽兩極的體現

陰象徵著女性的陰柔,以及黑暗,潮溼,寒冷,被動,瓦解等。

陽象徵著陽剛之氣、光明、溫暖、乾爽、活力等。

按照這種看待事物的方式,傳統農民體現了陰的原則,共產主義的現代思維體現了陽的原則。但這並不是說一個人應該選擇其中的一個而排除另一個。而是陰和陽是相互依存的、都是需要的,必須保持在適當的平衡。在這方面,著名影評人曾評論過:

「道家對《黃土地》的解讀給人一種直觀的感覺,一種超越形象和文字的意義。人類生活的複雜性和深度在自然世界的廣闊背景下以鮮明的形象呈現出來。簡約的色調、色彩和構圖讓人聯想到中國古典繪畫的克制。民歌和寂靜覆蓋了意象,喚起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抒情和飄忽不定。」

但總而言之!無論你從哪個方向解讀《黃土地》,它都為你提供了一個迷人的視角,讓你看到複雜的中國社會正在經歷的滄桑巨變。同時對於中國電影,《黃土地》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相關焦點

  • 36年前陳凱歌、張藝謀一部《黃土地》,開啟了國產電影的黃金時代
    說到電影導演陳凱歌的代表作品,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霸王別姬》,這部由張國榮主演,以中國傳統戲劇為題材的影片給中國影迷留下了太過深刻的印象。《霸王別姬》就像是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這是一部只有華人才能夠完全領會其中內涵的電影佳作。而陳凱歌之所以能夠將《霸王別姬》執導的如此經典,源自於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
  • 陳凱歌、張藝謀合作的《黃土地》:對思想自由的追逐,生生不息
    《黃土地》不僅標誌第五代導演群體的誕生,而且以對中國文化的反思性敘事,以突破性乃至革命性的電影語言,對中國當代電影的發展產生了方向性的影響。——饒曙光 1976年,文革結束,中國電影的第五代運動隨之興起,經歷了文革浩劫的「第五代」年輕電影人紛紛投入到中國歷史的反思和繼承的討論中,《黃土地》就是在那時誕生的。 這部電影是陳凱歌導演的處女作,也是他和張藝謀合作的第一部影片。
  • 第五代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等誰是你心目中狀元
    單片陳凱歌的《妖貓傳》票房最高約5億元,張藝謀的單片長城》最高約12億元,《滿城盡帶黃金甲》《金陵十三釵》更是兩次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四次奪得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這些都是陳凱歌比不了的。 第三看產量,張藝謀截至2020年共拍攝30部電影,導演過23次大型晚會(包括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建國60周年,70周年,G20峰會等大手筆);陳凱歌拍了21部電影,(另外有三部監製和三部藝術指導)合計27部。張藝謀的影片曾三次提名奧斯卡金像獎、五次提名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張藝謀70歲,陳凱歌68歲,兩人相愛相殺走過了中國電影40年
    陳凱歌作為評委,參加目前熱度最高的綜藝《演員請就位2》。相比於其他導演,他更喜歡在節目裡當個拯救者,而且很享受把新演員點撥有成效的過程,然而他自己電影用的永遠是已經成名且有能力的演員。他在節目中的侃侃而談對於觀眾來說有時候是疑惑的!
  • 國慶賀禮電影為什麼不是最有名的導演張藝謀作為首位總導演?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我國建國70周年的國慶賀禮片,是首部由「公家」主導的、講述「中國好故事」的國慶電影,地位不言而喻,總導演並未由我國在國際上最負盛名的導演——張藝謀出任,而由僅憑電影《霸王別姬》聞名國際的陳凱歌導演擔任。
  • 中國電影導演、製片人、編劇和演員——張藝謀
    張藝謀執導了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的開閉幕式,獲得了相當大的國際讚譽。張藝謀生於1951年11月14日,中國電影導演、製片人、作家、演員,前電影攝影師。他是中國第五代電影人之一,1987年憑藉《紅高粱》首次導演。
  • 36年前,陳凱歌因《黃土地》爆紅,原因:影片內容太過展現人性
    導演因《黃土地》爆紅36年前的《黃土地》改編自珂蘭的小說《深谷回聲》,由陳凱歌導演執導,王學圻,薛白,等主演電影。在當時,這部影片獲1985年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張藝謀),1985年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陳凱歌),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陳凱歌)。這部影片是標誌著第五代導演真正崛起的電影作品。
  • 陳凱歌和張藝謀:兩人是同學也是導演,卻一個比一個厲害
    陳凱歌和張藝謀在演藝方面,陳凱歌一開始好像要更勝一籌。1982年,陳凱歌和張藝謀兩個人剛剛畢業,畢業後的兩個人也開始了不一樣的工作。張藝謀在1982年畢業之後就成為了廣西電影製片廠的一名工人,當時張藝謀的職業是攝影師。相對於張藝謀,陳凱歌的人生似乎要好很多,1982年陳凱歌在畢業之後就開始籌備拍攝電影,自己成為導演。
  • 同為第五代導演的他,為什麼沒有張藝謀陳凱歌那麼出名
    說起中國影視界的「第五代導演」,大部分人可能都會想起張藝謀、陳凱歌。這也難怪,這兩位自上世紀80年代起至今,都拍攝了幾十部影視劇作品了,應該是第五代導演中拍攝影視作品最多、也是拍精典作品最多的導演了。,80年代初期他就拍攝了《一個和八個》、《老井》、《紅高粱》,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他又執導並參演了《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進入新世紀後,張藝謀又執導拍攝了商品電影《英雄》、《十面埋伏》、《金陵十三釵》等,這些電影都是張藝謀的代表作品,也奠定了他在第五代導演中當之無愧的霸主地位,加之他還是08年奧運會的開閉幕式的總導演,
