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曾騙走了曹操五萬大軍,為何軍中無人叛變?背後原因很現實

2021-02-07 文史綜合網

當年劉備還未得到諸葛亮之前,復興漢室的事業很不穩定。經常帶著關、張四處奔波,不是投這個諸侯,就是降那個。

劉備也曾投過死對頭曹操的帳下,後來還曾發生過這樣的一件「趣事」。

在投入曹操帳下後,生性多疑的曹操,曾多次試探劉備,有一次問道:「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劉備明白其中的利害,嚇的筷子都掉在了地上,碰巧剛打了道雷,故說被雷驚的。曹操卻哈哈大笑,說:「大丈夫也怕打雷嗎?」

劉備巧妙地回答說:「聖人說遇到疾雷暴風,要表示對上天的敬畏,我怎能不怕呢?」表面把自己的糗態掩蓋的極好。

曹操卻想:連打雷都怕的人,還能做得了什麼大事呢?


此事過後曹操對劉備的警戒降低了不少,但劉備每天還過著提心弔膽的日子。生怕在做錯什麼,老老實實地在家裡種菜。

後來有消息稱袁術去投靠袁紹,劉備見機會來了,便以截殺袁術為由離開曹操,還順手帶走了曹操的五萬大軍,但奇怪的是為什麼這五萬魏軍不反叛呢?就這樣心甘情願的跟劉備走了?

原因是劉備總督五萬人馬是名正言順的,在軍隊指揮佔據大義,也有自己的部將控制部隊。

曹操若是想要收回軍隊,雖然當時權傾朝野,但表面上還是要皇帝批准,得走程序。


而當時劉備,虎符任命書都不缺,底層的士兵就認這東西,對於底層士兵來說,跟著誰打仗都是一樣,身在亂世,人命如草芥,說白了底層士兵就是為了吃飽肚子和拿軍餉。

當然也就談不上對曹操的忠誠,自己聽命令行事就可以了,遇到個體恤士兵的老大,就已經很感恩戴德,打仗效死了。

曹操也曾派人去謀反劉備,被劉備得知有一位叫做車胄的將軍要謀反自己,這個將軍地位不低,不除掉此人,軍隊可能就真的要反叛了。


劉備在夜晚時,用自己的親兵部隊打著曹軍的旗號,把車胄騙到了城外給殺了。便大喊車胄是反賊,讓其士兵投降,投降就能活命。那些有同樣想法的士兵,不知道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只知道投降就不會死,所以就立即向劉備投降。

畢竟都是出自曹營的,之後曹操在派兵攻打徐州時,原曹軍很多都投降了,都不願跟著劉備與曹操對著幹,而且不明不白的就自家人打自家人了,也是有些懵。不過軍人就是要絕對服從命令,他們投降與曹操,不止本是同根生,也展現了曹操的管理士兵的能力。


但也別小看這些士兵,沒有這些士兵追隨你,你拿什麼打天下?總說「一將領頂十萬兵」但終歸結底還是要靠士兵來打仗。張飛之死就是最好的案例,堂堂萬人敵,最終也是被兩名寥寥之輩給結果了。