  • 陳凱歌錯失金熊獎,卻遇到影響其一生的女人,終與張藝謀享譽國際
    ‖無名點點‖說起中國第五代導演,張藝謀和陳凱歌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他們倆也被視為第五代導演的代表性人物。二人同為北京電影學院78級的學生,陳凱歌在導演系,張藝謀在攝影系。畢業後,順理成章的陳凱歌開始做導演,張藝謀開始做攝影。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一個和八個》,就是由張藝謀擔任攝影。此後,陳凱歌的《黃土地》、《大閱兵》都是由張藝謀掌鏡。
  • 張藝謀、陳凱歌「背叛」大哥的日子
    這兩部電影的導演分別是陳凱歌和張藝謀,編劇是同一個人——蘆葦。將他們集結起來的,是三人共同的大哥:吳天明。電影是合作的藝術,這幾人的合作創造了中國電影的輝煌。後來,大哥離開,幾個兄弟各自分散。再度聚首時,大哥瞧不上小弟的「大片」,小弟也不再聽大哥的話。中國電影沒能再出現一部《霸王別姬》。
  • 廣西電影製片廠攝影師張藝謀的作業
    同時,我們也大可將1984年作為中國電影的一個分水嶺,這個時期的電影已經從以謝晉為代表的第四代導演反思「文革」的所謂傷痕電影轉變成以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為代表的「第五代電影人」開始執導的所謂思想探索電影。如果將《一個和八個》比喻成為蹣跚學步的小孩子,那麼我們就完全可以說《黃土地》已經高中畢業,準備迎接高考了。
  • 看完華麗的《妖貓傳》說說樸素的《黃土地》
    看完《妖貓傳》我一下子就想到陳凱歌的處女作《黃土地》。《黃土地》一點也不華麗,樸素至極。那個時候,電影對於陳凱歌還不是「盛大的幻術」。那個時候電影還是他充分的自我表達和寄情的藝術。>導演陳凱歌和攝影張藝謀
  • 為張藝謀挖牆腳,給陳凱歌舉牌,中國電影教父,為何過時了?
    1978年,吳天明回到了西安電影廠擔任助理導演,和他錯身而過的,是剛被破格錄取來到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的張藝謀,是差點太顯擺而被淘汰的文藝青年陳凱歌。此後的幾年,吳天明都在助理導演和副導演的位子上沉潛。同一年,張藝謀,陳凱歌和一眾同學都畢業了。張藝謀被分配到「邊境」荒涼的廣西電影廠,陳凱歌進了北京新兒童製片廠。
  • 陳凱歌的白晝與流星,第五代導演的高光與錯位
    似乎就是從這些人踏進北京電影學院校門的那一刻起,中國電影的明天就被預言了。對於陳凱歌和張藝謀而言,1984年是關鍵性的一年,那一年他們合作拍攝了《黃土地》,導演陳凱歌,攝影張藝謀。影片上映後,不僅在國內引起了空前轟動,也獲得了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被影評人譽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偉大的中國影片」。
  • 張藝謀、陳凱歌、姜文等十大導演在劇中客串,這部劇為何這麼牛
    而在劇中更是有電影界舉足輕重的十位導演加盟卻只是客串,其中有張藝謀、陳凱歌、姜文、田壯壯等。這些大導演全因郭寶昌而來,他對於他們來說不止是前輩,更是有提攜之恩的貴人,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導演在劇中客串。
  • 電影導演的「三劍客」: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
    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三人,是同一代電影導演的「三劍客」,但頗有意思的!導演專業科班出身的只有陳凱歌,且既是電影導演世家又是留過洋的;陳凱歌父親陳懷皚是北影著名導演,善拍戲曲片。曾與崔嵬合作拍攝《野豬林》、《楊門女將》、《穆桂英大戰洪州》等經典戲曲片,除此之外,陳懷皚還與著名劇作家吳祖光合作拍攝了《梅蘭芳舞臺藝術》,並受到梅蘭芳本人的稱讚,說他是一個讀書人在拍電影。陳凱母親是編劇。張藝謀是攝影專業改行的「不務主業」;馮小剛則是美工出身、半路出家的「野路子」。
  • 吳天明:蘆葦、張藝謀和陳凱歌的共同大哥,時光匆匆再難找回當初
    我們知《霸王別姬》、《活著》,卻鮮少知二者在電影界的地位;我們知張藝謀、陳凱歌,卻不曉兩人同窗的風雨歲月。這兩部電影作品的編劇都是蘆葦,他與張藝謀、陳凱歌三人有一個共同的大哥——吳天明。中國有句古話叫"道不同則不相為謀",一如幾人當初的匆匆散場,同道殊途。
  • 張藝謀導演代替李成儒在《演員請到位》會有什麼精彩發生呢?
    陳凱歌批他,罵人不帶髒字,聽起來很爽很犀利,似乎也顯得陳凱歌很小氣,但其實是有道理的。陳凱歌是影二代,文筆好,原本要考北大中文系當編劇,結果因為是理科渣,考不上,所以沒辦法才去了北電導演系。後來被分到北影廠。張藝謀是工人出身,考上的北電攝影系,是攝影出身。張藝謀和陳凱歌在大學時就認識。
  •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幾個人,就是中國電影的半壁江山
    在陝西鹹陽市棉紡八廠的工人小張,在高考恢復後,破格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畢業後到廣西電影製片廠任攝影師。任職沒幾年,就鼓搗出一部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影片——《一個和八個》,以以其大膽的構圖、獨特的鏡頭設計獲1984年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來年,又憑藉《黃土地》獲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等殊榮,從此跨入一線攝影師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