曹操雖然奸詐,但卻有一個特點,愛才,劉備、關羽等,都是因為惜才、愛才,才放過了他們,如果在果斷一點,之後這一系列的事就不會發生,三國鼎立也不復存在。

相關焦點

  • 曹操被劉備所騙斬殺呂布,劉備另藏心機,多年後被世人贊服
    曹操之所以殺呂布,是因為劉備的挑撥,一向沉穩的劉備,善於偽裝的劉備,平白無故的為何挑撥呂布,難道只是記恨偷襲了徐州,絕對不是。煮酒論英雄時,曹操一語點破天機,英雄只有曹操和劉備二人而已。可是劉備為何挑撥曹操和呂布的關係呢?
  • 劉備養子百戰百勝,諸葛亮為何力諫劉備將其殺死?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難得的人才,在建安二十四年後連犯大錯,最終惹怒劉備。不過,劉備雖然氣惱,卻並未對養子劉封下殺心。沒想到,諸葛亮卻站了出來,說了一番話,力勸劉備將劉封殺死。正是在諸葛亮這番說辭下,劉備下了狠心,流著淚將劉封給斬首了。  那麼,劉封到底犯下了什麼大錯?諸葛亮為何又要堅持將劉封殺死呢?  一、認養劉封的前因後果。
  • 為何曹操的兒子每個都很厲害,而劉備的兒子卻是個窩囊廢
    ,能做到統領三軍,讓無數英雄好漢都歸他們所用,劉備和曹操的智商和情商都是遠遠高於普通人的,那麼同樣是梟雄的後代,為何曹操的兒子們那麼厲害,曹操有25個兒子,早死了八個,也就是說活下來的有17個,為世人所熟知的有曹植、曹衝、曹昂、曹彰、曹丕等人,從小我們就知道曹衝稱象,可以看出曹操的兒子有多聰慧,而曹植的那句「本事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流傳至今,曹丕自然是不用說,也是一個經天緯地之才
  • 第五十二戰:漢中會戰(4)曹操拔諸將,劉備下漢川
    消息傳回曹操那,曹操在第一時間發表了這樣的通告:夏侯淵這個月補鹿角讓人家弄死了,他本來是不會用兵的!軍中一直說他是個瞎打誤撞沒常識的文盲將軍,當司令的連親自戰鬥都不應該!何況補鹿角呢!(夏侯淵今月賊燒卻鹿角···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為督帥尚不當親戰,況補鹿角乎!)
  • 長坂橋曹操害怕張飛,曹仁等將領害怕諸葛亮
    長板橋之戰起因曹操起50萬大軍攻伐劉備,劉備被迫放棄新野,逃樊城,又攜帶新野和樊城兩縣的百姓十萬餘人準備逃往江陵,在此途中,曹操率大軍追趕劉備,在當陽縣趕上劉備,和劉備大戰一場。劉備此戰丟失了妻兒,逃往長坂坡,害得十萬百姓死傷無數,因為糜芳告訴劉備趙雲去「投靠」曹操了,於是張飛很生氣很憤怒,準備去與趙雲廝殺。張飛離開長坂坡來到長坂橋,見沒走多遠塵土飛揚,加上樹林遮蔽,競看不見不遠處的劉備,於是心生一計,令手下的20軍士分為兩隊,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分別從相反方向奔跑,揚起塵土,以作疑兵。
  • 漢中之戰,為何實力強大的曹操,卻敗給了立足未穩的劉備?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從陽平關,南渡沔水,於定軍山紮營,夏侯淵率軍來搶定軍山。夏侯淵戰死後,漢中曹軍驚慌失措,郭淮、杜襲等推舉張郃暫時統領漢中諸軍,以安眾心。張郃率軍駐守陽平關。同年三月,曹操帶領大軍抵達漢中地界,進駐陽平關。劉備派人到成都讓諸葛亮調兵來支援,楊洪以漢中是益州咽喉,家門之禍、存亡之機,勸諫諸葛亮在這種時分應該竭盡全力,支持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
  • 漢中之戰,曹操並未明顯落敗,為何主動退出,將漢中讓給劉備呢?
    曹操進入漢中,漢水之戰,曹軍大敗定軍山之戰後不久,曹操率領十萬大軍進入漢中,在陽平關駐紮,與劉備軍隊對峙。曹操親率大軍前來爭奪漢中,同時曹軍也攜帶了大量的糧草,搬運到了北山囤積。在撤退的時候,趙雲率軍從背後掩殺,亂箭齊發。曹軍一片大亂,自相踐踏,淹死在漢水中的不計其數。
  • 83萬大軍!曹操赤壁時號稱的兵力坑嚇了多少人,其實三國總兵力總共只有……
    按前面的計算,全國八十萬大軍,合劉表、孫策、曹操、馬騰、劉備、劉璋以及張魯的總兵力約五六十萬,那麼剩下還有二十萬多大軍,這二十多萬大軍就是掌握在袁紹手中。袁紹佔據了當時中國最富庶,人口最繁盛的冀州。建安二十年破劉璋之後,劉備曾率五萬人和孫權爭荊州,再加上關羽的三萬人,劉備在荊州已經集結八萬人。要知道此時漢中未平,蜀中新定,劉備敢於率領大軍東進,他在巴蜀也一定留有相當的實力。
  • 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曹操在看戲,那曹操的大將為何沒一個出戰?
    ——《孫子兵法》 「軍中戰將可留姓名!」 「常山趙子龍!」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一,被劉備稱作「一身是膽」,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 守街亭如果讓他去,張郃和他的五萬大軍未必能取勝
    那麼面對曹魏張郃的五萬大軍,蜀漢還有大將能守得住街亭嗎?答案是肯定的,這個人就是長史楊儀。下面根據《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相關內容,結合自己的見解,簡要分析如下。諸葛亮忽略了參謀和軍中主帥是有很大區別的,參謀只管出謀劃策就行了,而主帥的要求比參謀高多了,必須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快速的應變能力,統籌考慮戰場形勢的能力。
  • 劉備曹操被坑慘了!這次太背了,跌入低谷如何重生?
    我們先來說曹操。在上次的文章曹操拿下第一桶兵,靠狗屎運也靠三大謀士……中說過,曹操打下自己的第一桶兵,在兗州站穩腳跟。隨後呢,他想接他的老爹來過好日子,但是他老爹是個守財奴,宦官嘛,貪了很多財。在經過徐州的時候,被陶謙的部下給殺害了。這下把曹操給惹惱了,於是曹操盡起大軍殺向徐州為父報仇。
  • 威震一方的牛人田豫,本是劉備的手下,為何會最終選擇曹操
    威震一方的牛人田豫,本是劉備的手下,為何會最終選擇曹操跟隨劉備不能展現自己的才能田豫是在劉備投奔公孫瓚的時候前來投奔劉備的,史書說當時的田豫年紀還小,可是根據歷史記載,劉備是在討伐董卓之前投奔的公孫瓚,就算是187投奔的公孫瓚,田豫是171年出生的,當時的田豫已經十八歲了(按古代的虛歲算),按照古代十四歲就可以結婚生子來說,雖說還沒成年,但已經算是大人了,能明辨是非
  • 劉備還在西川苦戰,沒有支援的關羽,為何會孤軍北伐?
    無奈的劉備只能讓留守荊州的大軍來益州增援,諸葛亮和趙雲張飛等人也一起入川,只留關羽一員大將留守荊州,諸葛亮給關羽定下了「東和孫吳,北拒曹操」的計策,讓他不要輕舉妄動,所謂「拒」的意思就是據險以守,不主動發起進攻,可是後來關羽並沒有聽他的意見,擅自進攻樊城,最終導致自己被東吳偷襲讓蜀漢丟了荊州,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關羽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孤軍北伐呢?
  • 曹操處死呂布時,為何先「縊死」,再「梟首」,讓他「死」兩次?
    而且當時曹操殺他的時候,還要偏偏把他勒死後再當眾斬首,為什麼不直接斬首呢?為何偏偏要多此一舉,後世的人都對此很是好奇。很多人說呂布被曹操殺是因為劉備。當然,劉備與呂布當然是有仇的。先是劉備派下人搶了呂布買的金子,呂布就派兵想要攻打劉備。曹操得知這件事情後,就派夏侯淳去救劉備。但是因為呂布很是兇猛,他的部下也不差,他們把劉備打得無家可歸,就連劉備的妻兒也落進了呂布的手中。
  • 馬超歸降劉備時,舊部龐德為何沒有繼續追隨,而是投降了敵人曹操
    但是後來,馬騰被曹操誅殺,並被夷三族,倖存的馬超盡起西涼兵攻擊曹操,最後在渭南被曹操擊敗,不久後,勢單力孤的馬超又輾轉逃往漢中依附張魯,龐德也隨他一同前往。馬超但當曹操親率大軍攻伐漢中時,張魯不敵而獻漢中投降,馬超因不願投降殺父仇人,便逃往西川投奔了劉備。但此時不知為何,龐德卻沒有跟隨馬超入川,而是隨眾人一起歸附了曹操。
  • 赤壁之戰曹操那麼多謀士為何看不出周瑜的火攻計來?
    當曹操率領水陸大軍沿長江東進時,孫權也與劉備達到聯盟協議,雙方共同組建的孫劉聯軍由周瑜和劉備率領,沿著長江自東向西水陸並進,陸路主要是在長江南岸,因為這裡是東吳的勢力範圍。赤壁之戰地圖所以曹操在首戰失敗的原因是水軍太弱,水軍會戰失敗後,曹操率領所有大軍退到長江北岸的烏林安營紮寨,而孫劉聯軍則退到長江南岸的赤壁安營紮寨,雙方形成南北對峙階段。
  • 三國時期,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曹操為何不直接殺了劉備?
    那麼,在當時佔盡優勢的曹操為何沒有把未來很大可能成為自己心腹大患的劉備殺掉,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劉備在當時的表現給他留下「此人不過如此」的印象嗎?當時前來投奔曹丞相的劉備可以說得上是一窮二白,手下不但沒有可供驅使的軍隊,甚至自己連一處能安身的城池都沒有。而曹操不同於當時絕大部分割據勢力,對此時還尚屬草根的劉皇叔不僅沒有輕看還表現得對他十分器重。
  • 赤壁之戰對曹操是奇恥大辱,戰後他又活了12年,為何從不報仇
    而結果是曹操北回,孫、劉分別奪走荊州的一部分,確立了三國鼎立的根基。赤壁大戰的落敗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期內統一全國各地的概率,而孫劉彼此則藉此機會勝過剛開始穩步發展分別陣營,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整體實力快速發展壯大,從而謀取益州,孫權頻繁親率大軍攻擊合肥市,數戰不好,棄甲曳兵。
  • 定軍山之戰:劉備和曹操巔峰對決,結果誰贏了?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公元214年,當劉備擊敗益州牧劉璋,攻克益州程度後,曹操也率領大軍攻佔漢中。
  • 劉備和曹操為什麼拼命爭奪漢中?
    不過,還沒等劉備喘口氣,接連又發生了兩場令其措不及防的戰役。東吳孫權得知劉備佔據益州後,向劉備索要荊州。在遭到劉備的拒絕後,孫權命魯肅、呂蒙等人率部進軍荊州,蜀吳之間的第一次荊州之戰就此爆發。    雖然雙方在這一次戰役劍拔弩張,劉備還親自率領五萬大軍進駐公安,但雙方的實際戰鬥規模並不大,雙方很快便達成了協議。